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医清热药的功用分类及适应症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7 13:43

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2021年1月27日发(作者:何国模)



中医清热药的功用、分类及适应功清热
-
< br>此类药物寒凉泻热、苦寒清解、作用偏里,能使深入气血、内蕴
脏腑的实火热毒以及湿热之邪得以 清解消散,有泻火、凉血、解
毒、燥湿及退虚热等功效,以治疗里热证为目的。部分清热药还
兼 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化痰散结、利胆退黄、生津止渴、滋
阴润

杀虫止痒、利水通淋、祛暑截疟等作用。凉血止血、燥、
活血化瘀清热
-
分 类及适应证清热燥湿药、
根据药性及适应证的
不同,一般分为清热泻火药、
5
类。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
和清虚热药①清热泻火药。以清泻气分实热及肺、胃、肝经实火
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有力的气分实
热证,以及栀子、知母、肺热喘咳、胃火 牙痛、肝火目赤等证。
常用药有石膏、
芦根、
天花粉、
竹叶、
寒水石 、
夏枯草、
谷精草、
密蒙花、青葙子、

熊胆、千里光、炉甘石等。 ②清热燥湿药。
寒能清热,苦以燥湿,故有清热燥湿及泻火解毒的作用。主要用
于湿热蕴结所致 的黄疸、泻痢、带下、淋痛、热以及实火热毒引
起的目赤、咽肿、疮痈、疔毒等证。常用药有痹
,
黄芩、黄连、
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秦皮等。③清热凉血药。多为咸
寒之 品,咸以入血、寒能清热,故有清解血分热毒的作用。主要
用于热入心包、
内陷营血的血分实热 证。
见高热不退、
斑疹吐衄、
神昏谵语、舌绛而干。常用药有水牛角、
生地黄、玄参、牡丹
皮、赤芍、紫草等。④清热解毒药。多为苦寒清解之品,于清热
泻火之 中兼有解毒散结的作用。
主要用于实火热毒所致的痈肿疔
毒、喉痹痄腮、目赤癌肿等证。热毒血 痢、肺痈肠痈,以及蛇虫
咬伤、斑疹丹毒、咽痛、常用药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
地丁、 蚤休、大青叶、板蓝根、青黛、鱼腥草、红藤、败酱草、
马齿苋、鸦胆子、白头翁、四季青、射干、马勃 、山豆根、土茯
苓、白蔹、漏芦、垂盆草、穿心莲、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
草、山慈姑、金 荞麦、拳参、绿豆、

草、熊胆等。
1 / 4
⑤清虚热药。多为甘寒之 品,主入肝肾二经,故有清退虚热的作
用。主要用治肝肾阴亏、虚热内扰所致的午后发热、五心烦热、< br>口燥咽干、遗精盗汗、舌红少苔,以及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
劫液、
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等证。
常用药有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胡黄连等。此外, 某些清热药还用治风热感冒、目赤翳
障、肺热咳嗽、瘰疬痰核、湿热黄疸、血瘀经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风疹湿疹、
疥癣麻风、
血热妄行、
暑热烦渴、
疟疾寒热 、
热淋血淋、水肿胀满等证。

清热药
-
配伍


使用清热药时,对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后清里,或表里双解,
以防表邪内陷;阴虚 发热者,当配养阴药,以标本兼顾;气血并
热者,又宜气血两清。用治热淋水肿、湿热黄疸、肺热咳喘、 瘰
疬疮毒等证,还应分别配伍利水通淋、利胆退黄、化痰止咳、软
坚散结药,以协同药力,提高 疗效。

清热药
-
使用及注意事项


此类 药物性多寒凉,
易伤脾胃,
凡脾胃虚寒、
食少便溏者当慎用。
热证易伤阴液,
某些苦寒药物又易伤阴化燥,
故阴虚津伤者慎用,
或配养阴药同用,祛邪而不忘扶正。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者,禁
用清热药。
使用本类药物要中病即止,
以防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清热药
-
现代研究

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13: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0667.html

中医清热药的功用分类及适应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