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医妇科学-产后病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2 18:55

关于母爱的电影-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尤伯宣)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一节

产后病小论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 有关的疾病,称为

产后病



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 、产后血崩、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
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缺乳等。上述诸病 多数发生在

新产后

,目前根据临床实际,
倾向将产后
7
天以内称为

新产后



产后病的发病机理可以 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失血过多,亡血伤津,虚阳浮散,或血
虚火动,易致产后血晕、
产后痉证 、
产后发热、
产后大便难等;二是瘀血内阻,气机不利,
血行不畅,或气机逆乱,可致 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
三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等,导致产后 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
露不绝等。总之,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腠理不实,卫表 不固,摄生稍有不慎便可发
生各种产后疾病。

产后疾病的诊断在运用四诊的基础上, 根据新产特点,还须注意

三审

,即先审小腹
痛与不痛,以辨有无 恶露的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的行与
不行及饮食之多少,
以察胃 气的强弱。
同时,
参以脉症及产妇体质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在古代医籍中,对新产疾病颇为重视,不但论述了亡血伤津的情况
下产生的

新产三病

,即《金匮要略》所云

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

,而且指出了急重症

三冲



三急

的危害性。如《张氏医通》所论的

三冲


即冲心、冲肺、冲胃,其临床表现:冲心者,心中烦躁,卧起不安,甚则神志不清,语言
颠倒 ;冲肺者,气急,喘满,汗出,甚则咳血;冲胃者,腹满胀痛,呕吐,烦乱。张氏还
指出:
“< br>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

该书又提出产


三急

,曰:

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 ,三者并见必危。


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 着

勿拘于产后,亦勿
忘于产后

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景岳全书》说:

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
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 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
得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

即产后多虚应以大补气血为主,但其用药须防滞邪、
助邪之弊;产后多瘀,当以活血行瘀之法 ,然产后之活血化瘀,又须佐以养血,使祛邪而
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开郁 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
寒勿过于温燥,清热勿过用苦寒。同时,应掌握产后用药。三禁。
,即禁大汗,以防亡阳;
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二节

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 ,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或痰涌气急,甚则神
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
,又称。 产后血运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出血引起的虚脱、休克,妊娠合并心脏 病产后心衰,或羊水栓
塞等病症,是产后危急重症之

,若救治不及时,往往危及产妇 生命,或因气血虚衰而变
生他疾。

[
病因病机
]
主要病机不外虚实两端,阴血暴亡,心神失养,或瘀血停滞,气逆攻心。

一、血虚气脱

新产元气虚惫,或因分娩伤损胞宫,血去过多,营阴下夺,气随血脱, 心神失养,致
令血晕。

二、血瘀气逆

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内 侵,血为寒凝,瘀滞不行,恶露涩少,血瘀气逆,扰乱心
神,而致晕厥。

[
辨证论治
]
产后血晕的治疗,首当辨其虚实,分清脱证与闭证。本病属产 后。三冲

范围,无论虚
实都属危急重症,均须及时救治,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抢救。

一、血虚气脱型

主要证候:新产去血过多,突然昏晕,面色苍白,心悸馈 闷,甚则昏不知人,眼闭口
开,手撒肢冷,冷汗淋漓,舌淡,苔少,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
< br>证候分析:血去过多,心失所养,神明不守,则令昏晕,心悸愦闷,或昏不知人;阴
血暴脱,不能 上荣于目,则瞑冒眼闭;气随血脱,脾阳衰微,故面色苍白,口开,手撒肢
冷;营阴暴虚,孤阳外泄,则 冷汗淋漓。舌淡,苔少.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为血虚气脱
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固脱。

方药举例:清魂散(
《丹溪心法》



人参、荆芥、泽兰叶、川芎、甘草

方中人参、甘草补气固脱;荆芥理血升散以达清空 ;川芎活血上行头目,合泽兰辛散
芳香以醒神。全方共凑益气固脱醒神之效。

心清神 醒之后,继之则应大补气血,方用加味当归补血汤(
《医理真传》
)去葱白、甜
酒,加 人参、熟地;黄芪当归鹿茸麦芽炮姜炙草葱白甜酒

二、血瘀气逆型

主要证 候:产后恶露不下,或下也甚少,小腹疼痛拒按,甚则心下满闷,气粗喘促,
恶心呕吐,神昏口噤,不省 人事,两手握拳,面色青紫,唇舌紫黯,脉涩有力。

证候分析:新产感寒,内袭胞中,余血浊 液遇寒则凝滞,停蓄于内不得下出,故恶露
不下,或下也甚少;瘀血内阻,故小腹疼痛拒按;败血停留, 气机不畅,逆上攻心、攻肺、
攻胃,攻心则扰乱神明,清窍闭塞,以致神昏口噤,不省人事,攻肺则肺失 清肃之职,症
见心下满闷,气粗喘促,攻胃则胃失和降,而见恶心呕吐;瘀血内停,筋脉失养而拘急,< br>故两手握拳,为闭证之象。面色青紫,唇舌紫黯,脉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逐瘀。

