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感染性腹泻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3 04:02

悦可婷-

2021年1月23日发(作者:邱望湘)
感染性腹泻


目录

一、概述


(一)病原学


(二)临床表现


(三)流行病学


(四)诊断标准


(五)治疗

三、发现与报告


(一)发现


(二)常规病例报告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四、现场调查


(一)病例个案调查


(二)暴发疫情调查

五、实验室检测


(一)样本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中的生物安全


(二)样本采集


(三)标本保存、包装和运送


(四)标本检测

六、防控措施


(一)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


(二)确定和处理疫点和疫区


(三)切断传播途径


(四)保护易感人群


(五)开展应急监测

七、控制效果评价


(一)控制效果评价


(二)环境安全性评价

八、调查报告的撰写:见技术要点部分

九、应急措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二)人员保障


(三)技术保障


(四)物资准备

十、附件

技术要点

思考题



培训目的

1
、掌握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调查程序

2
、掌握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培训方式

培训课时


3
、掌握不同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授课


□讨论

□√授课
+
讨论


□其他(请注明









2
学时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一、概述

(一)病原学
< br>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较常见的如沙门菌肠炎、
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 、
致泻性弧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肠炎、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氏菌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
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等。
感染性腹泻根据病原学分类
分为:细菌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

1
、细菌性腹泻病原体

细菌性腹 泻主要包括志贺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包括
EPEC

ETEC
EIEC
等)

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不凝集弧菌、副溶血弧菌以及 小肠耶尔森氏菌等。

2
、病毒性腹泻病原体

病毒性腹泻主要包括 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肠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其
中绝大多数病毒性腹泻系由轮状病毒引起。
轮状病毒属呼肠病毒科,
病毒的核心
为双股
RNA
。轮状病毒按其抗原性和 核酸的不同,分为
A

F 6
个组,其中
A

轮状 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
B
组轮状病毒主要引起成人腹泻。耐乙醚和酸,

56

1
小时才可灭活。

3
、寄生虫性腹泻病原体

寄生虫性腹泻主要包括蓝氏贾第鞭毛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其中贾第鞭毛
虫病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的肠道寄生虫病,
寄生 于人体小肠、
胆囊,
主要在
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近十多年 来,由于旅游事业的
发展,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故又称旅游者腹泻。

(二)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 状。引
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多种多样,
但其临床表现也有其共性。
例如,
尽 管都表现
为腹泻,
但大多数感染性腹泻不像细菌性痢疾那样多表现为脓血便,
而多为水 样
便,同时,可无明显的发热或显著的腹痛,粪便中可无炎性细胞,腹泻量多,易
导致失水与酸 中毒,
但病程较短。
不排除感染性腹泻中少数病例表现为如同痢疾
那样的症状,如脓血 便等。

(三)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各型受病 原体感染的人或动物
(包括病人、
发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
是感染
性腹泻的传 染源。其中弯曲菌、耶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可由家禽、家畜感染引
起。人受感染后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有的病例常出现
迁延性、
慢性临床经过,
从而在较长时间内 将特异性病原体间歇排出体外,
甚至
形成慢性带菌。
病原携带者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有恢复期携带者、
健康携带者、
潜伏期携带者及慢性携带者等。
由于传染源类 型复杂,
从而增加了在传染源发现、
确诊、管理及各项无害化措施中的难度。

2
、传播途径

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皆经口进入机体,
随传染源(
病人、
携带者、
发病动物
)
的排泄物排出体外,
在外 环境中经过或长或短的停留后,
再经口传入易感者的机
体并定位于肠道,这就是典型的“粪-口 -粪”传播方式,也是此类疾病传播的
最基本特征之一。

传播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 水、食物、生活接触、苍蝇等传播因素均可单一
或交叉地传播此类疾病,多样化的传播因素导致传播途径 的多样化。

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幼儿和青壮年 发病率相对较高,
可能与其感染机会的多少和
其行为特点、
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
患病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
疫力,但多不稳固,不持久。一个人一生中可能 多次罹患此类疾病,甚至一年内
可发病数次。
人工免疫的效果大多不够理想,
部分腹泻 病迄今仍无特异性免疫制
品可供使用。

