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医妇科总结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2 19:12

欧式蒙牛奶粉怎么样-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卢肇钧)
题型:

单选:
20*1

=20


填空:
20*1

=20


名词解释:
5*4

=20

(每章各一个名词解释)

简答:
3*5

=15


病例分析
25

*
(月经病中出)

第一章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夏商周时期—《烈女传》—最早胎教理论的提出

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明确指出近亲结婚对民族繁衍的危害性;

《内经》—奠定了妇科学术理论的基础,是中医妇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秦汉时期 —张仲景《金匮要略》—撰有“妊人妊娠病”

“妇人产后病”

“妇人杂病 ”三篇,开创
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
河。

魏晋隋唐时期—巢元芳《诸病源候论》
,中医病因病机学的巨著

晋代王叔和 《脉经》—首次提出各种特殊月经现象,如“居经”

“避年”

“激经”< br>的概念

宋代—世界上妇产科最早的独立分科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集宋代以前产科与妇科之大成

金元时期—四大家—刘完素 、张从正、李杲、朱震亨(
《格致余论·受胎论》首次明确的描述了子
宫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 ,安胎思想)

清代民国时期—《傅青主女科》
,代表方(完带汤,两地汤,寿胎丸< br>~~~~


第二章

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1.
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亦有血室之称。其功能是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特点是亦藏亦泄,藏泄定时。

阴道:

又名
产道、子肠

2.
阴户:又称四边、产户。系指女性外阴,包括 阴道前庭及两侧的大阴唇和小阴唇、前面的阴蒂
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

3.
玉门:系指阴道口,包括处女膜的部位。

4.
月经的生理现象 ;
P9
特殊现象:王叔和《脉经》已有并月(定期两月一至者)
、居经(三月一至者)
、避年(一年一至者)的记载

5.
月经产生的机理:月经的产生, 是肾—天癸—冲任—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
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泄的结果。< br>
7.
带下:广义的带下,是泛指带脉以下之疾,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狭义的 带下,是指
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生理作用:生理性带下对阴道和阴户起到濡润和充养的作用,并能抵御 外
邪的入侵。

9.
预产期计算:从末次月经的首日算起,月数加
9
(或减
3

,日数加
7
,阴历则加
14
11.
产妇的生理特点:阴血骤虚,阳气易浮。

12.
产褥期:从 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通常规
定为六周。

13.
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分为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白色恶露。

第三章

病因

1
、外感六淫之寒热湿,

2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填空题)

3
、少年重肾,生育期重肝,绝经期重脾

第五章

治法

奇经用药主要是以暖胞宫,填精髓,调肝肾和通血络为治法


第七章

月经病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重在 治本调经。月经病的治疗大法及思路主要有:①辨病之先后,治病求
本;②辨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 治本;③辨月经周期,因势导利(可能是简答题)

第一节

月经先期

1.
概念:
月经周期提前
1

2
周,
并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又称
“经期超前”

“经早 ”

“经行先期”

“经水不及期”相当于现代医学排卵性功血的黄体功能不 足和盆腔炎等导致的月经提前。首见于
《金匮要略
`
妇人杂病脉症并治》
< br>2.
病因病机:主要由内伤外淫、耗气伤血、气失统摄、或邪热内扰、伤及冲任、子宫,血海不宁 ,
致经血先期妄行。

3.
诊断要点:血热病史,情志内伤史,盆腔炎及慢性 疾病病史。月经提前来潮,周期不足
21
天,
连续
2
个周期以上,经 期基本正常,可伴月经过多,无器质性病变或有盆腔炎体征。辅助检查:
BBT
、诊断性刮宫( 时间)
、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活检

4.
鉴别诊断:经间期出血
5.
治疗原则:重在调经止痛,针对病机,或补或疏,或清或摄,达到恢复月经周期,减少失血的< br>目的。


1
)阳盛实热:经期提前,量多,色紫红,质稠。心胸烦闷 ,渴喜饮冷,便秘溲赤。舌红,苔黄,
脉滑数。

治法: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方剂:清经散(
《傅青主女科》


药物组成: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柏、云苓


2
)肝郁血 热:经期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质稠夹块。经前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口苦,
烦躁易怒。舌红, 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方剂:丹栀逍遥散(
《内科摘要》


