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女人梦见吃蛇什么预兆2020年最新诊疗常规-肾病内科学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8 20:11

酷男别乱咬-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潘正涛)



肾病内科诊疗常规












咸阳市中心医院





1








第一章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第二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膜性肾病

狼疮性肾炎

糖尿病肾脏病

高尿酸血症性肾病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肾静脉血栓

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衰竭

肾性贫血





2













第一章


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无症状性 血尿或(和)蛋白尿(曾称为隐匿性肾炎)
,是临
床上以轻度蛋白或(和)血尿为主要表现,无 水肿、高血压及肾
损害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诊断标准】


1


临床上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亦正
常)



2


呈现蛋白尿者,尿蛋白定量应
<1g/d



3


呈现血尿者以镜下血尿为主,偶见肉眼血尿,均为变性红
细胞血尿。


4


能除外其他肾脏疾病。

肾穿刺病理类型 多为:
肾小球轻微病变;
轻度系膜增生性肾
小球肾炎;
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br>以及包括上述病理类型的
IgA

病。

【治疗原则】

本病无需特殊治疗,并可从事非体力劳动工作。但患者应定
期 到医院随诊,
化验尿常规及肾功能。
如有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
体炎,可考虑行扁桃体摘 除术。应避免感冒、劳累及使用肾毒性
药物(包括西药及中药)




3

第二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症是肾小球疾病引起的一个临床综合症,
包括:
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水肿;④高脂血症。除外系统
性疾病导致的继 发性肾病综合征后,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才能成
立。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有感染、血栓及肾功能损害( 包括
肾前性氮质血症及特发性急性肾衰竭)等。

【诊断标准】


1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
3.5g/d




2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
<30g/d




3


水肿(常为明显水肿,并可伴腹水、胸水)



4


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


上述
4
条中, 前
2
条为必备条件。因此,具备前
2
条,再加

2
条中
1

2
条均可确诊肾病综合症。
在除外继发性肾病综合

(如狼疮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等导致的肾
病综合征)后原发性肾 病综合征才能确诊。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为微小病变肾病、
膜性肾病、非
IgA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
节段性肾小球硬 化及
IgA
肾病。
由于不同病理类型肾小球疾病所
致肾病综合症的疗效十分不 同,
故常需进行肾穿刺病理检查,

指导临床进行有区别的个体化治疗。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有感染、
血栓及肾功能损害

4
(包括肾前性氮质血症及特发性急性肾衰竭)


【治疗原则】
< br>应参考病理类型等因素个体化地制定治疗目标。
某些病理类
型的肾病综合征应力争治疗后 消除尿蛋白,使肾病综合征缓解;
但是另一些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很难获得上述疗效,
则应以 减
轻症状,
减少尿蛋白排泄,
延缓肾损害进展及防止并发症为治疗
重点。
1.

一般治疗


1


休息

重症肾病综合征患者应卧床,但应注意床上活动
肢体,以防血栓形成。


2


饮食

低盐(食盐每日
<3. 0g

,蛋白质摄入量以每日
0.8-1.0g/kg
为妥,不宜采用高蛋白 饮食,要保证热卡
(每日
126-147kj/kg
,即每日
30-35kc al/kg

,并注意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补充。

2.

对症治疗


1


利尿消肿
< br>有效血容量不足时,
可先静脉输注胶体液
(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血浆代用品,用含糖、不 含氯化钠制剂)
扩张血容量,然后再予袢利尿剂;无有效血容量不足时,可以直
接用袢利尿剂。 袢利尿剂静脉给药,首剂给以负荷量,然后持续
泵注
(如呋塞米
40mg
从输 液小壶给入,
然后以每小时
5-10mg

度持续泵注,全日量不超过
200mg
)。袢利尿剂若与作用于远端
肾小管或集合管的口服利尿药(如氢氯噻嗪、美托拉 宗、罗内酯
及阿米洛利)联用,利尿效果可能更好。利尿消肿以每天减少体

0.5- 1.0kg
为当。
注意不应滥输血浆或白蛋白制剂利尿,
因为
人血制剂来之不 易,不应轻易使用,另外,滥用还可能加重肾脏
负担,损伤肾功能。




2


减少尿蛋白排泄

可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5
或血管紧张素
AT1
,受体阻滞剂。服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血清肌酐
变化,如果血清肌酐上升超过基线的
30%
,则提示肾缺血(肾病
综合征所致有效血容量不足,或过度利尿脱水)
,应暂时停药。
为此,
在肾病综合症的利尿期最好不要服用这类药物,
以免上述
情况发生。