4
、流行特征

由 于传播因素的多样化,
自然导致流行过程的多样化,
如水型流行、
食物型
流行 、生活接触型流行等。在这些不同的流行中,其范围和速度也各不相同,有
时为暴发、
有时为散 发、
有时为慢性迁延型流行。
感染性腹泻虽然一年任何时候
均可发生,但具有明显季节 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
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
而病毒感染 性腹泻、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
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四)诊断标准
:
1
、临床诊断病例
(
供参考
)
(1)
流行病学史

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
/
或与腹 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
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食(水)源性感染常为 集体
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
性大肠杆菌(< br>EPEC
)、
A
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
爆发 流行。

(2)
临床表现

每日大便次数≥
3
次 ,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
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 振及全身不适。病情
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且排
除由
O1
血清群和
O139
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 寒
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


3


实验室检查

3.3.1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
稀便、水样便。

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
袭性大肠杆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和某些病毒
等所致的腹泻;

稀 便、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或无红、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
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 等所致的腹泻。

2
、确认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
病原检查: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
O1
血清群

O139
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
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 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
片段检测阳性。。

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病原检测时,应遵照相关规定执行。

(五)治疗

由于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种类繁多,
因此,
在治疗 上也就有些不同。

先,
如果能确定导致腹泻的病原体为某种细菌
(
即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
)

可以酌
情使用某些抗生素,
如喹诺酮类药 物以及头孢类抗生素等。
如果发病是病毒感染
所引起,
由于急性病毒性肠道传染病多呈 自限性经过,
无需抗病毒治疗,
采取综
合性对症治疗。

无论是何种 性质的感染性腹泻,在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就是补液,
即迅速补充人体在发病以后丢失的大量水 分和电解质,
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可通
过口服方法来补充。口服补液的配方为:氯化钠
3.5g
,碳酸氢钠
2.5g
,氯化钾
1.5g,
葡萄糖
1 .5g,
普通饮用水
1000ml
。大量腹泻使得正常情况下碱性的肠液丢
失 ,
就可使机体内部酸性物质相对过剩,
易导致酸中毒,
此时也应根据情况适当
补充碱性液体
(
临床上常用
5
%碳酸氢钠等
)
;同时,适当 改善胃肠道功能,减轻
腹泻程度,
使用一些正常人体肠道中本已存在且应占主导地位的活性菌制 剂,

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亦是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急性水样便腹泻患 者(约占
70
%)多为病毒或产毒性细菌感染,一般
不用抗生素,只需做好液体疗法即 可自愈。对重症患者可考虑选用抗生素治疗。

对于粘液、脓血便患者(约占
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可选用一种当
地有效的抗菌药物。如用药
48
小时病情 未见好转,可考虑更换另外一种敏感药
物。

二、日常工作

1
乡镇级以上医疗卫生医疗机构在腹泻病流行季节开设肠道门诊开展感染性
腹泻检测

2

设有监测点的基层医疗卫生医疗机构在监测点采集现症病人粪便,
进 行病
原微生物的检测,
了解病原的构成和变迁,
并对检出的病原体进行对抗菌药物敏< br>感性的检测。
有条件的地区在农村、
家畜家禽饲养场对家畜家禽携带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如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等)进行检测

3
、基层疾控机 构在流行季节开展肠道门诊检查指导工作;定期开展外环境
(水、海产品、熟食等)监测
4
、基层疾控机构加强疫情网络浏览,定期进行疫情分析以发现可能的暴发
和流行。

三、发现与报告

(一)发现

通过常规疫情(大疫情)监测、 腹泻病门诊、疾病监测点、应急监测和社会
信息等渠道发现病例和疫情。

(二)常规病例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或责任报告人发现感染性腹泻病例,应于24
小时内通过
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1
、报告标准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规定内
容进行报告


1
)相关信息报告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
或死亡
1
例及以上,
即应作为一起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报告。