药物组成:丹皮

栀子

当归

白芍

柴胡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煨姜

薄荷


3
)虚热: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颧赤唇红,手足心 热,口干舌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方剂:两地汤(
《傅青主女科》
)合二至丸(旱莲草、女贞子)


药物组成: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4
)气虚:

脾气虚证候(周期缩短,经量或多或少,色黯淡,质清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方剂: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药物组成:人参

黄芪

白术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炙甘草

肾气虚证候(舌质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方剂:固阴煎或归肾丸。

药物组成: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远志、炙甘草、菟丝子、五味子

第二节

月经后期

1.
概念:月经周期延后
7< br>天以上,甚至
3

5
月一行,而经期正常者。并且要连续出现两个周期 以

上。亦称“经迟”


首见于《金匮要略
`
妇人杂病脉症并治》

2.
病因病机: 虚实不同,虚者多由水谷不化生经血,或失血耗血,脉道空虚而源竭,血海不能按
时满盈,实者多由经脉 气机受阻,经血迟滞,不能按期蓄注冲任,而使月经周期延长,经行延迟
而错后。

3 .
诊断要点:病史:禀赋不足,房劳产多乳众,久病失血,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情志不遂史。

月经周期延后
7
天以上,甚至
3

5
月一行,而经 期正常者。并且要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月经
持续时间和月经量基本正常。辅助检查:
BBT
,女性内分泌六项测定,妇科
B
超(子宫大小)

4.
鉴别 诊断:与月经先后无定期、并月、居经、季经、早孕、妊娠期出血病证的鉴别。

5.
治疗原则:重在和血行滞、温经养血,疏通经脉气机,根据病人症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寒者温之, 痰者化之,瘀者祛之,疏通经脉以调经。


1
)血寒:月经周期延后,量少 ,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温痛减。实寒证候。舌黯淡,
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剂:温经汤。

药物组成:人参

当归

川芎

白芍

桂心

莪术

丹皮

甘草

牛膝

(< br>2
)虚寒:月经错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隐痛,喜温喜按。虚寒证候。舌淡,苔白,< br>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方剂:大营煎。

药物组成:当归

熟地

枸杞

炙甘草

杜仲

牛膝

肉桂


3
)血虚:周期延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或小腹绵绵作 痛。血虚证候。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方剂:大补元煎。

药物组成:人参

山药

熟地

杜仲

当归

山茱萸

枸杞

炙甘草


4
)气滞:月经错后,量少或正 常,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肝郁气滞证候。舌红,苔薄
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方剂:加味乌药汤。

药物组成:乌药

砂仁

木香

延胡索

香附

甘草

槟榔


5
)痰湿: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粘,

带下量多。痰湿壅盛证候。舌淡胖,苔白腻,
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剂:六君子加芎归汤《万氏妇人科》


药物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

当归

川芎

香附

第四节

月经过多

1.
概念:每次经行血量较平常明显增 多者,称为“月经过多”
,亦称“经多”

“经水过多”
。西医
学功 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肥大症,盆腔淤血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腺肌瘤以及宫腔节育器等
导致月经过多 。

2.
诊断要点:经行血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或每次经行总量超过
80ml
,且连续
2
个周期以上。即可
诊断月经过多。盆腔内检查可见子宫体增大,子 宫后倾,附件增厚等。

3.
治法:


1
)气虚



治法:补气固冲,摄血调经


2
)血热

方剂:举元煎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药物组成:
人参

炙黄芪

炙甘草

炒升麻

炒白
方剂:约营煎


药物组成:生地

白芍

甘草

续断

地榆

黄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槐花

炒荆芥穗

乌梅

方剂:失笑散加味


3
)血瘀

药物组成:炒蒲黄

五灵脂

第五节

月经过少

1.
概念:月经周期规律,月经血量明显减少,或经行时间缩短< br>1~2
天,经血量亦少,甚至点滴即
止,称为“月经过少”
,亦称“经水涩少”

“经行不利”

“月水不利”

