怎样申请qq号-腹部瘦身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中西医病名诊断:
1
、中医病名诊断:中风病
TCD:BNG080
。
2
、西医病名诊断:脑梗死
ICD-10:I63.900
。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
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
1995
年)
。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
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
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
具备
2
个主症以上,或
1
个主症、
2
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
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 像学检查结
果亦可确诊。
2
.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 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
《中国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
(
2010
年)
。
(1)
急性起病。
(2)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
脑
CT
或
MRI
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
脑
CT
或
MRI
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
: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
.风痰瘀阻 证:日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
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
气滞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
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
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 淡红,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
(一)根据中风病患者不同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1
.运动功能障碍
(l)
软瘫期:相当于
Brunnstrom
偏瘫功能分级的
I-I I
级。其功能
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
反射 减弱或消失。
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
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 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同
时注意预防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①功能训练
运动治疗:只要病人神志清 醒,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指导病人进
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 运
动等。若病人不能作主动活动,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 br>作业治疗:
配合运动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等手段提高患者躯干及肢
体的肌力和肌 张力,
使其尽快从卧床期过渡到离床期,
并能独立地完
成一部分的日常生活活动,如使用单手技术的方法完成穿脱衣、
穿袜
子、进食、个人卫生等,恢复一定的自理能力,从 而建立和增强回归
家庭、重返社会的信心。
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尤其是良姿位的摆放,
在床上坐位及轮
椅坐位时将患侧上 肢置于身前视野范围内,
不处于抗重力的体位。
指
导患者完成自我辅助的取上肢活动训 练方法,维持肩关节活动范围,
避免日后肩部的并发症。
②巨刺法:即健侧取穴的方法。具体选穴、操作方法如下:
基 本穴位:
选取健侧上、
下肢阳明经腧穴。
如手三里、
外关、
合谷、< br>梁丘、足三里、解溪。
操作方法:选用
1.5
寸
30
号毫针直刺,按对穴连接电针仪,采用
低频连续波,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刺激
20
分钟。
③头针:取顶颞前斜线,顶旁
1
线,顶旁
2
线;或采用于氏头穴丛
刺针法,取项区、项前区。
操作方法:采用长时间留针间断行针法,可留针
3
~
4
小时。一般
选用
28
~
30
号毫针,常用
1
~
1.5
寸,常规消毒后,常规进针法刺
至帽状腱膜下,针后捻转,
200
次/分钟,每根针捻转
1
分钟,留针
期间进行肢体的功能训练,开始每隔30
分钟捻转
1
次,重复两次,
然后每隔两小时捻转
1
次,直至出针。
④推拿治疗:
首选叩击法或拍法作用于患侧,
叩击或拍打时手掌应
尽量放柔软,慢拍快提,顺序从下到上,频率约
100
次 /分钟,以
皮肤发热潮红为度。若伴有患侧上肢肿胀,可选用滚法治疗,顺序从
下到上。
注意:各关节特别是肩关节、腕关节不宜使用拔伸法、 扳法、抖
法,以免造成韧带、肌肉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
⑤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肌
电生物反馈、针刺手 法针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脑电仿生电刺激等
