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立顿立雅茶治疗心脏病的方法--千古奇方炙甘草汤辩证治疗经验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8 11:23

知足常乐什么意思-北京史三八整形医院

2021年1月28日发(作者:长沙白癜风专科医院)
炙甘草汤加味用方经验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38



前言:笔者从
1 992

2
月至
2 0 0 1

1 0
月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38

,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38
例均符合
WHO/ISFC
关于扩张型心肌病
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2
1

,

1
7

;
年龄
2
3

56

;
病程
6
个月~
4
年。心功能


1
6

,

2 0

,

2


心房颤动
5

,
室性心律失常
2 1
例。均表现为心悸、胸闷、气
短、头晕、乏力、畏寒、口干、多汗等。
2
治疗方法炙甘草汤加味
:
炙甘草、酸枣仁各

2
0
g,
西洋参、桂枝各
1
0
g,
阿胶
(
烊化
)
、生地、麦冬、五味子、白芍各
1
5g,
黄芪
30 g,
当归
1 2 g,
生姜
3

,
大枣
5
枚。加减
:
兼阳虚水肿者加附子、白
术、茯苓
;
血瘀胸闷、舌有瘀斑者加红花、川芎
;
心悸、脉结代者加远志、柏子
仁、丹参。
水煎
2
次共
50
0
ml,
早晚分服。
2
个月为
1
个疗程
,
连服
3

5
个疗程。
3

疗结果
3

1
观察指标
:
临床症状

心功能分级
(
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心功能分级
)
;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象仪测量收缩期左室内径
(SL VD)
、舒张。。。


试论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
72
例临床

[
摘要
]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07

2月~
2010

1
月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心悸患者
144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2
例。观察组予以炙
甘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 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
4
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86 .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0.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br><
0.05

。结论:炙甘草
汤加味治疗心悸临床疗效肯定,且未发现 明显的不良反应。



[
关键词
]
心悸;炙甘草汤;疗效



[
中图分类号
] R287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674-4721

2010

11

b

-095-02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惊悸、怔忡 ,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
能自已的一种病证,
临床常呈阵发性,
一 般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
常见于心脏神经官能
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毒性 心肌炎及心律失常,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
见。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心悸有 其独特的优势,具有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
安全可靠等特点
[1-2]
。笔者
2007

2
月~
2010

1
月,采用炙甘草 汤加味治疗心悸
72
例,取
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7

2月~
2010

1
月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心悸患者
144
例。纳入标准:①诊断符

2002
年卫生部发布的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
中有关“心悸”的诊断标准
[3]

②证型

1
诊断符合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

③自觉心跳不安,

状持续发作>
1
周,间断 发作>
4
周。④年龄在
22

70
岁之间。⑤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
合并有严重心律失常(成对、频发、连续出现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或多种 原因所致的心动
过缓(心率<
40/min
)者,或完全性及不完全性Ⅲ度房室传导阻 滞。②合并有急性心力衰竭、急
性心肌梗死及严重贫血者。
③合并严重脑血管病及肺、
肝、
肾功能障碍者。
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
性。共纳入
144
例,其中 ,男
78
例,女
66
例;年龄
22

70
岁,平均(51.72±9.14)岁;病程
1
周~
8
年,平均(2.9±1 .4)年。将其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2
例,两组患者之间在
性别、年龄、 病程及原发病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P

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以炙甘草汤加味治疗。
药物组成:炙甘草
12 g
,生姜
10 g
,桂枝
9 g
,人

9 g
,生地黄
40 g
,生白芍
15 g
,阿胶
6 g
,麦冬
10 g
,麻仁
10 g
,大枣
10
枚。
随证加减:心阴不足者,加柏子仁
12 g
、五味子
10 g
、酸枣仁
15 g
;善惊痰多者,
加黄连
10 g
;心血不足者,加当归
25 g
、龙眼肉
12 g
、白术
10 g
;阴虚火旺者,加
知母
15 g
、黄柏
10 g
;心阳不振者,加龙骨
10 g
、牡蛎
10 g
、附子
8 g
;肾阳虚衰
不能制水,水气凌心者,加茯苓
158 g
、附子
8 g
、白术
10 g
;心血瘀阻者,加桃仁
15 g
、红花
10 g
、丹参
20 g
、川芎
15 g
;合并有高血压者,加钩藤
20 g
、生龙骨
10
g
、生牡蛎
10 g
、五味子
12 g