3


调血脂治疗

对 具有明显高脂血症的难治性肾病综
合征病例应服用调酯治疗。
以血浆胆固醇增高为主者,
应服用纤
维酸类衍生物(贝特类药)治疗。

3.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主 要药物。治
疗原则:①“足量”
:起始量要足,常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每日
1mg/k g
口服,
但是最大量一般不超过每日
60mg

服用
1-2

(完
全缓解病例)至
3-4
个月(未缓解病例)后减量;②“慢减 ”

减撤激素要慢,一般每
2-3
周左右减去前用量的
1/10;③“长
期维持”
:以隔日服
20mg
作维持量,服用半年或更长时间。


在激素足量治疗
12
周内病情完全缓解,称激素敏感 ;激
素足量治疗
12
周(原发性局灶节段硬化症无效例外,为
16
周 )
无效,称为激素抵抗;激素治疗有效,但减撤药物过程中
2
周之
内复发者, 称为激素依赖。


3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包括环孢素
A
及他可莫司。

①环孢素
A
:常与糖 皮质激素(泼尼松或泼尼松龙起始剂量
可减为每日
0.5mg/kg
)配伍应用。用法 :每日
3-4mg/kg
,最

6
多不超过每日
5mg/kg
后,维持服药达
1-2
年。
< br>②他可莫司:常与激素(泼尼松或泼尼松龙起始剂量可减为
每日
0.5mg/kg
)配伍应用。用法:每日
0.05-0.1mg/kg
,分
早晚
2
次空腹口服,持续
6
个月,维持血药浓度谷值于
5-10ng/ml

然后逐渐减量,
将血药浓度谷值维持于
3-6ng/ml

再服用
6-12
个月。


4


吗替麦考分酯

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























1.5-2.0g/d

分两次空腹服用,
半年后渐减量至
0.5- 0.75g/d

然后维持服药
0.5-1.0
年。


5


雷公藤多甙

与激素配合应用。用法:
每次
10-20mg

每日
3
次口服。


6


其他

营养雷帕霉素及利妥昔单抗治 疗原发性肾病
综合征,仅有个例或小样本报道,作为推荐用药目前尚缺证
据。

4.
并发症防治。


1


感染

包括细菌(包括结核菌)
、真菌(包括卡氏肺
孢子菌)及病 毒感染,尤易发生在足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初
始治疗的头
3
月内,对感染一定要认真防 治。在进行上述免
疫抑制剂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给患者检验外周血淋巴细胞
总数及
C D4
细胞数,前者低于
600/mm
,或(和)后者低于
200/mm
时发生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
同时还应定期检验血清

7
3
3< br>IgG
。感染一旦发生,即应选用敏感、强效、无肾毒性的抗病
原微生物药物及时治疗。 反复感染者可试用免疫增强剂(如
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预防感染。


2


血栓

防止血栓栓塞并发症的药物 如下:①抗血小
板药物:肾病综合征未缓解前均应应用。②抗凝药物:当血
清白蛋白
< 20g/l
时即应应用。临床常用肝素改
5000U
,每
12
小时皮 下注射一次,维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达
正常值高限的
1.5 -2.0
倍;或用低分子肝素如伊诺肝素钠、
那屈肝素钙及达肝素钠等,
每日
150-200IUAXa/kg

IUAXa

抗活化凝血因子
X
国际单位)

分成
1-2
次皮下注射,
必要时
监测
Xa
因子活性变化;
或者口服华法令,
将凝血酶原时间国
际标准化比 值(
PT-INR
)控制达
2-3
。溶栓药物:一旦血栓
形成即应尽 早应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治疗。



3


特发性急性肾衰竭

此并发症常见于老年、微小病
变肾病的肾病综合征复发 患者。发病机制不清,部分患者恐
与大量血浆蛋白滤过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及肾间质高度水肿
压 迫肾小管,导致“肾内梗阻”相关。因此主要治疗如下:
①血液透析:除维持生命赢得治疗时间外,并可 在补充血浆
制品后脱水(应脱水至干体重)
,以减轻肾间质水肿。甲泼尼
龙冲击治疗: 促进肾病综合征缓解。袢利尿剂:促使尿量增
加,冲刷掉阻塞肾小管的管型。但是无效者即不再使用。< br>


