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解剖知识点及习题集(系统局部)(十九)脑干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1 14:13

儿童湿疹怎么治疗-

2021年1月21日发(作者:储传亨)
(十九)脑干

1


脑干的外形

脑干
brain stem
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一个较小部分,自 下
而上由延髓、
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
延髓和脑桥前靠颅后窝的斜坡,
背面 与小
脑相连,
它们之间的室腔为第四脑室。
此室向下与延髓和脊髓的中央管相续,
上连通中脑的中脑水管。

1

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延髓形似倒置的圆锥体,下部与脊髓外形相近,
内脏仍为中央管,脊髓表面的诸纵行沟裂向上延续到延髓。
上部内腔向背侧开放,
形成第四脑室下部。
下端在枕骨大孔,

1
颈神经根处与脊髓相接。
上端与脑桥
在腹面 以横行的
延髓脑桥沟
bulbopontine
sulcus
分界,
在背面则以菱形窝中部
横行的髓纹为界。
在延髓腹面,前正中裂两侧有纵行隆起,为
锥体
pyramid
。在延髓下端,锥
体内由端脑发出的皮质脊髓束纤维大部交叉至对侧脊髓侧索下行,
形成
锥体交叉
decussation
of
pyramid

此交叉呈发辫状,部分填塞了前正中裂。
在延髓上部,
锥体背外侧的卵圆形隆起为
橄榄
ol ive
,内含下橄榄核。

橄榄和锥体之间的前外侧沟中有
舌下神经根丝。在橄槛的背侧.可见自上而
下依次排列的
舌咽、迷走和副神经
(脑根和脊髓根) 根丝。


在延髓背面,上部构成菱形窝的下半。在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 延伸,
分别扩展为膨隆的
薄束结节
gracile tubercle

楔束结节
cuneate tubercle

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
它们是薄、
楔束终止的核团。
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
隆起的
小脑下脚
inferior cerebellar pedencle


2

脑桥
pens

脑桥的腹面宽阔膨隆,

脑桥基底部
basilar
part
of
pons

其下缘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上缘 与中脑的
大脑脚
相接。

延髓脑桥沟中有三对脑神经根,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
展神经、面神经(运动
根和中间神经)及前庭蜗神经


基底部正中为纵行的
基底沟
basilar
sulcus

容纳
基底动脉
。基底部向后外
逐渐变窄,移行为
小脑中脚
midd le
cerebellar peduncle
,两者的分界处为

叉神 经根
(包括粗大的感觉根和位于其前内侧细小的运动根)。延髓、脑桥和小
脑的交角处,临床上 称为
脑桥小脑三角
,而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根恰位于此处。
因此该部位的肿瘤能引起涉 及这些脑神经和和小脑的诸多症状。

脑桥的背面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此处室底的外侧壁为左、右小脑上脚
superior cereb ellar peduncle


3

菱形窝
rhomboid fossa
若将小脑与脑干连接处割断, 摘去小脑,就能
见到延髓上部和脑桥的背面,即
第四脑室底
floor of fourth ventricle
,呈菱
形,故亦称菱形窝。(中大,
2000



此窝的上外侧边界为
小脑上脚

下外侧边界自内侧向外侧依 次为: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
。窝的外侧角与其背侧的小脑之间为
第 四脑室外侧隐窝
lateral
recess
,此隐窝绕小脑下脚转向腹侧。
髓纹
striae
m edullares
为横行
于菱形窝外侧角与中线之间浅表的纤维束。
在室底的正中线 上有纵贯菱形窝全长

正中沟
median sulcus
,其外侧还有纵行的
界沟
s
ulcus limitans,将每侧半
菱形窝又分成内、外侧部。外侧部呈三角形,称
前庭区
vestibu lar
area
,深面
为前庭神经核。前庭区的外侧角上有一小隆起,称
听 结节
acoustic tubercle

