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黄热病防控的方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4 19:33

5位qq多少钱-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桓麟)
黄热病防控方案


2016
年版)






黄热病

(Yellow
Fever)
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
,
经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是我国的检疫传染病之
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本病主要
在中南美洲和非洲 的热带地区流行。我国于
2016

3

12
日确诊首例输 入性病例。由于与黄热病流行
的国家
/
地区有人员往来,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
为做好我国黄热病的防控工作,
特制定本方案。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黄热病毒

Yellow Fever Virus

为单股正链
RNA










Flaviviridae






Flavivirus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
40-60 nm







,< br>表








长< br>度


11kb





黄热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根据病毒基因组序列
特征可分为多个基因型。
该病毒可与 同为黄病毒属的
登革病毒、
寨卡病毒、
西尼罗病毒等产生血清学交叉
反应。< br>



黄热病毒有嗜内脏如肝、
肾、
心等
(人和灵长类)
和嗜神经(小鼠)的特性。




黄热病 毒外界抵抗力弱,
不耐酸、
不耐热。
60

30
分钟可灭活 ,
70%
乙醇、
0.5%
次氯酸钠、
脂溶剂、
过氧乙酸等消 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按照传播模式,黄热病主要分为城市型和丛林
型。
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
特别
是发病
5
日以内的患者。
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
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在受染动物血中可分离到病
毒。




2
.传播途径




蚊媒传播为黄热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蚊媒通过叮 咬黄热病毒感染的人或动物而被感
染,
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播。
不同种类的伊蚊
和趋血蚊种可传播该病毒。




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传播模式:




城市型黄热病: 以人
-
蚊媒
-
人的方式循环。在既
往流行地区,
以埃及伊蚊 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如果受
感染的人把病毒带入人口稠密、
免疫覆盖率较低的地
区,
且该地区有伊蚊生存繁殖,
伊蚊叮咬感染者后再
叮咬健康人,就可导致人群感染 。目前,黄热病主要
通过这种方式导致人群中的暴发流行。
实验室研究表
明,白蚊伊蚊 也可能具备传播能力。




森林型(或丛林型)黄热病:以非人 灵长类
-


-
非人灵长类的方式循环。在热带雨林中,媒介蚊种比较复杂,
包括非洲伊蚊、
辛普森伊蚊、
趋血蚊属、
煞蚊属、白纹伊蚊 、白点伊蚊等。人类因为进入丛林
被蚊媒叮咬而感染。




3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 。
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可
获得持久免疫力,尚未发现再次感染者。




4
.潜伏期和传染期





1
)潜伏期:一般为
3-6
天,最长可达
14
天。





2
)传染期:患者出现发热前较短时间内至发病后的
3-5
天,
可产生较高水平的病毒血症。
最长发
病后10
天可在血中检测到病毒。




5
.地理和季节分布




黄热病目前主要流行 于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
地区,全球每年
90%
的报告病例发生在非洲。在无
黄热病流行的国家
/
地区中有少量输入性病例。我国
目前有输入病例报告,但尚未发生 本地传播。


该病在流行地区全年均可发生,蚊媒活跃季节高发。
在南美洲 和非洲,每年
3-4
月份病例较多。




(三)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病情可从轻度自限性到
致死性感染。典型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
4
期。




1
.感染期




此期为病毒血症期,持续
3-5
天。



急性起病,寒战、发热(可达
39

-41
℃),全
身不适,头 痛、肌痛,厌食、恶心、呕吐,烦躁、易
怒、头晕等,但症状无特异性。




体格检查可有相对缓脉,
皮肤、
结膜和牙龈充血,
特征性舌相改变 (舌边尖红伴白苔)等。




2
.缓解期




发病
3-5
天后,患者进入缓解期,体温下降,症< br>状减轻。大多数患者开始恢复,但约
15%
的患者在
48
小时之内病情 再次加重,进入中毒期。




3
.中毒期(肝肾损伤期)


此期特点是病情再次加重,出现多器 官功能损伤表
现,常累及肝脏、肾脏和血液系统等。进入中毒期的
患者约有
50%死亡。




4
.恢复期




恢复期可持续
2-4
周。
体温下降至正常,
症 状逐
步消失,
器官功能逐步恢复正常。
但疲乏症状可持续
数周。黄疸和转氨酶 升高可持续数月。有报道称,患
者可在恢复期死亡,多死于心律失常。




二、诊断和报告



(一)诊断。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
《黄热病诊疗方案》
好相关病例的诊断工作。




各省份发现的首例黄热病病例 ,
由省级卫生计生
部门组织专家组,
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结
果,进 行诊断。重症病例、死亡病例以及聚集性疫情
的指示病例和首发病例的标本均应送至中国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




(二)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黄热病疑似病例、
临床诊
断病 例或确诊病例时,应参照甲类传染病的报告要
求,
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 直
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黄热病”,
如为输入性病例须在备注栏注明来源 地区,
统一格式
为“境外输入
/X
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
/X< br>省
X

X
县”。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
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报告。




三、实验室检测




对病例的血液等相关标本进行实验 室病原学和
血清学检测,对蚊媒标本进行采集、包装、运送和实
验室检测,
具体内容参 见
《黄热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
方案》(附件
1
)。




黄热病毒在我国归属于一类病原体。病毒分离、
培养等涉及活病毒的操作 必须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
室(
BSL-3
)进行;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BSL-2
)进行,如有负压生物安
全二级实验室(
BSL-2
),建议在负压实验室操作;
灭活材料和无感染性材料可以在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
BSL-1
)操作。活病毒的动物实验必须在动物生
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
ABSL-3
)。所有操作应严
格按照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
等相
关规定要求进行。