以上诸药水煎服,取汁约
250
ml
,每日
1
剂早晚分服,
7


1
个疗程,连续服用
4
个疗 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用量从
6.25 mg/d
开始,
5

7 d
递增
1
次用药剂量,每 次增至上次剂量的
2
倍,连续口服
4
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拟定:治愈: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
消失;
显效:
心律失常 临床症状、
体征明显改善,
中医证候明显好转;
有效:
心律失常临床症状、< br>体征及中医证候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2.0
软件完成统计处理;采用
t
检验和
χ
2
检验。

2
结果



两组心悸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6.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0 .8%
,两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br>,见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后
24 h
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次数比
较,观察组(316.17±116.84)次,对照组(453.56±132.31)次,两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
义(
P

0.01





3
讨论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张仲景的《金 匮要略》和《伤寒论》
,但早在《内经》已有心悸症状的类
似记载,如《素问·痹论篇》说:“ 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
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心悸的病位在心
[5]
。心悸的形成,常与心虚

2
胆怯、心 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
[6]

《 丹溪
心法》指出:“责之虚与痰。”《伤寒明理论·悸》曰:“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自不安。” 因而临床以益气滋阴、补血安神、复脉定悸治之。炙甘草汤是张
仲景 在
《伤寒论》
第一百八十二条中用治于“脉结代,
心动悸”的经典名方,
被历 代医家所推崇。
炙甘草、
人参、
大枣益心气,
补脾气,
以滋气血生化 之源;
阿胶、
麦冬、
麻子仁滋心阴,养心血,
充血脉;桂枝、生姜辛温走散, 温心阳,通血脉。诸药配伍,共奏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
心阳之功,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足而心脉通,共成阴阳
气血并补之剂。中国论文
联盟

整理。

小议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
72
例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炙甘草 汤加味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07

2
月~
2010

1

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心悸患者
144
例,将其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2
例。观察组予以炙甘
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 。治疗
4
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6.1%
,对照组总 有效率为
70.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炙甘草汤
加味治疗心悸临床疗效肯定,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心悸;炙甘草汤;疗效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惊悸、怔忡,是指患 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
能自已的一种病证,
临床常呈阵发性,
一般因情绪 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
常见于心脏神经官能
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及 心律失常,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
见。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心悸有其独特的 优势,具有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
安全可靠等特点
[1-2]
。笔者
200 7

2
月~
2010

1
月,采用炙甘草汤加味治 疗心悸
72
例,取
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7

2
月~
2010

1
月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心悸 患者
144
例。纳入标准:①诊断符

2002
年卫生部发布的《中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心悸”的诊断标准
[3]
。②证型
诊断符合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4]
。< br>③自觉心跳不安,

状持续发作>
1
周,间断发作>
4
周。④年龄在
22

70
岁之间。⑤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合并有严重心律失常(成对、频发、连续出现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或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动
过缓(心率<
40/min
)者,或完全性及不完全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②合并有急性心力衰 竭、急
性心肌梗死及严重贫血者。
③合并严重脑血管病及肺、
肝、
肾功能障碍 者。
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
性。共纳入
144
例,其中,男
78
例,女
66
例;年龄
22

70
岁,平均(
51 .72
±
9.14
)岁;病程
1
周~
8
年,平均(
2.9
±
1.4
)年。将其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2例,两组患者之间在
性别、
年龄、
病程及原发病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
具有可比性