内含蜗背侧核。界沟与正中沟之间的内侧 部称
内侧隆起
medial
eminence
,其髓
纹以下的延髓 部可见两个小三角区:
舌下神经三角
hypoglossal
triangle
靠内
上方,内含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三角
vagal triangle< br>靠外下方,内含迷走神
经背核。沿该三角下缘,为一斜行的窄峭,称分隔索
funicu lus separans
。其
与薄束结节之间的窄带,称
最后区
area
postrema
。此区富含血管,并如同分隔
索,
均由含长突细胞
tanycytes
的室管膜覆盖。
在靠近髓纹上缘的内侧隆起脑桥
部有一圆形隆突, 称
面神经丘
facial colliculus
,内含面神经膝和展神经核。
界沟上端有一新鲜标本呈蓝灰色的小区域,称
蓝斑
locus ceruleus
,深面为含
色素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群。


4
.第四脑室
fourth
ventricle
第四脑室的顶朝向小脑,顶的前部由
小脑
上脚及上髓帆
superior
medullary
velum
构成。后者为二上脚间的薄层白质板,
向后 下与小脑白质相连,
其下部的背面被小脑蚓的小舌覆盖。
滑车神经
根穿行于
其 上部,并在其内交叉后出脑。顶的后部由
下髓帆
inferior medullary velum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tela choroiba of fourth ventricle
构成。下髓帆亦为白
质薄片,
在小脑扁桃体下方延伸,
介 于小脑蚓的小结与绒球之间。
下髓帆的室腔
面衬以一层上皮性室管膜
ependyma
,外面覆以软膜
pia
mater
。下髓帆和菱形窝
下外侧边界之 间的大部分第四脑室顶后部没有神经组织,
室管膜后面直接由软膜
和血管被覆,
它们共 同形成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脉络组织上的一部分血管反复分
支缠绕成丛,夹带着软膜和室管膜上 皮突入室腔,成为
第四脑室脉络丛
chorold
plexus of fourth ventricle
。菱形窝两下外侧边界之间的圆弧形移行部称

o bex
,位于菱形窝下角尖的背侧,与第四脑室脉络组织相连。


第四脑室借脉络组织上的三个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第四脑室正中孔
median aperture of fourth ventricle
不成对,位于菱形窝下角尖的正上方,< br>通向
小脑延髓池

第四脑室外侧孔
lateral apertures of fourth ventricle

又称
Lusch ka
孔,成对,位于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尖端。第四脑室脉络丛主要位
于中线,
向两侧延 伸至外侧隐窝,
并向腹侧经
Luschka
孔突入蛛网膜下隙。
脑室
系统诸脉络丛所产生的脑脊液经以上三孔注入蛛网膜下隙。

5
.中脑
me sencephalon
(或
midbrain
)中脑腹面上界为
间脑视束< br>,下界为
脑桥上缘。腹侧面一对粗大的纵行隆起,称
大脑脚底
cerebri
(或
basis
pedunculi
),由大量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构 成。大脑脚底之间的凹陷为

间窝
interpeduncular
fossa

窝底称
后穿质
posterior
perforated
substance

有许多血管出入的小孔。大脑 脚底的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

中脑背面上、下各有两个圆形隆起,分别为一对
上丘
superior colliculus
和一对
下丘
inferior
colliculus
。连接上丘与间脑外侧膝状体及连接下丘与间
脑内侧膝状体之间的条状隆起,分别称
上 丘臂
brachium
of
superior
collicus

下丘臂
brachium of inferior colliculus


2


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干内部主要包括: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长的上、下行纤维束和网状结构。

1
.脑神经核



l
)脑神经核的性质和分类:除 嗅神经和视神经,第Ⅲ~Ⅻ对脑神经与脑
干的脑神经核相关连。
脑神经核可粗分为:
接 受脑神经传入纤维的脑神经感觉核,
发出脑神经传出纤维的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核中,所谓“一般”, 是指在性质
上脊髓和脑干中共有的核;

“特殊”
是指与特殊感觉器及鳃弓衍 化物有关的核,
仅见于脑干。与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对应,也有
7
种性质的脑神经核:< br>
l
)一般躯体运动核
general somatic motor nu cleus
:支配自肌节衍化的
骨骼肌,即舌肌和眼球外肌,相当于脊髓前角运动核。

