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dddd-
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是宫颈癌的直接病因。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最近一项研 究表
明,当地妇科门诊及体检者
HPV
感染总阳性率高达
54.75
%。
HPV
感染检测是宫颈癌筛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HPV
有多个基因型,
约
40
种涉及生殖道感染,
其中约
2 0
种与肿瘤有关。以往国内研究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常见的基因型及宫颈癌患者,而对
癌前病变 及普通人群的研究极少。
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张国荣和陶萍萍领衔,
率先对妇科门诊及
体检的
17
~
74
岁的
1359
位女性作
HPV< br>感染检测,采集其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用目前最先进
的“导流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进行
21
种
HPV
基因型的分型检测,同时问卷调查与
HPV
感染相关因素。
结果表明:
HPV
检测的总阳性率极 高(
54.75
%),多重感染的比例为
44.35
%。常见的可导
致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型为
10
种,
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的低危型
3< br>种。
初次性生活年龄,
性伴侣数,分娩次数是
HPV
感染的独立相关因 素。安全套的使用对
HPV
感染不起保护作用。
HPV-DNA
基因分型检测的意义
可根据感染的
HPV
类型预测受检者的发病风险度,决定其筛查间隔;
?
可对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有效再分类;
?
可用于子宫颈癌上皮内高度病变和癌症治疗后的检测与随访;
?
可以利用
HPV
检测筛查低度病变中的宫颈癌高危患者;
?
HPV
分型检测可指导疫苗的研制与使用。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感 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
机体有一整套完善的免疫系统防御各种微生
物包括病毒感染。但是
HPV
在与人类共同进化的漫长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多层次多水平的
免疫逃逸机制。以下将从 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方面阐述
HPV
的免疫逃逸机制。
一、天然免疫
天然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免疫防御功能
,
既有一般的机械性阻挡
和抑菌作用
,
又包括通过多种 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机体的炎症反应而构筑的功能性的防御屏
障。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是一个有机结合的 整体。
HPV
是通过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的皮肤粘 膜的微小损伤进入机体
,
感染有增殖能力的基
底细胞
,HPVVNA
以染色体外或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的方式存在
,
并严格随角质形成细胞的角
化过程、分化 成熟而开始进行病毒早期和晚期基因的转录翻译
,
组装形成病毒颗粒
,
并随皮 屑
排泄而脱落。这些角质形成细胞是注定要死亡的
,
故不引起显著的炎症反应
,
免疫系统就会忽
视或漠视这种病毒感染。
许多细胞因子、补体成分和趋化因子参与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
,
如干扰素
(IFN)
、白介素
(IL)-18
、
C3a
、< br>C5a
、
IL-1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等 。
HPV
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影响
HPV
感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的
I FN
的诱生及其信号转导
:
15dddd-
15dddd-
15dddd-
15dddd-
15dddd-
15dddd-
15dddd-
15dddd-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06: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9937.html
-
上一篇:综述 HPV治疗现状和展望
下一篇:风湿性肾炎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