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素片说明书-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
肾内科常用方剂
1
治疗肾脏病的经典方剂
肾脏疾病既有内伤杂病的属性,
又与外感热病密切相关;
其病位不仅在肾,
而且涉及五
脏六腑,全身内外表里;其病性则有虚、实、寒、热之不同。因此,肾脏疾病的治疗 ,不论
其方、其药都有十分复杂而多变的。因此,临床上经常出现法中有法,方中寓方,全在医者
明察病机,
圆机而活法。
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和符合我科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们以常见 治法为
线索,以法统方,以方统药制定治疗肾脏病的经典方剂。
1.
五皮饮
组成:桑白皮
15g
陈皮
10g
生姜皮
10g
大腹皮
15g
茯苓皮
15-30g
功效:化湿健脾,理气消肿。
临床应用:本方为治疗水肿的通用方。以一身悉肿,腹 胀气急,小便不利为应用指征。急慢
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水肿及心脏性水肿,
肝硬化腹 水,
辨证属气滞水停者,
可用本方加减治
之。如腰以上肿甚,兼挟风邪者,可加防风、 荆芥、苏叶等以散风除湿;腰以下肿甚,加防
己、苡仁、车前子,泽泻以利水消肿;全身悉肿者合五苓散 可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
实验研究:
桑白皮煎剂给家兔口服,
利尿作用显著 ,
并有降压效果。
茯苓皮亦有一定的利尿
作用。
大腹皮虽属消胀化湿药,但尚未见药理实验证明是否有利尿作用。
陈皮及生姜皮均无
直接的利尿作用,
但陈 皮所含挥发油及生姜所含姜辣素,
均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
能使
消化液分泌增加,
改善食欲,
加强消化机能,
有助营养物质的吸收,
故能促进营养不良性水肿之消退。生姜有促进发汗的作用,通过发汗,可排除少量水分,有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
对消除血 循环障碍所致水肿有一定帮助。综观全方,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能增强消化机能、
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轻 度的降压作用。
用法:研末冲服,每次
l0g
,
1
日3
次,或水煎服。
来源:《中藏经》
2.
五苓散
组成:猪苓
9g
茯苓
9g
泽泻
12g
白术
9g
桂枝
6g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临床应用:本方为化气行水之代表方剂。主治主要有二 :一是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身重、
小便不利、泄泻。如急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 二是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太阳蓄水证,其辨证要点:小便不利,烦渴欲饮,水人则吐,苔白腻,脉浮等症。 时振声氏
用本方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的失衡综合征,
症见头痛头晕、
恶心,
即嘱 患者口服五苓散,
可减
轻症状。
提早服用可减少失衡综合征的发生。
本方加人 参名春泽汤,
适宜于慢性肾炎及慢性
肾衰患者,水肿而兼气虚者。
实验研究 :
复方实验证明:
本方煎剂给正常大鼠灌胃有利尿作用,对大白鼠给予本方后,
第一小时排尿率与给药前对比显著增加,健康人和家兔口服本方煎剂,均有利尿效果。
用法 :作散剂,每服
6
—
9g
,每日
2
~
3
次 ,空腹以温水或米汤送服。或作汤剂,水煎服。
来源:《伤寒论》
2
3.
猪苓汤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
9g
功效:利水清热养阴。
临床应用:
本方为育阴利水的代表方剂,
宜用于急慢性肾炎、
急慢性肾盂肾炎水肿 证属湿热
蕴结而又阴伤的患者。其临床表现的特点为:尿频、尿急、多见下肢水肿;伴有口干欲饮,心烦不得眠,
舌红,
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证。
本方经加减用于治疗急性膀胱炎、< br>肾盂结石颇
有效验。
实验研究:猪苓煎剂给家兔和狗灌胃,静注或肌注,均引 起明显利尿效果,并促进钾、钠、
氯等的排出,
主要由于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所致 。
茯苓、
泽泻、
滑石均有利尿
作用。阿胶可促进造血功能及红、白细胞的增长 。
用法:前四味水煎,汤成去渣,阿胶烊化尽温服。
来源:《伤寒论》
3.
