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辅食添加顺序-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ICD-10
:
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ICD-9-CM-3:51.22)
。
(二)诊断依据
根据
《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
(人民卫生 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
生出版社,
2013
年,第
8
版)
。
1.
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
体征: 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
痛,墨菲征(
+
)
;
3.
辅助检查:
超声、
CT
或
MRCP
怀疑或提示 胆囊结石。
4.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
粒细胞 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
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
《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
(人 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 》
(人民卫
生出版社,
2013
年,第
8
版)
。< br>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
K80.0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
炎。
2.
当患者合并其他 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
2
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2
)肝肾 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血型;
(
3
)腹部超声;
(
4
)心电图、胸部
X
线平片。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血气分析、
肺功能测定、
超声心动图、
MRCP
、腹部
CT
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医
发〔
20 15
〕
43
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
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 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
/
舒巴坦;
明
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 抗菌药物。
2.
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
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 中采集病变部位标
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
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 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
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
氧菌的药 物。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
~
96
小
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
3
天
1.
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
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
3.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
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
病理 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
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
3
~
4
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
术后 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
(卫医发
〔
2015
〕
43
号)
执行。
如有继发感染征象,
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 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
药物。
3.
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
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
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婴儿辅食添加顺序-
婴儿辅食添加顺序-
婴儿辅食添加顺序-
婴儿辅食添加顺序-
婴儿辅食添加顺序-
婴儿辅食添加顺序-
婴儿辅食添加顺序-
婴儿辅食添加顺序-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23: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