方药举例:夺命散(
《妇人大全良方》
)加当归、川芎。

没药、血竭

方中没药、血竭活血理气,逐瘀止痛,加当归、川芎以增强活血行瘀之力 ,瘀去则气
机条畅,逆气可平,晕厥除则神自清。

若血瘀里实,症见大便燥结,腹满 胀痛,神昏谵语者,宜祛瘀通腑,方用牡丹散(
《三
因极一病证方论》

。< br>
牡丹皮、大黄、芒硝、冬瓜子、桃仁

方中大黄、桃仁、牡丹皮活血行瘀;芒 硝软坚散结,与大黄配伍能通腑泻热;冬瓜子
清利湿热排脓。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三节

产后血崩

产妇分娩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称为

产后血崩



本病基本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出血,它与产后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部分
残留、凝血 功能障碍有关,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虚脱,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故为产后
危急重症之一。如系胎盘、 胎膜部分残留宫内,或软产道损伤所引起的产后阴道大量出血
时,应及时手术止血。

[
病因病机
]
主要机理有气虚血失统摄;瘀血留滞,新血不得归经;或产伤损伤脉络。

一、气虚

产妇素体虚弱,或因产程过长,疲劳过度,损伤元气,气虚冲任不固,血失 统摄,则
致血崩。

二、血瘀

产时血室正开,寒邪乘虚而人,余血 浊液为寒邪凝滞,瘀阻冲任,新血不得归经,而
致崩下不止。

三、产伤
< br>产时助产不当,或产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或胎儿过大,以致产道损伤,脉络破损,
遂使流血不 止,而致血崩。

[
辨证论治
]
辨证时应注意本病主要是指产后< br>7
天内的出血,
而且以产后
24
小时内出血为主,
以区别于产后恶露不绝,治疗时除按虚实辨证施治外,危重者应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气虚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血色鲜红,头晕目眩,心悸怔忡, 气短懒言,
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舌淡,脉虚数。

证候分析:因产气虚,冲任不固, 统摄无权,故令阴道大量出血,血色鲜红;因无瘀
滞,故无腹痛;气虚不摄,营血下脱,清窍失养,故头 晕目眩;血脱不能上奉于心,心失
所养,则心悸怔忡;气虚下陷,故气短懒言;气虚,腠理不密,卫气不 固,则肢冷汗出;
气虚血少,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舌淡,脉虚数,为气虚血脱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固冲,摄血止崩。

方药举例:升举大补汤(
《傅青主女科》
)去黄连,加地榆炭、乌贼骨。
< br>黄芪、白术、陈皮、人参、炙草、升麻、当归、熟地、麦冬、川芎、白芷、黄连、黑
芥穗

方中参、芪、术、草、升麻、乌贼骨益气升提,固冲摄血;熟地、当归、川芎补血益
精;麦冬养 阴生津;白芷辛香醒神;黑芥穗、地榆炭固经止血。

若昏不知人,肢冷汗出,脉微细欲绝者, 为气随血脱,宜补气固脱,方用独参汤。若
冷汗淋漓,四肢厥逆者,宜回阳救逆,方用参附汤。

二、血瘀型

主要证候:
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下血,夹有血块,
小腹 疼痛拒按,
血块下后腹痛减轻,
舌淡黯或有瘀点瘀魔,脉沉涩。

证候分析: 瘀血内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而妄行,故阴道大量下血,夹有血块;瘀
血留滞,胞脉阻痹,不通则痛,
故小腹疼痛拒按;
血块下后,
胞脉瘀阻稍缓,则腹痛减轻。
舌淡黯,有瘀点瘀 班,脉沉涩,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理血归经。

方药举例:化瘀止崩汤(
《中医妇科学》



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南沙参、当归、川芎、三七粉

方中五灵脂、益母草活血祛 瘀以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炒蒲黄、三七粉活血止
血,理血归经;沙参益气养阴,使祛瘀而不伤正 。全方共奏活血祛瘀,理血归经之效。

三、产伤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 阴道大量下血,血色鲜红,持续不止,软产道有裂伤,面色苍
白,舌淡,苔薄,脉细数。
证候分析:由于急产、难产损伤软产道,经脉破损,故使阴道大量下血,持续不止,
血色鲜红;血失 过多,故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数,为失血伤阴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生肌固经。