2
)事件报告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疫情波及
2
个以上县(市),且
1
周内发
病水平超过前
5
年同期平 均发病水平
2
倍以上。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一周内在一个县( 市)行政区域内,菌痢
发病水平超过前
5
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
1
倍以 上。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2
、报告时限和程序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 报告人,应当在
2
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具备网络 直报条件的
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应 采用
最快的通讯方式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报送属地疾病预防控制< br>机构,疾控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后,应对信息进行审
核,确定真实性,
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
生行政部门。

3
、报告内容

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 、人数、主要
症状与体征、
可能的原因、
已经采取的措施、
事件的发展趋势、
下步工作计划等。
整个事件发生、
发展、
控制过程中信息还应形成初次报告、
进程报告、
结案报告。

四、现场调查

感染性腹泻暴发疫 情发生后,
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最短的
时间内组织好相应的人员、
物 资和采样用品和器材,
赶赴现场,
做好流行病学调
查工作,调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 径及影响因素,发现和追踪密切接触者,为
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一)病例个案调查

为了查明患者发病原因,
对病人、
疑似病人应 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
发病情
况,重点应调查其饮食史,特别要重视首例病人的调查,以明确诊 断、确定病例
受感染的时间、
地点、
污染范围、
可能感染的原因,
密 切接触者的数量及去向等,
以便迅速划定疫点、疫区范围。调查同时填写“感染性腹泻个案调查表”(详见
附表
1
)。

(二)暴发疫情调查

1
、组织与准备


1
)组织及实施

疫 情发生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接到疫情报告后
2
小时内开展现场流
行病学调查,及 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
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
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报告。


2
)调查准备

调查单位应成立现场调查 组,
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明确调查目的、
调查
组人员组成,
确定 成员的任务及职责。
根据疫情的规模和实际需要,
携带必要的
调查、

(摄)
像机、采样设备、
消杀器械、
防护用品、
预防性药品和相关书籍、< br>调查表格等。

2
、调查内容和方法


1
)背景资料收集:当地地理、气象、人口等资的收集

通过查阅 资料、
咨询当地相关部门等方法了解当地的地理状况
(如地理位置、
流域、地形地貌、 湖泊、河流、交通状况等)、气象资料(如气温、降雨量、湿
度等)、人口资料(人口总数、年龄别构成 、流动人口数)、生产生活方式和卫
生习惯(喝生水、吃生冷食品等)、特殊风俗(如“吃大席”),社 会状况以及
其它相关资料等。


2
)历史及监测相关资料调查

通过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和个体诊所相关资料,
了解当地主要的感
染性腹泻种类、既往发病情况,暴发疫情发生 情况;腹泻病门诊开设、就诊和病
原分离情况。


3
)病例搜索和流行病学调查

在当地主要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采 用查看门诊日志、
检验登记本和住院病历
等临床资料以及处方、
抗生素类药品使用量、
入村入户调查等方式主动搜索腹泻
病人。对搜索出的病例进行登记、随访、采样、检验以鉴别诊 断。

对于搜索和报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的采集。
调查 内容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发病经过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转归情况、居住地及家 庭背景、个人暴露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

①临床资料

通过查阅病历及化 验记录、
询问诊治医生等方法,
详细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进程 和治疗进展等情况。

②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

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 病例家庭人员情况、
家庭居住位置、
家居环境、

蝇等生物媒介种类和数量、
厕所类型、
家禽家畜饲养数量、
方式及粪便处理情况。

③病例及家庭的饮水、饮食习惯:

病家饮用水源
:
水井、水塘、自 来水等
;
厨房位置、卫生状况、食品储存、加
工方式情况;饮水、饮食习惯;水源、厨 房和厕所的地理位置。

④病例活动史、接触史及暴露史

发病前
7
天内活动时间、
地点和范围,
有无参加聚餐等活动;
与腹泻病例和
带 菌者接触情况:接触时间、接触方式(同吃、同住和护理等)、接触频率、接
触地点等。确定病例发病后 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和范围,追踪密切接触者。


4
)流行因素调查

①分析资料: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

时间分布

通过对报 告和搜索的病例发病时间的统计学描述,
基本确定暴发
的类型、首发病例时间以及根据一般潜伏 期推算出暴露时间等。

地区分布

通过描述发病的地区分布,
绘 制标点地图,
看其是否有地区聚集
性或波及多个地区,从而对疫点(疫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br>
人群分布

