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彤-
幼儿朗诵教案
【篇一:幼儿园语言诗歌教案】
中班语言诗歌活动
《梳子》
12.8
谭程铖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
“< br>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
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
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
在活动中,我直接出示
梳子导入 ,并让幼儿谈一谈
“
谁帮你梳过头发?什么感觉?
”
培养幼
儿敢于说 的能力,引出诗歌的名称《梳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然后通过出示与诗歌相对应的图片,鼓励幼儿 通过观察、想象,积
极说出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二、活动目标:
1
、仔细倾听诗歌,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初步学会朗诵。
2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
、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爱。
三、活动重点:
理解
“
风真的是树的梳子及船真的是海的梳子吗?
”
幼儿通过自己对
画面进行观察与理解。
四、活动难点:
通过相对应的图片,幼儿通过观察、想象,说出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并进行创编。
五、活动方法:
直观法,电教法。
六、活动形式:
集体为主,小组为辅。
七、活动准备:
1.
梳子一把
2. ppt
图片
3.
背景音乐
八、活动过程:
1
、导入部分:
教师直接出示梳子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提问: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梳子)梳子有什么作用?
有谁帮你梳过头发?你是什么感觉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 名字就叫《梳子》,请小朋友仔
细听听,诗歌里面都说了些什么?
2
、基础部分:
(
1
)完整欣赏诗歌,初步了解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画面和意境。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中,说了些什么?
(
2
)结合图片,分两部分欣赏诗歌,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
诗歌内容。①教师朗诵第一部分:妈妈用 梳子
—
我也用梳子梳着妈
妈的头。
诗歌中妈妈为什么要 帮我梳头发?我为什么也帮妈妈梳头发呢?
(启发幼儿说出: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②
教师朗诵第二部分:风是树的梳子
—
梳着海的头发。
提问:风是谁的梳子?梳着谁的头发?诗歌中是怎么表达的?风真
的是梳子吗?为什 么说风是树的梳子?
船是谁的梳子?梳着谁的头发?诗歌里面是怎么描述的?为什么诗
歌中会这么说?
(
3
)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①结合图片,初步学习完整朗诵诗歌。
②结合音乐,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③幼儿分小组接念儿歌。
3
、拓展部分
让幼儿自由想象,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仿编。
(
1
)提问:风除了像树的梳子之外,还像什么东西的梳子?
除了风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像什么东西的梳子?
(2)
幼儿自由讨论及尝试仿编,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适当引导。
(3)
老师和幼儿一起梳理仿编内容。
五、延伸活动:
提供背景图及小图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仿编。
诗歌:
《梳子》
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
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
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
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
【篇二:幼儿园大班经典诵读教学设计意图】
篇一:中华经典诵读教案
1
、长歌行
教学 目标:
1
、学习《长歌行》,知道
“
行
”
是古代诗歌的一种 形式。
2
、学习课文中的
“
葵
”“
羹
”“
煎
”
三个生字。
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
、
领悟 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教学重 难点:
1
、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
有感 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 长,丰富多彩。而
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
习古诗,能 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
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
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
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
、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
、教师导入
:
我们曾经学过唐 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
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
行
”
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
——
《长歌行》。
2
、(出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
、学习向 导:(出示多媒体课件
——
全屏显示
“
学习向导
”
)
(
1
)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2
)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
流。
(
3
)记下不懂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
全班讨论交流。
(
4
)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
、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
“
学习向导
”
进行学习。
5
、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
1
)(出示 多媒体可见
——
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
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 ,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
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2< br>)按照
“
学习向导
”
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br>(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
——“
学习向导
”
)
(
3
)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乙组:主持开展
“
考考你的理 解力
”
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
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
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
(
4
)教师参与环节 :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
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
——
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
,
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
、通过学习这首 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
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
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
、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
、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
画面。
9
、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
11
、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古诗。
2
、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
、咏鹅
教学 目标:
1
、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语感
目标)
2、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学会向、白、
毛。(技能目标)
3
、 逐步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情感目标)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这位 新朋友的
打扮和我们大家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诗人形象)
2
、介绍诗人 :他是古时候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叫
--
?请大家拼拼音节,看谁最先拼出他 的名字?(出示名字和音节)
指名一人拼。
二、初读古诗
(
1
)有一天,骆宾王正在河边玩,忽然他看见了
--
? (出示鹅,练
习说话:他看见了美丽的大白鹅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是啊!他看见
这些美丽的大白 鹅,喜欢极了!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来夸夸大白鹅。
题目就叫咏鹅(出示咏鹅)咏是
夸的意思,咏鹅就是
--
(
2
)接下来老师学 着骆宾王的样子来咏鹅。师范读。(你觉得老师
读得怎么样?)