2
)对特殊内脏运动核
special visceral motor n ucleus
:支配由鳃弓衍化
的骨骼肌,即咀嚼肌、面部表情肌、软腭和咽喉肌等。把鳃弓衍 化的骨骼肌视为
“内脏”,是因为在种系发生上,鳃弓与属于内脏的呼吸功能相关。

3
)一般内脏运动核
general visceral motor nucleus
:支配头、颈、胸、
腹部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相当于脊髓骶副交感核。

4
)一般内脏感觉核
general visceral afferent nucleus
:接受脏器和心
血管的初级感觉纤维,相当于脊髓的中间内侧柱。

5
)特殊内脏感觉核
special visceral afferent nucleus
:接受初级味觉
纤维。

6
)一般躯体感觉核
general somatic afferent nucleus< br>:接受头面部皮肤
及口、鼻腔粘膜的初级感觉纤维。相当于脊髓后角Ⅰ-
VI
层 ,并与之相连。

7
)特殊躯体感觉核
special somatic afferen nucleus
:接受内耳初级听
和平衡觉纤维。之所以把 听和平衡觉归入“躯体”,是由于内耳膜迷路在发生上
起源于外胚层。


2
)脑神经核机能柱及所属各脑神经核的位置与功能:若干功能相同的脑
神经核 ,
在脑干内有规律地排列成纵行的细胞柱,
即脑神经核机能柱。
同一机能
柱内 的诸脑神经核多数是不连续的。
一般内脏和特殊内脏感觉核,
实际上是孤束
核的不同部 分。
此核的
上部接受味觉纤维

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下部接受一般
内脏感觉纤维。
因此,
每侧半脑干实际上只有
6
个脑神经核功能柱。
它们在脑干
内有一定的排列关系,
以延髓橄榄中部横切面为例:
感觉柱位于< br>界沟
的外侧,

动柱位于界沟的内侧;与内脏运动和感觉相关的机能柱分别位于 靠近界沟的内、
外侧,而与躯体相关的均离界沟较远。这种排列关系在脑干不同平面大致相当。

l
)一般躯体运动柱:此柱邻近正中线,由
4
个核组成,自上而下依 次为:
动眼神经核
oculomotor
nucleus
(Ⅲ)、滑车神经核
trochlear
nucleus

IV
)、
展神经核
abducens nucleus
(Ⅵ)及舌下神经核
hypoglossal nucleus
(Ⅻ)。
脑神经核后括号内的罗马字码为其所属脑神经的序号。



①动眼神经核

位于中脑上丘阶段,
大脑水管的腹 侧。
动眼神经核与动眼神
经副核共同构成动眼神经核复合体
oculomotor nuclear complex
。动眼神经核
由成对的外侧核和不成对的中央尾侧核构成。< br>外侧核支配同侧的下直肌、
内直肌
和下斜肌,
并支配对侧的上直肌,
中 央尾侧核支配双侧上睑提肌。
动眼神经核发
出纤维向腹侧,经大脑脚底的内侧出脑,组成动眼神 经的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②滑车神经核

位于中 脑下丘阶段,
大脑水管腹侧,
内侧纵束背面所形成的
凹槽内。
该核发出的纤维 向后绕导水管周围灰质,
并于前髓帆内左右交叉,
在脑
干背面出脑,构成滑车神经,支 配
对侧
上斜肌。


③展神经核
:位于脑桥中下部, 面神经丘深面,所发出纤维行向腹侧,在脑
桥下缘,基底部与锥体上端交界处出脑构成展神经,支配同侧
外直肌。


该核还含有一种核间神经元
internulear
neurons
,投射 至对侧的动眼神
经内直肌亚核,
使一侧的外直肌与另一侧的内直肌在眼球水平方向上能够作同向
协调运动。
故展神经核损伤,
除出现患侧外直肌麻痹,
也使对侧内直肌在向患 侧
水平凝视时不能收缩,以致双眼向患侧的侧向凝视麻痹。