8

第三章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也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一个病理类型,
其病理特
点是:光学显微镜检查肾小球呈弥漫性病变,毛细血管壁增厚,
上皮侧嗜复红蛋白沉积,并常出现“钉 突”
(Ⅱ期)或“链环”
(Ⅲ期)
样改变。
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
IgG

C
3
沿肾小球毛
细血管壁呈细颗粒样沉积。
电子显 微镜检查于上皮下可见电子致
密物沉积,足突广泛融合。本病可以分为Ⅰ~Ⅴ期(Ⅰ~Ⅳ期病
变 逐渐加重,Ⅴ期病变自发缓解)


【临床变现】


1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


2
)起病隐袭。


3
)约
80%
病例出现肾病综合征。


4
)镜下血尿少见(仅约
40%
病例,为变形红细胞血尿)

不出 现肉眼血尿。


5
)疾病早期很少出现高血压。


6
)约
1/3
病例肾功能可逐渐坏转,但进展速度慢。


7
)患者容易发生血栓或栓塞并发症。


8
)部分病例的肾病综合征可能自发缓解。

【治疗原则】

下述治疗措施仅适用于本病呈现肾病综合征者。

应首先争取将肾病综合征治疗缓解或部分缓解;
但是对无法

9
达 到时,
则应以减轻症状、
减少尿蛋白排泄及延缓肾损害进展作
为治疗重点。防治血栓栓 塞并发症很重要。

治疗措施参见第五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叙述。下文仅就
本病特点作些强调。

1.
免疫抑制治疗


1
)本病不单独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2
)可选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每日
1mg/kg
口服,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 br>60mg
)联合细胞毒药物(常
用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也可用,但副作用较大)治疗; 也可选
用较小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每日
0.5mg/kg
)联
合环孢素
A
或他克莫司进行治疗,
尤其适用于不愿接受细胞毒药
物或用细胞毒 药物相对禁忌者。


3

应用上述两方案之一治疗无效时,
可更换为另一方案进
行治疗。


4

治疗缓解后复发病 例,
可以再次采用原来导致肾病综合
征缓解的相同方案治疗。


5

激素相对禁忌或不能耐受者,
可以单用环孢素
A
或他克
莫 司治疗。

2.
对症治疗

对于上述治疗疗效不佳肾病综合征持续存 在的患者,
应予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
AT
1
受体阻 滞剂减少尿蛋白
排泄,并予调脂药物改善高脂血症。


1
0

3.
并发症防治


1

膜性肾病容易发生血栓及栓塞并发症,
因此在其肾病综
合征未缓解时一定要认真预防血 栓发生,
除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
物外,在血清白蛋白
<20g/L
(有国外指 南将此放宽为
<25g/L
)时
还应予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此外,
防 止利尿过度及治疗高脂血症
在预防血栓形成上也很重要
(详见第五章
“原发性肾病综合 征”




2
)膜性肾病多为中老年患者,进行免疫抑制 治疗时,需要
十分注意预防感染,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详见第二章“原发性
肾病综合征”



3
)中老年膜性肾病患者,尤其应用激素治疗时间较久 时,
还需要注意激素导致骨质疏松,可以配合服用维生素
D
(或活化
维生素< br>D
)及钙片预防。


第四章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lupus nephritis
LN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rmic lupus erythema l

SLE
)最常见的器官并发症,临
床上可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肾 病综合征、急性或慢性肾
衰竭等,
多数患者长期预后不良。
严重的
LN
是影响
SLE
患者预后
的主要原因之一。

【诊断标准】


1


好发于青、中年女性。


2


符合
SLE
诊断标准
(可采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推荐的

1
1

美国风湿病学会
1997
年诊断标准,见中华风湿病 学杂志,
2003,7:508-513

。而血清补体
C3
下降, 抗核抗体(
ANA

及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抗
ds- DNA
抗体)滴度升高提

SLE
病情活动。


3


肾脏损害可呈多种表现,包括无症状性蛋白尿或(和)血< br>尿、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
征或肾病综合征等。少数患者还能引起血 栓性微血管病。
血尿、无菌性白细胞尿、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提示
LN
活动。


