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炸学校-
徐嵩年教授肾病治疗经验(血尿)
血
尿
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异常数量的红细胞。
正常人尿中无红细胞或偶见红细 胞
(
0-2
个
/
高倍视
野)
,以
1500 /min
转速离心
5
分钟,尿沉渣镜检,正常人红细胞仅
0-2
个< br>/
高倍视野,若>
3
个
/
高倍视野,或红细胞计数>
10
万
/
小时、或>
50
万
/12
小时,则称血尿 。如果显微镜下见
到红细胞,称为
“
镜下血尿
”
,肉眼见到血尿称为
“
肉眼血尿
”
。临床上有持续性血尿、一过性
血尿、
症状性 血尿、
孤立性血尿、
特发性血尿、
运动性血尿、
疼痛性血尿和无痛性血尿之分 。
一旦发现血尿,就应该明确其出血的原因和部位。
血尿的病因有三类;泌尿系统疾 病、全身性疾病、尿路邻近器官疾病。其中
95%
以上的血
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所致,< br>80%
是肾小球疾病感染和泌尿系肿瘤所致,
泌尿系统的感染、
炎症、
结石、结核、肿瘤均可有血尿。感染性的炎症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滴虫、衣
原体、支原体 、梅毒螺旋体等。非感染性疾病包括: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间质、
肾小管疾病等,免疫变态反 应性炎症,结石、肿瘤、损伤、血管疾病、遗传性疾病。全身性
疾病包括:
(
1
)感染性疾病,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
2
) 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肾静脉淤血、高血压肾动脉硬化、肾小动脉病变等;
(
3
)
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
4
)内 分泌代谢疾病,
如痛风、糖尿病、淀粉样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
5
) 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抗凝剂、
消炎痛、环磷酰胺、卡那霉素等;
(
6
)尿路 临近器官疾病,常见有阑尾炎、妇科疾病、直肠
结肠肿瘤等。
诊断血尿,
首 先应区别真性血尿或假性血尿
(如月经,
阴道出血痔疮出血等污染尿液所造成
的假性血 尿)和某些药物,染色试剂所造成的红色尿液。
对出血的部位和病变的部位,
出血
的性 质可作判断。
除显微镜检查外,
还可通过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尿红细胞容积曲线分析
进行定位。正常的红细胞容积为
80
—
100fl%
,异性率为<80%
。如考虑非肾性血尿、则要进
行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肾脏< br>B
超、膀胱镜、
CT
等检查及其他系统的
检查以明确是否为感染、结核 、结石、创伤、多囊肾、肾脏血管并病、肿瘤及全身出血性疾
病。
血尿之证,多因热 扰血分所致。热蓄肾与膀胱,虽然是血尿的主要发病机理,但心、肝、小
肠等脏器有火,均能下迫肾与膀 胱,损伤脉络,致营血妄行,血从尿出。此火又有实火与虚
火之分,所以临床辩证必须加以鉴别。在治疗 上,以清热泻火、滋阴凉血为基本原则。
临床上外感血尿一般容易治愈,
若实火转为虚火,
症情由实证转为虚证,
脾肾不固的血尿则
需较长时间的治疗。若血尿 已成癥积者预后则较差。
本章节讨论血尿的辨证论治限于泌尿系常见的病症,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慢性肾盂肾炎、
