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男人不射精对身体有害吗老中医:治疗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常用验方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8 13:16

二胎指标-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孔甲)

1
、特效感冒宁


【来源】宋健民,《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各10
克,金银花
12
克,
苍术、黄芪各
10
克,甘草< br>3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两次,日服
3次。第
1
次用清水约
200

升,浸药半小时,煎取
1 00
毫升左右。第
2
次用清水
120
毫升,煎

8 0
毫升左右,去渣。两次药汁混合后,分
3
次,早、中、晚温
服。
一 般
3
剂、
重症
6
剂即可。
若遇集体感冒者,
可按此 比例同煎,
分给每个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功用】解邪固表。

【方解】
本方是法取“九味羌活汤”的方义而组成。
九味羌活汤是
按六经而用 药,本方是依六淫
(
风、寒、暑、湿、燥、火
)
外邪而立
方。感冒虽 系小病,治不如法,外邪郁而不散,常常反复发作,遗
留后患,亦即古称:“伤风不醒便作劳也。”风为 外邪之首,故先
用防风、荆芥以祛风;再用苏叶以散风寒;薄荷以解风热;藿香以
化湿邪;金银 花以清暑火;甘草润燥而和诸药;黄芪以益气固表,
使邪去而不复发也。

【主治】感 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痰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
或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适 用于普通型、肠
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习惯性感冒,并有预防作用。

【加减】咽喉 痛者,加桔梗
10
克,僵蚕
6
克;咳嗽痰多稠者,加
浙贝母
10
克,清稀者加半夏
6

(

)
,陈皮
9
克;头痛者,加白

9
克,川芎
9
克;夏季感冒,恶寒无 汗加香薷
6
克;口渴汗出,
小便短赤者,加滑石
15
克,石膏
20
克,荷叶
10
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3
剂即愈,重症可继服
3
剂。
尤以肠胃型感冒者疗效尤佳。
< br>【附记】
本方是取九味羌活汤之意,
采用海藏神术散及玉屏风散等
方加味而组成 。通过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满意。


2
、辛温解表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荆芥、防风、苏叶各
5
克,清半夏、广皮各
9
克,忍冬藤、
连翘各
12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日服
2
次。

【功用】辛温解表。

【方解】风寒外束,治从外解,故方中以荆芥、防风、苏叶辛温 解
表;
以清半夏、
广皮化痰止嗽。
风寒外袭,
热必内郁,
故 加忍冬藤、
连翘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故奏辛温解表之功。服药后多饮热水,
或吃热面汤一碗,
趁热服之,
促其发汗,
可一汗而解,
故奏效颇捷。

【主治 】风寒感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
声重、鼻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清稀、脉 浮紧、舌苔薄白。

【加减】如咳嗽重加炙前胡、炙白前各
9
克,甘草
3
克;恶寒重加
桂枝
5
克;周身痛楚加羌活、独活各
5
克 ;头痛加川芎
5
克,蔓荆

3
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附记】笔者体会,若病初起,宜重用荆芥、防风、 苏叶,一般各
9
克;忍冬藤、连翘少用或去之。或再加葱白、淡豆豉适量促其汗
解。本 方去忍冬藤、连翘加葱白、淡豆豉,用治伤风感冒。验之临
床,效果尤佳。


3
、羌蒡蒲薄汤


【来源】《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组成】羌活、牛蒡子各
9
克,蒲公英
30
克,薄荷
6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日服
2
次。

【功用】祛风解表,清热解毒。

【方解】风热挟疠疫之邪外袭肌表,为病最烈。治宜 辛凉解毒。故
方中以羌活祛风解毒,除湿止痛;牛蒡子疏风透邪,利咽消肿;蒲
公英清热消炎, 解毒散结;薄荷辛凉解表,疏散风热,药仅四味,
其效不凡,用治外感发热,最为合拍。

【主治】外感发热。适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
腺炎,腮腺炎等。

【加减】咳嗽加杏仁、桔梗、前胡各
9
克;咽痛加板蓝根
30
克,< br>玄参
9
克,马勃
6
克;胸闷、纳呆、舌苔腻加厚朴、半夏、枳壳各9
克。

【疗效】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附记】
本 方为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
凡上感热毒偏重所引起的上
述各病证,用之皆验。


4
、清解表热方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桑白皮、桑叶、菊花各
9克,黄芩
12
克,山豆根、鱼腥
草、生石膏
(
先煎
)< br>各
30
克,枇杷叶
9
克,芦根
30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日服
2
次。

