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601学校常见病防治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6 03:48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高彦休)

.























.





















..
学校常见病防治


潜伏期和传染期

一、潜伏期: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这一段时间称之为潜伏期。

潜伏期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1
、判断受感染时间;

2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医学观察时间;

3
、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

4
、评价已采取预防措施的效果;

5
、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6
、评价疫源地的消灭。

二、传染期: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之为传染期。

流行病学意义:


1
、传染期短的病,
所引起的续发病例 往往成簇出现,每簇病例之间有一定间隔,
间隔期限相当于该病
的潜伏期。


2
、传染期长的病,续发病例会陆续出现、拖的时间很长。



3
、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最重要依据。

肠道传染病



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 寒、副伤寒、病毒
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等。



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都含有大量病原体。
病原体 随病
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后,经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发病相 应
地以气温较高的夏秋两季为多。

一、传播途径: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传播方式有:


1
、经水传播


2
、经食物传播


3
、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
、经苍蝇、蟑螂等媒介传

二、预防措施:


1
、及时发现病人,加以隔离治疗;


2
、加强“三管一灭”工作;


3
、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
、有特异性预防接种的要进行预防接种,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ingluenza
)简称流感,是由流 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
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 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
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 ,易发生变异,易引起暴发流行。

(一)病原体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
分甲、
乙、
丙三型。
病毒由三 层构成,
内层为病毒核衣壳,
含核蛋白

NP


P
蛋白和
RNA
。中层为病毒囊膜,由一层类脂体和一层膜蛋白(
MP
)构成。外层为两种不同糖蛋白构
.v






















..


























..

.























.





















..
成的辐射状突起,即血凝素(
he magglutinin,H
)和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

H

N
均有变异特性,
故只有株特异的抗原性,其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




根据核蛋白(
NP
)抗原性,将流感病 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按
H

N
抗原不同,又分
若干亚型 。



流感病毒不耐热、酸和乙醚,对甲醛、乙醇与紫外线等均敏感。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 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
5
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
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 染期约
1
周,以病初
2

3
日传染性最强。



2
、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 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
接传播也有可能。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3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 型之间无交叉免
疫性。



4
、流行特征:突然发生,迅 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
以冬春季节为多。
大流 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
人群普遍易感而发
生大流 行。
一般每
10

15
年可发生一次世界性大流行,
2

3
年可有一次小流行。
乙型流感多呈局部
流行或散发,亦可 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
1

3
日,
最短数小时,
最长
4< br>日。
各型流感病毒所致症状,
虽有轻重不同,
但基本表现一致。



1
、单纯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 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
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发热多于
1
2
日内达高峰,
3

4
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
解, 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
1

2
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

部分轻症者,类似其他病毒性上感,
1

2
日即愈,易被忽视。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节在同一地区,
1

2
日内即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发生,或某地区有
流行,均应作为依据。





2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 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表现较轻。
结合查体及
X
线照片进行诊断。



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分类正常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 。如有显著白细胞增多,
常说明继发细菌性感染。



另外,可将起病
3
日内咽部含漱液或棉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培养。

鉴别诊断:





1
、其它病毒性呼 吸道感染:可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引
起。可根据临床特点与流 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鉴别。





2
、肺炎支 原体肺炎:起病较缓。咯少量粘痰或血丝痰,病情和缓,预后良好。冷凝集试验及
MG
型链球菌 凝集试验效价升高。

(五)治疗



1
、一般 治疗:按呼吸道隔离病人
1
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食或半流质
饮食,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鼻咽口腔清洁卫生。



2< br>、对症治疗:有高热烦躁者可予解热镇静剂,酌情选用
APC
、安乃近、鲁米那等。高热 显著、呕
吐剧烈者应予适当补液。



3
、消炎抗病毒治 疗:早期用药有一定效果,可抑制病毒增殖,病程缩短。此外清热解毒的中药治
疗,效果明显。

(六)预防

.v






















..


























..

.























.





















..




1
、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治疗
1
周,或至退热后
2
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 罩。单位流行应进行
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2
、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 熏蒸消毒。流行期间暂停
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 。病人用过的食具、衣
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
2
小时。





3
、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 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
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
、接种流感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 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接种时间:在流
感流行高峰前
1

2
个月接种,推荐接种时间为
9

11
月份。接种对象:所有希望减 少患流感可能性,
没有接种禁忌,年龄在
6
个月以上者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重点推荐 人群





1


60
岁以上人群;





2


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
)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4
)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

1

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

格林巴利综合 症患者;

3

怀孕
3
个月以内的孕妇;


4
)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5
)慢性病发作期;


6
)严重过敏体质者;


7

12
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8
)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流行性腺腮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
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 呼吸道传染病,
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临床特征
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 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
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一)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科,呈球形,大小约
80

300nm
。是单股核糖核酸病毒(
SSRNA
)。
病毒外膜有血凝素抗原(
V
),核壳有可溶性抗原(
S
)。
S
抗原和
V
抗原各有相应的抗体,
S
抗体有
无保护作用尚有 争议,
V
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本病毒耐寒,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
溶液、
30%
来苏尔、
75%
乙醇等接触
2

5
分钟灭活。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自然界中人是唯一的病
毒宿主。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早期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
6
天至腮肿后
9
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
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
30

4 0%
患者仅有上呼
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 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
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 也增加。





3
、易感性

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90%
病例发生于
1

15
岁,尤其
5

9
岁的
儿童。
1
岁以内 婴儿体内可有母递免疫力,很少患病。成人中
80%
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
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4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 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
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其流行规 律是随着传染源的积累,
易感者的增加,
形成流行的
周期性,流行持续时间可波动在< br>2

7
个月之间。在未行疫苗接种地区,有每
7

8
年周期流行的倾向。

(三)临床表现



潜伏 期
8

30
天,平均
18
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 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
.v






















..


























..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本文更新与2021-01-26 03: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7560.html

601学校常见病防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