肾结核、肾下垂、泌尿系感染以及肾外伤所致的血 尿。
二
病因病机
病因:(
1)外因:感受外邪,湿热毒邪;饮食不节。(
2
)内因:禀赋不足,劳
倦过度,久 病不愈
病机:出血主要为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的病理状态。血行脉中,脾的统摄, 肝的藏血是固摄
血流的重要因素。
有纵情色欲、
相火妄动、
肾阴亏耗,
以致阴虚内热,
络伤血溢,
遂成溲血。
有烦劳过渡,耗及心阴,心火亢盛,移热于小 肠,迫血妄行,而致尿血。有饮食不节,劳伤
过渡,脾肾受损,脾虚则中气不足,统血无权,血随气陷; 肾虚则下元亏虚,封藏失职,血
亦行从小便出。
出血的病证有虚实之分,
实证多由火热 炽盛,
迫血妄行而致;虚证则可因气
虚不能摄血,血无所依,也可由阴虚火旺,虚火灼络,而致 出血。
血尿在《内经》中称为溺血,溲血。如《素问
·
气厥论》
“
有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
指
示了热积于膀胱而发生尿血。< br>《诸病源候论》
“
有心主于血,
与小肠合,
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
”
《五脏刺逆从论》说:
“
热在下焦者尿血
”。朱丹溪认为:尿血多属热,
“
溺血,
热也
”
。
医学心 悟记载:
“
心主血,
心气热,
则遗热于膀胱,
阴血妄行而溺出焉。< br>”“
肝主疏泻,
肝火盛,也令尿血。
”
《证治汇补》
:
“
或肺气有伤妄行之血,随气化而下降胞中,或脾经湿
热,内陷之邪,乘所胜而下传水府,或 肝伤血枯,或肾虚火动,或思虑劳心,或劳力伤脾,
或小肠结热,
或心胞扰者,俱使热乘下焦, 血随火溢。
”
《医学衷中参西录》
说:
“
中气虚弱,
不能摄 血,又兼命门相火衰弱乏吸摄之力,以致肾脏不能封固,血随小便而流出也。
”
临床
表 现血尿者,在中医学认为是实热和虚损两方面。
三
辨证论治
血尿是以小便中混有血液为临床特征。
凡因感受风邪,
热 结膀胱,
火毒迫血火因
情志所伤,心肝火旺,热移下焦,迫血妄行而致血尿者属实证。凡脾不统 血,或
气阴两伤,阴虚火旺,火灼血络;或脾肾亏虚,气虚阳衰,固摄无权,血无所主
而致尿血 者属虚证。
瘀血内阻新起者属实,
久病致瘀血者属虚实夹杂。
血尿的治
疗当分 清虚实,因势利导。
(一)风邪上扰
[
主症
]
发热恶风,面目浮肿,咽红咽痛,小便不利,伴肉眼血尿,舌苔薄白或
薄黄,脉浮数或细数。多见急性 肾炎早期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
[
治法
]
疏风清热
解毒利湿
[
方药
]
清利方(经验方)
白花蛇舌草
30
克
七叶一支花
15
克
板蓝根
30
克
蒲公英
30
克
/ `. a: U0 }9 9 ?+ m. @
玉米须
30
克
田字草
30
克
铁扫帚
30
克
鲜茅根
30
克
8 d q# T' A) g/ q0 R% J& u4 ^: |
米仁根
30
克
蝉衣
9
克
火鱼草
30
克
; F( z9 @4 R6 s$$ d* U, k2 O
[
方义
]
清利方中以白
茅根凉血止血,蝉衣疏风解表,白花蛇舌 草、七叶一枝花、板蓝根、蒲公英、田
字草、玉米须、铁扫帚、火鱼草、米仁根清热解毒利尿。清利方中 的清热解毒药
物尚有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改善肾炎患者机体免疫能力,
有利于病情 的恢复。
[
加减法
]
(
1
)畏寒发热者加羌活
9
克,淡豆豉
15
克。
(
2
)
尿红赤加生地榆
30
克,马鞭草
30
克。
2 {4 r' I- X3 ^2 O
(二)下焦蓄热
9 l5 n5 _5 z$$ F* ^0 N8 |$$ r
[
主症
]
尿色鲜红,小便热赤,腰酸腰 痛,少腹胀坠,起病急骤,恶寒发热,
尿道灼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多见于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 炎、泌尿系感
