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病理学名词解释(综合版最全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0 23:41

生二胎新政策2015-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葛云彬)
1.
病理学

2.
适应

3.
亚致死性损伤

4.
萎缩

5.
肥大

6.
增生

7.
化生

8.
变性

9.
细胞水肿

10.
脂肪变

11.
虎斑心

12.
心肌脂肪浸润

13.
玻璃样变

14.
淀粉样变

15.
粘液样变性

16.
病理性色素沉着
17.
脂褐素

18.
病理性钙化

19.
营养不良性钙化
20.
转移性钙化

21.
坏死

22.
核固缩

23.
核碎裂

24.
核溶解

25.
凝固性坏死

26.
干酪性坏死

27.
坏疽

28.
液化性坏死

29.
纤维素性样坏死
30.
糜烂

31.
窦道

32.
空洞

33.
机化

34.
包裹

35.
凋亡

36.
凋亡小体

37.
修复

38.
创伤性神经瘤

39.
细胞外基质

40.
肉芽组织

41.
瘢痕疙瘩

42.
创伤愈合

43.
一期愈合

44.
二期愈合

45.
纤维性骨痂

46.
心力衰竭细胞


47.
肺褐色硬化

48.
槟榔肝

49.
混合血栓

50.
延续性血栓

51.
层状血栓

52.
再通

53.
静脉石

54.
交叉性栓塞

55.
逆行性栓塞

56.
白色梗死

57.
红色梗死

58.
炎症

59.
变质

60.
渗出

61.
速发短暂反应

62.
穿胞作用

63.
速发持续反应

64.
迟发延续反应

65.
趋化作用

66.
吞噬作用

67.
炎症介质

68.
细胞因子(
cytokine

和化学因子

69.
类白血病反应

70.
完全愈复

71.
渗出性炎

72.
假膜性炎

73.
蜂窝织炎

74.
肉芽肿

75.
肿瘤的异质化

76.
直接蔓延

77.
转移(

berg


79.
肿瘤的分级

80.
肿瘤的分期

81.
异位内分泌肿瘤

82.
副肿瘤综合症

83.
交界性肿瘤

84.
癌肉瘤

5.
角化珠

87.




solid
carcinoma

:或称单纯癌

86.




mucoid
carcinoma

:又称为胶样


88.
癌前病变


89.
非典型性增生

90.
原位癌(

91.
肾胚胎瘤

92.
癌基因

93.
病毒癌基因

94.
原癌基因

95.
隐性癌基因

96.
分子
***

97.
端粒(

98.
促癌物

99.

AS
性脂蛋白表型

100.
脂纹

101.
纤维斑块

102.
粥样斑块


性固缩肾

104.
稳定性劳累性心绞痛

105.
恶化性稳定型心绞痛

106.
自发型变异型心绞痛

Prinzmetal




痛)


综合症

108.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109.833+B
细胞同种抗体

110.
风湿细胞

111.
风湿小体

112.
疣状赘生物

113.
疣状心内膜炎

um


115.
绒毛心





小结

r
心肌炎

119.
肺腺泡

120.
肺肉质变

121.
硅结节

122.
胸膜斑

123.
石棉小体

124.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12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


126.
疣状癌

127.
瘢痕癌

128.
燕麦细胞癌

129.
假幽门腺化生

130.
肠上皮化生

131.
疣状胃炎

t
食管

133.
早期胃癌

134.
革囊胃



136.
胞浆疏松化

137.
气球样变性

138.
嗜酸性变

139.
嗜酸性小体

140.
点状坏死

141.
碎片状坏死

142.
桥接坏死

143.
毛玻璃样肝细胞

144.
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
性红色肝萎缩

145.
假小叶

146.
小肝癌

147.
髓外造血

148.
淋巴样肿瘤

149.R-S
细胞

150.
镜影细胞

151.
霍奇金细胞

152.
陷窝细胞

153.
“爆米花”细胞

154.
细胞期

t
淋巴瘤

156.
满天星现象

157.
髓样肿瘤

158.
绿色瘤

1
染色体

160.
类白血病反应

161.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hans
细胞

n
肾炎

164.
大红肾

165.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166.
新月体

167.
大白肾

168.
嫌色细胞癌

169.
纳博特囊肿

170.
真性糜烂

171.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172.
微灶浸润型鳞状细胞


173.
子宫腺肌病

174.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175.
葡萄胎




176.
绒毛膜癌

-Exner
小体

17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179.
硬化性腺病

180.
小叶原位癌


细胞,
APUD



综合征

n
综合征

184.
纤维性甲状腺炎

185.
许特尔细胞瘤

186.
砂粒体

187.
嗜铬细胞瘤

188.