4


及时治疗能使多数患者病情缓解,但是易于复发,病情反< br>复是
SLE

LN
的特点。

【疾病分型】

目前依据
2003
年国际肾脏病学会(
LSN
)和肾脏病理学会
RPS
















Kidney
Int

2004,65:521-530
)进行分型。










LN

minimal
mesangial
lupus
nephriti s


光镜下肾小球正常;
免疫荧光检查显示系膜区免疫
沉积物存在 。

Ⅱ型:即系膜增生性
LN

minimal proliferstive lupus
nephritis


光镜下 可见不同程度的系膜细胞增生或伴系膜基质
增宽,
并可见系膜区免疫沉积物;
免疫荧光 和电镜检查可见系膜
区免疫沉积物,或伴少量上皮下或(和)内皮下免疫沉积物。

Ⅲ型:即局灶性
LN

focal lupus nephritis

。可见活动

1
2

(增生、
坏死)
或非活动性
(硬化)
病变。
表现为局灶分布(受
累肾小球少于全部肾小球的
50%
)的、节段性或球性毛细血管外
肾 小球肾炎,局灶性内皮下免疫沉积物,伴或不伴系膜病变(系
膜增生及系膜区免疫沉积物)
。< br>Ⅲ型
LN
又能根据病变活动性进一
步分为如下
3
个亚型:

A

活动型;


A/C
活动及慢性型;
Ⅲ(
C
)慢性型。

Ⅳ型:即弥漫性
LN

diffuse lupus nephritis< br>)
。可见活
动性(增生、坏死)或非活动性(硬化)表现。表现为弥漫分布
(受 累肾小球超过全部肾小球的
50%
)的、节段性或球性的肾小
球毛细血管内或毛细血管 外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内皮下免疫沉积
物,伴或不伴系膜病变(系膜增生及系膜区免疫沉积物)
。Ⅳ型
LN
又能根据肾小球内病变的分布及活动性进一步分为如下
6

亚型:Ⅳ
-S

A
)弥漫节段分布活动型;Ⅳ
-S

A/C
)弥漫节段分
布活动及慢性型;Ⅳ
-S

C)弥漫节段分布慢性型;Ⅳ
-G

A
)弥
漫球性分布活动型;Ⅳ
-G

A/C
)弥漫球性分布活动及慢性型;

-G

C
)弥漫球性分布慢性型。

Ⅴ型:即膜性
LN

membranous lupus nephriti s

。肾小球
基底膜弥漫增厚,
可见球性或节段性上皮下免疫沉积物,
伴或不
伴系膜病变
(系膜增生及系膜区免疫沉积物)

Ⅴ型膜性
L N
可以
合并Ⅲ型或Ⅳ型病变,此时则应作出复合性诊断,如Ⅲ
+
Ⅴ,Ⅳ
+
Ⅴ等。







硬< br>化

LN

advanced
sclerosing
lupus

1
3

nephritis
。超过
90%
的肾小球呈现球性硬化,不再有活动性病
变。

临 床上出现肾病综合征者,
病理类型主要是Ⅳ型及Ⅴ型,

包括少数Ⅲ型;
肾功 能急剧坏转者常为Ⅳ型;
呈现慢性肾衰竭表
现者为Ⅵ型。

【治疗原则】

1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1


Ⅱ型
LN
Ⅰ型及Ⅱ型蛋白尿轻者,仅根据肾外
SLE
的活
动性来决定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2


Ⅲ型及Ⅳ型
LN
呈现活动性病变者均应积极治疗。




导治疗:用糖皮 质激素(常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联合
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后者可选用环磷酰胺、
钙 调神经磷酸酶抑
制剂(环孢素
A
或他克莫司)或吗替麦考酚酯。上述各种药物的
用法可参见第五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叙述。

重症
SLE
,包括肾功 能急剧坏转的Ⅳ型
LN
患者,在上述药
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br>
Ⅳ型
LN
肾间质炎症重患者,还可以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
击治疗。




维持治疗:可以选用泼尼龙或泼尼松龙≤
mg/d
、 或硫唑
嘌啉
mg/

kg.d

、或吗替麦考酚酯
1/d
作维持治疗。在
LN
完全
缓解情况下,此维持治疗至少要进行
1
年以上。


3


Ⅴ型
LN
非大量蛋白尿的患者,
可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

1
4
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
AT1
受体拮抗剂(
ARB
)进行抗
蛋白尿治疗。
并根据肾外
SLE
的活动性来决定是否应用糖 皮质激
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呈现大量蛋白尿的患者,
应采用糖皮质激素< br>(常用泼尼龙或
泼尼松龙联合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
吗替麦考酚酯或钙调神经
磷酸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用法可参考第二章“原发性肾病综合
征的叙述。


4


Ⅵ型
LN
进入终末期肾衰竭时,即应进 行肾脏替代治
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仅根据肾外
SLE
的活动
性来决定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2.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