【功用】清解表热。

【方解】本方实质上是桑菊饮、银翘散的合方。温热之邪在表, 亦
须从皮毛开散。方中桑叶、菊花既有开散皮毛、及微发汗的作用,
且性属凉润,力能散热,故 宜用于清散表热;桑白皮、黄芩能清泄
肺与上焦之热;山豆根、鱼腥草同为清热解毒之品,用以治上呼吸
道感染,
其作用似较金银花,
连翘为优;
生石膏本为解肌清热之药,
但表热较甚时使用之,亦奏良效,因石膏能清肺热,而肺与皮毛相
合;芦根,枇杷叶宣肺润肺,以兼顾肺 与皮毛之间的关系。诸药配
伍,恰中病机,故用之临床,每收良效。

【主治】风热感 冒。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胀痛、口渴、鼻塞流
涕、咳嗽、嗓子痛、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加减】咽痛加桔梗、牛蒡子各
9
克,咳嗽甚者加杏仁
9
克;无汗
恶寒甚者加荆芥
9
克,薄荷
3

(
后下< br>)
;身痛明显者加羌活、苏叶

9
克。

【疗效】屡用屡验,收效甚捷。

【附记】
印氏云:
此方经多年使用 ,
已列为“抓主症”之常用方剂。
凡感冒发热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明显者,即可用之。一般收效甚 捷。
笔者临床亦多使用,验之临床,效果确实。


5
、三阳清解汤


【来源】夏睿明,《医方新解》
【组成】葛根、金银花、连翘各
24
克,石膏
30
克、柴胡
24
克,
黄芩
12
克,大青叶、蒲公英各
30
克,甘草
9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日服
2
次。

【功用】辛凉透表,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利咽散结。

【方解】
邪入三阳,
其证必重,
治从三阳分头并击。
故方中以葛根、
金银花、连翘凉散太阳表热; 石青清解阳明湿热;柴胡、黄芩和解
少阳邪热;大青叶,蒲公英清热解毒;甘草调和养胃,诸药配伍为< br>方,其功甚著。

【主治】三阳热盛。或温病热入气分,大头瘟毒等证。证见高热持续不退,头昏胀痛,口渴心烦,咽喉疼痛,或微恶风寒,有汗或无
汗,项背强痛,或两颊肿痛,舌质 红,苔浅黄而燥,脉浮洪数而有
力等。临床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猩红热以
及其他感染性疾病,证属“三阳”热盛者。

【加减】若表证较重者可加荆芥、薄荷各
9
克,若见便秘、谵语,
舌苔黄厚而燥者,可加生大黄
6
克,玄明粉
12

(
冲服
)
;若见吐
血,衄血、发斑者可去柴胡,加 生地
15
克,白茅根
30
克,丹皮
12
克,若咽喉肿痛甚者 ,可加土牛膝根
24
克。

【疗效】临床用治急性感染性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附记】凡证属三阳热盛、表里俱热之证,用之奏效颇捷。


6
、退热汤


【来源】许寿仁,《江西中医药》
(5)1984


【组成】秦艽 、青蒿、桑叶、菊花、薄荷、钩藤、芦根、生薏苡仁、
郁金、大贝母、白通草、大豆卷
(
剂量可随证酌用
)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日服
2
次。

【功用】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清热解暑,渗利湿热。

【方解】本方系从《温病条辨 》治疗外感风热的桑菊饮化裁而成。
方用桑叶、菊花、薄荷、钩藤疏风解表,宣透风热;秦艽、青蒿、< br>大豆卷
(
如缺可用扁豆衣代之
)
清热解暑,散风除湿;浙贝母、郁金< br>清热止咳,化痰开郁;芦根清热生津止渴;薏苡仁健脾渗湿,诸药
配伍为用,共奏上述之功。实为 春、夏外感发热之良剂。

【主治】外感风热、暑湿、伏暑、湿温
(
包括肠伤 寒
)
等证。

【加减】
临床运用,
宜随证加减,
如 一般湿重加藿香、
蔻仁;
恶心,
呕吐加藿香梗、姜竹茹;咳嗽加枇杷叶;口渴加天花粉 ;大便秘结
加大黄;
素体虚弱,
以及发热
1
周以上者加党参;
久热有汗去薄荷,
加党参。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 附记】本方为已故南昌著名老中医许寿仁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
方。运用于上述诸证,再随证加减,疗效颇 佳。又许秀平运用本方
10
余年,用治上述诸证,疗效显著。笔者验证信然。