P

0.05




3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以炙甘草汤加味治疗。
药物 组成:炙甘草
12g
,生姜
10g
,桂枝
9g
,人参
9g
,生地黄
40g
,生白芍
15g
,阿胶
6g
,麦冬
10g
,麻仁
10g
,大枣
10
枚。随证加
减:心阴不足者,加柏子仁
12g
、五味子
10g
、酸枣仁
15g< br>;善惊痰多者,加黄连
10g
;心血不足者,加当归
25g
、龙眼肉< br>12g

白术
10g
;阴虚火旺者,加知母
15g

黄柏
10g
;心阳不振者,加龙骨
10g
、牡蛎
10g、附子
8g
;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
气凌心者,加茯苓
158g
、附子
8g
、白术
10g
;心血瘀阻者,加桃仁
15g
、< br>红花
10g

丹参
20g
、川芎
15g
;合 并有高血压者,加钩藤
20g
、生龙骨
10g
、生牡蛎
10g
、五
味子
12g

以上诸药水煎服,取汁约
250ml
, 每日
1
剂早晚分服,
7
剂为
1
个疗程,连续服用
4
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用量从
6.25mg/d
开始,
5

7d
递增
1
次用药剂量,每次增
至上次剂量的
2
倍,连续口服
4
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 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治愈: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
消失;
显效:
心律失常临床症状、
体征明显改善,
中医证候明显好转;
有效:
心律失常临床症状、
体征及中医证候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2.0
软 件完成统计处理;采用
t
检验和
χ
2
检验。

二、结果

两组心悸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6.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0.8%
,两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后
24h
动态心电 图心律失常次数比
较,观察组(
316.17
±
116.84
)次, 对照组(
453.56
±
132.31
)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三、讨论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但早在《内经》已有心悸症状的类
似记载,如《 素问·痹论篇》说:
“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
心下鼓,暴上 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心悸的病位在心
[5]
。心悸的形成,常与心虚
胆 怯、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
[6]
。《丹

4
溪心法》指出:
“责之虚与痰。”《伤寒明理论·悸》曰:“其停饮者 ,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
恶水,水既内停,心自不安。”因而临床以益气滋阴、补血安神、复脉定悸治之 。炙甘草汤是张
仲景在
《伤寒论》
第一百八十二条中用治于
“脉结代,
心动悸”
的经典名方,
被历代医家所推崇。
炙甘草、
人参、
大枣益 心气,
补脾气,
以滋气血生化之源;
阿胶、
麦冬、
麻子仁滋心阴,养 心血,
充血脉;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诸药配伍,共奏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 br>心阳之功,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足而心脉通,共成阴阳气血并补之剂。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
20


临床资料
20
例心律失常病人,年龄最小
27
岁,最大
68
岁,平均
52
岁;首次发病
8
例,发

1
年以上
4
例,
2

3

5
例,
4

5
2
例,
10

1
例。
其中冠心病
9
例 ,
风湿性心脏病
1
例,
心肌炎
2
例,原因不明
1< br>例;属室性期前收缩
4
例,房性期前收缩
1
例,心房纤颤
2< br>例。

治疗
方法采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
方药组成:炙甘草
12 g
,党参
15 g
,桂枝
9 g
,生地黄
48 g
,麦冬
24 g
,火麻仁
9 g
,阿胶
6 g
,生姜
3
片,大枣
30
枚,黄酒
60 g
。日< br>1
剂,
水煎早晚分服。
加减:
心率慢者
(
小于
60

/min)
加熟附子
9
g

心率快者< br>(


100
次/商
n
以上
)
配用 朱砂安神丸;失眠加酸枣仁
30 g
、柏子仁
15 g
;心悸
加生龙骨、生牡蛎各
20 g
;胸痛加郁金
9 g
、木香
6
g
;气滞加青皮、陈皮各
9
g