方药举例:牡蛎散(
《证治准绳》



煅牡蛎、川芎、熟 地黄、白茯苓、龙骨、续断、当归、炒艾叶、人参、五味子、地榆、
甘草

方中人参、 甘草益气;
;熟地、当归、川芎养血;续断补肾强腰以续筋脉;龙骨、牡蛎
育阴潜阳,生肌固经 ;茯苓、五味子交通心肾而宁神;炒艾叶、地榆止血。全方共收益气
养血,生肌固经止崩之效。

若软产道裂伤明显,应及时缝合止血,继以中药调治。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四节

产后腹痛

产妇分娩后,小腹疼痛者,称为

产后腹痛
”< br>,又称

儿枕痛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宫缩痛及产褥感染引起的腹痛。

[
病因病机
]
产后腹痛的主要机理有不荣而痛与不通而痛虚实两端。

一、血虚

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因产重虚,复因产后失血过多,冲任血虚,胞脉失养;又气随
血耗,气虚运血无力 ,血行迟滞,而致腹痛。

二、血瘀

产后脏腑虚弱,血室正开,起居不慎, 当风感寒,风寒乘虚而人,血为寒凝,或因情
志不遂,肝气郁结,血随气结而为瘀,瘀阻冲任,胞脉失畅 ,不通则痛,故使腹痛。

三、热结

素体阳盛,或产后胞宫胞脉空虚,邪毒 内侵,人里化热,损伤冲任经脉,热与血结,
阻痹胞脉,败血浊液不得下行,不通则痛,故使腹痛。
[
辨证论治
]
产后腹痛有虚实之分。血虚者,小腹隐痛,喜按,恶露 量少,色淡;血瘀者,小腹疼
痛拒按,恶露量少,色黯有块;热结者,小腹灼痛,按之剧痛,恶露初则量 多,继则量少,
甚如败脓。

一、血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腹隐隐 作痛,喜揉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眼花,心悸怔忡,
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产后营血亏虚,胞脉失养,或气随血耗,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致令
小腹隐 隐作痛,喜揉喜按;阴血亏虚,冲任血少,则恶露量少,色淡;血虚上不荣清窍,
则头晕眼花;血少内不 荣心,则心悸怔忡;血虚津亏,肠道失于濡润,则大便秘结。舌淡
红,苔薄白,脉细弱。为血虚之征。< br>
治疗法则:养血益气。

方药举例:肠宁汤(
《傅青主女科》



当归、熟地、阿胶、人参、山药、续断、麦冬、肉桂、甘草

方中当归、熟地、阿胶养 血滋阴;人参、山药、甘草益气健脾以资化源;续断补肝肾,
益精血;麦冬养阴生津;佐以少量肉桂以温 通血脉。全方合用,养血益阴,补气生津,血
旺则胞脉得以濡养,气旺则率血以行,其痛可除。

若血虚兼寒者,症见面色青白,小腹疼痛,得热痛减,形寒肢冷,或大便溏薄,舌淡,
脉细而迟 。治宜养血温中,方用当归建中汤(
《千金翼方》



当归、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方中当归、白芍养血和血;饴糖、甘草 、大枣温中补虚;桂心、生姜温中除寒;芍药
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养血温中,祛寒止痛之效。
二、血瘀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减,恶器量少,色紫黯,夹 有血块,块下痛减,
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淡黯,脉沉紧或沉弦。

证候分析:产后 血室正开,百脉空虚,风寒乘虚而入,血为寒凝,滞而成瘀,瘀阻冲
任,血行不畅,则小腹疼痛拒按,恶 露量少,色紫黯,有块;血遇热则行畅,故得热痛减;
血块下后,瘀滞暂时减轻,故块下痛缓;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故面色青白,形寒肢冷。
舌淡黯,脉沉紧或沉弦,为产后瘀血内阻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举例: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

方中当归、川芎补血活血;桃仁化瘀止痛;炙甘草 补气缓急止痛;炮姜温经止痛。全
方寓攻于补之中,化瘀血,生新血,血行流畅,通则痛止。

若兼小腹冷痛、绞痛者,酌加小茴香、吴茱萸以增温经散寒之功;若伴肢体倦怠,气
短乏力者, 酌加黄芪、党参以益气补虚;若兼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小腹胀甚而痛者,酌
加郁金、香附以舒肝理气, 行滞止痛。

三、热结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腹疼痛拒按,或灼热疼痛,恶露 初则量多,继则量少,色紫黯或如
败脓,其气秽臭,高热不退,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 ,苔黄而燥,或起
芒刺,脉弦数。

证候分析:邪毒内侵,人里化热,热与血结,胞脉 阻痹,则小腹疼痛拒按,或灼热疼
痛;初时热迫血行则恶露量多,继之热与血结则量少,色紫黯,邪毒熏 蒸于血,故恶露如
败脓,其气秽臭;邪毒化热,热与血结,故高热不退;热为阳邪,灼伤津液,在上则口 渴
喜饮,在下则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而燥,起芒刺,脉弦数,为热盛阴伤,
瘀滞 在里之征。

