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7 18:44

dna实验室-

2021年1月27日发(作者:伍禅)

名词解释:

1.
:
又称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

丛,称为,该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又称为“易出血区” 。

2.
利特尔动脉丛():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


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

形成动脉丛。


鼻出血常见部位。

3.
窦口鼻道复合():鼻和鼻窦炎性及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


代概念认为: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的解剖结构的生理

异常和
病理改变为关键,以筛漏斗为中心,包括中鼻甲、中鼻道、

钩突筛
泡、半月裂、筛漏斗、额窦前筛、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区域,

该区域被
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内窥镜手术就是以中鼻

甲、钩突和筛泡作为手术标志和进路的。

4.
嗅沟:又名嗅裂,位于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上鼻甲与鼻中隔之


的间隙。

5.

-
鼻咽吴氏静脉丛: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浅

表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

是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区。

6.
克氏静脉丛:鼻腔的静脉主要汇入颈内静脉,

鼻腔上部静脉则


经眼静脉汇入海绵窦,或经筛静脉汇入颅内的静脉和硬脑膜

窦,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亦构成血管丛,称之。

7
:
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

A

8.
曲:凡鼻中隔偏离中线或呈不规则的偏曲,


鼻中隔偏
并引起鼻


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称鼻中隔偏

曲。

9.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


流和通气功能。

10
鼻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规律性和交替

性变
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间隔

2
?
7

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为生理性鼻甲周期或鼻周期。

鼻周期促使


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11


中鼻甲气化:

中鼻甲内含有气房时称为中鼻甲气化,也称

泡状中鼻甲,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变异。

中鼻甲气化可部分或完全


塞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之间的间隙,

妨碍中鼻道各窦口开放及

引流,是造成鼻窦炎的解剖学基础之一


12


中鼻甲曲线反常:也称“反向弯曲”。在正常情况下,中鼻


凹面向外。如果中鼻甲向外侧突出,凹面朝向鼻中隔,凸面朝

向鼻腔外侧壁,即为中鼻甲反向弯曲,或称之为中鼻甲曲线反常



)。中鼻甲曲线反常可以阻塞中鼻道入口,

是鼻窦感染

的原因之一。

13


气房:指位于筛泡以下,上颌窦上壁和筛骨纸样板最下部的

气房,包括筛漏斗外侧壁的气房,最早有

描述。气房临近上

颌窦自然开口,容易造成上颌窦开口狭窄而引起上颌窦炎。

14


气房:即最后组筛窦气房的过度气化,同时伴视神经管的明




突入。气房是蝶窦切除术不彻底的原因之一。

15


功能性鼻阻塞:鼻腔宽大,呼吸气流压力降低和鼻粘膜感觉


经萎缩,患者自觉通气不畅,故称“假性鼻阻塞”或功能性鼻

阻塞。
常见于萎缩性鼻炎。

16


特发性鼻出血:部分鼻出血病人,在疾病的全过程均找不到


出血的确切病因,但鼻出血控制后未再出血。将此类鼻出血称

为特发
性鼻出血。

17


击出性骨折:也称眶底骨折,是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


骤增,致使眶底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随之

疝入上
颌窦,称为击出性骨折。

18


击入性骨折:暴力来自眶外侧,击中眶外侧壁或颧部,使额


缝骨折,并延续到眶下壁。冲击力使上颌骨转动,导致部分眶

底向上
旋进入眶内。

19


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颅前窝、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或外伤


骨质缺损、破裂或变薄处,流入鼻腔,称之为脑脊液鼻漏。

20


花粉症: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多发生于花粉播散的夏秋季又称


花粉症。

21


特应型个体:带有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基因的个体称特应


个体。

22


咽峡()
:
是由上方的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根、两侧

腭舌弓和腭咽弓所围成的环行狭窄部分。

23..
喉阻塞:喉及其邻近器官的病变,引起声门狭窄或阻塞而发

生呼


吸困难。

24.
咽淋巴内环:由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


体、咽侧囊、咽后壁淋巴结泡及舌腭扁桃体构成内环。

25.
扁桃体周围脓肿:为扁桃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发

生的
是蜂窝织炎,继之形成脓肿而成。

26.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咽隐窝,是鼻咽

癌的好发部位,且该处接近颅底,鼻咽部恶性肿瘤常从此径路入

颅。

27.
咽旁间隙:亦称咽上颌间隙(

),位于咽后间隙两则,左

右各一,呈三角形漏斗状,内含疏松蜂窝组织,上界为颅底,下

达舌
骨大角处,后壁为椎前筋膜,内壁为颊咽筋膜、咽上缩肌,

与扁桃体
窝相隔,外侧壁为上颌骨升支内壁及其附着的翼内肌与

腮腺包囊。茎
突及其附着肌肉将此间隙分为茎突前隙和茎突后隙

两部,前者较小,
内侧与扁桃体窝仅隔一咽上缩肌,故扁桃体的

炎症常扩散至此间隙;茎突后隙较大,其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

脉、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及交感神经等穿过,

内有颈
深淋巴结上群,因此咽部感染,可以从颈深淋巴结向此隙

蔓延。

28.
声门裂: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空气由

此进
出,为喉最狭窄处。

29.
喉阻塞:喉及其邻近器官的病变,弓
I
起声门狭窄或阻塞而发


呼吸困难,称为。

30.
四凹征:喉阻塞时,因吸气时空气不易通过声门进入肺部,

胸腔负压增加,乃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

上腹
部、肋间隙的吸气期凹陷。

dna实验室-


dna实验室-


dna实验室-


dna实验室-


dna实验室-


dna实验室-


dna实验室-


dna实验室-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18: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1122.html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