血瘀加丹参
15
g
;气虚痛甚加红参
10
g


治疗结果
20
例全部临床治愈,心电图期前收缩和房颤消失,临床症状基本消除。心律恢复时间,服药
3
d
治愈
6< br>例,
1

2
周治愈
9
例,
3
4
周治愈
5
例。

讨论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是治疗< br>
心动悸



脉结代

之主方。全方
药物 有机配伍,使营卫调和,气血流通,动悸可平,结代自除。在临床运用中体会到:方中清酒
并非可有可无 ,不可裁减;生地黄用量要大;大枣之用量,如在服药期间出现腹胀可稍减量外,
以取其原量为宜。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脏病临床疗效及体会

幸泽刚

幸芳鸾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压力增大、精神高度紧张、膳食结构不科学 合理、运动减
少、
患心血管病的机率增高。
中医中药治疗心脏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br>特别是炙甘草汤加味,

重用黄芪,效果更佳。


关健词:炙甘草汤、辩证加味、心脏病



一、中医理论根据与近况



5

本病属 祖国医学之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心痹、心悸之范畴。祖国医学对心脏病
早有论述。
如 心痹,
内脏病症之一。
出自
《内经
.
痹论》
云:
“ 脉痹不已,
复感外邪,
内舍于心”

又云:
‘由于脏痹日久不愈,重 感外邪,或思虑伤心,气血亏虚,复感外邪,内犯于心,心气痹
阻,
脉道不通所致。
证 见胸中窒闷,
心悸心痛,
突发气喘,
易惊恐、
咽干、
嗳气、
脉沉弦”

《难

.
六十难》指出:“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 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名真心痛。真
心痛者,
旦发夕死,
夕发旦死”

心痛之病名,
出自
《内经》
是脘部和心前区疼痛的总称。
第一,是指心绞痛。如《灵枢
.
厥论》的真心痛。《辩证录》的去来心痛。《医学心悟》的注心痛 。心
悸,病证名,见《千金要方
.
心脏》指患者不因惊吓、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 。多由气虚,
血虚,
停饮,
或气滞血瘀所致。
心动悸是指患者不仅自觉心悸。
可察见心前区博动
“其动应衣”

《灵枢
.
厥论》指出:“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互,夕发旦死”。以上所述,充
分证明了祖国医学对心脏病的认识 与现代医学相似。

近年来,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特别是中老年 人健康的首要疾
病。
心脏病在内科疾病中占较大比重,
且多较严重,
明显地影 响病人的劳动力。
并有较高的病死
率。因此,应当积极防治心脑血管病。对保障人民健康和维护 社会劳动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心脏病的分类及病因病机


心脏病大致分为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心病、风心病、
包括 房室间隔缺损),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瘤、肺心病除外。

本病的 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形盛气虚、痰湿瘀阻、气血阴阳失调
等因素有关。其病机 有虚实两方面。实证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竭胸阳、阻滞心脉。虚证
为心脾肺肾亏虚、功能失调、 气虚血行不畅等。本病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大致先实而后虚,亦有
先虚而后实者。但临床表现多虚实挟杂 ,或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


三、症状及体征


心脏病大多以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心悸气短,喘息难卧等症为主的一种疾病。轻者
仅感胸闷如窒 ,呼吸欠畅。重者则有心痛。严重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脉沉细微弱,结代脉,
弦,、涩脉等,心脏病 的临床表现见于《内经》如《灵枢经
.
五邪》篇说:
“邪在心则病心痛”。
《 素问
.
藏气法时论》又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死旦死”。与现代< br>医学的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很相似,这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先进性,比西医早两千多年。


四、辩证论治与分型加味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胸部憋闷疼痛 。甚者胸痛彻背,短气喘息,心悸心累,不得安卧,其病
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肾有一定关系。治疗应根 据《内经》: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
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 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一
般来说,
本病大多是本虚标实,
辩证应 先掌握虚实,
分清标本,
标实又应区别阴寒、
痰浊、
气滞、
血瘀或者 兼证的不同。
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各异,
本病大多应先治其标,
后顾其本。< br>先
从驱邪入手,然后在予扶正。待正气增强时再予标本兼治。驱邪治标常以活血化瘀,辛温通阳、
泻浊豁痰为主。正如《金匮要略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所说:
“胸痛不 得卧、心痛彻背者、
栝萎薤白半下汤主之”。