上述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时,或 存在感染不
宜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时,
可考虑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
白进行诱导 缓解治疗,剂量
400mg/

kg.d
静脉点滴,每日
1
次,
5
次为一疗程,必要时可以重复应用。

3
.透析治疗

Ⅳ型活动性
LN
导致急性肾衰竭时,应及时进行透析治疗,
以维持生命,赢得 时间进行诱导缓解治疗。Ⅵ型
LN
患者已进入
终末期肾衰竭时,也应给予长期维持透析 治疗,维持生命。选用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皆可。




1
5

第五章

糖尿病肾脏病

糖尿病肾脏病(
DKD

,又称为糖尿病肾病(
DN
,指糖尿病
导致的肾脏疾病。当今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日益增高,
DKD
的患病率也在显著上升,在欧美发达国家它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

ESRD
)的首位 原因,在我国它仅次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
ESRD
的第二位疾病。因此对
DKD
防治应予高度重视。

【诊断标准】

Mogensen

1
型糖尿病的肾损害分成如下
5
期,
一般认为
2
型 糖尿病肾损害的分期也能以此做参考。不过,
1
型糖尿病约
5
年进展一期,而
2
型糖尿病较快,约
3~4
年进展一期,两者进展
速度有所不同。< br>
Mogensen
的分期如下。

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肾小球滤 过率(
GFR
)增高,血糖
控制后可以恢复。
肾脏病理检查仅见肾小球肥大,
无肾小球基底
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


Ⅱ期,正常 白蛋白尿期:平时尿白蛋白量正常,应激状态下
(运动、发热等)尿白蛋白排泄增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尿白蛋

/





30~300mg /g


尿







20~200ug/min

。肾脏病理检查已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多。

Ⅲ期,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又称为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期。
呈现持续 性微量白蛋白尿,
GFR
开始下降。肾脏病理检查肾小球

1
6

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多更明显,
并可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 变
和入、出球小动脉玻璃样变。

Ⅳ期,
临床糖尿病肾脏病期:
尿常 规化验尿蛋白阳性为进入
此期标志。常于
3~4
年内发展至大量蛋白尿(≥
3 .5g/d

,临床
出现肾病综合征。此期
GFR
持续下降,血清肌 酐开始增高。肾脏
病理检查呈现弥漫性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或结节性糖尿病肾小
球肾硬化症的典 型表现,
并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肾间质纤维化及
肾小球萎缩。

Ⅴ期,肾衰竭 期:
GFR<15ml/min
,出现尿毒症症状,但是不
少患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仍保持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症,

且肾脏影像学检查肾脏体积无明显缩小。

为此,欲及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损害(上述Ⅰ
~
Ⅲ期)
,则必
须给糖尿病患 者定期检验
GFR
及尿白蛋白。

【治疗原则】

1.

饮食治疗

从进入临床
DKD
期开始,蛋白质入量即应减少为
0.8

kg.d



GFR
下降开始,即应实施低蛋白饮食,即蛋白质入量
0.6g/

kg. d

,应以优质蛋白(如动物蛋白)为主,并可适当补充
a
酮酸制剂,剂量< br>0.12g/

kg.d



在进行上述饮食治疗 时,热卡摄入量需维持于
30-35kcal/

kg.d

,但是 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热量需酌情减少(每天的
热量摄入可比上述推荐量减少
250~500kcal

,直至达到标准体

1
7

重。

由于患者蛋白质入量(仅占总热量的
10%
左右)及脂肪入量
(仅能占总热量的
30%
左右)均被限制,故所缺热量往往只能从
碳水化合物 补充,
必要时应注射胰岛素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和利
用。

2.

降低血糖治疗


1


胰岛素

中晚期
DKD
患者常需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肾功能不全时,胰岛素降解减少 ,体内胰岛素常蓄积,而需要减
少胰岛素用量;
但是少数患者却因尿毒症作用,
发生胰 岛素抵抗,
而需要减少胰岛素用量。
所以,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胰岛素需仔
细 观察血糖反应,实时调整用量。


2


刺激胰岛素β细胞药物

包括磺脲类药(除格列喹
酮外,此类药在肾功 能不全时皆禁用)
,格列奈类药(如瑞格列
奈及那格列奈,中、重度肾功能不全仍可用)及二肽 基肽酶Ⅳ

DPP4
)抑制剂(如西格列汀等,中、重度肾功能不全需减量)



3


胰岛素增敏剂

包括 双胍类药(如二甲双胍,肾功
能不全时禁用,以防乳酸酸中毒)及噻唑烷二酮类药(如匹格列
酮 ,中、重度肾功能不全仍可用)



4


α糖苷酶抑制剂

如阿卡波糖(中、重度肾功能不
全时不用)



血糖控制 标准为空腹血糖
<6.1mmol/L
、餐后
2
小时血糖
<8.0m mol/l
、糖化血红蛋白
<7%
。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及老年人,

1
8

过于严格地控制血糖将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应该认真避免。

3.