④舌 下神经核
: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面,所发出的纤维组成
舌下神经根丝,在锥体与橄 榄之间出脑,支配同侧的全部舌内、外肌。

问:
试述脑干特殊内脏运动核组成及与脑 神经联系?(中大
1999


2
)特殊内脏运动柱
:此柱位于一般躯体运动柱腹外侧,由
4
个核组成,自
上而下依次为:三叉神经运动 核
motor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
(Ⅴ)、
面神经核
facial nucleus
(Ⅶ)、疑核
nucleus ambiguus
(Ⅸ、Ⅹ、Ⅺ)和副
神经核
spmal accessory nucleus
(Ⅺ)。



①三叉神经运动核
:< br>位于脑桥中部,
三叉神经脑桥核的腹内侧,
两者之间以
三叉神经纤维分隔。其发出的轴突行向腹外侧,
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
加入下颌
神经,支配咀嚼肌、< br>二腹肌前腹
、下颌舌骨肌、腭帆张肌和鼓膜张肌。



②面神经核

位于脑桥下部,
被盖的腹外侧区,
三叉神经脊束核与上橄榄核< br>之间。
面神经纤维在脑内有复杂的走行:
自面神经核发出的轴突,
向背内侧走向
第四脑室底时,靠近中线并稍上升,先后绕过展神经核的内侧、背侧和颅侧,形
成面神经膝genu of facial nerve
,再走向腹外侧,并稍下降,经面神经核外
侧 ,在延髓脑桥沟出脑,构成
面神经
运动根,支配面肌、颈阔肌、
二腹肌后腹

茎突舌骨肌和镫骨肌。


③疑核

位于延髓橄榄上 部至内侧丘系交叉平面,
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下橄榄
核之间的网状结构中。其发出的轴突自上而下 依次加入舌咽神经(Ⅸ)、迷走神
经(
X
)和副神经脑根(
XI
)。 疑核上端的运动神经元经舌咽神经,仅支配
茎突
咽肌

疑核的大部分运动纤维 经由迷走神经支配
软腭、
咽、
喉和食管上部的骨骼

。疑核下端的运 动神经元轴突构成副神经脑根,以少量根丝在延髓背外侧面,
迷走神经根丝的下方出脑。
④副神经核
:位于锥体交叉至
4

5
颈髓节段的前角外侧区。发 出的纤维在
上部颈髓的侧面,前、后根之间,以一系列根丝浅出,在椎管内上行,汇成单一
的副 神经脊髓根(Ⅺ),并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在颅内,副神经脑根与脊髓根合
并一段距离;出颈静脉孔后, 两者又分开。副神经
脑根
并入迷走神经,随迷走神
经咽支和喉返神经,分别支配部分腭 肌和喉内肌。副神经
脊髓根
即成为副神经
(Ⅺ),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
3
)一般内脏运动柱
:此柱位于躯体运动柱的外侧,靠近界沟,由
4< br>个核组
成,自上而下依次为:动眼神经副核
accessory oculomotor nucleus
(Ⅲ)、
上泌涎核
superior
salivatory
nucleus
(Ⅷ)

下泌涎核
inferior
salivatory
nucleus
(Ⅸ)和迷走神经背核
dorsal nucleus of vasus nerve
(Ⅹ)。此
4
核与脊髓骶副交感核均 属内脏运动神经的副交感低级中枢。


①动眼神经副核
:又称
Edinger

Westphal
核(
E-W

),位 于上丘颅侧部
阶段,动眼神经核的背内侧。此核发出副交感节前纤维,经由动眼神经出脑,至
位 于眼眶的
睫状神经节

与该节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或称交换神经元,
简称换
元)

由该节发出的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眼球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动眼神经副
核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作为传出神经元,参与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
和调节反射
accommodation
ref lex

前者与光照视网膜时瞳孔缩小有关,
后者与视近物时晶状体曲度增加有关。< br>


②上泌涎核

位于脑桥下部,
面神经核尾 侧部附近的网状结构内。
该核神经
元比较分散,核团界限不清。发出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进入中 间神经,由面神经
分支至所属副交感神经节,换元后支配泪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



