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n1症状-
爱婴医院管理制度
一、
爱婴医院管理依据
1.
创建爱婴医院的目的
:
是保护、
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
提高母乳喂养率,
以降低 婴儿发
病和死亡率。医院应以“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为服务宗旨,母乳喂
养作为重点工作容,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世
界卫生组织(
WHO
)和联合国儿童基 金会(
UNICEF
)制订的《促使母乳
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 售守则》及《中国母乳
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
,
不断改善产儿科工作条件,
做 好母乳喂养工作。
2.
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
(
1
)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传达至所有保健人员。
(
2
)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政策。
(
3
)要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
4
)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开始用母乳喂养。
(
5
)指导母亲如何喂奶和在与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
6
)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
7
)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
24
小时在一起。
(
8
)鼓励按需哺乳。
(
9
)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橡皮奶头作安慰物。
(
10
)
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
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3.
《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及《中国母乳代用品销售管 理办法》
的主要容是:
(
1
)禁止对公众进行代乳品、奶瓶或橡皮奶头的广告宣传;
(
2
)禁止向母亲免费提供代乳品样品;
(
3
)禁止卫生保健机构使用这些产品;
(
4
)禁止公司向母亲推销这些产品;
(
5
)禁止向卫生保健工作者赠送礼品货样品;
(
6
)禁止以文字或图画等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签上印
.
专业
DOC.
婴儿的图片;
(
7
)向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
8
)有关人工喂养的所有资料包括产品标签都应说明母乳喂养的优
点及人工喂养的代价与危害;
(
9
)不适当的产品,如加糖炼乳,不应推销给婴儿;
(
10
)所有的食品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到使用这些食品的
国家或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储藏条件。
二、爱婴医院工作人员培训
1.
母乳喂养培训是爱婴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从事妇幼医疗
保健工作的专业人员必
须进行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及临床技巧的培训及复训,
应将其作为职工
教育的重要容之一。
2.
以
WHO/UNICEF
共同制订的
18
学时母乳喂养培训教材和
40
学时母乳
喂养 咨询技巧培训
课程为基本容,对妇儿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3.
对所有新来院从事妇幼医疗保健工作的专业人员,在
6
个月完
成岗前母乳喂养的系统培训。对医学院校的实习学生应进行实习
前的母乳喂养知识教育。
4.
培训方法灵活、多样,包括讲课、小组讨论、看录像、知识竞赛等
,并应进行床旁示教、实习。
5.
对产儿科病房的护士进行新生儿、产褥母亲护理的培训。
6.
每年定期对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进行母乳喂养新知识的复训。培训
及复训后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三、爱婴医院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人员要接受过母乳喂养及咨询技巧的培训,具有较高的
业务水 平和表达能力,
服务热情周到,
能让群众了解宣传容,
并能正
确解答孕妇提出 的有关母乳喂养问题。
.
专业
DOC.
2.
凡经过产前检查的孕妇在产前至少 接受过
1
次有关母乳喂养的健康
教育,家属同时参加,并记录在围产保健手册中。高危 妊娠者产前
住院期间,亦应对其进行母乳喂养强化教育。
3.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基本容:
(
1
)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意义。
(
2
)出生至< br>4-6
个月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在正确加辅食的情况下,
母乳喂养应喂至生后第二年。
(
3
)
母乳喂养的技巧包括 :
正确的喂奶体位、
含接姿势、
挤奶方法等。
(
4
)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
5
)母婴同室的好处、方法。
(
6
)如何产生足够的母乳。
(
7
)婴儿患病时坚持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形 式应多样化,使群众容易接受,如:讲课、录音、录像、
宣传画、小册子、示教、角色扮演、咨询、个别 指导等。在产前、产
后及随访时,均应进行有关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让孕、产妇及家属
了解有 关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知识及技巧。与母、婴接触的所有工作
人员均有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义务。将 本院母乳喂养规定(包括
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和我国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以及
有 关母乳喂养的好处、知识技巧以生动活泼的宣传版面布置于产、儿
科、孕妇学校及医院主要场所,造成爱 婴气氛。
四、待产室及产房管理
1.
