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常识-偏方减肥
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因——风寒,病机——营卫失和,主证
--
恶寒、脉浮、头项强痛
太阳中风证: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病因:风寒(偏重于风)
,病机:卫失固密,营阴外泄。
中风表虚证:桂枝 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
恶寒,淅淅恶风,翕翕 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病因病机:阳浮而阴弱(卫失固密,营阴外泄)
, 辨证要点:发热汗出,恶风寒,头项强痛,
鼻鸣干呕,脉浮缓。治则: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桂 枝汤
---
“主之”为定法,非其方而不
治。
注:药后啜热粥以助药力。遍身 蜇蜇微似有汗者益佳。获效停药,中病即止。
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病,发汗,遂漏 不止(汗出不止)
,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提要:
表阳虚汗漏不止的证治。
病因病机:阳虚液损,表
邪未解。治则:扶阳解表,调 和营卫。注:附子功重在去邪扶正。
太阳伤寒证
-
麻黄汤证
太阳病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提要:太阳伤寒的证治。病因病机——风寒束表,卫阳闭遏,营阴郁滞。治则
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辨证要点:
1
头痛、身疼、腰痛、骨关节疼痛——风寒束闭肌表,卫
阳闭遏,
营阴郁滞,
太阳经输不利,
而致筋脉失养
2
发热——风寒侵袭人体,
正气趋外抗 邪,
正邪交争于肌表
3
恶风——恶寒互词,
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 是程度不同。
风寒束表,
卫
阳闭遏,不能温煦肌表
4
无汗——寒束肌 表,卫阳闭遏,皮毛闭塞,腠理不开。
5
喘——肺
外皮毛,风寒袭表,毛窍闭塞,肺气 不宣。
6
风寒袭表,正气趋外抗邪,脉应之而浮;卫阳
闭遏,营阴郁滞则脉紧;风寒袭 表,营阴郁滞故见脉浮紧。注:不需啜粥,只需温覆,使其
微汗。
大青龙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
微弱,汗出恶风者,不 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提要:太阳伤寒兼里热
证的证治及大青龙汤的禁例。
病因病机——风寒外束,
阳热内郁。治则
辛温解表,
兼清里
热 。辨证要点:
素为阳盛之体,感受风寒;卫阳外浮与邪相争——发热,脉浮紧。
卫阳郁遏不能卫 护于外
--
恶寒;卫阳郁遏营阴郁滞
--
无汗;营阴郁滞,筋脉失养
--
身疼痛;阳热内郁,不能外散,热扰于内
--
烦躁
小青龙汤证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
腹满,或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提要: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病因病机——外寒内饮
搏结心下,壅塞于肺 。辨证要点
---
发热恶寒,无汗,干呕,咳喘,痰液清稀色白。治则—
—辛温解表, 涤化水饮。方药:麻黄、桂枝、芍药——和营卫解表;干姜、细辛、半夏——
温阳气而化饮;五味子—— 收敛肺气止咳;甘草——调和诸药。
表郁轻证
1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2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3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热证
-
栀子豉汤类证: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
必反复颠 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
豉汤主之。提要:1
、汗后剧烈呕吐者,不可更汗。
2
、汗吐下后,余热留扰胸膈的证治。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提要:脾虚水停的证治及禁忌。
病因病
机——脾失健运,水饮内停。辨证要点:胃失和降、浊阴上逆
-
气上冲胸;气机不利
-
心下逆
满;清扬不升,浊阴上蒙清窍
-
头眩;起则清阳失于上达
-< br>头目眩晕加重;气血运行不畅
-
脉
沉紧;水气上泛
-
苔白滑、 口不渴。治则——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真武汤证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 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
武汤主之。提要:汗不得法而致阳虚水泛的证治。
病机——阳虚水泛。辨证要点:发热、心
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小便不利。治则——温阳 利水。方药——真武汤(此方
回阳化气消阴,益火生土而制水)
。
炙甘草汤 证: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辨证要点:脉结代,心动悸。病机:心
阴阳 两虚。治则:滋阴养血,通阳复脉。
蓄水证:
五苓散证
太阳病,发汗后,大 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
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五苓散主之。提要:辨胃津不足与蓄
水证的证治。
病因病机:
太阳病汗不如法或日久 不解,
邪循经入里,
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而致
水道不利,水饮停蓄于内而发为本证。膀胱 气化失职,水饮蓄于下。辨证要点
-
发热,消渴,
小便不利,甚者水入则吐,下肢浮肿 ,脉浮,少腹憋胀拘急。治则:外散风寒,化气行水
痞硬证
-
半夏泻心汤证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
者,
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
不为逆,
必蒸蒸而振,
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鞕 痛者,
此为结胸也,
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 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
提要:
辨少阳证,大结胸及痞证。
病机:脾胃不和, 寒热错杂于中。辨证要点:——心下痞满,按
之柔软无压痛,呕利;治则——和中降逆消痞。注:本方取 去滓再煎之法,意在使药性和合
作用协调并行不悖而利于和解。
阳明病:
提 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阳明病实证
=
热
+
实;
性质 ——里、热、实证;
治疗原则——清、下二法。注:阳明病汗出濈濈然,形容汗出连绵不断的样子。
正阳阳明证
-
调胃承气汤证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 汤。提要:内实热郁
心烦的证治。
辨证要点——发热、汗出、腹胀满按之痛,不大便,舌红苔黄 燥。病因病机—
—内热津伤,胃肠燥热初结。治则——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小承气 汤证: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
之。若一服 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提要:
阳明多汗津伤致胃燥内实的证治。
大承气汤证 :
二阳并病,
太阳证罢,
但发潮热,
手足漐漐汗出,
大便难而谵语者 ,
下之则愈,
宜大承气汤。提要:二阳合病转属阳明实证的证治。
承气汤证 辨证:
证轻势缓——调胃承气汤;
证轻势急——小承气汤;
证重势急——大承气汤
发黄证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提要:阳明病湿热郁遏发黄证 。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提要:阳明病误用火法后而致发黄。
少阳病提纲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小柴胡汤证
伤寒五 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
而不呕,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胁下痞鞕,
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
或不渴、
身有微热 ,
或咳者,
小柴胡汤主之。提要:少阳病的证治。
病因病机:伤寒或中风五六曰或血弱 气尽,腠理开,
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而致
枢机不运,三焦不通,胆火上炎 。辨证要点:口苦咽
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治则:和解少 阳枢机
柴胡证审证要点:
柴胡证有四大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三
个基本表现:口苦、咽干、目眩。七个或然证。
少阳兼表
-< br>柴胡桂枝汤证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
者,柴胡 桂枝汤主之。提要:太阳少阳并病的证治。
病因病机——枢机不运,营卫失和。辨
证要点——发 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治则——内和少阳,外调营卫。
妇科常识-偏方减肥
妇科常识-偏方减肥
妇科常识-偏方减肥
妇科常识-偏方减肥
妇科常识-偏方减肥
妇科常识-偏方减肥
妇科常识-偏方减肥
妇科常识-偏方减肥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20: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1219.html
-
上一篇:(完整)伤寒论表解汇总,推荐文档
下一篇:七版教材方剂学复习笔记整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