③下泌涎核
:位于延髓橄榄上部,迷走神经背核嘴侧端附近的网状结 构内。
该核神经元亦比较分散,核团界限不清。发出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进入舌咽神经,
至所属副 交感神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的分泌。

④迷走神经背核
:位于延髓内侧丘系交叉至橄 榄中部平面,菱形窝迷走神经
三角深面的室底灰质内,
在舌下神经核的背外侧。
该核发 出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加
入迷走神经,经其分支到达位于所支配效应器官旁或内的终节
termi nal
ganglia
,换元后支配颈部和胸、腹腔大部分脏器及心的活动,如:调节心率、
呼吸和消化道平滑肌张力及腺体的分泌。

4
)内脏感觉柱
:此柱由单一的
孤束核
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
构成。
该核上端达脑桥下部,
下端达内侧丘系交叉平面 。
在橄榄中部平面;
该核位于界
沟外侧,
其内侧邻迷走神经背核。
在 内侧丘系交叉平面,
两侧孤束核下端在中央
管背侧会合。此核进一步分为:上部的味觉核
gustatory
nucleus
(Ⅶ、Ⅸ、Ⅹ)
和下部的心一呼吸核
cardiorespiratory nucleus
(Ⅸ、Ⅹ)。

面神经、舌咽 神经和迷走神经中,来自舌、软腭、会厌等处味蕾的初级味觉
纤维,以及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中,来自动 脉、肺和消化道等处内脏感受器,传
导血压、
血二氧化碳量、
呼吸率、
胃肠道 平滑肌和腺体运动等信息的初级一般内
脏感觉纤维入脑后,
在延髓背侧部聚集成纵行的纤维束,
称孤束
solitary
tract

味觉核和心一呼吸核的细胞 分布于孤束周围,
分别接受初级味觉纤维和初级一般
内脏感觉纤维的终止。


孤束核是脑内传递味觉冲动和其它内脏感觉信息的第一级中继站,
参与介导
味觉分辨以 及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等系统的功能调制。



①味觉核
发出二级味觉纤维沿同侧被盖中央束
central tegmental tract

至丘脑,继而上传至额叶岛盖部
frontal operculum
和岛叶
insular lobe
前部
皮质,介导味觉分辨。



②心一呼吸 核
通过对脑桥、
延髓副交感节前神经元、
疑核和脑干网状结构的
局部投射以及 对胸、
腰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下行投射,
参与整合血压、
呼吸率和
胃肠道运动 等传入信息和自主神经系功能。


③心一呼吸核的上行投射至臂旁核,
继而至下丘脑和杏仁核,
参与对自主神
经系和内分泌功能,如:对哺乳与生殖行为的调制。< br>

5
)一般躯体感觉柱
:此柱位于内脏感觉柱的腹外侧,由< br>3
个与三叉神经有
关的核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三叉神经中脑核
mesenc ephalic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
V


三叉神经脑桥核
pontine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
(Ⅴ)和三叉神经脊束核
spinal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
(Ⅴ、Ⅶ、Ⅸ、


)。三叉神经中脑核 相当于感觉神经节,是外周的初级假单极感觉神经元胞
体聚集于中枢神经系之内的特殊现象。
三 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是结构与功能上
互相联系的复合体,主要接受来自面部皮肤、眼、牙和口、鼻腔粘 膜的初级一般
躯体感觉纤维的终止。
在与外周初级传入的联系上,
二者有分工,
又有广泛的核
内联系。


①三叉神经脑桥核


位于脑桥中部,
三叉神经感觉根进入脑桥平面的颅侧,
三叉神经运动核与小脑中脚之间 ,
向尾侧与三叉神经脊束核相续。
三叉神经感觉
根含粗、细不等的传入纤维,入脑后, 部分纤维分叉,成为上行支与下行支,部
分纤维不分叉,
分别上行或下行。
三叉神经脑 桥核接受上行支中大量传递触觉冲
动的粗纤维终止,其功能主要与头面部皮肤、口腔软组织和牙的
触、压觉
有关。
该核亦接受部分传递

