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十年行医路 - 我的中医之路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2 00:58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徐稚)
十年行医路

-
我的中医之路

一、踏上岐黄路

1994
年、临近春节,我的父亲却突然病倒了。经过村里卫生所
几位大夫的会诊和治 疗,病情反而逐渐加重。几位大夫慌了手脚,让
赶快去市里大医院。当时的农村出租车是没有的,
加之天色已晚,经
过很长的时间才找到了一辆破旧的北京吉普,
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土
路颠簸,在深夜两三点钟的时候终于赶到了赤峰市医院。

在医院里,父亲的病很快有了诊断 结果:脑血栓。
于是又经过办
住院手续、
交押金、取药、等等一系列繁琐而又必须的程 序,父亲终
于用上了药。

经过长时间的治疗,
父亲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逐渐 好转,
但也因
此办理了病退手续,只能领取最基本的生活费,加上治病的开销,家
里的 经济一下子陷入了窘境。

父亲看病的曲折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刺激,
特别是陪着他在医 院里
过春节时的辛酸景象,
很长时间都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如果我是
一个大夫,也 许父亲早就应该得到正确的诊断、正确的治疗了,
而不
会耽搁那么长时间;如果我是一个大夫, 也许父亲早就治好了,
就不
用在医院里过春节了。
这样的念头让我在接下来的高考中毅 然选择了
医学专业。



、难忘师恩情

由于为 父亲看病耽误了一些时间,
加之我的英语原本就不好,

高考志愿时我明智的选择了中 专。老舅对我说:
“学中医吧,中医治
大病”
。就这样我来到了赤峰卫校中医班,开始 了我的中医生涯。

我可以说是中医世家出身。
我的外公与舅父皆操岐黄之术,
且都
是当地的著名中医,活人无数,颇有名望。但我生性愚鲁,于董家医
术领会不多。
去学校后,
对中医的陌生以及中医理论的枯燥深邃之困
惑,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前几年 的时光就在这种陌生、困惑和
青春的痴狂放浪中虚度了。

这种情况直到毕业实习那年才得以改变。

我的实习带教老师是我的老舅
-- --
赤峰名医董松泉,他是让我对
中医产生浓厚兴趣的第一人。
董师虽无超常的天赋,
但有种锲而不舍
的韧劲儿。他曾先后获得过“赤峰市优秀中青年中医”

“赤 峰市著名
中医”等称号,历任中医学会赤峰分会理事、常务理事等职。
97

带我实习时,
他已经颇有名气了,
每天诊务繁忙,
其中不乏疑难重症。
我曾亲 眼看到他用五苓散治好了肾衰西医弃治者,
用天王补心丸治好
了甲亢重症卧床不起者,
用通窍活血汤治好了脑外伤颅内血肿西医要
求手术者,
这些事实不仅给我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和 冲击,
同时使我
对原本感觉枯燥乏味的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暗下决心立志为中
医事 业奋斗终身。

董师带徒严厉,
我每有错漏,
便于患者面前训斥,
搞 得我常常无
地自容。记得有一次我在开方时把“牛膝”写成了“牛夕”
,还有一
次忘记 了八正散中的“灯心”
,都遭到了严厉训斥,这也逼着我不得
不重温经典和基础。
那时 兜里总放着写满方剂歌诀的小纸条,
以备不
时之需。
晚上十二点之前我从不敢休息。< br>严师出高徒,
努力就有回报。
回想起来,现在掌握了一点点知识、
能看一点点病 ,这完全是董师言
传身教精心培育的结果啊!

董师的学术及临床特点和他的为人一样 :
严肃而不失风趣、
严谨
而不失变通。

董师对学生严厉,
是几乎所有学生的共识。
但他对患者则完全是
另一个形象:
风趣、
幽默、善解人意。
常常看到愁眉苦脸而来的患者,
在董师耐心细致的讲解病情和不时插科打诨中,
紧皱的眉头慢慢松开
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董师对我们说:
“中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包
含的内容很广,
不仅仅就是看病开方那么简单。
具体到诊病的过程中,
一个 医生面带微笑、态度和蔼、问诊详细,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尊重,
从而对医者产生信任感、依赖感,这样用 起药来自然会事半功倍,这
就是中医心理学啊”