导水茯苓汤
组成:
赤茯苓
15g
麦冬
15g
泽泻
15g
白术
15g
桑白皮
9g
紫苏
9g
槟榔
9g
木瓜
9g
大腹皮
9g
陈皮
9g
砂仁
6g
木香
6g
灯芯草
6g
功效:宣肺健脾,行气利水。
临床应用:
本方是行气利水的代表方剂,
与五皮饮同为行气利水剂,
而本方行 气利水之力大
于五皮饮。
本方适宜于肾炎水肿证属气滞水停较重者。
其辨证要点:除水肿之症以外,
常见
胸闷或脘腹胀满,
小便秘涩等。
病机乃肺脾之气壅 塞不通,
水道因之不利。
宗
“气行则水行”
之旨,本方行气.与利水并进,行 气之中又重在宣降肺气及疏理脾气,脾肺得清肃,脾能健
运,则水湿自去。
用法:水煎服。
来源:《奇效良方》
4.
大橘皮汤
组成:橘皮
9g
滑石
20g
赤茯苓
15g
木香
3g
槟榔
6g
猪苓
9g
泽泻
9g
白术
9g
肉桂
3g
甘草
3g
生姜
3g
功效:化气行水,清利温热。
临床应用:
本方系五苓散与六一散加味而成。
既有五苓散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之功,
还有六
一散清利下焦湿热之力。
更增加了槟榔、
木香、
生姜行气导滞的作用。
主要用于肾炎水肿或
肾盂肾炎 ,症见水肿、尿频、尿急,小便不利色黄、脘腹胀满、食少、泄泻、苔黄腻等,证
属气滞水停,
湿热内盛者。
时振声氏应用本方治疗肾炎水肿
14
例,
浮肿
8
例,
(
内有高度水
肿
3
例
)
治疗结果:
3
例减轻、
3
例无效。
有效的病例消肿均比较快、
大多在半月内即可 见到
明显效果。方中滑石用量要大,常用
30g
,重在清利湿热。
用法:水煎服
来源:《奇效良方》
3
5.
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
12g
黄芪
15g
白术
9g
甘草
6g
生姜
5g
大枣
2
枚
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临床应用:本方是益气利水的代表方剂。本方在肾脏病 临床应用主要有:
(1)
肾炎水肿
证
属肺脾气虚者。其临床表现 为水肿,小便不利,乏力汗出,腹胀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等;
(2)
肾炎易感风寒者,
多因肺脾气虚,
表卫不固所致,
常以本方合玉屏风散,
即本方加防风;
(3 )
肾实质性高血压,陈孝伯氏以本方加减
(
基本方:汉防己
15
~< br>30g
,黄芪
30g
,生地
15
~
30g
, 山药
12g
,山萸
9g
,泽泻
9
~
15g
,丹皮
12g
,土茯苓
30g
,丹参
15g
,卫茅
15g
。每日
服一剂,
30
天为一疗程,可连服
1
~
3
个疗程
)
共治肾实质性高血压
48
例,显效
31
例,有
效
15
例,无效
2
例。有效率
95
.83
%。
实验研究:
黄芪防己汤与六味地黄汤的降压机理经药理实验研 究报告,
汉防己、
生黄芪、
卫
茅、
六味地黄汤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使钠排出量增加,
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并与直接扩张血
管有关,
有直接或间接改 善肾血流及肾功能作用,
故该方有降压作用而不降低肾血流量和肾
小球滤过率的特点。
用法:水煎服。
来源:《金匮要略》
6.
决水汤
组成:车前子
30g
茯苓
60g
王不留行
15g
肉桂
3g
赤小豆
30g
功效:健脾渗湿,温肾利水。
临床应用:
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肾病综合征高 度水肿属脾肾虚损、
水湿泛滥者,
收到满意疗
效。脾虚为主者,加益气健脾之黄芪、党 参、白术、苡仁、大枣;肾阳不足者,加温补肾阳
之熟附子、菟丝子、补骨脂等,重用肉桂,以温肾化气 而利水。
用法:水煎服。
来源:《辨证录》
7.