觉冲动的

纤维终 止



②三叉神经脊束核


颅侧端达脑桥 中下部,与三叉神经脑桥核相续,尾侧
端在
1

2
颈髓节段与后角相 续。该核的外侧始终与三叉神经脊束
spinal
trigeminal tract
贴邻,并接受此束的终止。二者在延髓下部,位于延髓背外
侧部浅表;在延髓上部,位于内脏感觉柱的 腹外侧;在脑桥中、下部,二者位于
前庭神经核的腹外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可分为
三个亚核,从颅侧向尾侧依次为:
颅侧亚核、极间亚核和尾侧亚核。分别位于脑桥中下部、延髓上部和延髓下 部。
尾侧亚核在细胞构筑上相当于脊髓后角Ⅰ~Ⅵ层,
二者的第Ⅱ层,
即胶状质相同,
与痛觉冲动的传递和调制有密切关系。
三叉神经脊束由三叉神经感觉根下行纤维
汇合而 成,大部分为传递痛、温觉的细纤维,亦含部分传递触觉冲动的粗纤维。
来自面神经、
舌咽神经 和迷走神经的一般躯体及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在三叉神经
脊束的背侧缘加入此束,
终止 于尾侧亚核。
尾侧亚核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痛觉以
及舌咽神经分布区,
如:
腭 扁桃体、
舌后
1

3
及附近咽壁粘膜的痛觉密切相关。



③三叉神经中脑核


位于三叉神经脑桥核上 端至上丘平面,室周灰质和
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外侧边缘。
其外侧为该核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与中 枢突构成的
三叉神经中脑束
mesencephalic trigeminal tract
。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周
围突将来自咀嚼肌的本体感受冲动,经其中枢突传递至三叉神经脑桥 核背内侧
部、
脊束核颅侧亚核背内侧部及附近网状结构,
继而经丘脑腹后内侧核传至大 脑
皮质。

6
)特殊躯体感觉柱
:此柱位于内脏感觉柱外侧,延髓上 部至脑桥下部平面,
菱形窝前庭区的深面。由两个核群组成:
蜗神经核
cochlea r
nuclei
(Ⅷ)和前
庭神经核
vestibular nuclei
(Ⅷ)。

①蜗神经核
:由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组成,分别 位于小脑下脚的背外侧和腹
外侧。
蜗腹侧核又包括蜗腹侧前核和蜗腹侧后核。
蜗神经核 接受蜗神经初级听觉
纤维。
蜗神经核既可发出交叉的二级听觉纤维,
在对侧的外侧丘系 上行;
也可经
由听觉通路其它中继核(上橄榄核和外侧丘系核)发出三、四级听觉纤维,在两< br>侧的外侧丘系上行,从而将
每一侧耳
的听觉冲动传递至
双侧
下丘及听觉 中枢。


②前庭神经核
:主要由前庭下核、内侧核、外侧核和上核组 成。前庭神经核
接受前庭神经初级平衡觉纤维,
是小脑传入和传出通路的重要中转站。
前庭神经
核经内侧纵束及构成该束降部的前庭脊髓内侧束
medial vestibulospinal
tract

协调眼球运动和头部姿势;
经前庭脊髓外侧束
lateral
vestibulospinal
tract
,协调抗重力肌张力 。与脑干网状结构的双向联系,是前庭系功能紊乱,
导致
晕动病
的解剖学基础。
前庭神经核上行投射至丘脑腹后核,
继而至大脑前庭
皮质
(位于第
5
区,
顶叶中央后沟与顶内沟交界处)

使平衡觉冲动上升为意识,
如:对头 部运动、方向和平衡的感知;前庭刺激时,恶心和眩晕的感觉。

2
.非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与脑神经不直接相关,
作为脑 干低级中枢,
或上、
下行通路的中
继站,通常与各级脑部或脊髓有广泛的联系。



l
)延髓的非脑神经核

1
)薄束核
gracile nucleus
与楔束核
cuneate nucleus
:此一核分别位于
延髓下部,
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 深面,
接受来自薄束和楔束的终止。
该二核发
出的轴突弯绕中央灰质形成内弓状纤维,
在中央管腹侧的中线上左右交叉,
称内
侧丘系交叉
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
。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转折< br>上行,
形成内侧丘系。
薄束核和楔束核是向高级脑部传递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
觉和精细触觉冲动的中继性核团。

