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贫血鉴别诊断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7 17:13

爱羽乐-

2021年1月27日发(作者:魏子卿)

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
(anemia
)
是由多 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单位容积内的血
红蛋白(
Hb
)浓度、红细胞计数(
RB C
)及血细胞比容(
Hct

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范围 下限的一种症
状。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既可以是原发于造血器官
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 系统疾病的表现。如果骨髓生成不能代偿
红细胞的破坏或丢失,则任何能损伤红细胞的产生或加速其破< br>坏的情况都会导致贫血。

贫血临床表现及分类

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 是由体内器官组织缺氧和机体对缺氧的
代偿机制(氧化的血流量增多和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增加)所引起,同时也决定于引起贫血的基础疾病。由于贫血可影响机体
全身器官和组织,其所导致的临床症状 和体征可涉及全身各系
统(如下表)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一般临床表现

心血管及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特殊表现

临床表现

疲乏、无力,皮肤、黏膜和甲床苍白

心悸,心率加快及 呼吸加深(运动和情绪激动时更明显)重者可出
现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头晕,目眩,耳鸣,头痛,畏寒,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等

食欲减退,恶心,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和便秘等

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可有多尿,蛋白尿等轻微的肾功能异常

溶血性贫血常见黄疸,脾肿大等

贫血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有不同的分类,主要有按细 胞形态
学变化、骨髓增生程度及发病机制进行分类。各类分类法各有
其优缺点,临床上常将形态 学分类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相结
1 / 1

合应用,对贫血进行诊断。

(一)

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

外周血常规检查是诊断贫血最基本也 是最重要的检查,镜下
对红细胞形态的认真观察,对红细胞相关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利于贫血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
MCV

MCH

MC HC
对贫血进行分类

贫血形态学分类

MCV(fl)
MCH

pg


MCHC
病因举例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

100 27

34 0.32

0.36
急性失血、溶血,造血功能低下,

白血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6 <0.32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26 0.32

0.36
感染、中毒,如慢性炎症,尿毒症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4 0.32

0.36
维生素
B12
、叶酸缺乏,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同时,通过对镜下红 细胞形态的观察,当某类异常形态较多
出现时,对贫血的疾病诊断也有重要提示作用。如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增多时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二)根据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形态学特征对贫血的
分类

通过对患者骨 髓涂片进行检查,可观察红细胞增生情况
和形态学变化,对贫血进行分类,可分为:
1
、增生性贫血:
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2
、增生不良
性贫血: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3
、骨
髓红系成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无效性生成):见于巨幼细
胞性贫血、
MDS
和慢性疾病性贫血。

1 / 1

(三)根据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贫血发生的 病理生理机制可分为
骨髓生成减少

红细胞破
坏过多

失血
三大类。

贫血的诊断

贫血的正确诊断需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 和各种实验室
检查才能获得。贫血诊断常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形态观察、网 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病理组
织学检查、病因检查等。其诊断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确定有无贫血

在确定有无贫血时,
Hb

Hct
为最常用的诊断指标。


Hb(g/L)
Hct
成年男性
< 120 <0.40 <4.0
成年女性
<110(
孕妇
<100) <0.35 <3.5
10
天以内新生儿
<145
1
月以内新生儿
<90
4
月以内新生儿
<100
6
个月
~6
岁儿童
<110
6

~14
岁儿童
<120
RBC(
以上诊断标准的地区以海平面计,海拔每增高一千米,血红
蛋白应升高约百分之四。

(二)贫血的程度划分及类型确定

根据血红蛋白浓度,成人贫血等级可划分为
4
级。轻

:Hb








91g/L









Hb90~60g/L,
体力劳动时心慌气短;重度:
Hb60~31g/L,

息时感心慌气短;极重度:
Hb30g/L
,常 合并贫血性心脏
病。

1 / 1

(三)查明贫血的病因及原发病

1
、临床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
饮食习惯,药物史
及有无
接触 有毒有害物质,有无出血史(女性患者应询问月经史
及有无月经过多),有无其他慢性疾病,家庭成员贫 血史,
输血史,地区流行性疾病等。


