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过敏-甲癣医院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 ycardia)
是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所致的窦性心律失常,其频率在
60
次
/min
以下。
窦性心动过缓
-
流行病学
缓慢性的窦性
心律失常
通常无症状,
并可能是生理性的而不是窦房结功能不良,
所以不可能
统计出不同人群中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一项
Illinois
大学对
50
名年轻男性和女性的研
究得出的结论,
24%
的男性和
8%
女性在睡眠中心率低于
50dpm(
女性平均、
最高和最低的清 醒
和
睡眠
心率高于男性
)
。
窦性心动过缓
-
病因
1.
心外病因
大多通过神经
(
主要为
迷走神经
兴奋
)
、
体液
机制经心脏外神经而起作用,
或
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而引起窦性心动过 缓。
(1)
生理性:在正常睡眠时例如:在午间及夜间睡眠时,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 高可出现窦性
心动过缓,心率可在
50
次
/min
左右,个别可在< br>40
次
/min
左右。运动员白昼可在
50
次
/mi
n
左右,夜间个别可低至
38
次
/min
左右。体力劳动者 也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年轻
人及老年人。
(2)
迷走神经中枢兴奋 性增高所致:如脑膜炎、
脑出血
、
脑肿瘤
、脑炎脑外伤等引起的颅内
压升高黄疸、神经官能症、血管抑制性虚脱及精神分裂症等,
导致迷走
神经
兴奋,使窦房结
自律性降低而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3)
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 :如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刺激咽部、
恶心
呕吐、屏气、吞咽、
剧烈咳嗽、
忧虑做
Valsalva
动作
Muller
动作时也可见于胃扩张肠梗阻、
泌尿系结石、
胆结
石
等疾患,可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诱发窦性心动过缓。
(4)
代谢降低:如低温、重度营养不良恶病质脑垂体功能低下、
甲状腺< br>功能减低症等。
(5)
药物所致:某些药物可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或直接抑 制窦房结功能而引起窦性心动过
缓,如利舍平、降压灵、胍乙啶等降血压药物,β受体阻滞药、
洋地黄
、奎尼丁、普鲁卡因
胺、苯妥英钠、镇静药、新斯的明及麻醉药物等。
(6)
某些传染病的极期或恢复期:如伤寒、
白喉
、流感等。
(7)
电解质紊乱:
高钾血症
、
尿毒症
或血液酸碱度改变者。< br>
(8)
消化性溃疡合并窦性心动过缓:
消化性溃疡
在发病机制中,胃 酸的分泌物主要受迷走神
经张力控制,当其兴奋性增高时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9)
家族性窦性心动过缓。
心外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
绝大 多数伴有迷走神经亢进现象是神经性的,
心率不甚稳定。
当自主神经张力改变时,如深呼吸、运 动、注射阿托品等后常有心率的变化,
P-R
间期可略
有延长。
2.
窦房结功能受损
指由窦房 结受损
(
如炎症、
缺血、
中毒或退行性变的损害等
)
而引起 的
窦性心动过缓。此外,可见于心肌受损如心肌炎、心包炎、
心内膜炎
、
心肌 病
、
心肌梗死
、
心肌硬化等。也可能为一过性的窦房结炎症、缺血及中毒性损 害所致。
3.
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
20%
~
40%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发生率
最高
(< br>特别是下壁梗死
)
窦性心动过缓
-
发病机制
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系由于窦房结起搏
细胞
4
相上升速度减慢、
最大舒张期电 位负值增大阈
电位水平上移等,使窦房结自律性强度降低所致。
窦性心动过缓
-
临床表现
多数窦性心动过缓,尤其是神经性因 素
(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
所致者心率在
40
~
60
次
/min
,
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大,
所以可无症状.
也 无重要的临床意义。
如果不是显著的窦性心动
过缓,则心动过缓另一方面的意义是可减少心肌耗 氧量,增加心肌休息时间心室充盈良好,
因此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可代偿心率减少,
故每分钟的 心排血量并无减少。
但当心率持续而
显著减慢,
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又不能增大时,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即减少,冠状动脉、脑动脉
及肾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可表现气短、疲劳、头晕、胸 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冠心
病患者可出现心绞痛。这多见于器质性
心脏病
。< br>
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还使室性异位节律易于产生,
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
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容易发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时细胞外液的钾离子浓度增高,细胞膜电位负值减少,
心室
异位起搏点易于发生自动舒张期除极,
易于发生室性期 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心动过缓
心肌细胞
复极的时间不一致,相邻细胞间电位不等而易产生 电位差,这也可引发异位心律。
并发症:
如心动过缓心室率过于缓慢同时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时,
可出现
头晕
、
晕厥 、
心绞痛等并发
症。
窦性心动过缓
-
诊断
1.