分析不同特征人群中该病的分布,
寻找病例与健康者的 差异,

助于提出病因假设及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病例的特征,如年龄、性别、职
业或其他相关信息,可为寻找高危人群、特异的暴露因素提供线索。

②建立病因假设,进行专题调查以验证假设

根据三间分布特点,
建立有关事 件的初步假设。
假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险因素来源(如食品、水等)、传播方式和 载体(如苍蝇等)、与疾病有关的特
殊暴露因素等。

根据病因假设,
采用病 例对照研究等方法,
编制调查表,
调查病例和对照可
疑饮食史,通过比较可疑食品或饮 水等在两组中差异,验证假设。

③流行因素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判断暴发类型是水源、食源或混合型暴发,进行相应调查。

食源性暴 发调查:
选择最了解事件情况的有关人员,
详细了解有关食物及其
常用原料的来源、运 输、储存、加工方法和过程、成品和半成品存放等一系列环
节,并采集相应的样品进行检测,确定被污染 的环节和污染源。

水源性暴发调查:
当地居民饮用水基本情况:
饮用水类型
(集中式、
分散式、
二次供水)、供水范围和覆盖人口,重点区分发病人群和未发病人 群饮水情况;

饮水质量:制备工艺、水质监测结果(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水箱消
毒效果;

受污染状况:取水点卫生状况、管网破损及其受污染情况;

特殊事件:如供水消毒设备检修、损坏、管网改建等;

采样检测:采集相应的样品进行检测,确定被污染的环节和污染源。

其他因素调查:
调查病例可能存在的其他感染因素,
如密切接触传播、
日常
生活接触传播、媒 介生物传播。

五、实验室检测

感染性腹泻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 病学调查必须与实验室检测相
结合,而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要根据感 染性
腹泻的不同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采集不同的标本进行相关检测。

(一)样本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中的生物安全

要按照
《病原微生物实验 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的要求,
在样本采集、
保存、
运送和检测中,
避免污染对于人员和标本都是至关重要的,
应把未知的标本视为
具有感染性的,采用防护装备, 注意安全操作,安全地包装标本,还应备有急救
包,在采样或检测中意外泄露时应急使用,确保安全。< br>
(二)样本采集

1
、采样时间

一般在怀疑细菌 感染时应尽量在急性发病期和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

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但根据不同疾病 的特点和临床表现,需要采集的标本种类、
检测目的、
采样时间及采样要求也不尽一致。
作病毒分离和病毒抗原检测的标本,
应在发病初期和急性期采样,病毒分离标本最好在发病
1

2
天内采取。

2
、采集容器

采集标 本应使用无菌容器,
一个标本一个容器。
对容器基本要求是选耐用材
料制成,
容器包装好后可防渗漏,
能承受空中地面运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温度和
压力变化。

3
、采样标本的标识

采集和运送标本的容器必须有明确的能牢固粘贴的标签 ,标明标本的种类、
原始采样容器、标本性质、数量、运送人和接收人及其联系方式、包装日期、运输日期、统一的识别编号及病人姓名、检验目的、临床诊断等信息,以供检验者
参考。
每个 患者应有唯一的统一编号,
它是实验室结果和标本及患者之间的联系,
是否准确影响到进一步的 调查及对疫情的控制措施。

4
、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

根据临床诊 断不同疾病的特征和病程、
以及不同病原在人体的分布和排出部
位及检测目的,采集不同的标本 。基本要求是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污染。


1
)粪便标本
< br>应在急性腹泻期及用药前采集自然排出的粪便,
挑取黏液或脓血部分,
液状
粪便 采取絮状物
1

3ml
;成型粪便至少取蚕豆大小粪块(约
5g),盛于灭菌容
器内、
保存液或增菌液后送检。
也可用直肠摸拭法采集,
即以无菌棉拭用保菌液
或生理盐水温湿后,插入肛门内
3