均可选用。
(2)
痉挛期:此期相当于
Brunnstrom
偏瘫功能分级的
II
~Ⅳ级。
此期的功能特点为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随意运动 时伴随共同运
动的方式出现。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①功能训练:抑制协同运动模式,训练随意的运动,提高各关节
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分离运动。
运动治疗:
A
.控制肌痉挛: 内容包括良肢位的摆放;抗痉挛模式(
RIP
)
训练;针对痉挛可采用牵拉、挤压、快 速摩擦等方法来降低患肢的肌
张力;
Rood
技术感觉刺激,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刺激抑 制痉挛,如轻
轻地压缩关节,
在肌腱附着点上加压,
用坚定的轻的压力对后支支配的皮表(脊旁肌的皮表)进行推摩,持续的牵张,缓慢地将患者从仰
或俯卧位翻到侧卧位,中温刺激 ,不感觉热的局部温浴,热湿敷等。
B
.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采用易化技术、运动再学习等训练进
二步促进患侧肢体的介离运动。
C
.治疗性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 、步行训练、
上下楼梯训练等。
作业治 疗:
利用负重练习或在负重状态下的作业活动降低患侧上
肢的肌痉挛。进行如持球、
持 棒等动作进行针对协同运动的练习。此
外,还可选择抗痉挛的支具。其中常用支具有针对手指屈曲、腕掌 屈
曲痉挛的分指板,
还有充气压力夹板。
指导患者将所学的动作应用于
日常生 活活动,
如患侧上肢负重时健侧上肢的洗漱动作、
转移动作
(从
床上坐起、从 卧位坐起等)
、进食时患侧手固定碗等。加强双上肢活
动训练,促进患侧上肢功能改善,提高双 上肢协调能力。
②针刺以“拮抗肌取穴’
’
为基本原则
上肢:手三里、外关(使手腕伸展或手指伸展)
;
天井、膈会(使肘部伸展,肘外旋)
;
肩
髃
、臂膈(使臂外展)
;
下肢:阳陵泉、悬钟(使足背屈、踝外翻)
;
解溪、丘墟(使趾伸展、足背屈)
;
承扶、委中(使膝关节屈曲)
;
风市、膝阳关(使髋外展)
:
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以
28
~
30
号
1.5< br>~
2
寸针灸针进行针刺,
得气后在针柄上连接脉冲针灸治疗仪,
痉挛期 采
用疏密波,频率以
100
次/分钟为宜,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每次 治疗
20
分钟,每日一次。
③ 麦粒灸:用麦粒大小艾灸施灸,一般做直接灸用。对于中风后
肌张力高甚的患者,取十二井穴施麦粒灸法 以降低肌张力。
④头针针刺取穴与操作方法同软瘫期。
⑤推拿治疗:
不同的肌群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
可以调节患肢肌
肉和神经功能,
诱发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
有利于促进主动运动和分
离运动的完成,提高整体功能的恢复。< br>
弹拨法:弹拨肱二头肌、肱桡肌、肱骨内上髁、内 收肌、股四头
肌、小腿三头肌肌腱附着处,以酸胀为度,每处
1
~
2
分钟,可以缓
解优势侧的肌痉挛。
擦法 :
用快速掌擦法擦上肢的后侧
(相当于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
肌群)
、大腿的的 后侧和外侧(相当于
腘
绳肌和阔筋膜张肌)
、小腿前
面(小腿前肌群)
,每处
1
~
2
分钟,频率为
120
次/分钟左右,局部发热为度。
运动关节法:缓慢伸肘、伸腕 和伸指关节后,屈肘、屈腕和屈指
关节:
缓慢屈髋、
屈膝和背屈踝关节后伸髋、
伸膝和跖屈踝关节,
1
~
2
分钟。
⑥物理因予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肌
电生物反 馈、针刺手法针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脑电仿生电刺激均
可选用。
(3)
相对恢复期:相当于
Brunnstrom
偏瘫 功能分级的
V
~Ⅵ级。
此期的功能特点为肌痉挛轻微甚至完全消失,
能进行脱 离协同模式的
自主运动。治疗上应在继续训练患者肌力、耐力的基础上,加强身体
协调性的训练 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培养,
鼓励以小组训练的方式积
极参与社会活动。如果放弃或减少功能锻 炼,已有的功能极易退化。
①功能训练:在继续 训练患者肌力、耐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身体
的协调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主要原则。训练内容有提高协 调性、
速度的作业治疗
(训练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增加患侧上肢和
手 的使用量,减少废用对患侧上肢和手的影响)和增强肌力、耐力的
运动治疗。
②针刺:可按照“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选穴。
取穴:上肢:肩
髃
透极泉(下
1
寸 )
、臂
臑
、曲池、外关、手三
里、合谷等。下肢:风市、伏兔、足三里、丰隆 、解溪、阳陵泉、悬
钟、三阴交、太冲等。
操作方法:常规操作。
③头针:针刺取穴与操作方法同软瘫期。
④推拿治疗:采用运动关节类手法及按揉法、拿法、搓法等以防
止关节挛缩、
解除功能锻炼或 针灸后的肌疲劳、
增强本体感觉的刺激,
促进运动模式的改变。
2
.语言功能障碍
怎样申请qq号-腹部瘦身
怎样申请qq号-腹部瘦身
怎样申请qq号-腹部瘦身
怎样申请qq号-腹部瘦身
怎样申请qq号-腹部瘦身
怎样申请qq号-腹部瘦身
怎样申请qq号-腹部瘦身
怎样申请qq号-腹部瘦身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19: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3413.html
-
上一篇:脑梗塞首次病程记录模板
下一篇:长春西汀注射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