扶正固本常以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滋 阴益肾、气血双补、阴阳并调为主。患心脏病者大多
阴阳气血不相协调所致。故《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

6
甘草汤主之”。《 伤寒溯源集》卷二又指出:“因气血虚衰,心神动摇,气馁而惕惕然悸动也,
此为阴阳并虚。法当治血兼 补,故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方药组成,炙甘
草、人参、桂支、生姜、阿胶、地黄 、麦冬、火麻仁、大枣,主要功效是益心气。补心血,养心
阴,
通心阳,
治疗以心动悸 ,
脉结代为主证的各种心律不齐等证。
本方以炙草草、
人参补益心气;
阿胶、 地黄、麦冬、火麻仁补心气养心阴,以充养血脉。桂支、生姜辛温走散通心阳。因为人体
阴血需要依靠阳 气来推动的原理。
所以加黄芪重用,
重点在于补心气、
通心阳,
心阳通,心气复。
再配合补血,滋阴的药物以充盈血脉。使阳气有所依附而不致浮散。故《阴阳应象大论》指 出: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平阳秘,则心悸能安,结代脉能复。故炙甘草汤有复脉汤之称。
本方在治疗心脏病方面应注意阴阳气血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灵活运用,
临床常 加味
有黄芪、酸枣仁、柏子仁、杜仲、降香、丹参、桃仁、红花、红景天、龙骨、牡蛎等。本病辩证分为七型;


1
、气血瘀阻型:【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主方 加入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
有的同失笑散合方;

2
、痰浊壅塞型:【治法】通阳泻浊、豁痰开结,主方同栝萎薤白半夏合方;

3
、寒凝气滞型;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主方同栝萎薤白半夏白酒汤合方;
< br>4
、心肾阴虚型:【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主方加入山茱萸、枸杞子、柏子仁、酸枣
仁、五味子;

5
、气阴两虚型:【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主方中加入黄芪、 白术、茯苓、五味子、
红泽兰、红景天;

6
、阳气虚衰型:【治法】益气温 阳、活血通络,主方中加入附片、肉桂、干姜、龙骨、牡
蛎等;

7
、阴阳气 血俱虚型:【治法】气血双补、阴阳并调,在主方中加重黄芪用量(
120
克—
150
克)、白术、茯苓等。


五、临床疗效及体会


现代人工作,学习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动物食品增加,
粗纤维 和各种蔬菜减少,
人体的运动时间不够,
各种应酬增多,
烟酒过度。
特别是大 中城市更为
突出。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的病人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最后导致心、脑、肾、肝 的
病变。
我们应当从青年做起。
现代人应戒烟限酒,
因为香烟的主要成份是尼 古丁,
吸入尼古丁作
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由于不完全燃烧,
产生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 亲和能力明显高于氧气。
导致
结合氧的血红蛋白降低。
从而造成血管壁组织缺氧、水肿,
促进胆固醇和脂质的沉着,形成冠状
动脉硬化。
故吸烟是诱发冠心病的罪魁 祸首。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
应尽早戒烟

1


所以
《内

.
上古天真论》早就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 居有常,度百岁乃去。今时
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br>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 ,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心脑血管病应以预防为主。从青少年做起,
多了解科学知识,以减少心脑 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于人们体质的增强,健康长寿。



7

知足常乐什么意思-北京史三八整形医院


知足常乐什么意思-北京史三八整形医院


知足常乐什么意思-北京史三八整形医院


知足常乐什么意思-北京史三八整形医院


知足常乐什么意思-北京史三八整形医院


知足常乐什么意思-北京史三八整形医院


知足常乐什么意思-北京史三八整形医院


知足常乐什么意思-北京史三八整形医院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11: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2777.html

治疗心脏病的方法--千古奇方炙甘草汤辩证治疗经验的相关文章

治疗心脏病的方法--千古奇方炙甘草汤辩证治疗经验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