减少尿(白)蛋白治疗


1


ACEI

ARB
可以降低
DKD
患者的尿(白)蛋白 ,并
延缓
DKD
进展。
应从小剂量开始,
能耐受时逐渐加量,
减少尿
(白)
蛋白治疗的用量可以比降血压治疗量加大。


2


舒洛地特

一种高纯度糖胺聚糖类药,能减少尿蛋白
排泄。

4.

降低高血压治疗

应将
DKD
患者血压控制达
130/80 mmHg
,能耐受者可以降得























140~150/80~90m mHg
即可。一般而言,从降压治疗开始即需要联
合用药,常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或血管紧张素
AT1
受体阻滞剂(
ARB
)为基石药 物,首先联合利尿剂或(和)
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血压控制不满意时再加其他降压药。

5.

调血脂治疗

调血脂治疗的目标值如下:
血清总胆固 醇
<4.5mmol/L

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
<2.5mmol/ 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1mmol/L

甘油三酯
<1.5 mmol/L

如以胆固醇增高为主,
宜用他汀类降脂药;
以甘油三酯升高为 主可选择贝特类降脂药。

6.

利尿消肿治疗

DKD< br>患者的水肿可参考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
的利尿消肿方案
进行。


1
9

7.

肾脏替代治疗

DKD
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应比非
DKD
患者早,
如下指征可供 参考:血清肌酐
>530umol/L

6mg/dl
)或(和)
G FR<15~20ml/min
。肾脏替代疗法可选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有条件的患者还可 做肾移植或胰
-
肾联合移植。

对不同分期的
DKD
患者治 疗重点应有所不同。
I
期患者应着
重控制血糖,
在血糖稳定达标后
G FR
常可恢复正常;
Ⅱ及Ⅲ期患
者除继续控制血糖外,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应给予ACEI

ARB
来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及延缓肾损害进展;
Ⅳ期患者除继 续上述治
疗外,要积极给予降压、调脂及利尿消肿治疗;Ⅴ期患者除延续
Ⅳ期治疗外,
在达到甚至替代治疗指征时要及时进行透析或肾移
植治疗,并认真控制慢性肾衰竭的各种并发症。












2
0

第六章

高尿酸血症性肾病


高尿酸血症肾病(
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
)又称尿
酸肾病(
uric
acid < br>nephropathy
),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尿
酸及其盐类沉淀积于肾脏导致的疾病 。临床上可见急性尿酸肾
病、
慢性尿酸肾病和尿酸结石。
可伴或不伴痛风关节炎
(趾、
跖、
膝、腕、手指等关节红肿热痛)的肾外表现。

【诊断标准】

1.
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浓 度升高(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
,
伴或不伴痛风性

关节炎表现。
急性尿酸肾病常由急性高尿
酸血症引起,慢性尿酸肾病常在长期慢性高尿 酸血症后发生。

2.
急性尿酸肾病


1
)诱发因素

常见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进行化疗或放疗时(因肿瘤组织大量破坏、核酸分解代谢亢进,致
血尿酸迅速增加,
大量尿酸 及其盐结晶广泛阻塞肾小管而发病)



2
)临床表现

出现少尿急性肾衰竭。尿中呈现大量尿酸(盐)
结晶。

3.
慢性尿酸肾病


1
)临床表现

起 病隐匿,早期仅表现夜尿增多,尿渗透压及
比重降低,可有少量蛋白尿,有或无镜下血尿。常伴随中度高 高
血压,晚期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2