2
)详细的体格检查:注意 有无
肝、脾、淋巴结肿大,注
意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有无紫癜、黄疸
等。

2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1
)确定贫血的
形态学分类,
寻找贫血的病因。


2
)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和临床资料判断患者贫血的可

能原因,选择适用的实验室检查,进行最后诊断。


3
)为进行贫 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选择针对性的实验项
目,进行贫血的筛查、确诊和鉴别诊断。

贫血的病因有时很明显,有时很隐匿。对暂时因实验
方法及诊断条件等原因不能明确诊断时,需在保证患 者安
全的前提条件下,可实施某些诊断性治疗,如疑为缺铁性
贫血患者,可给予铁剂治疗,并观 察疗效。

背景材料

患儿,男,
7
岁。以“头晕、乏力伴 面色苍白半月余”为主诉
入院。现病史:患者
4
个月前曾光脚到施用了未经处理的人粪
的稻田玩耍,当天患者足底、足趾间及足背局部皮肤有烧灼、
1 / 1

瘙痒感,继而出现水肿和丘疹,经一般治疗有所好转。体格检
查:神志清,面色、口唇苍白,全身皮肤、 黏膜无黄染,浅表
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心律齐,心率
96
次< br>/min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初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br>WBC
8.3
0.03

EO
0.46

RBC
3.56
/L

NE
0.23

LY
0.28

MO
/L

Hb
90.2g/L

MCV
79.8fl

;血涂片可见成熟红
MCH
25.4pg

MCHC
316g/L

PLT
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然区扩大;尿液常规检查正常。大便检
查:湿片镜检未见异常,粪便隐血实验阳 性。

根据材料可初步诊断如下:


1
)患儿面色、口唇 苍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
淋巴结无肿大,头晕、乏力,
RBC 3.56
×,
Hb 90.2g/L
,此均
符合贫血的临床症状。


2
)血常规显示
MCV 79.8fl

MCH 25.4pg

MCHC 316g/L

均低于正常值,可提示为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
贫血,慢性 炎症贫血。


3
)血涂片可见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然区扩大,多见于小红细胞,提示
Hb
合成障碍,常见于
IDA
,珠蛋白
生 成障碍性贫血。


4
)血常规
EO
0.46
, 高于正常值,常见于寄生虫病,过敏
性疾病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结合现病史:粪便隐血试验
1 / 1

阳性,患者
4
个月前曾光脚到施用了未经处理的人粪的稻田< br>玩耍,当天患者足底、足趾间及足背局部皮肤有烧灼、瘙痒
感,继而出现水肿和丘疹,经一般治疗 有所好转。可推断患
儿可能有肠道寄生虫感染。根据所学寄生虫检验结合患者皮
炎症状,可进一 步推断患儿可能感染了十二指肠钩虫,十二
指肠壁被破坏,影响铁吸收。


5
)钩虫引起贫血的原因
:
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①
头腺
1< br>对,位于虫体两侧,前端与头感器相连,开口于口囊
两侧的头感器孔,后端可达虫体中横线前后。 头腺主要分泌
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
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 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血液凝固,有利
于钩虫的吸血,头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控美洲钩虫口囊制;
②咽腺
3
个,位于咽管壁内,其主要分泌物为乙酰胆碱酯酶、
蛋白酶及胶原酶。乙酰胆 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而影响神
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
着 。经细胞酶化学定量分析,美洲钩虫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比
十二指肠钩虫高;③排泄腺
1
对,呈囊状,游离于原体腔的
亚腹侧,长可达虫体后
1/3
处,腺体与排泄横管相连, 分泌
物主要为蛋白酶。钩虫寄生于小肠,在肠壁不断更换部位吸
血,伤口不断流血,引起慢性贫 血。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
适及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由于胃口不佳,小肠壁被破坏,
消化功 能不良,影响了铁的吸收,使贫血不断加重。

1 / 1

爱羽乐-


爱羽乐-


爱羽乐-


爱羽乐-


爱羽乐-


爱羽乐-


爱羽乐-


爱羽乐-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17: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0970.html

贫血鉴别诊断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