-


189.
卫星现象

190.
噬神经细胞现象

191.
鬼影细胞




193.
缺血性脑病

194.
层状坏死

y
小体

196.
神经原纤维缠结


小体

198.
结核结节

199.
原发综合征

200.
开放性愈合

201.
结核瘤

202.
干性结核性胸膜炎

203.
伤寒细胞

204.
髓样肿胀期

205.
凹空细胞

206.
隐性梅毒

207.
树胶样肿

208.
白色肺炎


肉瘤

210.
嗜酸性脓肿

211.
假结核结节

212.
象皮肿

213.
干线性肝硬化

214.
腊样变性

215.
阿米巴肿

216.
含铁小结

217.
无反应性结核

218.
肿瘤

219.
肿瘤的实质

220.
肿瘤的间质

221.
肿瘤的异型性



222.
间变

223.
间变性肿瘤

224.
肿瘤的演进

225.
癌脐

226.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227.
心肌纤维化

228.
高血压脑病

229.
细支气管

230.
呼吸性细支气管

231.
小气道

232.
慢性阻塞性肺病

233.
慢性支气管炎

234.
肺气肿

235.
继发性颗粒固缩肾

pel-Lindan(VHL)


237.
腹膜假粘液瘤

238.
迟发性神经原死亡

239.
软脑膜癌病

240.
老年斑

241.
含铁血黄素





1.: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
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 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
从而
为防治疾病提供必 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

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
器官能 耐受内、
外环境中各
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
称为适应。

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3


较轻 的细胞损伤是可逆的,
即消除刺激血子后,
受损
伤细胞可恢复常态,
通常称之 为变性或是亚致死性细胞损
伤。

4.
: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 器官体积缩小,
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5.
: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6.

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可导致组织、
器官的
增大。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

7.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
种分 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8.

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 生障碍所致的
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
各种异常物质或 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
每伴有功
能下降。


9.
:或称水变性(
hydropic degeneration

,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
胞浆。
细胞水肿的主 要原因是缺氧、
感染和中毒。
其发生机制是:
缺氧时线粒体受损伤,
使
ATP
生成减少,
细胞膜
Na+-K+
泵功能因而发生障碍,导致胞浆内
Na+
、水增多。病理变化:电镜下,胞核正常,胞浆内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
泡状。光镜下,弥漫性细胞胀大,胞浆淡染、清亮,核可稍大,重度水肿的细胞称为气球样变。肉眼观,发生了细 胞
水肿的肝、肾体积增大、颜色变淡。去除病因后,水肿的细胞可恢复正常。

10.
:细胞浆内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脂肪变性(
fatty
degeneration

。起因于营养障碍、感染、
中毒和缺氧等。多发 生于肝细胞、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

11
: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 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
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br>
12.
心肌脂肪浸润(
fatty change

:心外 膜处显著增多的脂肪组织,可沿心肌层的间质向着心腔方向伸入,心肌因受
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 显薄弱,称为心肌脂肪浸润,并非脂肪变性。

13.
玻璃样变(
hyaline change

:又称玻璃样变性或透明变性(
hyaline degenerat ion

,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
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
HE
染 片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14.
淀粉样变(amyloidosis

: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
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
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变为棕褐色,再遇稀硫酸由棕褐 色变为深蓝色。

15.
粘液样变性(
mucoid
degene ration

:是指间质内有粘多糖(透明脂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
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营养不良时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镜下:间质疏松,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 散在于灰蓝
色粘液样的基质中。

16.
病理性色素沉着(
pathologic pigmentation

: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称为病理性色素沉着。

17.
脂褐素(
lipofuscin

:是蓄积于胞浆内的黄褐色的微细颗粒,电镜下显示 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
残体,其中
50%
为脂质。附睾管上皮细胞、睾 丸间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内正常时便含有脂褐素。