2
)下橄揽核
inferior olivary nucleus
:位于延髓上部,橄揽的深面,在
水平切面上呈袋口向内的囊 形灰质团块。
由下橄榄主核和背、
内侧副橄榄核组成。
发出的橄榄小脑纤维越边,在对侧延髓背外侧边缘聚集。
脊髓小脑后束在其外侧
加入,
共同组成粗大的小脑下 脚。
橄榄小脑纤维成为攀缘纤维,
与小脑皮质广大
区域的梨状细胞构成突触。
下橄榄核接受来自脊髓全长的上行投射和脑干感觉性
中继核的传入联系,并接受来自大脑皮质、丘脑、基 底核、红核和导水管周围灰
质的下行投射纤维。后二者的下行投射纤维参与构成同侧被盖中央束
central
tegmental tract
。经此束,红核将来自大脑皮质的运动、感 觉信息,由下橄榄
核传给对侧小脑。
下橄榄核参与修饰小脑对运动的控制,
并参与小脑 对运动的学
习记忆和对反射的修饰。
如:
反映头部运动的前庭传入与眼球运动之间不匹 配的
信号,经下橄榄核传给绒球,由后者调节前庭一眼反射,在凝视物体时,使眼球
与头保持反 向转动。

3
)楔束副核
accessory cuneate nucleus
或称楔外侧核
lateral cuneate
nucleus< br>:
位于内侧丘系交叉至橄榄中部平面,
延髓背外侧部,
楔束核的背外方,
埋于楔束内或在小脑下脚的内侧。
此核接受来自同侧颈髓和上部胸髓节段后根粗
纤维的终止, 发出纤维组成楔小脑束,参与组成小脑下脚,止于同侧小脑皮质。
樱束副核功能与脊髓背核相当,
将同侧躯干上部和上肢肌梭的本体觉及皮肤触压
觉冲动向小脑传递。



2
)脑桥的非脑神经核


1
)上橄榄核
superior olivary complex
:位于脑桥中下部 ,内侧丘系的外
侧,脊髓丘脑束的背侧。该核包括内、外侧上橄榄核和斜方体核。后者散在于中
缝两侧的斜方体纤维中。
上橄榄核主要接受来自双侧蜗腹侧前核纤维终止,
发出
的上行 纤维加入两侧外侧丘系。
此核与蜗腹侧前核,
根据双耳传导声波的时间差
和强度差,共 同参与对音响的空间定位。

2
)外侧丘系核
nucleus
of
lateral
lemniscus
:自脑桥中下部至中脑尾侧,< br>该核伴随外侧丘系分布;在上橄榄核颅侧,嵌于外侧丘系背内侧;在脑桥上部,
被外侧丘系环绕。
该核接受蜗腹侧前核及外侧丘系轴突侧支的终止,
发出的上行
纤维越边,加入对侧外侧 丘系。

3
)脑桥核
pontine
nuclei
:由大量散在分布于脑桥基底部纵横纤维之间大
小不等的神经元群构成。
它们接受来自同侧大 脑皮质广泛区域,
特别是运动前区、
第一躯体运动区、
第一躯体感觉区和高级躯体感觉 皮质
(第
5
区)
的皮质脑桥纤

corticoponti ne fibers
。发出的脑桥小脑纤维
pontocerebellar fibers

儿童湿疹怎么治疗-


儿童湿疹怎么治疗-


儿童湿疹怎么治疗-


儿童湿疹怎么治疗-


儿童湿疹怎么治疗-


儿童湿疹怎么治疗-


儿童湿疹怎么治疗-


儿童湿疹怎么治疗-



本文更新与2021-01-21 14: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0358.html

解剖知识点及习题集(系统局部)(十九)脑干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