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能去掉么-男长度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长
各位家长朋友:这次我发言的主 题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家庭教育
中的一些方法和对策。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步进入青 春期,这是一个非
常美好的花季,但生理学家称青春期为“心理动荡期”或“心理风暴
期”。
孩子们身体迅速发育,
性生理也逐步成熟,
但心理上则处于
“断
乳期”
。孩子们的心态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敏感和不稳定,所以需要家
长和老师为他们精心导航 。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能与各位大家一起探讨一些有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
题。当然,
我的发言中一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也欢迎家长们如果有兴趣或
有需要 的话呢,
以后可以与我就您孩子的情况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
青春期孩子
的心理特点有 很多,因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只讲其中的三点:独立性、成人感
和逆反心。
孩子慢 慢长大了,
很多家长觉得应该是可以轻松一点了,
在别人眼里,
可能
是孩子越 大,家长就越轻松,但我们很多家长却觉得,孩子越大,做家长的反而
越辛苦。有家长说,孩子小学的时 候,或幼儿园的时候,一直都是在自己的掌控
当中,
任他再怎么调皮他也跳不出我的手掌心。< br>可是到了初中,
孩子进入青春期
以后,
我觉得孩子慢慢飞出我的手掌心了,我有点把握不住他了。
其实这一些情
况的发生,
是很正常的。
所以这个时 候,
我们老师和家长要把握青春期的孩子自
身的一些心理特点:
首先,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孩子独立性开始增强,
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
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
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
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承
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
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在童年时代,父母 亲可以说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撑,不懂的事情问父母,
不会做的事情找父母;
是非的判断顺从 父母,
得失的取舍请教父母等等,
一切都
那么自然。那个时候,他们觉得父母是最伟大 的,简直是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
能帮他们搞定,
那个时候孩子心理上最依赖的是父母。
而到了青春期,
由于独立
1
性的增强,
使得他们绝不愿意再像 以往那样依赖于父母。
不仅如此,
他们还非常
自觉和迫切地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他们 不会像过去那样前前后后围着父母转,
不会什么事情都跟父母说来征求父母的意见,
也不会事事 都顺从父母。
很多时候,
他们表现得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
不管其结果是好还是不 好。
但实际上,
青
春期的所谓独立和成熟依然是十分有限的,
并不能够真正保 证他们应付生活中的
复杂内容。这就形成了既不愿意依靠父母,又不能够真正独立的现象。于是,就像离开了母乳却不能离开蛋白质、
维生素、
脂肪等其它营养物质一样,
同龄人的< br>关系密切和突出了,
并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因为同样
的发展和变化,
使得青春期的同龄人经历着同样的感受,
体验着同样的需求,
他
们每个人都在完成着生活重心的转换--从依附性为主到独立性为主。
这些共同
的感受和需求 使得同龄人之间形成了深深地
“
利益共同体
”
,他们一同经受
“成长
的烦恼
”
,一同品味
“
成长的欢欣
”
。顺 理成章,他们彼此之间最情愿也最能够提
供相互需要的支持,提供相互需要的帮助。于是,他们将朋友看 得特别重要,他
们对友谊无比忠诚。他们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为了彼此的利益,甚至
顶撞家长。他们常说:
“
我们同学都是这样说的
”“
人家都是这样穿衣服的< br>”
等等,
在种种家长们看来没有道理甚至近乎荒唐的言行后面,实际上存在着一条
“
天
理
”
,那就是,同龄人的行为准则就是我的行为准则。所以这个时候, 我们的家
长们,
请你逐渐将你的孩子当作朋友来对待。
如果你还像孩子幼儿园时那样,
高
高在上,
还觉得你是权威的所有者,
还觉得可以任由自己的主观意愿来控制 孩子,
那么你们的矛盾就会加剧;
但若你能对你的孩子像朋友一样的对待,
你们的沟通
就会轻松很多。
