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后症状-
《中医妇科学》
(七
版)
总
论
一、名词解释
1
、
何谓中医妇科学
?
其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妇科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 论,
认识妇女的解剖生理、
病理特点、
诊
疗规律和研究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 床学科。
包括: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
2.带下医?
妇科医生
最早见《史记.
扁鹊
列 传》
。带下指腰带以下或带脉以下的部位。妇女
多
“
带下
”
病,所以古代称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医生为带下医。
二.填空
1
.
★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是妇科历史上第一首方剂,治疗血枯经闭,出自
《内
经》
.
2
.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是
《金匮要略》
.
3
.把妇人列于卷首的医著是
《千金要方》
.
4
.妇产科独立分科始于
宋
代.
5
.设立
“
太医局
”
的朝代是
宋朝
.
6
.历史上最早使用针和药下死胎的医家是
华佗
.
7
.清代的妇科著作影响较大的是
《医宗金鉴》
《傅青主女科》
《达生篇》
.
9
.
★
“
妇三岁不孕
”
出自
《易经》.
10
.
“
寿胎丸
”
是防治自然流产的基础 方,出自
《医学衷中参西录》
.
11
.妇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观点是从
刘完素
医家的学术观点中
引申出来的.
12
.
“胎教”最早记载在
《烈女传
》
。
第二章
女性生殖脏器
。
“
阴道
”
一词最早见于
《诸病源候论》
,
“
子门
”
一词最早见于《
内经
》
。
一、名词解释
1
、胞宫
奇恒之腑之一。位于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连接阴道,
为女子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 官。
2
、子门
子门,又名
子户
。子门是指
子宫
颈口的部位。
子门的功能:子门是主持排出
月经和娩出胎儿的
关口
。
3
、产道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4
、子肠
5
、阴门
女性阴道外口
6
、阴户
广义:包括阴道口、 四边及处女膜部位。狭义:指阴道口
,
亦称廷孔。
7
、阴器
8
、毛际
9
、交骨
二、填空
1
、解剖一词,最早见于
《灵枢·经水
》
。
2
、胞宫的位置在《类经附翼》中说
“
子宫居
直肠
之前。
膀胱
之后。
”
3
、
“
子门
”
一词最早见于
《灵枢·水胀篇》;
子宫之名最早见于,
《妇科百问》
。
4
、古人认识女性生殖器官畸形有“
五不女
”
和
“女函男”
(两性畸形)
。
妇
科
五种病症统称, 指螺(或骡)
、纹(或纹阴)
、鼓(或鼓花)
、角(或角花)
、脉五种
病症。万全《
广嗣纪要
·
择配篇》
:
“
五种不宜:一曰螺 ,阴户外纹如螺蛳样,旋入内;
二曰文,阴户小如箸头大,只可通,难交合,名曰石女;三曰鼓花头,绷 急似无孔;
四曰角花头,尖削似角;五曰脉,或经脉未及十四而先来,或十五六岁始至,或不调,
或全无。
”
前四种为先天生理缺陷而致无生育能力;后者若为
月经
不调,难 于孕育,
或可用中药治疗调整月经。
5
.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功能特点如何?
位置:带脉以下,小腹正中,前临膀胱,后有直肠,下连阴道。
形态:形如合埠,状若倒置梨形。
功能:主司月经和孕育,分娩胎儿。
特点:亦泻亦藏,藏泻有时。
6
.
★
胞宫为什么有
“
奇恒之腑
”
之称?
《类经》说:
“女子之胞,子宫是 也,亦出纳精气而胎孕者为奇。
”说明它的
功能不同于一般的脏腑,脏是藏而不泻,腑是泻而不 藏,藏泻有时。
经期、分娩期——泻而不藏;经后期、经间期、妊娠期——藏而不泻。
第三章
女性生殖生理
1
.
★
概念题:所有妇科病的概念都需要记住!
月经?
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每月一次,经常不变,信而有期。
并月?
二个月来潮一次者。
居经
?
三个月来潮一次
。
避年?
一年一行者
。
激经?
受孕初期仍按月有少量月经而无损于胎儿者
。
绝经?
妇女到
49
岁左右月经便停止,一年以上者
。
初潮?
