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中药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85%
发生
在小于
15
岁的 儿童。
1
岁以下婴幼儿由于从母体中获得特异性
IgG
抗体,
维持< br>9
—
12
个月,
故很少发病。感染本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本病通过直接接触、
飞沫、唾液污染物经由呼
吸道传播,四季均可发病,
,以晚冬早春 多见。每年均有小的流行,由其是幼儿园、学校,
对儿童危害较大。本病潜伏期较长,
约
14
—
25
天,
平均
18
天。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
征,持续
7
—
10
天。常一侧先肿
2
—
3
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也有仅单侧肿大,或腮
腺肿大同时有颌下腺肿大,
甚或仅 有颌下腺肿大或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
腮腺肿大的特
点以耳垂为中心,
向前、后、
下蔓延,
肿胀腮腺的边缘不清,
有疼痛及触痛,
在张口、
咀 嚼,
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常伴有发热、头疼、肌痛、纳差、乏力等症状。还可引起脑
膜脑炎、
睾丸炎、
卵巢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
主要采取对 症、
支持疗法。
近年来,我院在临床中采用中西医结合及局部中药外敷的方法,收到满意效果< br>
.
治疗方法
患儿早期注意隔离、休息,给予流质软食,避免酸性食物摄入,保持口腔清洁,用 生理
盐水或复方硼酸溶液漱口。
适当补充水分及营养。
给予口服利巴韦林及板兰根冲剂 或清热解
毒口服液,加用去刺仙人掌
10g
,白矾
10g
,冰片10g
,捣碎调匀后涂于腮腺或颌下腺、舌
下腺肿大部位,外敷干净纱布,以胶布固定,每 日更换一次。对发热者及时给予对证处理。
化验血白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菌素口服。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 高度传染性。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儿童可 在出身后
14
个月常规给予减毒活疫苗或麻
疹、风疹、
腮腺炎三联疫苗接种。 未注射疫苗的学龄儿童最易受染。临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
方法及对证处理,一般抗生素和磺胺无效。可试
用干扰素。传统外敷法多用金黄散、紫金
锭或青黛散醋调外敷。也有用蒲公英、马齿 苋等捣碎外敷。我院近几年采用仙人掌、
,
白矾、
冰片外敷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仙人掌是石竹目沙漠植物的一个科,
药用为仙人掌科仙人掌属
植物仙人掌,在我国做为药用首 载于清代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
〉据书记载,仙人
掌味淡性寒,功能有行气、活血,清 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脾止泻,安神利尿,可内服外用
治疗多种疾病。外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 痈疖肿毒、蛇咬伤、烧烫伤,从资料记载
可以看出,
仙人掌治疗疔疮肿毒的作用显著。
它全株入药,
四季可采,
取新鲜去刺仙人掌
(因
刺内含有毒汁,人体被刺后易 引起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过敏症状。
)捣碎敷患处,外用可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白矾,又称 明矾、枯矾、生矾,成分为硫酸铝钾。系明矾石精制而成
的结晶品,白晶而透明,质硬且溶于水,性味酸 涩寒,功效:收敛止痒,燥湿祛痰,解毒杀
虫,止血止泻,清热消痰,主要用于治疗痈肿恶疮、湿疮湿疹 、疥癣及毒蛇咬伤等症。外用
能抗菌消炎,收敛防腐。冰片,为龙脑香料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为 樟脑、松节油等
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性味苦寒,主要功效:开窍醒神,散郁火,去翳明目,消 肿
止痛。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等。外用
有 消肿止痛之功,防腐止痒之效。这三种药物混合使用,
可加强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
果。这
3
种药物方便易得,价格便宜,配合此中药外敷,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
少 并发症发生。
因此,
我们认为采用此药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可以大大降低对青少年的危
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19: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1185.html
-
上一篇:我的爸爸作文500字
下一篇: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