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去除牙菌斑小窍门临床高危药品分级管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0 08:12

恭喜恭喜恭喜你-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褚启元)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

1
、前言

药物使用错 误是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但又可避免的原因之一。
ISMP

19 95~1996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
大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用药错误案例仅涉及少
数 较特殊的药物;
ISMP
将这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
危药品,高危药品引起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为了切实加强高危 药品管理,
参照美国
ISMP2008
年公布的
19
类及
1 3
种高危药品目录,
同时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实际情况,制订了本目录。各医疗机构可参照本 目录制定本
医疗机构的高危药品目录和管理办法,目录只能扩充不能减少,管理级别只能升高不能
降低。

希望各医疗机构对本目录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
本目录也将根据国际国内高 危药品
管理的新经验和新进展不断完善和更新。

2
、推荐的高危药品专用标识

该标识用于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可制成标 贴粘贴在高危药品储存处,也可嵌入
电子处方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和处方调配系统,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 处置高危药品。

3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

高危药品的管理可以 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中各级
别的特点:
A
级 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
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 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见

1



1

A
级高危药品

A
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编号

1
2
3
4
5
6
药品种类

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

(
如肾上腺素
)

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

(
如普萘洛尔
)

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20%
或以上)

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

硫酸镁注射液

编号

7
8
9
10
11
12
硝普钠注射液

磷酸钾注射液

吸入或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等)

静脉用强心药

(
如地高辛、米力农
)
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

(
如胺碘酮
)

药品种类

100ml
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



阿片酊

1


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 br>病区药房发放
A
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
领单上签字。

3
、护理人员执行
A
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 ,双人核对后给药。

4

A
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 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
嘱医生须加签字。

5
、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
A
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B< br>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

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
一旦用药 错误,
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
A
级低,具体有如下几 类(见

2



2

B
级高危药品

编号

药品种类

1

2

3

4

5

6

7
编号

药品种类

心脏停搏液

注射用化疗药

静脉用催产素

静脉用中度镇静药
(
如咪达唑仑
)


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
(
如水合氯醛
)


阿片类镇痛药,注射给药

凝血酶冻干粉

抗血栓药
(
抗凝剂,如华法林
)

8

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

放射性静脉造影剂

全胃肠外营养液
(TPN)


静脉用异丙嗪

依前列醇注射液

秋水仙碱注射液

9

10

11

12

13

14

B
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护理人员执行
A
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
B
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 给药浓度的医
嘱医生须加签字。

4.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
B
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C
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
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
一旦用药 错误,
会给患者造成伤害,
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
B
级低,
具体有如下几类
(见表
3




3

C
级高危药品

编号

1

2

3

4

药品种类

口服降糖药

编号

5

种类

肌肉松弛剂
(
如维库溴铵
)


口服化疗药

腹膜和血液透析液

中药注射剂

甲氨蝶呤片(口服,非肿瘤用途)

6

阿片类镇痛药,口服

脂质体药物

7

8


C
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
C
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
C
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高危药品也叫高警示药品,
该词源于英文

high-risk
medication



high-alert
medication
”,其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

ISMP)
提出的。
将那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
“高
危药品”, 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高危药品概念
的提出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由此也引发各国对高危药品管理的研究,先后推出了不少措施
防范高危药品存在的潜在风险。临床包括高 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
等。

一、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

1
、国外对高危药品的定义
:1995

1996
年间, 美国医疗安全协会(
ISMP
)对可能造
成伤害患者的药物进行了调研,
结果 发现多数致死或使患者受到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
由少数特定药物所引发的,于是首次提出了“高危药品 ”的概念;
2001
年,
ISMP
就高
危药品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高危药品

High-alert
medications

High-alert
drugs


亦称为高警示药品,是指如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
2
、我国高危药品概念的提出
:
目前,国内对于高危药品的具体定义尚不统一,占 主
流地位的主要有以下
2
种说法:(
1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 著且迅速的、危害人
体的药品。(
2
)、高危药品即药物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 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
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

3

管理制 度
:
1

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
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 药品等,
具体品种见附录。

2
、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
、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
、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
、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
、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
、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
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 人员。

8

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
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
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二、高危药品目录的推出:

1

ISMP
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
2000
年,
ISMP
提出了
5
类高危药品,分别为胰岛
素制剂、安眠药及麻醉剂、注射用浓氯化 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肝素)和高浓度
氯化钠注射液。
2003

ISMP
又对其进行了补充,
提出了包含有
19
类高 危药品的目录,
随后又在
2007

2008

2012
年多次对该目录进行了更新,
2012
年版高危药品目录包括
静脉用肾上腺 素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另还包

10
种特定高危药品如静脉用依前列醇等。

2


国内目录更新情况

在国内,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 目组,
参照美国
ISMP
2008
年公布的
19
类及
13
种高危药品目录,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实际情况,推出了《高
危 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
(简称推荐目录)

按危险程度将高危药品分为
A

B

C
3
个级别。其中
A
级(
14
类)为高危药品管理最高级别,这类高危 药品使用频率高,
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需重点管理和监护;
B
级(
14
类)使用频率较高,一
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伤害等级较
A< br>级低;
C
级(
8
类)使用频率亦较
高,
一旦用药错 误,
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伤害的风险等级较
B
级低。
项目组对
ISMP
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重新梳理与排序,并将中药注射剂归入
C
级。

2007
年,
2008
年,
2012
年分别对目录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2012
年公布的目录
包含
22
类及
10
种高警示药品。

高警示药品类别
:

1


、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
如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



2)


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
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和拉贝洛尔
)



3)
、吸入或静脉全身麻醉药
(
如丙泊酚和氯胺酮
)



4)
、静脉用抗心率失常药
(
如利多卡因和胺碘酮
)



5)

抗血栓药物,
包括
:
抗凝药
(
如华法林、
低分子肝素、
注射用普通肝素
)

Xa

子抑制剂
(
如磺达肝素
)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
如阿加曲班、比伐卢定、达比加群酯、
来匹卢定
)
;溶栓药物
(
如阿特普酶、瑞替普酶、替奈普酶
)


糖蛋白Ⅱ
b /

a
抑制

(
如埃替非巴肽
)



6)
、心脏停博液。


7)
、胃肠外和口服化疗药。


8)
、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 20%
或以上
)



9)


腹膜透析液和血液透析液。


10)


硬膜外或鞘内注射用药。


11)


口服降糖药。


12)


静脉用改变心肌力药
(
如地高辛和米力农。


13)


皮下注射用和静脉用胰岛素。


14)


脂质体药物
(
如两性霉素脂质体
)
和常规相似物
(
如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

)



15)


静脉用中度镇静药物
(
如咪达唑仑
)



16)


儿童口服用中度镇静药物
(
如水合氯醛
)



17)


静脉、
透皮和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
(
口服类包括浓缩液、
即刻和持续释放剂型
)



18)


神经肌肉阻断药
(
如琥珀酰胆碱、维库溴胺和罗库溴胺
)

恭喜恭喜恭喜你-


恭喜恭喜恭喜你-


恭喜恭喜恭喜你-


恭喜恭喜恭喜你-


恭喜恭喜恭喜你-


恭喜恭喜恭喜你-


恭喜恭喜恭喜你-


恭喜恭喜恭喜你-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08: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8046.html

临床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