董师临证尊古不贱今,< br>古今之验博采、经方时方杂用,而又自出
机枢、法化无痕,众弟子常有妙处难学之慨叹。我近来整 理先生学术
经验,总结出先生的临证特点,约略可概括为:
1.
经方时方并用,不泥古、不贱今。
2.
对学院派、民间派之争深恶痛绝。
3.
擅用小方,但
不反对大方。逐条析之。

1.
经方时方并用,不泥古、不贱今。董师出身中 医世家,又经正
规院校学习并在中医研究院深造,
各种不同流派学术观念的冲击下形
成 了独特的学术观。上至仲景、中至景岳、下至鞠通,凡确有实效者
皆在董师临床中有所体现。我侍诊多年 ,从未听董师说过什么“某人
之书必看、
某人之法必学”之类的话,
倒不是他自负瞧不 起人,
而是
在他的心中,
有效地就是经典,
而不是用所谓的经典去套病。他常说:
“经方虽好,
不能尽愈诸病。
人哪有尽按照方子去长病的道理?张仲景倡导博采众方,
现在的医生却要拘泥于他的方子,
岂不失了仲景的
本意了”?< br>
2.
对学院派、民间派之争深恶痛绝。董师集家传、师授于一身,
取其长而弃 其短,未有尊贬之分,对某些人以“学院派”
自居的做派
很是无奈,私下里常对学生说:
“能给人治好病的就是好的,治不好
病什么派也白扯”
。正是由于这种没有所谓“正统”观念 的束缚,使
得董师既不迷信学院派也不排斥,既不贬低民间派但也从不故意抬
高。
< br>3
.擅用小方,但不反对大方。临证所见,董师所处之方,多在
十二三味左右,一剂多在
200
克以下,而方中大量者
60

70
、小量

2

3
克,可谓错落有致。对现今处方用量普遍偏大的现象,董师
认 为药物质量难以保证是一个主要原因,
故不反对加大剂量,
但反对
毫无节制的“唯剂量 论”


董师的这些特点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临证时间的增
长,< br>虽然具体用方上已经不再完全局限在他的路子上,
但对他学术观
的理解越来越深,也就更 能体会董师学术经验的宝贵。

三、偷师针灸技

董师也非常有前瞻眼光,< br>那时就经常告诉我,
针灸推拿将是今后
的热门,一定要学精。

可我当时的环境要想学好针灸也是很困难的,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
的。

我的针灸带教老师“某君”先生水平很高,懂得子午流注法,每
天只上午出诊,
可以扎四五十 个病人。但他有一个陋习,
就是不肯教
别人。不用说实习生,
就是同科室的一般医生, 也别想从他那里问出
什么答案来。我们实习生只能看,有悟性的还能有所得,
悟性差的就
只能浪费光阴了。

针灸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不能动手怎么获得亲身感受呢?
情急之下,还真让我想出了一个办法。

某君”先生有一个习惯,每次扎完针后就会到 他的里间去休息,
拔针一类的活都交给我们实习生去干。
我就趁他休息的时候,
先和患
者聊天,然后假借捻针的名义,把针拔至皮下再扎进去。现在想来,
这样的举动对患者可能是不 公平、
不道德的,
但当时确实是被逼的无
奈之举啊。

就这样,我获 得了初步的感觉。不久,
“某君”先生要去美国参
加针灸国际交流大会,
为期半个月< br>(特意告诉我不许别的医生接收他
的患者)

“某君”走后,一些不知消息的以 及心急的患者每天都来守
候,我抓住机会为患者讲解病情,一来二去,就有人提出要我给他治
疗 。我假意推辞了几句,然后挑一些病情轻浅的如肩周炎、颈椎病、
腰脱等动手了。

待 “某君”交流归来,我已经治好了大概有七八个患者吧。
“某
君”发现有些老患者没来复诊,就 质问我是否别的医生插手了,
我讪
讪的告诉他经过,原以为会挨训的,
没想到“某君” 用一种很奇怪的
表情说:
“你挺有心啊”
,就结束了。更没想到的是,从第二天开始,
每天他都会给我些动手的机会,
遇到我不明白的地方,
也会简单的讲
解几句了 。也许他真被我这个有些“歪才”的学生感动了吧。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本文更新与2021-01-22 00: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1192.html

十年行医路 - 我的中医之路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