随着独立性的增加,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体验到一种成 人感。
成人感就
是大人的感觉。
我们家长可能认为孩子们还小,
但他们不这样 认为。
他们觉得
“我
哪里还是小孩呢?我都这么大了。
”
有的孩子长 得跟爸爸妈妈都一样高了。
他站
在你面前,从身高体形上,他丝毫没有劣势了。但我们又要看到 一点,这个时候
的孩子实际上是一个
“半大人半小孩”
的时候,
有的时候他确 实有大人的思维和
表现,
可很多时候他确实又是个孩子。
所以我们心理学上把他们叫做
“半大人半
小孩期”。在心理上,这个时候他们希望家长们把他们当成大人,也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看。
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
是特别喜欢模仿大人。
他为什< br>
2
么要模仿呢?他觉得我既然已经长大了就该有大人的样子。
他没想到大人 的样子
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状态,
是一种真正成熟的表现,
他只希望能从外形和举止
上让别人觉得我是一个大人。于是,有的男孩子开始装酷,他以前蹦蹦跳跳、嘻
嘻哈哈的,慢慢的他不太做声了,
他觉得酷就是成人的表现,
成熟的人是不随便
吭声的,所以有时候他装得很深沉。
还有的是模仿大人的举止。
如有的男生偷偷
地在哪个角 落里抽支烟,
他想的就是我爸爸抽烟,
他是大人,
我现在也是大人了,
我也想 尝尝这种感觉;
有的女孩在家里偷偷地用妈妈的化妆品,
穿妈妈的高跟鞋,
其实也许并 不是她就专注爱美了、
爱俏了,
她只是想试试做大人的感觉而已。
而
这个时候 ,
他更多可能模仿的是大人的为人处事,
家长的一些内在的东西。
所以
我说,
若孩子小时候模仿的是你的一些表面的东西,
到了这个时候,
你就一定要
注意 ,当孩子在场的时候,你的各种表现,很容易被他模仿到,特别是你的一种
对他人的态度,你面对突发事 情的一些情绪的表达。我记得有一次下午
6
、
7
点
钟的时候,
我经过学校传达室,
就看到一个家长对着校门口的保安大发雷霆,
劈
头盖脸就是一顿 骂。
而当时他的孩子就在旁边。
后来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家长对保
安提出的要求不符合学 校的制度,
保安从维护孩子的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学校制
度予以拒绝,
这让这个家长很 是生气,
于是就有了上面的一幕。
正巧这个孩子也
在我所任教的班上,
平时我 也有意地进行观察并且与班主任进行沟通。
我发现这
个孩子在处理与同学、与老师的关系的问题 上,是个“常有理”。就是不论遇到
什么情况,
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有错的是别人。
同时他还喜欢对他人横加指责。
这让他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处得有些紧张。
那么这种情况 就是您的表现影响到您的
孩子。
很多家长个性急躁,
其孩子的个性往往也差不多。所以我建议这样的家长,
当孩子遇到了一些麻烦的时候,
你一定要沉着。
这个沉着 就表现为不要慌乱,
不
要乱发脾气,
先考虑一下这个事情是怎么造成的,
然后 我应该怎么做,
再一个若
按照我现在的方式去处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你千万不要在自 己还没有想清楚的
情况下草率地做出某种举动,最后没有起到教育孩子的效果,而且还适得其反。
再次,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慢慢地还会表现出逆反性。
这种逆反性可能是我们
家长最头疼的,它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外显的,就是直接与你斗起来;还有一种
是内隐的,这种内隐的 反抗,看上去家里还是风平浪静,但是你跟他说得,要他
做的,他一概否定,就是说,你说你的,他还是 做他的。其实逆反对青春期的孩
3
子来说应该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
一种 成长的体现。
如果孩子一直都是这么逆来
顺受,一直都很乖巧,说不定这不是一种好现象,说明 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为什
么有的孩子又会在家里跟家长吵啊,
闹啊的呢?这可能跟家长的沟通技 巧,
或是
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有关。
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无理取闹的,
往往是孩 子与家长之
间在某些认识上达不到一致,
或者说孩子的需要和家长的期望达不成一致,
这种
矛盾和冲突多了以后就造成了家里的不平静。
其实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有很多
需 要,
而我们家长是否了解了他们的需要呢?孩子在青春期有很多内心的冲突和
矛盾,
当 他内心矛盾交织又得不到理解的时候,
在学校他不敢对老师和同学发作,
到了家里就往往以他最 真实的一面出现,
因为家里是最安全的。
所以若你觉得孩
子是过分压抑的话,
偶尔给他一个发泄的空间也是可以的,
但是要避免无理取闹。
对于无理取闹的孩子,
我 们不能简单的说一定是孩子的错,
孩子的个性暴躁,
孩
子的不讲道理,孩子的一意孤行 ,都不是一、两天造成的,一定是他成长的过程
当中积累了很多的问题所致,
那么我们家长在面 对孩子的问题的时候,
首先要想
到的是
“我怎么了?我的家庭教育怎么了?”