染等。
[
治法
]
清解蓄热
凉血止血
[
方药
]
小蓟饮子加减
7 O& n9 k8 [, 2 F3 R3 R
生地
15
克
小蓟
30
克
生蒲黄(包煎)
15
克
马鞭草
30
克
地锦草
30
克
海金砂
30
克
天葵子
15
克
生甘草
6
克
:
W9
Y'
z2 A' h3 Z; N
鲜茅根
30
克
$$ _
[
方义
]
小蓟饮子是治疗尿血、血淋的主要方剂,用生地、小蓟、生蒲黄、 加马
鞭草、白茅根凉血止血,地锦草、海金砂、天葵子、清热通淋,用生甘草甘以缓
其急,且以 泻其火。
[
加减法
]
(
1
)畏寒发热者加荆芥
15
克,淡豆豉
15
克。
(
2
)
尿常规白细胞多者加龙葵
15
克,芙蓉叶
15
克。
(
|(
_0
s4
Y4
],
I%
J(
b
(
3
)少腹坠胀,小便涩通者,加 柴胡
9
克、山栀
12
克,青宁丸
)
z
c$$
T*
Z% M# l
(吞服)
4.5
克。
(
4
)
排尿不畅者,加滋肾通关丸包煎)
15
克。
(三)心肝火旺
0 o/ _% S5 U
[
主证
] < br>小便短赤带血,心烦口渴,夜寐不安,目眩耳鸣,腰酸腿软,舌质红,
脉细数。多见于泌尿系感染 、肾结石、慢性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
[
治法
]
滋阴清热
凉血止血
[
方药
]
如神散合大补阴丸加减
4 N: n$$ b( U+ V, M: R' F
生地
12
克
山栀
9
克
炙龟板
15
克
知母
9
克
9
E(
_,
u;
a0
K) ] F- J( V# v
黄柏
9
克
海金砂草
30
克
马鞭草
30
克
贯众
15
克
0 _1 h# g% ]
炙黑甘草
9
克
肉桂
(
后下
)1.5
克
阿胶
(
酒浸,隔水炖烊,冲服
)6
克
/ N/ C1 x.
k+ v6 |) T! N6 k% ^
[
方义
]
方 中诸药以滋阴降火、补益肾精为主。生地、炙龟板、阿胶、滋补肾精;
知母、
黄柏气味苦寒,< br>二味同用,
有较强的泻火作用,
取其泻火保存真阴;
山栀、
海金砂草、 马鞭草、贯从、黑炙甘草清热凉血止血;肉桂反佐,起到引火归元的
作用。
[
加减法
]
(
1
)心烦失眠者,加黄连
1.5
克、辰灯芯< br>3
克。
(
2
)目眩耳鸣者,加磁石
30
克。
' x% g
(
3
)腰酸腿软者加杜仲
15
克、淮牛膝
12
克。
(
4
)肾挫伤致血尿者,虽无心肝火旺见证,但须凉血止血,亦可
5
p2
J0
L7
v*
i8
C W4
f$$ g5 Q' n$$ ~
按心肝火旺论治。
(四)
湿热蕴结
# x0 S2 m. e, X& S: w% ~
[
主证
]
小便涩热刺痛,色紫红,或如丝如条,疼痛急胀或少腹坠胀,尿时 疼痛
不堪,舌苔黄,脉数或滑数。多见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等。
[
治法
]
清热利湿
凉血止血
) f6 Z& M6 u2 e. ?
[
方药
]
小蓟饮子合导赤散
4 h/ I- n: L( L2 m
生
地
15
克
木
通
9
克
淡
豆
豉
30
克
炒
荆
芥
15
克
& ~* `0 b) K2 }5 D
小蓟
30
克
生藕节
15-30
克
地丁草
30
克
蒲公英
30
克
) z# V+ F* m/ @5 @6
z
滑石
30
克
鲜茅根
30
克
淡竹叶
9
克
生蒲黄
(
包煎
)15
克
4
V
?5
V'
K5 o! R
我去炸学校-
我去炸学校-
我去炸学校-
我去炸学校-
我去炸学校-
我去炸学校-
我去炸学校-
我去炸学校-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14: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6516.html
-
上一篇:赵绍琴治疗肾脏病的经验
下一篇:治疗肾脏病的经典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