“经少”等。常见于幼稚 子
宫、子宫发育不良、长期服药避孕药或刮宫造成的子宫内膜损伤者。

2.
诊断要点:月经过少者,每次经行血量明显减少,不足
30ml
,甚或点滴即净。或经行时间较 短,
不过
1~2
天即止,血量亦很少。

3.
治法:


1
)血虚:

治法:养血调经

方剂:滋血汤

药物组成:
人参

山药

黄芪

白茯苓

川芎




白芍

熟地


2
)肾虚:

治法:补肾填精,养血调经

方剂:归肾丸

药物组成: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茯苓

当归




杜仲

菟丝子


3
)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养血调经

方剂:桃红四物汤

药物组成:桃仁

红花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4
)痰湿: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方剂:二陈汤加芎归汤

药物组成:陈皮

茯苓

当归

川芎

香附

枳壳

半夏

甘草

滑石


第八节

闭经

1.
概 念:女子年龄超过
16
岁,无月经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
;规律的周期
性月经建立以后,在正常绝经年龄前,月经停止来潮
6
个月以上或月经稀发者,
称为“ 继发性闭经”


首见于《黄帝内经》

2.
病因病机:主 要责之以精血不足,血海亏虚,无血可下;或冲任胞脉被阻,经
血不得下行两大类。

3.
诊断要点:计划生育操作史、全身慢性疾病史、节食史、情志刺激史等。妇科
检查:有无器 质性病变、雌激素水平低落现象。辅助检查:妇科
B
超、
CT

MR I

子宫输卵管造影、性激素测定。

4.
鉴别诊断:与避年、暗经、月经后期者早孕的鉴别

5.
治疗原则:补而通之,泻而通之。查明病源,切忌盲目破血通经

1
)肝肾虚损:年龄已届青春期,月经迟迟未见初潮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经
闭,面容憔悴 ,肌肤不荣,头晕耳鸣,腰膝痠软,阴中干涩,性欲低下,阴毛腋
毛稀疏脱落。舌淡红,苔少,脉沉细< br>
治则:补益肝肾、养血通经

方药:归肾丸(
《景岳全书》



2
)气血亏虚 :月经后期,经血量少,色淡,渐至经闭不行。面色萎黄,神疲
肢倦

,心悸气短,纳差,毛发干枯或早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则:补中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月经后期,量少渐至经闭不行。五心烦热,颧红唇干,多汗或
盗汗,甚则劳热骨蒸,咳 唾痰血。

舌脉:舌质干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滋阴润燥、益精通经

方药:加减一阴煎


4)血瘀气滞:月经停闭不行,下腹胀痛拒按,腰骶疼痛,精神抑郁,胸胁满
闷,心烦易怒。舌质紫黯 甚则瘀斑瘀点,脉涩

治则:活血理气、祛瘀通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


5
)痰湿阻滞:月经稀发量少渐至经闭不行。 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
神疲嗜睡,倦怠懒言,面目浮肿,带下量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 厚腻,脉


治则:健脾除湿、化痰通经

方药:丹溪治湿痰方

第九节

崩漏

1.
概念: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净者,称为“崩漏”
。突然大量出血,
称为“崩中”
;日久淋漓不断者称为“漏下”


现代医学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
子宫出血可参照本病治疗。首见于《素闻·阴阳别论》

2.
病因病机: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造成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导致月
经非 时妄行。

3.
诊断要点:计划生育操作史、盆腔炎病史、全身慢性疾病史、情志刺激 史等。
正常月经的生理现象严重紊乱,贫血,感染征象。专科检查:一般无明显阳性体
征;子宫 增大。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妇科
B
超、
BBT
测定、宫颈粘液检查、阴道脱落细胞检查、诊断性刮宫、女性激素测定

欧式蒙牛奶粉怎么样-


欧式蒙牛奶粉怎么样-


欧式蒙牛奶粉怎么样-


欧式蒙牛奶粉怎么样-


欧式蒙牛奶粉怎么样-


欧式蒙牛奶粉怎么样-


欧式蒙牛奶粉怎么样-


欧式蒙牛奶粉怎么样-



本文更新与2021-01-22 19: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2374.html

中医妇科总结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