健康女子,到
14
岁左右月经便开始来潮
。
带下?
为肾气充盛,脾气健运,由任、带所约束而润泽阴户的一种无色,质粘,
无臭味的阴液 ,其量不多。
2
.
★
《素问。奇病论》
:
“胞络者,系于
肾
。
”
3
.
《素问·评热病论》
:
“胞脉者属
心
而络于
胞中
。
”
4
.
首先提出“经本于肾”
“经水出诸肾”的是
《傅青主女科》
。
5
.
★
什么是天癸?
天癸男女皆有,是影响人体生长、发 育、生殖的一种阴精
。
6
.
★
“一元三歧”是指
冲、任、督
脉,并约束于
带
脉。
7
.
早孕有哪些临床表现
停经
,滑脉
,早孕反应
,腹部膨隆
,乳晕着色
。
8
.
“男精壮而女经调,故有子之道也”语出《
妇科正宗
广祠总论
》
9
.
★
何谓恶露?
新产后有余血浊液从子宫通过阴道排出。
10
.
★
预产期如何计算?
末次月经
月份加
9减
3
,
最后月经日期
日数加
7
阴历加
14。
11
.
★
正常妊娠脉象是
滑脉
。
.
12
.
★
临产六字真言,
“睡,忍痛,慢临盆”见于《
达生篇
》著作。
第八章
月经病
1
.
★
月经病的概念是什么?
指月经的周期、 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
状为特征的疾病。
2
.
月经病的主要发生机理?
脏腑受损、肝脾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病。
3
.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
4
.
★
何谓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甚至
10
余日一行
,
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
先期”
。
5
.
★
月经先期主要发生机理?
冲任不固,经血失约。
6
.
月经先期辨证要点如何?
1.
周期提前
7
天以上,连续
3
个周期;
2.
量、色、质的情况;
3.
结合形、气、色、脉辨其属虚、属热。
7
.
★
清经散出于何书?主治何证?治则、组方?
1.
《傅青主女科》
2.
阳盛血热(月经先期)
: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粘,伴心胸
烦躁,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 。
3.
治则:清热凉血调经。
4
)
方药:熟地,白芍,地骨皮,丹皮,黄柏,青蒿,茯苓。
8
.
★
何谓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
7
天以上,甚至
3~5
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
。
9
.
★
月经后期的主要病机是什么?
虚者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实者冲任瘀阻不畅。
10
、月经后期的辩证要点是什么?
从期、量、色、质及全身症候辨寒、热、虚实
。
11
.
★
实寒型月经后期的首选方为
温经汤
。
12
.
★
何谓月经先后无定期?病因病机?
定义:月经周 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
7
天以上,连续
3
个周期以上者。
病机:肝肾失调,冲任紊乱,血海蓄溢失常
。
13
.
★
什么是月经过多?病因病机?
定义: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
病因:病因:气虚、血热、血瘀。
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约。
14.
★
举元煎、保阴煎、
.
失笑散主要治疗的适应证是什么?
气虚(举元煎)
: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晃白,气短懒言,肢
软无力,或小腹空坠 ,或心悸怔忡,舌淡,脉细弱。
治则: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血热(保阴煎)
: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
烦
口渴,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凉血清热止血——保阴煎
血瘀(失笑散)
:经血量多,或持续难净, 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
按,舌有瘀点,或舌质紫黯,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
15.
★
何谓月经过少?病因病机?
定义:月经周期正 常,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
2
天,甚或点滴即
净者。
病因:血虚、肾虚、血瘀、痰湿。
病机:虚者:化源不足,血海不盈;实者:瘀血、痰湿内阻,血行不畅。
16.
★
月经量少中桃红四物汤的适应症是什么?药物组成?
血瘀型(月经量少)
:经行涩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
出后胀痛减轻,舌紫黯,或有小瘀点,脉 细涩或弦涩。
治则: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17
.
★
何谓经期延长?经期延长的常见证型为
定义: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
7
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者。
证型:气虚证
,
虚热证
,血瘀证
。
18
.经期延长治疗大法是。
止血为要
。
19
.
★
何谓经间期出血?何谓氤氲期?