因为所有孩子的身上一定会体现出
家庭教育的成功或失败的缩影。
家庭教育做得好的,
孩子的青春期会过得非常的
顺利,
若做得不好,
青春期的过程会是家长和孩子都非常痛 苦的几年。
因为他逆
反啊,
你说什么他都不听,
甚至他可能发展到即使你说的 都是对的,
他明明知道,
但就是不听你的。
有的家长说
“我跟老师说的一模一 样啊!
为什么他就只听老师
的,不听我的呢?”这是因为他对你形成了一种偏见。让他产生偏见 的,不是话
语本身,而是你长期的一种教育方式,或是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那么,面对孩子青春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家长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
、保护孩子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前面我们说道若你的孩子一直以来好像都
表现得特别特别听话,
你说一他绝不说二,
那你就要引起注意了。
这其中可能有
两种原因。
一种是你 们之间的关系确实非常好,
孩子觉得你提供的建议绝对是正
确的,
爸爸妈妈真的是很高 明;
另外一种原因可能是他的心智发育有些迟缓,
他
顺从惯了,
对事情毫无怀 疑的能力。
而这种情况也可能表现在学习上。
他的思维
若没有独立性,
那在学 习上也会是一样的,
他会认为老师说的,
书上写的也都是
正确的,
从而对学习 毫无疑问,
对学习提不出任何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家
长要注意,
要给与 孩子一些独立的机会,
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问题,
当孩子出
4
现一些自己的思维的时候,
要保住他。
当然,
也不能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家长觉得孩子已经长大了,
就完全让孩子去处理所有的事情,
这样也是不行的。
前面说,现在的孩子是“半大人半小孩”,我们有的时候要把他们当大人一样的
尊重他,有时候要把他当 小孩一样的教育他。
2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特别注意不要挖苦、讽刺孩子。这个时候 孩子的自尊
心在增长,同时他又非常的脆弱,他经不起太多的打击。所以,当你的孩子做错
的时 候,
你可以态度非常的严肃,
你可以向他表达你的生气和失望,
难过与不安。
但是,
请一定不要用那种很恶毒的语言去挖苦和讽刺。
有的家长急躁起来,
什么
话都骂得出来,
包括一些对人格的侮辱。
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有个妈妈说有一次他骂完孩子后,怕孩子记恨她,又想挽回点什么,就对孩子说:
“你别看我今
天这么骂你 ,
但是你一定要知道,
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我,
没有谁会比我
更爱你。 ”可他的孩子完全不领情,他当场就反驳说:
“不可能,能够用这样的
话来骂我的人还会爱我吗 ?”
