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分班-
如何开展幼儿园故事教学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开展故 事教学对于培
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必须采取恰当的方
法、遵循正确的原则。
一、明确开展故事教学的目的
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儿最易接受的 一种艺术
形式。它的活动意义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
一
)
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
幼儿正处于发展成长时 期,由于知识和经验有限,培养他们良好
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用口头说教是难以达 到的。
要收到
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使其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行
为是 对的或是不对的。而故事是集中地、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并以
活生生的形象来反映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 。
由于是非鲜明,
感染力大,
幼儿在聚精会神地听故事的同时,往往会为正义和善良而 快乐和欢
呼,
为小主人公悲惨的遭遇而流出感伤的眼泪,
为故事中人物的机智
而点头或对愚笨而摇头。
幼儿听过某些故事后,
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往
往会有所改变,如 知道关心别人了,爱清洁了,不是那么爱哭了,等
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故事在幼儿思想品德教育 中的积极作
用。
(
二
)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阶段,他们的语言质量不高,词汇贫乏,有
时表达的句子还不符合语法结构 ,
在此,
幼儿故事可以成为孩子们的
“
语言教师
”
。通过故 事读物和视听资料进行语言教学,往往比仅针对
个别语法要点进行练习更有趣,也更有效。故事能为幼儿 提供真实、
自然、丰富的语言输入,帮助他们学习把话说得清楚并富有表现力。
幼儿 在记住故事的同时,
也记住了优美的艺术语言。
这对丰富幼儿的
词汇极有帮助。在幼儿 园的故事教学中,幼儿不仅要听故事,还要根
据语言教学要求,
练习复述故事。
这对幼 儿清楚准确发音、
连贯表达,
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
幼儿同的故事教学对幼儿 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
大有作用。
(
三
)
丰富幼儿的知识
丰富幼儿知识,
启迪智慧 。是幼儿故事教学的重要功能。幼儿正
处在人生的早期阶段,他们知识贫乏,认识能力有限。因而年幼的 孩
子常常不断地向成人提出
“
是什么
”
和
“
为什么
”
等问题。为使孩子对大
千世界有所了解,
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
给孩子们讲述故
事能生动地告诉他们
“
是什么
”
和
“
为什么
”
,从而为孩子打开知识的窗
口。
在丰富知识的 同时,
故事教学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
在听故事时,会在感性认识和形象思 维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评价。
虽然这样的思考是初步的,
结论甚至是幼稚的,
但对于 提高幼儿的认
知能力却是有意义的。此外,幼儿的知识越广泛,想像也就越丰富。
可见,故事教 学是激发幼儿大胆想像、启迪幼儿智慧的有效方式。
这一点在童话、
寓言和科学幻想 故事中更为明显。
它们能把幼儿带进
一个神奇而诱人的世界,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向往。故事中 生动的形
象.浓郁的情趣,
自由放任的幻想,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现实生活中的
道理,培 养他们的想像力。
(
四
)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在幼儿的学习中至关重要。
幼儿的学习在很大
程度上是由好奇心与兴趣诱发的 。
只要是适合幼儿的故事,
他们肯定
会兴趣盎然、
聚精会神地去听或去阅读,
从而使其形象思维与创造性
联想得到充分的调动。
二、幼儿故事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注意要点
组织儿童故事教学,可以将情景游戏、 课堂表演、口语交际、环
境沉浸等多种形式贯穿于教学中,其具体方法有:
(
一
)
提问法
提问法是故事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提问法主要在以下几
种情形中运用:
一是故事教学开始时,
以提问引出作品,
为讲述故事内容做铺垫。
二是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层层深入
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这个 过程中,
教师的提问应能引起幼儿对
作品内容的回忆,
如
“
故事中的 主人公说了什么话
?
而后又发生了什么
事
?
最后怎么样了
? ”
也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领悟故事的主题,如
“
为
什么会这样
?< br>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
教师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
儿将自己对作品的内心 体验表达出来,如
“
喜欢故事中哪个人物,为
什么喜欢
?”
等等。< br>
三是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或续编故事时,
为保证幼儿将故事的主要
情节讲述出来 .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回忆作品中的主要
内容。此外,在续编故事中,教师还可以 采用创造性提问的方法,以
启发幼儿的想像。
例如,
在著名故事
《狼来了》< br>中,
教师可以这样问:
“
男孩的羊被狼吃掉了,为什么没有任何人去帮他。这时 男孩一定后
悔说谎话,欺骗人们。如果他当初不说谎话,真的有狼来了,会是什
么样子呢
?”
不过,
创造性提问只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幼儿,
对小班孩子,
一般采用回 忆性和体验性的提问,
以帮助幼儿理解并体验故事的主要
内容。
在使用提问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幼儿故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 于让幼儿理解欣赏故事中的主
要内容,同时获得审美愉悦,领略作品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教
学中不应过多地提问,
尤其不要过多地运用回忆性的提问。
因为这种
提问很容易千篇 一律,如果按照
“
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
怎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这种公式提问,幼儿很容易对生
动、有趣的故事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对故事活动失去 兴趣。因此故事
教学中,教师要将回忆性提问与体验性提问、创造性提问结合起来,
尽量少用回 忆性提问,将单调、机械的模式化问题转为启发式问题,
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 br>第二,教师还要注意提问法使用的时机和技巧。一般说来,在
教师讲述故事时不要提问,
尤其是对那些内容丰富、
情节紧凑的故事。
若教师在讲述中发现某个幼儿不认真听讲,
可以采用注视或手势暗示
的方法,
也可以提高声音或突然停止讲述以引起幼儿的注意,
但不要
因此而停下来问这个幼儿几个问题或让他把前面的故事复述一遍。
这
种做法不但 无效,
还会使其他幼儿对故事的兴趣降低,
破坏故事的完
整性。
教师在提问时 也不要连珠炮式地在同一时间向幼儿提出几个问
题,而要按顺序统筹安排。
在第一次讲述完后向 幼儿提一些问题,这
些问题一般是回忆性的,问题不可太多,
2
~
3
个即可,第二次讲述
完后再提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是让幼儿体验故事的主要情感,
但
同样地,问题也不要太多,最多
3
~
4
个.否则故事教学课就变成 了
单调乏味的提问课。
(
二
)
讨论法
讨论法也是故事教学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一般在中班和大班使
用。
讨论法一般运用于 理解作品阶段和续编故事阶段。
在幼儿已基本
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后,
为进一步调动幼 儿情绪,
以深入理解作品内
涵,
教师一般可采用讨论的形式,
让幼儿积极地动 脑筋思考故事中的
重点及难点问题。
讨论中,
教师要鼓励幼儿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
设身处地地替故事人物出主意、
想办法,
使幼儿在积极动脑筋参与的
同时加 深对作品的理解。例如。童话故事《小老鼠做蛋糕》,教师在
讲完故事后可以引导幼儿讨论:
“
小老鼠是怎么想办法做蛋糕的
?
蛋糕
做好后,小老鼠是怎么吃的
?< br>你喜欢故事里的小老鼠吗
?
为什么
?
如果
幼儿园分班-
幼儿园分班-
幼儿园分班-
幼儿园分班-
幼儿园分班-
幼儿园分班-
幼儿园分班-
幼儿园分班-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09: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6135.html
-
上一篇:幼儿中班讲故事教案
下一篇:怎样掌握幼儿故事的创编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