定义:凡在二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
氤氲期:排卵期。
20
.月经中期,若阴道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红,无血块,属
肾阴虚症
。
21
.月经中期,若阴道出血量少,色紫黑有块,属
血瘀症
。
22
.
★
何谓崩漏?其发病特点是什么?
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二者交替出
现。
23
.
★
虚热与实热导致崩漏有何异同?(病机、证 状、治则、方药)
相同:临床均有经血非时突然而下,势急,或淋漓。
不同:
病因:虚热: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虚火扰动血海;
实热:热扰血海,迫血妄行。
证候:虚热:经血非时突然而下,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 ,血色鲜红而质稠,
心烦潮热,小便黄少,或大便干结,苔薄黄,脉细滑。
实 热:经血非时忽然打下,或淋漓日久不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
热,或有发热,小便黄或大便干结,苔黄 或黄腻,脉洪数。
治则:虚热:滋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24
.脾虚致崩的病机是什么?证治如何?
(
证候、治法、方药
)
病机:脾气虚弱,血失统摄。
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崩中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稀, 气短神疲,面色晃
白,面浮肢肿,手足不温,或饮食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则: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
25
.
★
血瘀崩漏是如何形成的?证治如何?
病机:胞宫瘀阻,新血不安。
症状:经血非时而下,或淋漓不净,或暴崩下血,色紫 黑有块,小腹疼痛
或胀痛,舌紫黯,苔薄白,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26
.
★
崩漏根据发病缓急和出血新久,本着“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原则,
灵活掌握
塞流
、澄源
、复旧
的治崩三法。
27
.肾阳虚崩漏的首选方是
右归丸
。
28
.
★
何谓闭经?“女子不月”即闭经,首见于《
内经
》
。
女子年逾
16< br>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
6
个月以上
者。
29
.
★
闭经的病因病机如何?
病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
病机:虚者:精血不 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滞,脉道不
畅
,
血不得下。
30
.
★
闭经的治疗原则应根据病症,虚者
补而通之
,实者
泻而通之
。
31
.
★
痰湿阻滞型闭经证治如何?(证候、治法、方药)
症候: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 年腻,渐至月经停闭;伴形体肥胖,胸
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
脉滑。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活血通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32
.
★
何谓痛经?最早载于何书?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
者。
最早见于《金匮要略》
。
33
.
★
痛经的病位在
胞宫
,以
不通则痛
,或
不荣则痛
,为主要病机。
34
.痛经辨证首辨疼痛发生的
时间
,
部位
,
性质
,及
程度
。
35
.
★
痛经治疗,经期重在
调经止痛
以治标,平时
辩证求因
而治本。
36
.
★
因寒凝血瘀而致痛经,选方
少腹逐瘀汤
。
37
.
★
气滞血瘀导致痛经的发病原因及特点是什么?如何治疗?选方用药?
原因:情志抑郁,气机不利,血行不畅。
特点: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乳房作胀,经 量少,色黯有块,经净痛减,
舌紫黯有瘀点。
治则:理气行滞,化瘀止痛——隔下逐瘀汤。
38
.
★
阳虚内寒导致痛经和寒湿凝滞导致痛经有何异同?
相同:寒凝胞中而发。证见: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
不同:病因:阳虚内寒:阴寒内盛,冲任虚寒。
寒湿凝滞:冒雨感寒,贪食生冷,寒客胞宫,血行不畅。
症状:阳虚内寒:腹痛喜温喜按,经色黯淡,腰腿萎软,小便清长,脉沉
苔白润。
寒湿凝滞:经前经期,腹痛按之痛甚,经色黯黑,有块,畏冷身痛,
苔白腻,脉沉紧。
治疗:阳虚内寒:温经暖宫止痛——温经汤。
寒湿凝滞:温经散寒止痛——少腹逐瘀汤。
39
.
★
何谓经行乳房胀痛?辨证要点是什么?治疗要点?
每于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胀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
者。
40
.
★
经行乳房胀痛机理?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
受精后症状-
受精后症状-
受精后症状-
受精后症状-
受精后症状-
受精后症状-
受精后症状-
受精后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13: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576.html
-
上一篇: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下一篇: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