当然我们知道爱之深才会责之切。
但是在孩子看来,
他就认为你的语言和你的内心 是矛盾的,
从你的那些恶毒语言里,
他感受到的只
是伤害而并不是爱。再比如:孩子考 试没考好,家长看到分数后,说:
“你怎么
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其实很多时候 ,家长并不是要打击他,而
是无意中说出来的,但是在孩子心里很容易形成一种暗示,他可能觉得:“原来
我考不好是因为我笨。
”
长此以往的话就很容易造成两种后果。
一 是对学习失去
兴趣和信心,孩子会觉得,因为笨,所以不管怎么努力都不会有好的结果,于是
索 性放弃。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被打击得多了,
会形成与家长的敌对。
我以前当
班主任时有个学生,
也是在今天这样的家长会后,
她妈妈带着她来找我,
当着她
的面就对我说说:
“罗老师,你说怎么得了咯?班上同学数学都考得那么好,就
我们家崽类,
90
分都没上,真是蠢得要死!”然后她妈妈还数落了一大推她蠢
得要死的证据。那孩 子其实平时成绩不错,也很努力,这次考试没考好,她自己
就已经难过得要死了,
妈妈还这么说 她。
她忍不住了,
一边哭一边对妈妈吼:
“你
就晓得说我蠢,我蠢,不还是遗 传了你的!那天听奶奶说,你读书的时候,数学
成绩也不好!”所以,我们说挖苦和讽刺的方法是很不可 取的,它不但不能帮助
你真正的教育孩子,而且还很容易打击到孩子,让他对自己失去信心;同时,又< br>很容易形成与孩子之间的敌对。
5
3
、学会与孩子谈话 和沟通。前面我们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已经有了独立性
和成人感,
若这时候家长跟他们的谈话还 是像以前那样高高在上,
势必达不到以
前的效果。
所以这时候,
我们要重新掌 握一些沟通的技巧。
这里我简单的介绍几
种:
(
1
)多听 少说,以倾听为主。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把自己当成是
一个真理的所有者,
所以教育孩 子的时候,
我们经常是头头是道,
孩子就只有点
头称是的分。而到了现在,我们要多听 听孩子说的事情。有的家长说:
“现在我
的孩子根本不跟我说了。
我问他,
‘ 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学校有什么有趣的
事情啊?’
他懒的理我。
”
为什么 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你之前没有跟他形成良好
的沟通的气氛。
他现在不愿意跟你说话,
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跟你说话没意思,
或
者是说了之后没有什么好的效果,
于是干脆不说 。
一般我们认为原始教育更容易,
也就是最开始你对你孩子的教育。
而原始教育没有做 好,
当你们之间已经形成了
一种不大好的沟通方式之后,
现在要进行再教育,
在原有基础上来进行改变的时
候,我们家长心里要做好准备,这会困难很多。但我们家长们也要有信心, 改总
比不改要好。所以,我们要多听听孩子,他的想法。比如,今天孩子在学校里发
生了什么事 情,
我们家长知道后,
首先不要一味地责骂,
要问问他今天到底是怎
么回事, 事情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或者考试回来,你可以问问他:
“你自己感觉
这次考试怎么样?”等等 。你可以多听听孩子怎么说。
31
(2)
沟通时要注意回应感受。什么叫回应感受呢 ?就是你要去理解孩子当时
的情绪和心情。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会很外露,他会表达自己当时的愤怒、 失
望、
恐惧等等这样的一些感受。
而我们大都喜欢接受孩子正面的感受,
比如 孩子
说:“今天我好高兴!我今天的考试考得好好!今天老师表扬我了!等等。”这
个时候,我 们家长是很乐于接受的。但是,若孩子表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有的家
长则是回避的、拒绝的。如孩子回家 说:“我今天好气愤的!”家长马上接到:
“别气别气,这有什么好气的咯!”这样你就是否定了他的情 绪。其实孩子需要
的是你能够去理解他的感受,
所以我们要回应他。
回应孩子的感受并 不难。
比如,
孩子对你说:“我好讨厌我们那个数学老师的。”很多家长听后,马上说:“崽< br>啊,
那你怎么能讨厌老师呢?数学是主课啦,
你如果讨厌他,
那你以后就会吃亏
啦!老师再怎么样,也是为了你好啊!你不能讨厌他。”这些话都是对的,可是
6
纹身能去掉么-男长度
纹身能去掉么-男长度
纹身能去掉么-男长度
纹身能去掉么-男长度
纹身能去掉么-男长度
纹身能去掉么-男长度
纹身能去掉么-男长度
纹身能去掉么-男长度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00: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1644.html
-
上一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下一篇:青春期性心理特点及其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