18.
病理性钙化(
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在骨和牙齿以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钙盐(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的
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br>
19.
营养不良性钙化(
dystrophic calcificatio n

:继发于局部变性、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如血栓、死亡的寄生虫
卵)内的钙化, 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营养不良性钙化体内钙磷代谢正常。

20.
转移性钙化(
metastatic calcification

:由于钙磷代谢障碍(高血钙)所致正常肾小管、肺泡壁、胃粘膜等处
的多发性钙化,称为转移 性钙化,可影响细胞、组织的功能。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肿瘤破坏骨组织、维生素
D
过量摄入等可引发高钙,导致转移性钙化。

21.
坏死(
necrosis

: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崩解、结构自 溶
(坏死细胞被自身的溶酶体酶消化)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22.
核固缩 (
pyknosis

:表现为核缩小、凝聚,呈深蓝染,提示
DNA
停止转录。

23.
核碎裂(
karyorrhexis

:表现为染色质崩解成致密蓝染的碎屑,散在于胞浆中,核膜溶解。

24.
核溶解 (
karyolysis

:染色质中的
DNA
和核蛋白被
DNA
酶和蛋白酶分解,核淡染,只见或不见核的轮廓。

25.
凝固性坏死(
coagulative necrosis

:坏死的细胞的蛋白质凝固,还常保持其轮廓残影。这可能是由于死死局部
的酸中毒使坏死细胞的结构蛋 白和酶蛋白变性,封闭了蛋白质的溶解过程。凝固性坏死好发于心肌、肝、脾、肾等。

26.
干酪性坏死(
casepis necrosis

:是彻底 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镜下: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
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肉 眼观:坏死呈白色或微黄,细腻,形似奶酪,因而得名。

27.
坏疽(
ga ngrene

: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
***
菌生长而继发
***
。坏
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三种。

28.
液化性坏死(
liquefactive
necrosis

:是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最常发生于含可凝固的蛋白少和脂质
多的脑和脊髓,又 称为软化(
malacia

。化脓、脂肪坏死和由细胞水肿发展而来的溶解性坏死(
lytic necrosis
)都
属于液化性坏死。

29.
纤维素性样坏死(
fibrinoid necrosis

:曾称为纤维素样变性。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
织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火等)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镜下,坏死
组织成细丝、颗粒状 的红染的纤维素(纤维蛋白)样,聚集成片块。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可能是肿胀、崩解的胶原纤维
(由于抗 原
-
抗体复合物引发)
,或是沉积于结缔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也可能是由血液中渗出 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的
纤维素。

30.
:皮肤、粘膜处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 称为糜烂。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
ulcer



31.< br>:由于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称为窦道,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瘘管。

32.
:在有天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例如肺、肾等)内,较大块坏死组织经溶解后由管道( 支气管
-
口腔、输尿管尿


道)排出后残留的空腔,称为空洞。

33.
: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 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过程称为机化。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34.
坏死灶如较大,
或坏死物质难于溶解吸收,
或不完全机化,
最初由肉芽 组织包裹,
以后则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

35.
: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 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
也不引起急性炎 症反应。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也有人称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36.
:光镜下,凋亡小体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 不等,胞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有可无固缩深染的核碎片,故又称之
为嗜酸性小体(
acido philic body or Councillman body



37.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38.
:外周神经受损时,若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或者两端之间有瘢痕或其他组织阻隔 ,或者因截肢失去远端,再生轴
突不能到达远端,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卷曲成团,成为创伤 性神经瘤,可发生顽固性疼痛。

39.
:在任何组织都占有相当比例,它的主要作用 是把细胞连接在一起,借以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主要
成分有胶原蛋白、蛋白多糖、粘连糖 蛋白。

40.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 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
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41.
:瘢痕组织增生过度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扩延,称为瘢痕疙瘩。
< br>42.
: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为包括各种组织的再 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
痕形成的复杂组合。

43.
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 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的愈合。

44.
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的愈合。

45.
:骨折后的
2~3
天,血肿开始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发生纤维 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