7
、石知柴葛汤


【来源】初航,《辽宁中医杂志》
(3)1984


【组成】石膏
100
克,知母
25
克,葛根
15
克,柴胡
15< br>克。

【用法】每日
2
剂,每剂煎两次,每次煎取
100毫升,共混合
400
毫升,每
6
小时服
80

100
毫升,儿童约减。

【功用】表里两解,解表退热。

【方解 】凡表邪未尽,邪气入里,郁阻遏于气分,卫气俱热,故方
用石膏,
其性辛甘大寒,
辛 能解肌热,
寒能清里热,
为方中之主药;
以知母清热滋阴,与石膏伍用,有协同之效; 葛根和柴胡能解表退
热,而石膏虽有强而快的解热作用,但不持久;知母除有广谱抗菌
作用外, 且有明显而持久的解热作用,二者伍用,其退热效果强而
持久,善清气分之热。药虽四味,但退热之功效 显著。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毒感
染性发热。

【疗效】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
69
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66
例,腮
腺炎
2
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
例。经用药
1
2
天,结果治

52
例,
显效
8
例,
无效
9
例。
总有效率为
87%

痊愈率为
75.4 %



8
、三花清解汤


【来源】张梦农,《临症会要》

【组成】忍冬藤、忍冬花、连翘各
15克,杏仁、淡豆豉、栀子、
玉竹、桔梗、前胡、菊花各
10
克,鲜桑枝
3 0
克,薄荷
5
克,六一

15

(
包煎< br>)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重病可于一昼夜服
2
剂,亦
可连续服至病退为止。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宣湿,辛凉解表,扶正祛邪。

【方解】流感偏热者,以手足 太阳、阳明、太阴诸经为多见,故用
忍冬花、藤、连翘以清热、通络、败毒;玉竹、鲜桑枝、杏仁以治< br>腰椎、骶骨,前额头痛;栀子、淡豆豉以解烦躁而泻三焦伏火,并
散胸中郁热;桔梗、前胡以利肺 气而平咳嗽;菊花、薄荷以清热熄
风而散火邪;更佐六一散甘淡清热兼有利湿之功,综合为剂,以治温热型之流感最宜。

【主治】流行性感冒
(
温热型
)
,证见恶寒发热,自汗,头痛以前额
及眉棱骨痛为剧,腰背骶骨,及四肢皆痛,面赤、舌红、苔色灰白< br>而干、口渴烦躁、咳嗽痰少,或带血丝,但脉反迟或缓。

【加减】本病一般以湿热型为 多见,且容易并发其他变证,故临证
用药宜随证加减:
(1)
咳引胸痛,呼吸迫促,带 铁锈色痰,是病毒
侵犯肺部,络脉受伤。宜本方加紫菀
15
克,润肺下气,
鲜 苇根
120
克甘寒滋阴。
(2)
呕吐腹痛,肠鸣泄泻,是病毒侵犯胃肠,运化 失
常。宜本方加黄芩
10
克,炒黄连
5
克,苦寒泻火坚阴厚肠止泻;
大豆卷
15
克,陈皮
10
克,清胃散结理气。去栀子,杏仁以防泻降
太过。
(3)
神昏谵语,角弓反张,是邪毒侵犯心包,肝风内动,宜
本方去薄 荷、
桔梗、
前胡等气分之药,
加莲子心
15
克,
白芍
15
克,
钩藤
10
克,以清心、平肝、熄风;另加牛黄清心丸,每次服1
粒,
每日
3
次,或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每次服半粒,每日服< br>3
次,芳香通络,清神醒脑。可续服数日,以神清病退为止。
(4)

体关节肿胀作痛,是病毒侵犯肢体,阻滞经络。宜本方加海桐皮
15
克,苡仁
30克,五加皮
15
克,以祛风、利湿、逐瘀、止痛。
去桔梗、前胡二味上焦气分之药 。
(5)
常有一过性之麻疹状或如猩
红热状之皮疹,虽非真正斑疹,也有烦躁不安,是 病毒侵犯营分。
宜本方加丹皮
10
克,生地
15
克,玄参
1 5
克,以清营分之热。去
玉竹、薄荷、前胡气分之药。

【疗效】使用多年,治验甚多,并随证加减用药,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本证型脉反迟缓而浮数,是因病毒初

二胎指标-


二胎指标-


二胎指标-


二胎指标-


二胎指标-


二胎指标-


二胎指标-


二胎指标-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13: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582.html

老中医:治疗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常用验方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