病理表现

肾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呈现慢性间质性肾炎改变,

2
1

如 果肾组织以酒精固定
(常规固定方法,
可使尿酸及尿酸盐溶解
消失)还能在肾间质及肾 小管腔见到尿酸(盐)结晶(放射状的
针形结晶)。

4
、尿酸结石


1
)临床表现

较小的结石可随尿排出,常不被察觉;较大的结石可阻塞输尿管引起肾绞痛、血尿(均一红细胞血尿),并能
继发急性肾盂肾炎。


2
)影像学检查

纯尿酸结石
X
线平片不显影, 但是肾盂造影
检查、
CT
检查及超声波检查可见,若与钙形成复合结石时,则
X
线平片也可见。

【治疗原则】

当高尿酸血症合并肾损害时,< br>则需尽可能控制血尿酸水平至正常
范围,同时应多饮水及碱化尿液。

1.
饮食治疗



1

避免摄入高嘌呤实物

如动物内脏、
动物肉 及肉汤、
海鲜、
芦笋、香菇、豆类(如黑豆、绿豆、红豆及扁豆等)及花生,以
减少尿 酸(盐)的来源;另外,进食肉类食物多,尿液呈酸性,
尿酸(盐)易于沉积,对疾病不利。


2
)戒酒

酒精可以使血乳酸量增高,对肾小管排泄尿酸(盐)< br>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另外,啤酒因嘌呤含量高而不宜饮用。


3
)多饮水

每日饮水
2000~4000ml,并且睡前也饮水,维持
每日尿量
2000ml
以上,以利于尿酸(盐)排除,防止 尿酸(盐)

2
2

结晶形成沉淀。

2.
碱化尿液


尿
PH
升高可以增加尿酸< br>(盐)
的溶解度,
利于防止尿酸
(盐)
在肾脏沉积,并能时已形成的尿 酸(盐)结晶溶解。常用的药物
为碳酸氢钠或枸橼酸合剂,以维持尿液
PH

6.2~6.8
为事宜,
过分碱化尿液(
PH>7.0
)则有形成磷酸盐及磷 酸盐结石的危险。

3.
降低血尿酸



1
)促进尿酸排泄

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再吸收促进尿酸从尿中排泄,此类药物包括苯溴马隆、丙磺舒及磺吡酮,另外氯
沙坦也具有一定的排尿酸作用。服用 此类药物时需要碱化尿液,
并保持足够的尿量,以防止尿路尿酸结石的形成,而且,当肾小
球率 过滤

GFR

<30ml/min

(和)
每日 尿酸
(盐)
排出量
>3.57mmol

600mg
)或( 和)已存在尿酸结石时,不宜采用这一治疗。


2

抑制尿酸合成

该类药物包括别嘌呤醇和非布司 他,

过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
别嘌呤醇的副作用有:
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
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等,
但大多数患者

均能很 好耐受。
不能耐受者。
可以服用非布司他非布司他的抑制
尿酸合成作用较别嘌呤醇强。 别嘌呤醇在
GFR<50ml/min
时需要
减量,而非布司他在
GFR>3 0ml/min
时无需减量。


3
)氧化尿酸

人类无尿酸(盐)氧化酶,故不能氧化尿酸
生成水溶性尿囊素。
给予基因重组的尿酸氧化酶如 拉布立酶,

可将尿酸氧化成尿囊素,
随尿排除体外,
从而降低血尿酸的浓度 。

2
3

具有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D
)的患者禁用此药,否则会
引起严重溶血;另外,约
0.6%
的 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
过敏反应,对此应给予警惕,过敏体质者慎用。

另外,能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袢利尿剂及噻嗪类利尿剂等
也应禁用。

4.
透析治疗


急性高尿酸肾病急性肾衰竭时,可应用透析治疗维 持生命,以
赢得治疗时间。
慢性高尿酸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时,
亦需进
行 维持性透析治疗。


肿瘤进行化疗或放疗时诱发的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应重在预< br>防,水化处理(输液、饮水)、碱化尿液及服用别嘌呤醇是既往
常规的预防方法,
近年拉 布立酶上市,
又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预
防措施。











2
4


第七章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又称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是长期控
制不好的良性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损害。
其病变主要在肾脏小动
脉(包括肾脏 入秋小动脉、小叶间动脉及弓状动脉)
,导致小动
脉管壁增厚、官腔狭窄,从而继发缺血性肾实 质病变。此病在西
方发达国家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疾病,
在我国现也已成
为第 三位疾病。




