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荨麻疹-
治疗肾病的一些名方验方!
【加味神芎导水汤】
【来源】何炎
燊
,《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川芎12
克,黑丑
20
克,大黄
(
后下
)
、黄芩各
15
克,黄连
10
克,薄荷
9
克,滑石、苏叶各
3 0
克,鲜崩大
碗
500
克
(
绞汁
)
。
【用法】每日
1
剂,上药加水
1200
毫升、煎煮药得
300
毫
升,入大黄,微火煮沸
3
分钟,去渣。另将鲜崩大碗温开
水洗数遍,捣烂后绞取汁约
200
毫升左右,和药液混匀,
1
日分
3
次服,神昏痉厥者鼻饲给药。
【功用】荡涤浊邪,泻热行水,降低血中非蛋白氮。
【方解】刘河间制神芎丸,本治 男女老幼一切热证及痰饮
酒食停积。王肯堂更名为神芎导水丸,用治水邪久渍、内
外俱实、二便 闭涩之症。余则加入苏叶、鲜崩大碗,改为
汤剂。此方大旨乃攻实邪,为急则治标之法。因为急慢性肾衰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
——
血中过高的氮质,就是中
医所说的
“邪
”
。邪一日不去则正一日不安。故用大黄、
黑丑荡涤实邪、推陈致新;黄芩、黄 连清热解毒;滑石通
调水道;又用川芎,薄荷宣行气血,以通其壅塞。诸药合
而为剂,攻邪之力 甚猛。然毕竟不若舟车,浚川诸方之险
峻。故刘河间说,服用此方,
“
得二便通调,结 滞自去,
不动脏腑,有益无损
”
。现又在原方基础上,加苏叶、鲜
崩大碗,降 血氮之力更大。《金匮》用苏叶解鱼蟹毒,历
代医家多有验证。崩大碗即《本经》所教之
“积雪草
”
,
主治
“
大热恶疮,痈疽
”
,广东农 村用之解救钩吻中毒。
解放前,氯霉素尚未问世之时有民间铃医用鲜崩大碗捣汁
内服,救治肠伤 寒毒血症严重者多效。故纳此两药于神芎
导水汤中,相得益彰。
【主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加减】神昏加安宫牛黄丸
1
粒; 咯血、衄血,加白茅根
60
克,
黑栀子
15
克;
呕逆不止,
加竹茹
18
克,
半夏
9
克;
水邪射肺、喘急不得息 ,加葶苈子
30
克,桑白皮
15
克;
闭尿不通,加川牛膝
1 5
克,地龙
12
克;热盛动风、头痛
眩晕抽搐,加羚羊角
9
克,钩藤
15
克。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近年经治尿毒症
78
例,血
氮下降率
96.1%
,改善症状。所治存活
5
年 以上者已有
6
例。
【宁元散】
【来源】盛国荣,《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
西洋参、
川三七、< br>鸡内金、
琥珀、
珍珠粉各
10
克,
麝香
0.3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调匀、贮瓶备用,勿泄气。每次
服
2
克,日服
2
~
3
次。可用温开水送服。
【功用】解毒强心,利尿安神,活血祛瘀。
【方解】《景岳全书》认为本病为肺脾肾 相干之病,张氏
谓:
“
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为气,其标在肺;水
惟畏 土,其制在脾。
”
《医学入门
·
水肿》认为:
“
脾病
水流为湿,久则湿热壅滞,经络尽皆浊腐之气,津液与血
并化为水。
”
故方用西洋参 益气补阴。
《医学衷中参西录》
云:西洋参
“
补阴退热,益气扶正气
”
,配以川三七散瘀
消肿。《本草新编》云:
“
本品加入补血补气药则更神,
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
”
西洋参、川三七二味配合,补 气活血,因气为血帅,血为
气母,气行则血亦行。佐以鸡内金消积滞、健脾胃,《医
学衷中参西 录》云:
“
鸡内金,脾胃药也。居中焦以升降
气化,若有瘀积、气化不能升降
??
无论脏腑何处有积,
鸡内金皆能消之。又凡虚劳之症,其经络多瘀滞,加鸡内
金于 滋补药中,以化其经瘀滞,而病始可愈。
”
加鸡内金
为增强气化,而小便自利。麝香开 窍散瘀,能引药透达。
《医学入门》云:
“
麝香,通关透窍,外达肌肤,内入骨
髓。
”
《本草纲目》云:
“
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
开经络 之壅遏
??