46.
: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 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力衰
竭细胞。

47.
: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会引起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
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肺呈棕褐色,帮称为肺褐色硬化。
< br>48.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除淤血外,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 细胞出现脂肪变,这种
淤血和脂肪变的改变,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故有槟 榔肝之称。

49.
:混合血栓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往往以瓣膜囊或内膜损伤处 为起始点,血流经过该处时在其下游形成涡流,
引起血小板粘集,构成静脉血栓的头部(白色血栓)。在血小板小梁间血流几乎停滞,血液乃发生凝固,可见红细胞被
包裹于网状纤维蛋白中,肉眼上呈 粗糙、干燥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粘着,有时可辨认出灰白与褐色相间的条纹状结构,
这种血栓称为混合血 栓。

50.
:混合血栓构成静脉血栓的体部。静脉血栓在形成过程中不断沿血管延伸 而增长,又称延续性血栓。

51.
:单一的混合血栓现于二尖瓣狭窄时扩大的左心房 和动脉瘤内,血栓呈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故又称为
层状血栓。

52.< br>:在机化过程中,因血栓逐渐干燥收缩,其内部或与血管壁间出现裂隙,新生的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其表面 ,形成
迷路状的通道,血栓上下游的血流得以部分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再通。

53.
:长久的血栓未能充分机化,可发生在静脉内有大量钙盐沉积的血栓称为静脉石。

5 4.
:有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者,心腔内的栓子偶尔可由压力高的一侧通过缺损进入另一侧心腔,再随动 脉血流栓塞相
应的分支,这种栓塞称为交叉性栓塞。

55.
:在罕见的情况 下会发生逆行性栓塞,如下腔静脉内的栓子,在剧烈咳嗽、呕吐等胸腔内压力骤增,可能逆血流方
向运行 ,栓塞下腔静脉所属分支。

56.
:发生于动脉阻塞,常见于心、肾、脾等组织结构 比较致密和侧支血管细而少的器官,当梗死灶形成时,从邻近侧
支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出血很少,故称为 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呈灰白色,因而又称白色梗死。

57.
红:主要见于肺和肠等有 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并往往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梗
死处有明显的出 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呈红色,所以又称红色梗死。

58.
:具有血管系统 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节。

59.: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变质是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过程,是局部细胞、组织代谢、理化性 质改
变的形态学所见。

60.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 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渗出是炎症
最具特征性变化。

61.
:内皮细胞收缩,并在内皮细胞间出现缝隙(宽约
0.5~1.0um
。这是造成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的最常见原因。通常发


生在
20~60 um
口径的细静脉,不累及毛细血管和细动脉。内皮细胞的收缩是由于炎症时一些化学介质出现所致,如 组
胺、缓激肽、白细胞三烯和
P
物质。这些炎症化学介质半衰期短,仅作用
1 5~30
分钟,因而这种反应被称为速发短暂
反应,仅发生于细静脉。

62 .
:通过内皮细胞胞浆的穿胞通道而产生,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使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溢出,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是促
成这一机制发生的因素。

63.
:严重烧伤和化脓菌感染时可直 接损伤内皮细胞,使之坏死脱落,血管通透性增加迅速发生,并在高通透性上持续
几小时到几天,直至血 栓形成或内皮细胞再生修复为止,这种过程称为速发持续反应。这种损伤可累及所有微循环,
包括毛细血 管、细静脉和细动脉。

64.
:如果热损伤比较轻度或中等度,或物理因素如
X
线和紫外线照射,或某些细菌毒素所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则发
生较晚,常在
2~ 12
小时之后,但可持续几小时到几天,这种过程称为迟发延续反应。

65.
: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移动的速度为每分钟
5~20um
。这些化学刺激 物称为趋化因子。

66.
:是指白细胞游出到炎症灶,吞噬病原体以及组织碎片的过 程。完成此功能的吞噬细胞主要有两种:嗜中性粒细胞
和巨噬细胞。

67.
炎:急性炎症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出这些炎症反应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因子的介导而实现的,这
些化学因子称为化学介质或炎症介质。

