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耳朵痛-
第二十九章
支原体及检验
本章考点:
(
1
)概念
1.
概述
(
2
)分类与命名
(
3
)生物学特性
(
4
)微生物学检验
(
1
)生物学特性
2.
肺炎支原体
(
2
)致病性
(
3
)微生物学检验
(
1
)生物学特性
3.
解脲脲原体
4.
其他支原体
一、概述
支原体是
一类①无细胞壁,②呈 高度多形态性,③能通过除菌滤器,在④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的
⑤最小原核型微生物
。
(一)分类与命名
支原体种类繁 多,分布广泛。支原体科分为
支原体和脲原体
两个属。在支原体属中,对人有致病性的
主要为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道支原体、穿透支原体等;而脲原体属中解脲脲原体(也称溶脲脲
原体)对人致病。
(二)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结构:
支原体个体微小,大小约
0.2
~
0.3
μ
m
,呈高度多形态,有球形、杆形、分支丝状等。
革兰染色为阴性
,但不易着色,常用姬姆萨染色,呈淡紫色。
无细胞壁仅有细胞膜是与 细菌区别的主要特点
。支原体的细胞膜,有外、中、内三层所组成,内外两
层主要为蛋白质,中 间层系脂质,其中胆固醇类含量高。凡能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两性霉素
B
、皂甙及毛
地黄甙均可破坏细胞膜致其死亡。
2.
培养特性:支原体大多 数
需氧或兼性厌氧
,通常在含
95%N
2
、
5%C0
2
环境中生长良好。
营养要求较一
般细菌高
,可在含
牛心浸液、马 血清与酵母浸液
的培养基上生长。支原体与脲原体对最适
pH
要求不同。支
原 体一般在
pH7.8-8.0
间生长,低于
7.0
则死亡。
支原体的菌落特征与细菌
L
型菌落极相似
,37℃培养
3
~
10
天可形成直径为
0.2
~
0.5mm大小的菌落,
用低倍镜观察,菌落呈
“荷包蛋”
样,即中央部分较厚,不透明,向 下长入培养基内,周边为一层薄薄的
透明颗粒区。
支原体有许 多特性与细菌
L
型相似,如
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对低渗敏感、菌落呈“荷包蛋”样
。
两者不同点在于细菌
L
型在无抗生素等诱导因素作用下,易返祖为原菌,而 支原体为独立的一类微生物,
不出现
返祖现象
。
3.
生化反应:常以发酵葡萄糖、水解精氨酸和尿素等生物学特性不同,作为初步鉴别支原体的依据 。
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生殖道支原体
葡萄糖
+
+
精氨酸
-
-
尿素
-
-
吸附红细胞
+
-
(
2
)致病性
(
3
)微生物学检验
简介
人型支原体
穿透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
+
-
+
+
-
-
-
+
-
+
-
4.
抗原成分:支原体的抗原性主要来自
细胞膜
,其外层蛋白质是 主要的型特异性抗原,具有免疫原性。
生长抑制试验(
GIT
)和代谢抑制试验(MIT
)利用针对此抗原的型特异性血清来抑制支原体在培养基上生
长,可将支原体分成若 干血清型。
5.
抵抗力:
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一般与 细菌相似
。45℃经
15
~
30
分钟或
55℃经
5
~
15
分钟即告死亡。
支原体耐冷
,不耐干燥。支原体对一些化学物 质比细菌敏感,容易被重金属盐类、石炭酸、来苏儿等化学
消毒剂灭活。
支原体因无细胞壁,
对渗透压敏感
,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不敏感,对抑
制或影响蛋白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敏感。
(三)微生物检查
由于支原体无固定形态,染色结果不易与标 本中的组织碎片等杂物区别,故取患者标本直接镜检对各
种支原体的诊断意义不大。
微生物学检 验方法主要靠分离培养与血清学检查
。
二、肺炎支原体
(一)生物学特性
菌体呈
短细丝状
。长约
2
~
5
μ
m
,典型的形态类似
酒瓶状
。
姬姆萨染色呈淡紫色
。分离培养的最 适
pH
为
7.6
~
8.0
。
P1
蛋白是肺 炎支原体的主要特异性免疫原,是目前血清学诊断的主要抗原。
(二)致病性
肺炎支原体可从口腔、呼吸道分离到,主要通过
飞沫传播
,是
人类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之一
。儿童和青 年易感,首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下行感染。病理变化主要是间质性肺炎、急性细支
气管炎。还可引 起肺外并发症。
(三)微生物学检验
采集咽分泌物、痰、支气管分泌物、胸水等。
1.