治疗法则:泻热逐瘀,活血止痛。

方药举例:大黄牡丹皮汤(
《金匮要略》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方中大黄、芒硝荡涤瘀结,通腑泻热;桃仁、丹 皮凉血祛瘀,与大黄同用逐瘀力更强;
冬瓜仁清热消痈排脓。本方有急下存阴,逐瘀止痛之效。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五节

产后痉证

产褥期间 ,突然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者,称为

产后痉证


又称

产后发痉



产后痉风


本病血虚型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搐搦症,感染邪毒型相当于西医学产后破伤风。后者< br>病情变化迅速,若治不及时,常可危及产妇生命。

[
病因病机
]
主要发病机理有二:一是亡血伤津,筋脉失养;二是邪毒感染,直窜筋脉。

一、阴血亏虚

素体阴血亏虚,产后失血伤津,因产重虚,血虚津伤,筋脉失养,拘急 抽搐,致令发
痉。

二、邪毒感染

多因接生不慎,或产创护理不洁 ,邪毒乘虚而人,损及脉络,直窜筋脉,以致筋脉拘
急而发痉。

[
辨证论治
]
治疗时首当辨其虚实,分清是血虚,还是邪毒感染所致。属血 虚者,治宜养血熄风;
属邪毒感染者,治宜解毒镇痉。

一、阴血亏虚型
< br>主要证候:产后出血过多,突然头项强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面色苍白,舌淡红,
苔少或无苔 ,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因产亡血伤津,筋脉失养,血虚肝风内动,则头项强直,四肢抽搐, 牙关
紧闭;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舌淡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无力,为阴血亏虚之
征 。

治疗法则: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方药举例:三甲复脉汤(
《温病条辨》
)加天麻、钩藤。

炙甘草、干地黄、白芍、阿胶、麦门冬、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

方中阿胶、干地黄 、白芍、麦冬滋阴养血柔肝;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天麻、
钩藤平肝熄风;甘草和中。全方共奏滋 阴养血,平肝潜阳,熄风镇痉之效。

若阴道出血不止者,酌加党参、黄芪益气摄血,山茱萸敛 阴止血;汗出过多者,酌加
浮小麦、山茱萸、麻黄根敛汗防脱。

二、邪毒感染型

主要证候:产后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牙关紧闭,口角抽动,面呈苦 笑,继而项背强
直,角弓反张,舌正常,苔薄白,脉浮而弦。

证候分析:产后气血亏 虚,产伤不洁,感染邪毒,初起邪人未深,正邪交争,故发热
恶寒,头项强痛;继而邪窜经脉,致使牙关 紧闭,口角抽动,面如若笑;进而邪毒人里,
直犯筋脉,筋脉拘急,则项背强直,角弓反张。脉浮而弦, 为邪毒感染之征。

治疗法则:解毒镇痉,理血祛风。

方药举例:五虎追风散(
《史传恩家传方》



蝉衣、天南星、天麻、全蝎、僵蚕

方中全蝎、僵蚕解毒镇痉,熄风定搐,配天麻、南星、蝉衣以增祛风解痉之功。

若证轻者,方用止痉散(经验方)


全蝎
2
个、蜈蚣
1


方中全蝎、蜈蚣为解毒镇痉,熄风定搐之要药,以豆淋酒送服,其效更佳。

若邪毒内 传攻心,病势笃重,如伴高热不退,抽搐频繁发作者,应急以中西医结合抢
救。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第六节

产后发热

产褥期内 ,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

产后发热



本病感染邪毒型发热,相当于西医学产褥感染,其重症,可危及产妇的生命,应予重
视。< br>
[
病因病机
]
引起产妇发热的原因很多,
而与本病关系密 切的主要病因病机有感染邪毒,
正邪交争;
外邪袭表,营卫不和;阴血骤虚,阳气外散;败血停 滞,营卫不通。

一、感染邪毒

产后气血耗伤,血室正开,产时接生不慎, 或护理不洁,或不禁房事,致使邪毒乘虚
而人,稽留于冲任、胞脉,正邪交争,因而发热。

二、外感

产后百脉空虚,腠理不密,卫阳不固,以致风寒之邪,袭表犯肺,营卫不和 ,因而发
热。

三、血虚

关于母爱的电影-


关于母爱的电影-


关于母爱的电影-


关于母爱的电影-


关于母爱的电影-


关于母爱的电影-


关于母爱的电影-


关于母爱的电影-



本文更新与2021-01-22 18:5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2331.html

中医妇科学-产后病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