68.
:细胞因子主要是由激活的淋 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也可来自内皮、上皮和结缔组织,细胞因子介入、调整其
它细胞的功能,参与 免疫反应。化学因子是指那些特别还有激活白细胞运动、起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69.: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 表现
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可达
50
×
109/L
以上),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70.
:在炎症过程中病因被清除,若少量的炎症渗出物 和坏死组织被溶解吸收,通过周围健在的细胞的再生,可以完全
恢复原来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称为完全愈 复。若坏死组织较大,则由肉芽组织增生修复,称为不完全愈复。

71.
:以浆液、 纤维蛋白原和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称为渗出性炎,多为急性炎症。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
脓 性炎和出血性炎。

72.
: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组织。发生于粘膜者 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嗜中性粒
细胞共同形成假膜,又称假膜性炎。白喉的假膜性 炎若发生于咽部不易脱落称为固膜性炎;若发生于气管则较易脱落
称为浮膜性炎。

7 3.

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常发生于皮肤、
肌肉和 阑尾。
蜂窝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74.
: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 的细胞,呈限局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
性肉芽肿。
75.
:肿瘤的异质化是指由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 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
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

76 .
: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常常连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或神经束衣浸润,破坏邻近正常器管 或组织,并
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77.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 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
称为转移。

78.
:是来自胃肠道的卵巢转移癌,常为种植性转移,最具特征性是来自吸肠道的粘液细胞癌 ,此瘤特点为双侧卵巢受
累长大,镜下见富于粘液的印戒细胞弥漫浸润和间质反应性增生。
(小 脑的髓母细胞瘤亦可经脑脊液转移到脑的其他部
位或脊髓形成种植性转移)

79.< br>:
恶性肿瘤的分级是根据其分化的高低、
异型性的大小及核分裂数的多少来确定恶性程度 的级别。
Ⅰ级为分化良好,
属低度恶性;Ⅱ级为分化中等,属中度恶性;Ⅲ级为分化低的,属高 度恶性。

80.
:主要原则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 邻近器官,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有
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等来确定肿瘤发展的程期或早晚。 国际上广泛采用
TNM
分期系统。

81.
:一地非内分泌肿瘤能产 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旁腺素、胰岛素、抗利尿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 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降钙素等十余种,能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此类肿瘤称为异
位内 分泌肿瘤,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症。

82.
:由于肿瘤的产物( 包括异位激素的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
他不明原因 ,可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这些
表现

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为副肿瘤 综合症。

83.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 乎二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
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84.
:如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结构,又有肉瘤的结构,则称为癌肉瘤。

85.
:镜下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细胞间还可见到细胞间桥,在癌巢的中央可出现 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
珠或癌珠。

86.
:又称为胶样癌(
colloid
carcinoma
)< br>,常见于胃和大肠。镜下,初时粘液聚积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该细
胞呈印戒状,故一般称 之为印戒细胞(
signet-ring cell

。当印戒细胞为主要万分呈广泛浸润时则称印戒细胞癌。

87.
:或称单纯癌
(carcinoma
simplex)
,属 低分化的腺癌,恶性程度较高,多发生于乳腺,少数可发生于胃及甲状腺。
癌巢为实体性列腺腔样结构, 癌细胞异型性高,核分裂像多见。

88.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89.
:指拉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镜下表现为增生 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
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 较乱,极向消失。

90.
:原位癌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 典型增生几乎
*
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上皮内瘤变Ⅲ
级)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 润生长者。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癌,因而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浸润癌
从而提高癌瘤的治愈 率。

91.
:也称肾母细胞瘤(
nephroblastoma
) 或
Wilms
瘤。由肾内残留的胚基组织发展而来,多见于
5
岁以下儿童。肿 瘤
成分多样,除见胚基细胞呈巢状排列,及形成幼稚的肾小球或肾小管结构外,间质中可见疏松的粘液样 组织,有时还
可见到横纹肌、软骨、骨或脂肪组织。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与位于
11p13

WT-1
基因的丢失或突变有关。

92.
: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能力的基因称为癌基因。

93.
:< br>某些逆转录病毒能在动物迅速诱发肿瘤并能在体外转化细胞,
其含有的能够转化细胞的
R NA
片段称为病毒癌基因。

94.
:在正常细胞的
DNA
中也发现存在与病毒癌基因几乎完全相同的
DNA
序列,称为细胞癌基因,如
c-ra s,
c-myc
等。
由于细胞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故又称为原 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有两种方式:①发生结构改
变(突变)
,产生具有异常功能的癌蛋白; ②基因表达调节的改变(过度表达)
,产生过量的结构正常的生长促进蛋白。

95.