【诊断标准】

1


高血压病史

出现高血压肾硬化症时,
良性高血压病程常已达
5~10
年以上。

2


临床表现


1
)尿检验异常


尿蛋白常呈轻至中度,定量一般在< br>1.0g/d
左右,
但是血压很高时它可能略有增加。
尿沉渣镜检有时可见晒< br>了红细胞(变形红细胞)及管型。


2

肾功能减退


肾小管对缺血敏感,
故临床常首先出现肾
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表现(夜尿多、低比重及低渗透液压)
,之后
肾小球功能渐进减退(肌酐清除率下降,失代偿后血清肌酐增
高)
,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衰竭。< br>

3

肾脏影像学变化


早期双肾大小正常,
晚期双肾对称性
缩小。


2
5


4
)伴随表现


高血压肾硬化症常伴其他高血压靶器官损
害,如高血压眼底血管病变

(可见 小动脉痉挛、硬化,严重时
眼底出现出血和渗出)
、左心室肥厚及脑卒中等。

3


病理表现

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可从病史及临床表现 上作诊断,可是具
有较高误诊率,
必要时仍可做肾穿刺病理检查。
本病肾脏病理以小动脉硬化为主要表现,
包括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
小叶间动脉
及弓状动脉壁内膜 肥厚,
从而官腔变窄,
出现肾小球缺血性皱缩
及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免 疫荧光检查阴性。

在本病诊断上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


1


微量
白蛋
白尿

高血压患者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30~300mg/d


一 般认为这与肾小球内血液动力学变化
(系统高血压传入肾小球致球内压及滤过膜通透性增
高)及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因此,不能据此下良性
高血压肾小球硬化症诊断。


2


大量蛋白尿



良性 高血压肾硬化症发生后,残存肾功
能在代偿过程中可逐渐发生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
床呈现 大量蛋白尿。在诊断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这一继
发病变时,需要认真地与原发性及其他疾病继发的局灶< br>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鉴别。

【治疗原则】

本病重在积极治疗高血压是关键。


2
6

1.

高血压控制

高血压患者未合并糖尿病且无心脑肾并发症,< br>血压至少应降达
140/90mmHg
;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或出现心、肾并发症< br>时,血压还需降得更低,至少应达
130/80mmHg
。但是,老年
人或合并 慢性脑卒中的患者收缩压只宜降至
140mmHg.
2.

降压原则

应遵循如下原则。


1


高血压不宜下降过快、过猛,应在
2~3
周内逐渐将血
压将达目标值。


2


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以减少血压波动,使血压在24
小时内稳定于目标值范围。


3


特 别注意夜间高血压及清晨高血压的控制,夜间血压
应比白昼血压低
10%-20%
,清 晨应不出现“晨峰”



4


2
级高 血压,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脑肾疾病时,降
压治疗之初就常需要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5


长期应用降压药时需注意药物对糖代谢、脂代谢及嘌
呤代谢的影响。

3.

降压药物选择




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
AT1
受体
拮抗剂 (
ARB

、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
CCB
)及β受体阻
滞剂均为第一线降血压药物,
其中
ACEI

ARB
是治疗良性高< br>血压肾硬化症的基石药物。
联合用药时,
常首先联合利尿剂或

2
7

(和)
CCB

扔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时再 配合应用其他降压药
(如α
-
受体阻滞剂、中枢降压药及血管扩张药等)
。< br>



现将应用第一线降压药的注意事项简介如下: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
AT1
受体阻
滞剂


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如下几点:



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加量



服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血清肌酐水 平变化。如血清肌酐水
平较基线升高
>30%
,提示肾脏缺血(脱水或肾脏有效血容量不足)
,应暂时停药。如果肾缺血原因能纠正,上升
肌酐恢复正常,则可再服用。如果 肾缺血原因不能纠正
(如重度肾动脉狭窄未行血管重建治疗)
,则不许再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服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血钾,如果血

>5.5m mol/l
,应减少
ACEI

ARB
剂量或停药。



孕妇禁用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ACEI

ARB
的降压效果与钠入量密切相关,限盐及配合
利尿剂应用能改善疗效。


2


钙通道拮抗剂
CCB
的主要不良反应如下。



非双氢吡啶
CCB
能导致心动过缓。



双氢吡 啶
CCB
能导致下肢水肿(多发生于踝部,与扩张
毛细血管前小动脉,而不扩张小静脉 有关)




反射性心动过速。



3


利尿剂

作为降压药使用时,
临床常用的利尿剂

2
8

酷男别乱咬-


酷男别乱咬-


酷男别乱咬-


酷男别乱咬-


酷男别乱咬-


酷男别乱咬-


酷男别乱咬-


酷男别乱咬-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20: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5047.html

2020年最新诊疗常规-肾病内科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