孔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之通
之耶。
”
琥珀,陶 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谓:
“
安五脏、
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
”
《本草衍义补遗》云:
“
琥
珀属阴,今古方用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脾能运化,
肺气下降,故小便可通。
”
加入麝香、琥珀以益气活血、
利尿,对慢性肾炎, 小便不利,全身浮肿,气虚倦怠,有
尿毒症状出现者,用之多效。
【主治】元气虚衰 、倦怠纳呆,头痛恶心,小便短少,心
悸气短,出现尿毒症状或心绞痛、心肌梗塞均可服用。
【加减】若肾阳虚、四肢不温,加肉桂
2
克
(
研末调匀
)< br>;
若神清惊悸,再加珍珠粉
2
克;若神志错迷,热痰壅盛,
加牛黄1
克;若惊悸抽搐,加羚羊角粉
2
克;若惊悸发热,
加熊胆
1< br>克;若神错谵语,配服安宫牛黄丸
1
粒;若烦躁
不眠、风痰壅盛,配服至宝丹< br>5
丸
(
如梧桐子大
)
;若痰壅
气闭,不省人事,配服 苏合香丸
1
粒。
【疗效】临床屡用,多可收到较好疗效。
【附记】本方是盛教授多年来治疗慢性肾炎出现病情恶化
或伴发其他症状之应急方。在慢性肾炎多方治 疗无效时,
可试用本方。
【滋阴益肾汤】
【来源】杜雨茂,《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地
15
克,山萸肉
10
克,旱莲草
12
克,粉丹皮
9
克,泽泻
10< br>克,茯苓
12
克,猪苓
15
克,怀牛膝
12
克,桑寄生
15
克,白茅根、生益母草、黄芪各
30
克,小叶石
韦< br>12
克。
【用法】每日
1
剂,先将诸药加入清水,以能浸没 上药为
度,
浸泡半小时左右。
用文火煎煮半小时至
40
分钟,
滤汁。
共煎两次,药液混匀,均分
2
次,早晚各服
1
次。病重者< br>日服一剂半,分
3
次服。
【功用】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
【方解】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 衰等病,病程较
长,久病伤正,故以正虚为主要矛盾。据临床观察,慢性
肾炎随着病程迁延和病 情加重,多有一个由阳虚向阴虚的
转变过程。概因久用温燥渗利之品,或西药之激素,免疫
抑制 剂的长期、大量应用;或湿遏日久,化热伤阴;或肾
水不化阴津而溢于肌表等等,皆可导致阴精亏虚。此 类患
者相当常见,由此可知,由于热邪久羁耗阴,故临床肾阴
虚而水停者居多。因此,治疗宜滋 补肾阴,清利湿热。本
方是在经方猪苓汤合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
研究化裁而来。 猪苓汤以生地易阿胶,则滋阴作用强,活
血散瘀而无阿胶滋腻之弊。《本草疏注》谓生地
“乃补肾
之要药,养阴血之上品
”
。合旱莲草、山萸肉、桑寄生、
怀牛膝以 滋补肝肾之阴,滋阴而不助湿,且旱莲草又可凉
血止血,山萸肉涩精利尿,桑寄生、怀牛膝具利小便、利
腰膝等作用,养血滋阴,平补肾精,以治其本。又可助茯
苓、泽泻、猪苓渗利水湿,开通水道, 使水邪外排。丹皮、
益母草,活血凉血,既可散瘀,又可清热。益母草还具有
利尿除湿之功,配 合生地、旱莲草散瘀而无伤血之虞。伍
猪苓、茯苓、泽泻等利湿而具散结之功,合小叶石韦、白
茅根、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凉而不寒、自无凝滞结聚之
忧。妙在黄芪一味,既可补脾益气,健中促运, 又可伍生
地等生血补虚,暗合补血汤之意;配泽泻、茯苓等开通水
路,利尿排浊;合益母草、丹 皮等补气活血,推血循行、
周流不息;佐桑寄生、怀牛膝外调肝气,以降眩晕,诚可
谓一举而多 得。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滋补肾阴、利湿清热、
益气化瘀之功。实验证明:白茅根等具有明显的利尿、抗
感染的作用;黄芪煎剂给大鼠皮下注射或麻醉大静脉注射
均有利尿作用,对肾炎蛋白尿定量有显 著降低作用,对心
血管系统有扩张作用,
可降低血压,
对小鼠有强壮作用等,
证明了本方组成药物的科学性。
【主治】肾阴亏虚、水热互结、瘀血内阻之水肿、虚劳
(
慢
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以及由这些疾病引起的慢性
肾功能衰退
— —
尿毒症之较轻者
)
等。
临床表现具有:
①
眩
晕耳 鸣;
②
腰膝酸软;
③
五心烦热;
④
颜面或四肢浮肿;
⑤
舌淡红少苔或无苔;
⑥
脉细数。
六项中具有三项以上者,
即可确 诊应用。
【加减】兼见小便涩痛、灼热、腰痛、少腹胀满者,可加
滑石
15
克
(
包
)
、金钱草
30
克以上,量小则作用不大; 兼
见头胀痛、面烘热、心烦少寐、血压偏高者,可酌加钩藤、
秋季荨麻疹-
秋季荨麻疹-
秋季荨麻疹-
秋季荨麻疹-
秋季荨麻疹-
秋季荨麻疹-
秋季荨麻疹-
秋季荨麻疹-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16:4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0925.html
-
上一篇:慢性肾炎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
下一篇:最新肾脏替代治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