Rb
基因定位于
13q14
,编码一种核磷蛋白,
Rb< br>的两个等位基因必须都发生突变或缺失才能产生肿瘤,因此,
Rb
基因也被称为隐性癌基 因。

96.

正常的
p53
蛋白在
DNA
损伤或缺氧时活化,
使依赖
p53
的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者
p21

DNA
修复基因上调性转录,
细胞在
G1
期出现生长停滞,进行< br>DNA
修复,如修复成功,细胞进入
S
期;如修复失败,则通过活化
b ax
基因使细胞进
入凋亡,以保证基因组的遗传稳定。因此,正常的
p53
蛋 白又被称为“分子
***



97.
:是一种位于染色体 末端的
DNA
重复序列,它控制细胞的复制次数,细胞复制一次,其端粒就缩短一点,细胞复制
一定次数后,端粒缩短使得染色体相互融合导致细胞死亡。端粒酶的存在可使缩短的端粒得以恢复,因此 生殖细胞有
十分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

98.
:某些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性可 由于其它本身无致癌性的物质的协同作用而增大。这种增加致癌效应的物质叫做促癌
物,如巴豆油、激素 、酚和某些药物。

99.
:目前认为,
LDL
(主要是
s LDL


TG

VLDL

apoB
的 异常升高与
HDL-C

apo-1
的降低同时存在,是一种高危险
性的血脂蛋白综合症,称为致
AS
性脂蛋白表型,对
AS
的发生发展具有极为 重要的意义。

100.


AS
的早期病变。
肉眼观:
于动脉的内膜面,
见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
宽约
1 ~2mm

长达
1~5cm

平坦或微隆起。光镜下:
病灶 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泡沫细胞圆形,体积较大,胞浆内有大量小空泡
(原
为脂滴 ,
制片过程中被溶解)

此外,
可见较多的基质
(蛋白聚糖)

数量不等的合成型
SMC

少量
T
淋巴细胞,
嗜中性、
嗜碱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等。

101.
:脂纹进一步发展则演变为纤 维斑块。肉眼观:内膜面散在不规则隆起的斑块,初为淡黄或灰黄色,后因斑块表
层胶原纤维的增多及玻 璃样变而呈瓷白色,状如凝固的蜡烛油。斑块直径约
0.3~1.5cm
,并可融合。光镜下: 病灶表层
是由大量胶原纤维、
SMC
、少数弹性纤维及蛋白聚糖形成纤维帽,胶原纤维 可发生玻璃变性。纤维帽下方可见不等量的
泡沫细胞、
SMC
、细胞外脂质及炎细胞。 病变晚期,可见脂质池及肉芽组织反应。

102.
:亦称粥瘤
(ather oma))
。肉眼观: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切面见纤维帽的下方,有多量黄色粥糜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性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实为 细胞外
脂质及坏死物,其中可见胆固醇结晶(
HE
切片中为针状空隙)及钙化。底部及 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
淋巴细胞浸润。粥瘤处中膜
SMC
受压萎缩,弹 性纤维破坏,该处中膜变薄。外膜可见毛细血管新生、结缔组织增生及
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03.
:肾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因斑块合并血栓形成致肾组织梗死,引起肾区疼痛、尿闭及发 热。梗死灶机化后遗留较
大瘢痕,多个瘢痕可使肾脏缩小,称为
AS
性固缩肾。

104.
:指劳累性心绞痛的性质、强度、部位、发作次数、诱因等在
1~3个月内无明显改变者,多伴有较稳定的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75%


生二胎新政策2015-


生二胎新政策2015-


生二胎新政策2015-


生二胎新政策2015-


生二胎新政策2015-


生二胎新政策2015-


生二胎新政策2015-


生二胎新政策2015-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23: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9159.html

病理学名词解释(综合版最全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