5
厘米, 转动取出,插入保存液或无菌试管
内送检。
所采取的粪便标本应尽快送检,
不得超过< br>2
小时送到化验室,
运送时间
超过
2
小时者,应保存在
4

8
℃送检。


2
)血液标本
< br>①作血液病原培养时,
严格用无菌穿刺法采静脉血,
成人
10

15ml

儿童
2

5ml
,婴儿
0.5

2ml
,移入无菌的有螺口的抗凝的容器或培养瓶中送检。大多数
病原体在环境温 度下
24
小时之内送检可做血培养,
如时间长需在
4

8< br>°
C
运送。

②血清学诊断的标本:
用于检测
Ig M
的血清一般采于发病一个月内;
用于检

IgG
的血液应收集两次 ,第一次于发病初期(
1

3
天),越早越好,第二次
血样一般在恢 复期
(
第一次采血后
3

4

)
。双份血 清同时检测,如抗体滴度有
四倍以上升高才有意义。如果能立即检测,应该在室温下
24
小时内尽快分离血
清。
如果
24
小时内不能送达实验室,
应在运送 前尽可能分离血清。
血清可在
4

8
°
C
最多保 存
10
天。
如果长期不检测,
应冻存血清。
如果在现场不能分离血清 ,
血标本应在
4

8
°
C
保存,未分离的血标本不 能冷冻保存。


3
)尿液采集

培养细菌关键是无菌操作 并在用药前进行。
主要是中段尿采集法,
先用肥皂
水清洗外阴部,再以无菌水洗净,一 般取首次晨尿的中段尿
10

20ml
于无菌试
管内。最好在
2

3
小时内送到实验室检测,否则也不要冷冻,可在
4

8
°
C

存运送样品。


4
)脑脊液

在无菌条件下由腰椎穿刺,用无菌试管收集
3

5ml
,操作最好在医院内由
有经验的医生按腰椎穿刺术进行。
用于细菌培养时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标本
大多不需要送培养基且不能冷冻。
用于病 毒培养时也无须运送培养基,

4

8
°
C
最多可维持
48
小时
,
更长时间需在
-70
°
C
保存。


5
)呕吐物和剩余食物标本

采集
50

100g
呕吐物和剩余食物后,放入无菌塑料袋或灭菌广口瓶中,最
好在
2
小时内送到实验室检测,运送时间超过
2
小时者,应保存在
4

8< br>℃送检,
低温可抑制污染菌的过度生长
,
维持病毒的稳定。

(三)标本保存、包装和运送

1
、保存

为分离标本中的 病原细菌或病毒,
应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推荐保存温度,

取决于运送时间的长短及不 同病原微生物对干燥、温度、营养、
PH
值的耐受能
力。


1

用于分离培养细菌的标本应在运送培养基中运送并保存于合适的温度,
能确保目 标细菌的存活并抑制其它微生物的过度生长。
除了脑脊液、
尿液、
唾液,
其它 标本若能在
24
小时内处理,
多数可存放在室温,
若长期保存,
应存 放在
4

8
°
C
,但一些低温敏感的细菌除外,如志贺氏菌 。总之应尽快分离,如直肠拭子
或新鲜粪便拭子,若在
48
小时内检测,保存于
4
℃;若在
48
小时后检测,保存

-70
℃。新鲜粪便 ,需在采集后
2
小时内存于冰箱。


2
)用于分离病毒的 标本,一般应放在保温容器(
0

4
℃)里,不可放置
超过
2
天,
应尽早送到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如无条件立即运送或不能立即分离
病 毒时,应将标本冻存保存。若长期储存,最好在–
70
°
C
冻存。


3
)如怀疑是寄生虫,所取粪便中加入
10%
福尔马林和
PVA
防腐剂。寄生
虫样本的保存,每份粪便中加入
10%
福尔马林和
PVA
存于
4
℃;新鲜粪便可存于
-15
℃。


4

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标本可在
4

8
°< br>C
保存
24

48
小时,
在–
20

保存时间更长。检测抗体的血清可以在
4
℃保存约一个星期,最长
10天,超过
一周最好必须在
-20
℃下冰冻。一定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反复冰融。< br>