产妇临产住院,工作人员介绍爱婴医院常规,并进行有关母乳喂
养好处及管理的强化教育。
2.
对无母乳喂养禁忌者,不允许携带婴儿奶粉、奶瓶、奶头入院。
3.
产程中鼓励产妇吃高营养食物及补充足够水分,以增强体力,准
备产后哺乳。
4.
新生儿娩出后,擦干皮肤,清理呼吸道,处理脐带后,正常新生
儿在生后
30
分钟即将
婴儿放在产妇胸前行皮肤接触,
时 间不得少于
30
分钟,
并继续协助
新生儿吸吮,观察觅食、吸吮、吞咽情况, 有异常情况未能进行早
.
专业
DOC.
接触、早吸吮的新生儿,应在分娩记录中注明原因,实施皮肤接触
中要注意保暖。
< br>5.
剖宫产术后可行母、婴面颊皮肤接触。进入母婴同室,产妇有应答
反应者
3 0
分钟正规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皮肤接触至少持续
30
分钟。
6.
对早产、轻度窒息新生儿,由儿科医师决定早接触和早开奶时间。
7.
不宜早接触、早吸吮的指征:
(
1
)新生儿重度窒息、产伤或其他合并症,经新生儿复抢救后
需送高危新生儿病房继续抢救或观察者。
(
2
)高危母亲抢救者。
(
3
)剖宫产母亲,麻醉未清醒者。
(
4
)有母乳喂养禁忌症者。
(
5
)
34
周及以下的早产儿,吸吮、吞咽不协调者。
五、母婴同室管理
1.
收住对象
(
1
)凡住院分娩(阴道或剖宫产)的产妇及新生儿,除不宜母乳喂
养者外,均应收住母婴同室。
(
2
)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暂不宜母乳喂养,待病情好转后酌情
转入母婴同室。
(
3
)高危新生儿的母亲,如儿科无条件提供母婴同室,可继续留住
母婴同室。如新生儿,则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有条件的
医院应尽量将母亲共同转入儿科母婴同室。
(
4
)母婴同室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传染病需隔离时,应将母婴共
同进行隔离治疗。
2.
工作人员职责
产儿科医师工作职责
:
(
1
)产、儿科医师分工合作,负责产妇及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
康、咨询等全面工作,
24
小时有人负责。
(
2
)产、儿科医师与护士密切配合,指导母乳喂养。
.
专业
DOC.
(
3
)每日查房至少
2
次,做好相应诊治工作。
(
4
)认真书写病历,包括有关母乳喂养记录。
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
1
)实行母婴责任制护理,认真执行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
2
)医护配合共同做好母乳喂养工作。
(
3
)产房及待产室护士协助产妇做好早接触及早吸吮工作,并同时
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
4
)产房护士或助产士与产后母婴同室护士认真交接母婴情况。
3.
护理常规
产后
6
小时母婴观察及护理
:
(
1
)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伤口、宫缩、阴道出血和排尿情况。
(
2
)核对新生儿、性别、住院号。
(
3
)观察新生儿呼吸及皮肤、脐带有无渗血、婴儿有无呕吐并注意
保暖。
(
4
)协助剖宫产的母亲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指导正确哺乳姿势
及按需哺乳。
(
5
)协助并指导全部母亲生后
6
小时再次喂奶,按需哺乳。
产褥期的观察及护理:
(
1
)每日检查恶露、伤口愈合、子宫复旧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
2
)每日检查乳房情况(胀度、乳量、乳头形状)
,指导母亲正确
的哺乳体位、含接姿势及挤奶手法。发现异常情况(如奶胀、
乳头皲裂、副乳等)及时加强指导和咨询。
(
3
)加强心理护理,针对产妇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使母亲
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
4
)指导并提供母亲科学膳食,保证充分营养。
新生儿及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
(
1
)记录新生儿及患儿的一般情况,每日测体温、体重、大小便次
.
专业
DOC.
h1n1症状-
h1n1症状-
h1n1症状-
h1n1症状-
h1n1症状-
h1n1症状-
h1n1症状-
h1n1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04: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