四、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口 岸检验检疫机构在接到病
例报告后,
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调查,
分析感染
来源,
搜索可疑病例,
评估进一步发生感染和流行的
风险。




发现本地感染病例时,
应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以
及蚊媒应急监测 ,分析疫情动态,评估流行趋势,及
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重症病例、
死亡病例、
聚集性疫情的指示病例和
首发病例,
以及因查明疫情性质和波及范围需要而确
定的调查对象,
均按照
《黄热病流行病学个 案调查表》
(附件
2
)进行详细个案调查。




五、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对前往疫情流行国家< br>/
地区的人员开展免
疫预防和卫生知识宣教。




黄热病可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减毒黄热病毒
17D
株制备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 黄热病毒感染。
接种疫苗
10
天内,
90%
以上的人可获得有效免疫 力;
30
天内,
99%
的人可获得有效免疫力。对大多数旅行者来说,
接种
1
剂足以提供持久的免疫保护,
甚至产生终身保
护,无需加强免疫。建 议对前往疫情流行国家
/
地区
的人员按照黄热病疫苗说明书要求,实行主动免疫。



教育前往疫情流行国家
/
地区的旅行者提高防 范
意识,采取驱蚊剂、长袖衣物等防蚊措施,防止在境
外感染并输入黄热病,
一旦出现 可疑症状,
应主动就
诊并将旅行史告知医生。




(二)加强国境卫生检疫,有效降低输入风险。




检 验检疫部门要加强对来自疫情流行国家
/
地区
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来自疫情流行国家
/
地区的人
员必须出示有效的黄热病预防接种证明书。
对无相关
证书 的人员,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样本检测,

放健康提示和就诊方便卡,
( 可从国家质检总局卫生
检疫监管司业务专栏下载)
要求其遵循相关内容,

离 开疫情流行国家
/
地区
6
日内,
开展自我健康监测,
若出现 可疑症状,
则及时就诊,
并主动向接诊医务人
员报告旅行史。做好从疫情流行国家/
地区的入境航
空器等交通工具和集装箱、货物等的蚊媒控制措施。




检验检疫部门发现疑似病例后,
应及时通报卫生
计生部门,共同 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置。




(三)做好病例的报告和管理。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 疑似黄热病病例后要及时报
告,
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尽早掌
握疫情 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在媒介伊蚊分布区和
活动季节,
医疗机构应做好病例的防蚊隔 离,
同时做
好院内的防蚊灭蚊等蚊媒控制措施。
医护人员应做好
个人防护,< br>避免接触病例的血液和体液。
医疗机构对
病例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应做好消毒处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
调查,搜索病例、评估疫情扩散风险。




卫生计生部门发现疑似病例后,
也应及时通报检
验检 疫部门,
以便其尽早掌握疫情并有效采取口岸防
控措施。




(四)开展蚊媒应急监测和控制。




在媒 介伊蚊分布区和活动季节,
当有黄热病病例
出现时,
应立即开展应急蚊媒监测,
并采取控制措施。
具体措施可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
《登革
热媒介伊蚊监 测指南》和《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指
南》。




(五)提高黄热病发现和应对能力。




建议有条件的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口岸城
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建立实验
室 检测技术和方法,做好技术和试剂储备。




各地卫生计生部门 应组织印发相关技术方案,

展技术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黄热病的发现、
识 别能
力,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
置能力。





附件:
1.
黄热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2.
黄热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附件
1



黄热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Yellow
Fever
Viru s)






Flaviviridae)黄病毒属(
Flavivirus
),呈球形,
直径约为
40-60n m
,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RNA
,长度约为
11Kb
。黄热病 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根据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可分为多个基因型。




黄热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

IgM

IgG
和中和抗体等)和病毒分离等。黄热病
毒可与黄病毒属其他病毒如登革病毒、
寨卡病毒、
西
尼罗病毒等产生血清学交叉反应,
血清学检测易产生
假 阳性。




一、检测对象




(一)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




(二)伊蚊成蚊和幼虫。




二、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一)病例标本采集。




对怀疑感染黄热病毒的患者,要尽早采集血液、
尿液和唾液标本。




血液标本采集办法:
用无菌真空干燥管,
采集患
者非抗凝血
5 ml
,及时分离血清,分装
2
管,保存
于带螺旋盖、
内有垫圈的 冻存管内,
标记清楚后低温
保存,其中
1
管用于本地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检测 ,
1
管用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
对病例应尽可
能采集双份血液标本,
两份标本之间相隔
14
天为宜,
住院病例可于入院当天和出院前
1< br>天各采集一份。




尿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采集尿液标本
10ml
,分装
2
管,各
5ml
,保存至 无菌
15ml
离心管。




唾液标本的采集方 法
:
将唾液吐入
50ml
塑料尖
底离心管中,分装
2
管,每份
1
ml
,保存于带螺旋
盖、内有垫圈的冻存管内后保存。




(二)蚊媒标本采集。




疫点内采集的伊 蚊成蚊及幼虫,
分类鉴定后,

写媒介标本采集信息表,按照采集地点分装,每管10-20
只。




(三)标本保存、运送。




如标本能够在
2 4
小时内开展实验室检测,应将
标本置于
2

8
℃保存;不 能及时检测的标本应尽快
置于
-70
℃以下保存。




标本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
避免冻融,
样本
运输应遵守国家关 于一类病原体的相关生物安全规

5位qq多少钱-


5位qq多少钱-


5位qq多少钱-


5位qq多少钱-


5位qq多少钱-


5位qq多少钱-


5位qq多少钱-


5位qq多少钱-



本文更新与2021-01-24 19: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5426.html

黄热病防控的方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