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孩子颠痫能治好吗婴儿期的知觉与认知发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0 02:53

西安孕前检查-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余贻骥)
第一节


婴儿期的知觉与认知发展

婴儿的认知发展研究

a
婴儿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和学习等。 在人生最初的两年里(尤其是在产生语言以前)
,婴
儿主要依靠感知觉来认识世界和自我。
b
婴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是婴儿心理领域内材料最丰富、成果和争议也最多的方面。

一、婴儿感知觉发展的研究方法

婴儿知觉发展的量表评定:格塞尔发展量表、丹佛发展筛选测验、贝利婴儿发展量表等;
婴儿知觉发展的实验研究:利用婴儿的非言语反应,作为他们感知活动的指标(注视偏好范式、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范式)


1
、婴儿知觉发展的量表评定:

a
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亦称“格塞尔发展量表”

“耶鲁量表”
。婴幼儿智 力发展测量工具。美国耶鲁大学
心理学家格塞尔及其同事
1940
年编制,适用年龄范 围是
4
周至
6
岁(后来修订为从
4
周到
3
岁)
,广泛应
用于儿童心理学及医学的儿科研究等实践领域。

b
格 塞尔的发展观:遗传决定论。
A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即取决于基 因规
定的顺序(双生子爬梯实验)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 真正的变化,学
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B
婴幼儿的行为发展是一个有次序的模式化过 程,可通过婴幼儿每个成熟阶段的
行为模式来诊断其智力的发展。


c
格赛尔发展量表测查的四个方面:

A
应人能:测试幼儿对周围人的应答能力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B
应物能:测试幼儿看物、摘物和绘画等能力;

C
言语能:测试幼儿听、理解和言语能力;

D
动作能:测试幼儿坐、步行和跳跃的能力。


2
、婴儿知觉发展的实验研究:

婴儿研究的新思路
:A
注视偏好范式(
preferential looking paradigm

















B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范式(
habituation paradigm)
1
优先注视范式的逻辑思路和具体做法是:给婴儿同时呈现两个仅在一个方面有所区别的物体,以供其观
察。
如果婴儿对其中的一个物体注视的时间相对较长,
就可以推断他能辨认出这两个物 体,
并有注视偏好。
说明婴儿并非完全任凭环境支配,他们至少在知觉注意方面天生就具有主动 性和选择性。

2
习惯化范式——

习惯化:婴儿对一个重复出现的刺激逐渐熟悉,兴趣下降。

去习惯化:当刺激发生改变时,婴儿再次对刺激产生兴趣。












该程序既说明 差异辨别的存在,也表明偏好(新异刺激)的存在,同时还意味着个体至少存在
着某种再认记忆的能力。

二、婴儿的感知觉发展


对婴儿甚至新生儿的感知能力发展特点 的研究表明,婴儿在很早的时候便已表现出许多知觉能力。





听觉。有关婴儿听觉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检测(能听到什么)
:胎儿已开始有听觉;











辨别(知觉到什么声音差异)
:婴儿能够辨别听觉刺激在强度、频率、持续

时间等方面的
差异;































定位(对声音的空间定位能力)
:婴儿 早期的声音定位能力呈“
U
”字形发展曲线。





视觉


1
)婴儿的视感觉:

视觉系 统功能:
刚出生婴儿的视觉功能欠佳,
虽尚未发展完全,
但发展迅速
(如视敏 度:
从成人的
1/10

1
岁时的接近成人)


视觉偏好方面,婴儿的视觉越来越多地转向注意新颖、复杂、迷惑或惊奇的事物。


2
)客体知觉





采用 违背预期范式,即观测婴儿对某个违背有关客体感知一般规律的事件的反应(如吮吸频率的
变化)
,结果发现婴儿对不可能事件的注视时间更长。

主要研究的客体知觉包括:客体与背景、区 分两个独立客体、被遮掩的连续客体以及部分与整体的知
觉、知觉恒常性等。


3
)深度知觉:三维知觉能力

偏好法:辨别两维刺激和三维刺激;

考察婴儿的伸手行为:看行为的频率和性质是否会随目标物距离或体积的变化而做出恰当变化;

考察婴儿对一个逐渐逼近的刺激是否会做出防御性反应(眨眼、后仰、抬胳膊等)

视 崖实验:视崖装置的中央是一个平台,平台两边复盖着厚玻璃。平台与两边厚玻璃上铺着同样黑白
相间的 格子布料。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紧贴,形成“浅滩”
;另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相隔数尺距离,造成
深 度,形成“悬崖”


实验时,让婴儿的母亲先后站在装置的“深”

“浅”两侧招唤婴儿。实验发现,出生六个月左右的婴
儿,尽管母亲在招手呼唤,诱导其爬向母亲,但 均被拒绝。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深度知觉的能力。


有关婴儿的跨通道知觉现有两种分歧观点:

A.
观点一:婴儿出生时各感觉 通道之间完全不协调,只有通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经验,才逐渐学会把
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联系起来 ;

B.
观点二:婴儿出生时已拥有跨感觉通道的知觉能力,至少他们拥有某种能迅速 通过经验获得这种能
力的先天倾向。
(视
-
听、视
-
触、视
-
动等)






跨通道知觉

三、婴儿的认知发展

1
、婴儿客体概念的发展



客体永久性:是指我们关于 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即当某一个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
时,仍然认为该客体是客观存在的。
10
个月左右的婴儿获得了客体永久性认识。



A
B
搜索错误:
如果婴儿在第一个隐藏位置
A
几次找到一个物体 ,
然后看到它被移到第二个位

B
,他们仍然在第一个隐藏位置
A< br>处搜索。



婴儿客体知识的后续研究

2
、婴儿期的其他认知成就



因果性认识:莱斯利的研究



问题解决:使用工具解决问题



范畴与分类:初步粗略的分类能力

第二节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智力的本质:智力的发展是认知失衡引起有机体主动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 的结果,即主
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结构及其获得:图式 (感知动作图式、符号图式和运算图式三种认知结构图式)
、同化和顺




认知发展阶段观
:
a.

b.

c.

d.

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

西安孕前检查-


西安孕前检查-


西安孕前检查-


西安孕前检查-


西安孕前检查-


西安孕前检查-


西安孕前检查-


西安孕前检查-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02: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7595.html

婴儿期的知觉与认知发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