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婷说明书-
痛经
(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
中医诊疗方案
(20 13)
一、概述
痛经是因情志所伤,
六淫为害
,
导致冲任受阻
,
或因精血不足
,
胞脉
失于濡养所致
,
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
甚至 剧痛昏厥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
类。前者是痛经不伴有盆腔器质性病变;后 者常伴器质性病变,如子
宫内摸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 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
《中医
妇科临床研究》
(
肖承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
。
(
1
)病史:
有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 小腹疼痛,呈现继发性、
渐进性痛经的特点。
< br>(
2
)临床表现:
继发性、渐进性痛经。腹痛多发生在经前
1
—
2
天,
行经第
l
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 重者可放
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
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
(
3
)妇科检查:
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或子宫增大、压痛。
< br>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
(中华医学
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
(
1
)子宫内膜异位症
①症状:
痛经、不孕。
②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
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
(
盆
腔超声、盆腔
CT
及
MRI
)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
CA125水平轻、
中度升高。
③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通 用方法。
在腹腔镜
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
诊 。
(
2
)子宫腺肌病
①症状:
痛经;月经异常
(
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
血
)
;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
子宫增大、压痛等;影像学检查(盆腔
B
超)
、
血清
CA125
等提示。
(
二
)
证候诊断
1
、寒凝血瘀证
主症:
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②形寒肢冷
.
次症:
① 经色紫黯有块;②月经量少或错后;③经行呕恶;④经行大
便溏泄;⑤带下量多,色白。
舌脉: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脉弦、
涩或沉紧。
2
、气滞血瘀证
主症:
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
次症:
①经色黯红有块,或经行不畅;②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③肛
门坠胀;④月经先后不定期;⑤经量或多 或少。
舌脉:
舌质黯红,
或有瘀斑、
瘀点,
或舌底络脉迂 曲,
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或弦涩。
3
、肾虚血瘀证
主症:
①经行小腹坠痛;②腰膝酸软。
次症:
①经色淡黯或夹块; ②月经量少或错后;③头晕耳鸣;④夜尿
频多;⑤性欲减退。
舌脉:
舌质淡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涩。
4
、湿热瘀阻证
主症:
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②带下量多,色黄质稠。
次症:①经色暗红或酱红,质稠或夹粘液;②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
③口腻或纳呆;④大便溏而不爽或干结 ;⑤小便色黄或短赤。
舌脉:
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主症必备,< br>次症具备
2
项以上,
参考舌象、
脉象即可作出证候诊
断。
三、治疗方案
(
一
)
中医辨证论治
1
、寒凝血瘀证
治法: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五灵
脂、没药、川芎、当归、生 蒲黄、官桂、赤芍、乌药、巴戟天。
中成药:
少腹逐瘀颗粒、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2
、气滞血瘀证
治法:
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枳壳、乌药、香附、当归、川
芎、赤芍、桃仁、红花、牡 丹皮、延胡索、五灵脂、甘草。
中成药:
散结镇痛胶囊等。
3
、肾虚血瘀证
治法:
补肾益气
,
化瘀止痛。
方药:
仙灵化瘀汤
(
经验方
)
加减。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首乌、
牛膝、丹参、赤 芍、黄芪、党参、莪术、川楝子、延胡索。
4
、湿热瘀阻证
治法:
清利湿热,化瘀止痛。
方药:
清热调血汤
《古今医 鉴》加减。
生地黄、黄连、牡丹皮、当归、
川芎、红花、桃仁、莪术、延胡索、香附、白芍、败 酱草、薏苡仁。
(
二
)
针灸治疗
1
、体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
隐白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治疗 。经前或经行期治疗
,
或选
用火针疗法。
2
、耳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耳穴子宫、卵巢、交感、内分泌、神
门、肝、肾。毫针捻转中强度刺激,或在上 述穴位埋豆,经前或经行
期治疗。
3
、灸法:
根据病情,可选用艾灸、温盒灸等疗法。
(
三
)
外治法
1
、中药保留灌肠
方药:
三棱、莪术、当归、延胡索、川芎、赤芍、桃仁、红藤、牛膝。
根据病情,适当加减 。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经期停用。
2
、中药外敷
可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随证加减,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
四、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
、经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
2
、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
3
、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
4
、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气机畅达,消除恐惧心理。
5
、如 出现剧烈性痛经,甚至昏厥,应先保暖,使经血通畅,再予解
痉镇痛剂。
6
、多喝草茶或棱檬果汁及热牛奶。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
热牛奶就可以缓解痛经
。
7
、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
8
、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 的妇
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患有妇科病疾,要做到积极
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 的隐患。
五、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
< br>通过对
2012
年我科痛经患者中医疗效分析,发现上年治疗痛经
患者的方案基 本完善,
但在生活调摄上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进一
步优化治疗方案增加相应治疗措 施如下:
难点之一:如何尽快制止疼痛
痛经患者病发之际相当痛苦.
如何尽快制止疼痛是治疗的难点之
一。而解除疼痛关键一 环是调气血、通经络。运用传统的内痛外治的
中医特色疗法——针灸,
在疼痛发作时,
针刺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
通过循经感传,气至病所,
能迅速发挥理气调血通经的作用,常可 收
到明显的止痛效果。针刺治疗,通常以关元、三阴交为主穴,痛经的
即刻止痛有效率为
97
.
37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可于针后
加灸,一般治疗
5-30
分钟内疼痛可缓解甚至消失。
难点上二:如何预防和减少复发
临床上,
相当一部分患者痛经的治疗远期疗效欠满 意,
疗效不能
巩固,甚至成宿疾,所以预防和减少复发是治疗的关键之一。
1
、重视非经期治疗:
疼痛发作之时,应以治标为主,以调理气血,
疏导血脉以止痛为 法。但这仅是权宜之计,关键还是在治本,只有治
本,
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故痛经的 治疗时间,
一般主张连续
3
个月
经周期。非经期,侧重于治本,调整脏腑功能 ,结合素体情况,辨证
求因,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经前一周,则在治本的基础上兼以
治标 ,以祛除病因而调和气血。
2
、注意生活调摄:
除接受药物治疗外、痛经患 者的生活调护也是预
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女子以血为本, 以肝为先天,故应给予必要的精神安慰及经期知
识教育,调情志,使患者切勿事先畏惧疼痛友生,保持精 神愉快,加
强心理治疗。
毓婷说明书-
毓婷说明书-
毓婷说明书-
毓婷说明书-
毓婷说明书-
毓婷说明书-
毓婷说明书-
毓婷说明书-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08: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