窦性
P
波
频率<
60
次
/min
,
一般不低于
40
次
/min24h
动态 心电图窦性心搏<
8
万次。
2.P-R
间期
0.12
~
0.25s
。
波
正常。
鉴别诊断:
1.
二度窦房阻滞
当发生
2
∶
13< br>∶
1
窦房阻滞时,心率很慢,类似窦性心动过缓。两者可
依据下列方法鉴别,< br>经阿托品注射或体力活动后
(
可做蹲下、
起来运动
)
,
窦性心动过缓者的
窦性心率可逐渐加快,
其增快 的心率与原有心率不成倍数关系;
而窦房阻滞者心率可突然增
加一倍或成倍增加窦房阻滞消失。
2.
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未下传的房性期前 收缩
P
′波,一般是较易识别的。值
当
P
′波重叠于
T波上不易分辨时可被误认为窦性心动过缓。其鉴别点为:
(1)
仔细观察可发现
TP
′混合波与其他
T
波的形态是不同的。
(2)
可从
T
波低平的导联上寻找未下传的
P
′波。
(3)< br>心电图描记时可加大电压
(
增益
)
:
走纸速度增至
5 0
~
100ms
,
重叠于
T
波的
P
′波可 显露。
3.2
∶
1
房室传导阻滞
2
∶
1
房室传导阻滞时,由于未下传的
P
波可重叠于
T
波中,
T
波形态发生增宽、变尖切迹、倒置、
双向等变化,或者误为此< br>P
波为
u
波而被忽略而误认为
窦性心动过缓其鉴别点为。
< br>(1)
仔细观察可发现
TP
混合波与其他
T
波的形态是不同的 :
(2)
心电图描记时可加大
电压
(
增益
),走纸速度增至
50
~
100ms
重叠于
T
波的
P
波可显露。
(3)
注射阿托品或改变心率后,则重叠于
T波中的
P
波可显露并可与
u
波相区别。
4.
房性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心律较少见,其
P
′波形态与窦性心律的
P
波明显不同,但如
果房性逸搏点位置接近窦房结时,则其P
′波与窦性
P
波在形态上不易区别。其鉴别点为:
(1)< br>房性逸搏心律通常持续时间不长,运动或注射
阿托品
可使窦性心率加快、房性逸搏心律< br>消失。
(2)
房性逸搏心律规则,而窦性心动过缓常伴有窦性
心律不齐
。
窦性心动过缓
-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可见到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
其它辅助检查:
依靠心电图检查有下列表现:
1.
窦性
P< br>波的形态窦性心动过缓与窦性心动过速时
P
波形态有较大差异
这是由于窦性心
动过缓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尾部,
其发出的激动多沿中结间束下传;< br>而窦性心动过速时
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头部,激动多沿前结间束下传虽然窦房结的头、尾相差仅
15mm
但由
于结间束优先传导的特点,
所以两者的窦性
P
波形态有差异,
Ⅱ、
Ⅲ导联的
P
波较正常窦性
心律的
P波稍低平。
2.
窦性
P
波的频率
成人应<
60< br>次
/min
,通常为
40
~
59
次
/min
,多在
45
次
/min
以上。亦有慢至35
次
/min
左右者甚至有
20
次
/min
的报告<
45
次
/min
为严重的窦
性心动过缓。婴幼儿窦性心动过 缓的心率,在
1
岁以下应<
100
次
/min1
~
6
岁应<
80
次
/mi
晒太阳过敏-甲癣医院
晒太阳过敏-甲癣医院
晒太阳过敏-甲癣医院
晒太阳过敏-甲癣医院
晒太阳过敏-甲癣医院
晒太阳过敏-甲癣医院
晒太阳过敏-甲癣医院
晒太阳过敏-甲癣医院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04: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2178.html
-
上一篇:心动过缓:看图诊断
下一篇:中国医学史(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