实脾饮
组成:
干姜
9g
制附子
9g
茯苓
12g
白术
12g
大腹皮
12g
草果仁
9g
厚朴
9g
木香
6
g
灸甘草
5g
木瓜
9g
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临床应用:本方以温阳健脾为主,土实则水治,故方名 实脾饮。常用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
炎水肿辨证属脾阳虚衰,
运化无权者。
症见面色硄 白,
全身浮肿尤以腰以下为甚,
胸腹胀满,
手足不温,食少便溏,口中不渴,舌淡胖苔 水滑,脉沉迟或沉细。方中姜、附温补脾阳、扶
阳抑阴;茯苓、白术、木瓜健脾和中、渗湿利水;厚朴、 木香、草果仁、大腹皮行气导滞,
化湿利水;
甘草和中。
诸药合用温阳实脾利水。实脾饮与真武汤同为温阳利水之剂,
二方相
较,实脾饮重在温运脾阳以利水,真武汤主要温 补肾阳而利水,临床运用时当细为分辨。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来源:《济生方》
4
8.
真武汤
组成:茯苓
芍药
生姜各
9g
白术
6g
附子
9g
功效:温阳利水。
临床应用:
本方为温阳化气利水的代表方剂。
常 用于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炎水肿辨证属肾阳
虚微,
水气内停者。
症见水肿尤以 腰以下肿甚,
形寒肢冷,
神倦肢软,
腹痛溏泄,
小便不利,
口中不渴 ,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方中附子温肾壮阳,白术、茯苓健脾利湿,生姜温散水
气,白芍敛阴和阳,诸 药合用为温肾健脾、化气利水之剂。
实验研究:从本方各药实验资料综合来看,具有兴奋全身 机能、对神经、内分泌、循环、消
化、
泌尿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
其强心利尿效能较为 明显,
故为温阳利水之剂,
而多用于肾
虚水泛之证。
用法:水煎服。
来源:《伤寒论》
9.
十枣汤
组成:甘遂
0
.
5g
大戟
0
.
5g
芫花
0
.
5g
大枣
10
枚
功效:峻下逐水。
临床应用:本方 乃张仲景用以治悬饮的峻泻逐水的名方。近代用于顽固性严重水肿、胸水、
腹水之属于体质尚好、
脉实有力,
能耐受攻下者。
江尔逊氏在临床实践中,
观察到部分慢性
肾炎或 肾病综合征患者,人院时全身严重水肿、大量腹水、小便不利、正虚症状明显,用中
西各种利尿剂,水肿顽固不消、
用健脾补肾法治疗,
选用十枣汤或控涎丹治疗,
病人无恶心
呕吐及腹泻之不良反应,尿量迅速增多,浮肿消退,肾功能亦随之改善,取得较满意效果。
这时当攻而 又不能攻,
正虚邪实的顽固性水肿,
诸利尿剂无效者,
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实验研究:
甘遂含三萜类成分,
小鼠口服生甘遂和炙甘遂醇浸膏后均呈明显的泻 下现象。
但
生甘遂醇浸膏的泻下作用强,
毒性亦大。
芫花所含芫花素,
能刺激肠粘膜,
引起剧烈水泻和
腹痛,
动物实验证明口服芫花煎剂小剂有明显利尿作 用,
剂量过大反而减少尿量。
大戟能刺
激肠管,引起肠蠕动增加,其乙醚提取物有致泻 作用。甘遂、芫花、大戟均有毒,芫花毒性
最大,甘遂次之,大戟较小。
用法:前三味等分为末,以大枣
10
枚煎汤,调服药末
1
.
5
—
3g
。
来源:《伤寒论》
10.
柴苓汤
组成:
人参
10g
柴胡
12g
半夏
10g
黄芩
10g
大枣
5
枚
甘草
6g
生姜
3g
猪苓
10g
茯苓
10g
白术
10g
泽泻
10g
桂枝
6g
功效:疏通三焦,化气利水,扶正益气。
临床应用:
本方系小柴胡汤与五苓 散组合而成,
具有和解少阳、
疏通三焦、
化气利水的作用。
据报导用本方治疗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满意。薛文清用本方,日一剂,水煎服,同时用
强地松
40
—
60mg
,
晨起顿服。
服至
4
周左右病情缓解,
加 用环磷酰胺
200mg
,
隔日静注一次,
5
乳酸菌素片说明书-
乳酸菌素片说明书-
乳酸菌素片说明书-
乳酸菌素片说明书-
乳酸菌素片说明书-
乳酸菌素片说明书-
乳酸菌素片说明书-
乳酸菌素片说明书-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14: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6517.html
-
上一篇:徐嵩年教授肾病治疗经验(血尿)
下一篇:全国肾病专科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