5
)保证样品运送所需温度的方法。为维持
4

8
℃,运送盒中围绕第二层
容器至少要填充
4
个冰袋,
可维持冷藏< br>2

3
天。
为保证
-20
℃条件,
在外包装 袋
内用
2 kg
干冰,

需确保二氧化碳能释放以防爆炸,这样可维 持样本冷冻
1

2
天。为保证
-70
℃条件,可采用液氮用 来储存和运送。

2
、包装

运送标本时最安全的方式是用由三个包 装层对包装物进行三层包装。
原始的
容器应该是防漏的,可盛容量不大于
500ml< br>。在原始容器与第二层包装之间应放
置有吸附作用的材料。
运输标本的外包装必须有明确 的标签,
标明寄送人和接收
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包装日期和运输日期等。
附带 的文件包含标本的详细资料
(材
料的种类、性质、数量、采样日期),相应的生物危害标签及所 需的保存温度。

3
、运送

地面运送标本时注意将装有标本的箱子 紧紧固定在交通工具上,
车上还应备
有吸水材料、
消毒剂、
手套、
口 罩、
护目镜、
密封防水的废弃物容器等防护用品。
为避免路途颠簸引起标本溶血,可在 运送前分离血清。


1
)分离培养细菌、病毒的标本大多数要求冷藏运送, 粪便标本因含杂菌
较多,常加入甘油缓冲盐水保存液,但甘油缓冲盐水不能用于弯曲菌和弧菌。


2
)血液标本用于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分离时,需低温保存,不能冷冻,
用 冰块而不是干冰运送。

(四)标本检测

针对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的实验室检 查主要是细菌或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以及
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针对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等传统的微 生物学方法、
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方法、
检测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各种肠道传 染病检
测程序见附件
2


1
、病原学诊断


1
)直接涂片镜检形态学观察

适用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性 的病原菌,
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有助于诊
断。例如艰难梭菌等。


2
)细菌的分离培养

为查明暴发原因,
对采集的标本应 作病原菌分离培养,
并进一步鉴定,
这是
许多细菌性传染病实验室确诊的最重要证据,
因此在暴发疫情中要求尽可能进行
病原菌分离来获得实验室确诊依据。


3
)细菌的鉴定

①生化鉴定

不同菌属的病原菌具有不同的生化特点,生化代谢特征是鉴定
病原菌的重要方法之一。

②血清鉴定与分型

血清学鉴定也是细菌的重要表型特征,利用已知的特异
抗 体的诊断血清可以确定细菌的种和型。
常用方法是玻片凝集实验,
在数分钟内
能可得出 结果。


4
)病毒的分离培养

病毒培养与分离是病毒学 检测的重要基本手段,
可提供病原学依据。
由于病
毒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所 以分离病毒常用的是动物、
鸡胚和各种细胞。
细胞培
养是当前分离病毒工作中最常用的 技术。

2
、血清学诊断


1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病原菌和病程较长的传染 病的诊断。
用已知细菌或
抗原检测病人体液中有无相应抗体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
可 作为某些传染病的
辅助诊断。


2
)结果判定

由于隐性感染和近期预防接种也会产生相应抗体,
因此只有当抗体效价明显
高于正常人群的水平 或随病程递增才有诊断价值。
多数血清学诊断实验需取患者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当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升高
4
倍或
4
倍以上
时才有意义。< br>
3
、其他方法

免疫学检测技术是感染病原检测的首选方法,
简便快速,
准确率也较高。

子诊断技术一般主要用于检测难以培养的微生物、或目前培养方法不敏感、
花费
高或耗时太久的情况。包括聚合酶链反应、分子杂交技术、核 酸杂交、序列分析
等。
可以满足在暴发疫情现场尽快明确诊断是开展控制工作的要求。
快速检测方
法操作过程简单,结果判断不需借助仪器或只需要小型的仪器。

六、防控措施

悦可婷-


悦可婷-


悦可婷-


悦可婷-


悦可婷-


悦可婷-


悦可婷-


悦可婷-



本文更新与2021-01-23 04: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3029.html

感染性腹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