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 237mm com-
儿科常用中成药
婴儿口服液
中成药组成:
白扁豆、浙白术、淮山药、鸡内金、云木香、川贝母、人工牛黄、碳酸氢钠等。
中成药功用:
健脾和胃,消积化食,行气止痛,化湿止泻。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 和气滞所致的睡眠不安、夜
间吵闹、乳食少进以及脾虚夹滞所致的发育欠佳、面色无华、泄泻等症。
中成药剂量:
口服液:
10m1
/支,
6
支/盒,
6
个月以下
5ml
/次,
6
个月一
1周岁
10ml
/次,
l
一
2
周岁
15ml/次,
2
周岁以上遵医嘱。
3
次/日。
小儿奇应丸
中成药组成:
麝香、牛黄、琥珀、羚羊角、沉香、朱 砂、桔梗、雄黄、天麻、法半夏、白附子、僵蚕、冰片、瞻
酥。
中成药功用:
清热解毒,镇惊,熄风。用于小儿急慢惊风、高热感冒咳嗽、麻疹未透 、疳积、伤食、泄痢、吐乳、
夜卧不安等症。
中成药剂量:
水丸 剂:
40
粒/瓶。
l
岁以下
6
—
8
粒/次 ,
1
—
3
岁
12
粒/次;
4
—
6
岁
15
粒/次,
7
—
10
岁
20
粒/次。
2
次/口、重症
3
次/日。开水送服或捣碎冲服。
注
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琥珀抱龙丸
(
琥珀惊风丸
)
中成药组成:
琥珀 粉、朱砂粉、山药、天竺黄、檀香、党参、茯苓、枳壳、枳实、胆南星
(
蒸
)
、牛黄、甘草。
中成药功用:
清热熄风,豁痰定惊。用于小儿急惊风、高 热烦躁、痰堕气急、惊质抽搐而体虚者。对小儿感冒夹
惊、暴受惊吓、惊恐夜啼、热病之后期用之较多。
中成药剂量:
蜜丸剂:
3g
/九,周岁小儿
l
丸/次,
2
次/日,薄荷煎汤或温开水送服。
[
注意
]无痰无热、大便
塘泻者慎用。慢惊及久病气虚者忌用
小儿暖脐膏
中成药组成:
茴香、肉挂、干姜
(
炮
)
、白胡椒、川楝子、吴茱萸、荔枝核、橘核、麝香、章丹、食用植物油。
中成药功用:
]
散寒止痛。用于小儿胎寒、肚腹疼痛、积聚痞块、疝气偏坠 、虚寒泻痢、胃寒腹胀、四肢不温、
口鼻气凉、喜暖畏寒等症。
中成药剂量:
膏药剂:
5g
/张,外用,温热化开,贴于肚脐上,未满月小儿贴脐下。
小儿疳积冲剂
中成药组成:
山楂、鸡内金、茯苓、白莲子、使君子。
中成药功用:
利湿消积,驱虫消食,健脾益气。用于小儿疳积、纳呆、自汗、烦躁失眠。
中成药剂量:
冲剂:
10g
/袋,
10
袋/盒, 冲服,
1
袋/次,
2
次/日。
健脾糖浆
中成药组成:
茯苓、蔗糖。
中成药功用:
健脾渗湿,补中,宁心安神。用于脾虚湿滞所致的食欲不振、失眠、健 忘、心悸等症。现代常用于
单纯性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有上述见症者。
中成药剂量:
糖浆剂:
200m1
/瓶,口服,
20ml
/次,
3
次/日。
儿康宁补桨
中成药组成:
党参、
黄芪
、白术、苡米、大枣、桑枝等。
中成药功用:
健脑益智,健脾开胃,益气和中。用于青少年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记 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食
欲不佳、消化不良、大便失常;失眠多梦、夜哭、抵抗力低下等衰弱
性病
症。
中成药剂量:
口服液:
10ml
/支 ,
10
支/盒。食欲不振饭前服,消化不良饭后服,
10ml
/次,
3
次/日,用开
水少许调服。
小儿至宝丸
(
锭
)
中成药组成:
茯苓、六神曲 、紫苏叶、广藿香、薄荷、羌活、陈皮、白附子
(
制
)
、胆南星、川贝毋、摈 榔、炒山
楂、炒麦芽、天麻、钩藤、僵蚕、蝉蜕、全蝎、雄黄、滑石、由芥子、牛黄、麝香、冰片、朱砂 、
琥珀。
中成药功用:
清热解毒,消食化滞,化痰熄风。用于小 儿感冒风寒、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痰多,或停食停
乳、呕吐腹泻,或发热惊惕抽搐等症。现代常用 于高热惊厥、支气管炎、肺炎、感冒夹食者。
中成药剂量:
蜜丸剂:1
.
5g
/丸,内服,
1
丸/次,
2
—
3
次/日。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注
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小儿止咳糖浆
中成药组成:
甘草流浸膏、桔梗流浸膏等。
中成药功用:
止咳祛痰用于小儿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
中成药剂量:
糖浆剂:
100m1
/瓶,口服,
2
—
5
岁
5m1
/次,
5
—
10
岁
5
—
10m1
/次,
3
次/日。
小儿咳喘灵冲剂
中成药组成:
板蓝根、麻黄、苦杏仁等。
中成药功用:
清热宣肺,祛痰止咳,平喘。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症。
中成药剂量:
冲剂:
2g
/包,开水冲服。
2
岁 以内
1g
次、
3
—
4
岁
1
.
5g
次
/
次,☆
5
—
7
岁
2g
/次。
3
次/日。
小儿解表冲剂
中成药组成:
金银花、连翘、牛劳子、人工牛黄。
中成药功用:
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初起之恶寒发热、头痛咳感、鼻塞流涕、咽喉痛痒。
中成药剂量:
冲剂:
8g
/包,内服,
7
岁以上
8g
/次,
3
次/日。
小儿退热冲剂
中成药组成:
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栀仁、牡丹皮、黄芩、柴胡、淡竹叶、白薇、地龙、重楼。
中成药功用:
清热解毒。用于小儿感冒发烧及上呼吸道感染。
中成药剂量:
颗粒剂:
5g
/袋
(
相当于原药材
11g)
、
15g
/袋
(
相当于原药材
33g)< br>。
开水冲服。
5
岁以下
5g
/次;
5
—10
岁
15g
/次,
3
次/日。
保赤一粒金
中成药组成:
浙贝母、焦三仙、陈皮、天花粉、薄荷 叶、琥珀、鸡内金、杏仁、天竺黄、朱砂、僵蚕、钩藤、青
黛、冰片、人工牛黄、炒使君子、净巴豆霜、 甘草。
中成药功用:
解热镇惊,化痰止咳,消食通便。用于感冒食滞、发热咳嗽、消化不良、夜啼不眠等症。
中成药剂量:
水丸剂:约
35
粒重
1g
,每日早 、晚各服
1
次。
6
个月小儿
3
粒/次,
6
个月以上至
l
周岁
6
粒/
次,
1
—
3岁
12
粒/次,
3
—
5
岁
l 5
粒/ 次,
5
—
10
岁
18
粒/次,
10
岁以上
24
粒/次。温开水送
服。
注
意:
体质虚寒者忌用,忌食油腻。
小儿惊风散
www 237mm com-
www 237mm com-
www 237mm com-
www 237mm com-
www 237mm com-
www 237mm com-
www 237mm com-
www 237mm com-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13: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608.html
-
上一篇:儿童用药误区一定要注意
下一篇:碱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