分 离与鉴定:
这是确诊支原体感染的可靠方法之一
。
常以牛心消化液为基础另加
20%
小牛血清及新鲜
酵母浸液制成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初次分离生长缓慢,通常先将标本接种 于液体培养基中增菌,
1
周后培养
基指示剂颜色改变,
液体清晰,
可 转种于固体平板培养基,
在
5%C0
2
环境中培养,
初次分离肺炎支 原体需
1
~
2
周才长菌落。菌落常不出现“荷包蛋”样,需经数次传代后,菌 落开始典型。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有时需
20
天或更长时间,对临床快速诊断意义不大。
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典型菌落,以此可初步诊断
,再进一步进 行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生化
反应如:
(
1
)葡萄糖、精氨酸、尿素分解试验: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能利用精氨酸、尿素
。
(
2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
)还原试验 :使
无色
TTC
还原为粉红色
。
(
3
)生长抑制试验(
GIT
)和代谢抑制试验(
MIT
)。 抗血清。
(
4
)红细胞吸附试验;
肺炎支原 体的菌落能发生红细胞吸附
。
2.
血清学试验
(
1
)特异性血清学试验(临床少用)
1< br>)
ELISA
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检测
IgM
和
Ig G
抗体。利用
ELISA
捕获法,以抗
P1
蛋白单抗检
测标 本中的肺炎支原体
P1
蛋白。
2
)补体结合 试验:诊断肺炎支原体常用的血清学方法,一般
血清滴度≥1:
64
~
1:
128
为阳性,病程
中恢复期和急性期双份血清至少效价有
4
倍增长,
近期感染可能性越大。主要检测
IgM
抗体。初次感染时
出现阳性,再次感染时常不出现阳性。
3
)间接血细胞凝集试 验:敏感度略高于补体结合试验,主要检测
IgM
抗体。
(
2
)非特异性血清学试验(辅助诊断):
冷凝集试验:将患者的稀释血清与
O
型
Rh
阴性红细胞在
4℃下作凝 集试验。一般血清滴度≥1:
64
即
为阳性,病程中双份血清至少效价有
4< br>倍增长,近期感染可能性越大。
试验快速检测。
三、解脲脲原体
(一)生物学特性
解脲脲原体(
Uu
)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体以
球形为主,直径约
50
~
300nm
。姬姆萨染色呈
紫蓝色
。
生长最
适
pH
为
5.5
~
6.5
,因其具有尿素酶分解培养基中的尿素产氨,使
pH
升高,可加速其死亡。解脲脲原体除
脂多糖抗原和蛋白抗原外,还有脲酶抗原,后者是种特异性抗原。< br>
(二)致病性
解脲脲原体是人 类生殖道最常见的寄生菌之一
,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致病。主要通过
性行为传播,是
非 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若上行感染,还可引起男性和女性的其他泌尿生殖道炎症。另外解脲< br>脲原体还可
通过垂直传播
,引起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呼吸道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三)微生物学检验
合理采集相应标本,如尿液、前列腺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
1.
诊断解脲脲原体感染,
分离培养是相对容易和快速的
。取标本少许接种于含酚红 、尿素及血清的液
体培养基内,
最好在
95%N
2
和
5%C 0
2
环境中,
37℃孵育,
1
~
2
天内即可出现生 长现象。
取培养物少许
(约
0.2ml
左右)转种在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上,培 养
48
小时。
如出现典型菌落,则进行形态观察及生 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解脲脲原体只分解尿素,不分解葡萄
糖、精氨酸。进一步利用特异性血清作MIT
和
GIT
试验进行最终鉴定。
2 .
核酸检测:以部分脲酶基因的核酸序列为模板,利用
PCR
方法扩增后的产物进行核 酸杂交,鉴定解
脲脲原体,其特点是快速、敏感、稳定、可靠。
3.
解脲脲原体的血清学诊断意义不大
,主要原因是有些无症状者也可有低效价的抗体。
四、其他支原体
人型 支原体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泌尿生殖道,多引起妇女泌尿生殖道感染,还能感染胎儿和在分娩时
感染婴儿 ,造成新生儿感染和死胎。
穿通支原体、发酵支原体、梨形支原体被认 为是加速
AIDS
进程的一个协同因子。
第二十八章
立克次体及检验
本章考点:
1.
概述
2.
生物学特性
3.
致病性
4.
微生物学检验
立克次体共同特征与分类
(
1
)形态与染色
(
2
)抗原构造
(
3
)培养特性
概述
(
1
)标本的采集
(
2
)直接检查
小孩耳朵痛-
小孩耳朵痛-
小孩耳朵痛-
小孩耳朵痛-
小孩耳朵痛-
小孩耳朵痛-
小孩耳朵痛-
小孩耳朵痛-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18: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985.html
-
上一篇:肺炎练习题
下一篇:各种肺炎的X线检查有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