(
3
)要读得好听
,
首先要读准词语的音。(再听老师咏鹅,听清哪
些字读翘 舌音)
(
4
)显红绿水、红掌清波(后鼻音)鹅、向天、白毛、 再听老师读,
听清这些词念什么?自由读
--
小老师教大家
--
师点 词生认读。
(
5
)单独出示词认读。(同桌互读
--< br>小火车读)(词的意思有没有
不懂的地方?出示图理解绿水、红掌、清波、向天)
(
6
)记忆认词。(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记忆力,给你
6
秒钟的时间,
请你记这些词,看谁记得最多?)
(
7
)请同桌互相念念这一首诗,注意把音读准。
(8)
小朋友们读得真准,古诗光是会读,不算稀奇,还要读出诗的味
道来。注意诗的停顿很重要,听老师来 有味道的读诗,注意哪些地
方需要停顿。
为什么鹅、鹅、鹅要说三个?出 示停顿的地方(学生试读
--
指名读
--
齐读)
三、课间操(小朋友们读得真有味道,老师带着大家去看鹅吧!)
四、理解诗意
1
、小朋友学会了有味道地读古诗,现在请你有味道地背一 背这首诗。
(自由背
--
指名背
--
齐背)
2
、谁愿意回家背给妈妈听。师扮演妈妈的角色,进行师生对话式背
诵(随机理解前两句诗意)。
(
1
)看图片理解曲项的意思。(曲项向天歌就是鹅弯曲着脖子朝天
歌唱。)
(
2
)向天歌它可能会唱些什么呢?
3
、孩子,你学得真不错。请你找出后两行诗中描写颜色的词(白毛、
绿水、红掌) ,这些颜色是写什么的?我手上有只大白鹅,请你给
这两只大白鹅正确地涂上颜色。
(
1
)给大白鹅涂色(红掌、白毛、绿水)。
(
2
)反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练习,理解后两行诗意。)
4< br>、小结:白白的毛浮在绿绿的水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多美的画面啊!难怪骆宾王要 咏鹅
----------
五、写字指导
这首古诗中还有三个生字要请我们小朋友自己学习。请大家拼拼音
节,看看笔顺,想想意思。
(
1
)出示田字格中三个生字(向、白、毛)。你学会哪个字?指名
拼读音节。
(
2
)指导书写向、毛。
(
3
)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写字。写完的同学给字找个朋友。
六、课后延伸
像这样优美的古诗,唐代还有许多,李老师介绍一本好书给 大家
--
唐
诗三百首,请课后去读读这本书。
3
、望天门山
一、入题。
1
、读题
:
望天门山
,
通过注释了解天门山。
2
、简单介绍
:
李白生平。诵读李白诗篇。
二、初读古诗。
1
、读通古诗
,
重点指导读准
“
至此回
”
、
“
帆
”
2
、读出节奏。指导读、范读。
三、了解诗意。
1
、思考读
: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
2
、交流一二句
:
⑴
“
天门
”
即天门山
,
天门山怎么了
?“
中断
”
指的是从中间分开。
⑵
“
楚江
”
即长江
,
长江怎 么样
?“
开
”
指的是长江把天门山从中间冲开
,
形成了西梁 山和东梁山。
⑶
“
碧水
”
既长江之水
,
长江之水怎么样
?“
东流
”
向东边流去。
“
至< br>”
是
“
到
”,
此是
“
这里
”,这里指的就是到了天门山。长江之水到了天门山就
王一彤-
王一彤-
王一彤-
王一彤-
王一彤-
王一彤-
王一彤-
王一彤-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22: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5283.html
-
上一篇:小班小肌肉发展活动计划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下一篇:小班语言诗歌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