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
儿童口腔医学
1.
一、名词解释
【
2012
、
2013
】
apexification
根尖诱导成形术
:是指牙根未完全形成之前发生牙髓严重
病变或根尖周炎症的年轻恒牙,
在控制感染的 基础上,
用药物及手术方法保存根尖部的
牙髓或使根尖周组织沉积硬组织,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和 根尖形成的治疗方法。
【
2012
】
Riga- Fede
病
李
-
氟氏病
:专指发生于儿童舌腹的创伤性溃 疡。病因:下颌乳
中切牙的锐利切缘或其早萌摩擦舌系带所致。
临床表现:
舌系带处充 血肿胀溃疡,
经久
不治可变为肉芽肿性溃疡。处理:调磨牙尖,拔牙。
,
【
2012
】
Bednar
s
aphthae
贝氏口疮
:由于护理不当、硬物摩擦导致婴儿上颚黏膜圆
形或椭圆形左右对称溃疡或上 颌翼沟处糜烂性溃疡。
治疗:
去除刺激因素,
局部涂布消
毒防腐药物。
【
2012
、
2013
】
ankylosis of tooth
牙齿固连
:是牙骨质与牙槽骨的直接结合,固连部位
牙周膜丧失,患牙的牙 合面低于邻牙正常的牙合平面,有人称之为下沉牙或低牙合牙。
(
submerged deciduous tooth
低位乳牙:若在乳恒牙替换静止期,局部牙槽骨和牙根间
发 生骨性粘连,可导致低位乳牙)。
【
2012
、
2013
】
leeway space
剩余间隙
:乳恒牙牙冠近远中径比较:乳尖牙<恒尖牙,
上颌第一乳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
下颌第一乳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
上下颌第二乳
磨牙均大于第二前磨牙,
所 以乳牙侧方牙群牙冠近远中径大于恒牙侧方牙群,
两者的差
所产生的间隙称为剩余间隙。剩余间 隙上颌一侧平均
0.9mm
,下颌为
1.7mm
。
【
2013
】
young permanent teeth/immature permanent teeth
年轻恒牙
:恒牙已萌出,
但未到达牙合平面,
在形态、
结构上尚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
恒牙一般在 牙根形成
2/3
左右时开始萌出,
萌出后牙根继续发育,
于萌出后
2
~
3
年牙根达到应有的长度,
3
~
5
年根尖才发育 完成。
【
2013
】
occlusive guidance < br>咬合诱导:
在牙齿发育时期,引导牙齿沿咬合的正常生理
位置生长发育的方法。即儿童自 胎儿期,经无牙期、乳牙萌出期、乳牙列期、混合牙列
期至恒牙列期的过程中,
利用其自身的生 长发育趋势,
对一切可能影响正常咬合关系建
立的因素进行干预,
同时对已出现的阻碍 正常咬合建立的因素进行早期治疗,
以诱导正
常咬合关系的建立。
2.
3.
4.
5.
6.
7.
二、填空
1.
【
2012
】
多生牙萌出的常见牙位:上颌前牙区,尤其是两上颌中切牙之间 的
正中牙
。
2.
【
2012
】
乳牙拔牙应注意什么:①避免损伤恒牙胚;②不必强行挖取残根;
③不搔刮牙
槽窝;④拔牙顺 序:双侧先拔有症状的一侧;单侧先拔下颌再拔上颌。
3.
【
2 012
】
疱疹性口炎的病原菌:
单纯疱疹病毒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口炎
/
雪口的病原菌:
白色念珠菌
。
4.
【2013
】
儿童时期三个牙列阶段:乳牙列阶段;混合牙列阶段;年轻恒牙列阶段。
5.
【
2013
】
乳牙萌出顺序:
ABDCE
6.
【
2013
】
间隙保持的意义:
①防止邻牙向缺隙部位倾斜和对颌牙伸长;
②保持早失牙齿的近远中径和垂直间隙;
③保证继承恒牙的正常萌出。
7.
【
2013
】
牙髓炎主要症状:
自发性;阵 发性痛;夜间痛;疼痛不能定位;冷热温度刺
激加重疼痛
根尖周炎的主要症状:咬合痛;自发性
剧烈持续的跳痛
三、选择
1.
Nance
矫治器适用于弯曲牙的原因
2.
乳牙外伤对 恒牙胚的影响
:①恒牙萌出异常(牙胚位置异常、萌出位置异常、迟萌);
②牙冠部形成异常( 釉质发育不全、白斑或黄褐色斑、牙冠形态异常);③牙根部形成
异常(牙根弯曲、短根、双重牙根、牙 根部分发育或全部停止;④严重的创伤甚至可以
导致恒牙胚坏死,牙胚停止发育,牙齿埋伏、倒生、牙瘤 样形态等。
四、判断
乳恒牙萌出顺序
⒈乳牙萌出顺序:
A-B-D-C-E
乳牙
中切牙
侧切牙
第一乳磨牙
尖牙
第二乳磨牙
下颌
第一磨牙
中切牙
侧切牙
下尖牙
第一前磨牙
第二前磨牙
第二磨牙
五、简答
1.
【
2012
、
2013
】☆乳牙龋患病特点
,
龋对咬合的影响
。
⑴
☆患病特点:
①患病率高,发病时间早;
②龋发展速度快;
③自觉症状不明显,易忽略;
④龋齿多发,龋坏范围广;
⑤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活跃;
⑥充填率低,需治疗的患牙数量大;
⑦充填后继发龋多。
☆龋对咬合的影响:
P213
①影响牙弓长度和宽度,乳牙大面积龋坏还会影响牙合间高度;
下颌时间
/
月
6/
半岁
10
12/1
岁
16
20
时间
/
岁
6
~
7
6
~
7
7
~
8
9
~
10
10
~
12
11
~
12
11
~
13
上颌时间
/
月
7.5
9
14
18/
一岁半
24/2
岁
上颌
第一磨牙
中切牙
侧切牙
第一前磨牙
第二前磨牙
上尖牙
第二磨牙
牙根稳定期
/
岁
2
~
4
2
~
5
4
~
7
3
~
8
3
~
8
时间
/
岁
6
~
7
7
~
8
8
~
9
10
~
11
10
~
12
11
~
12
12
~
13
⒉恒牙萌出顺序:下颌:
6-1-2-3-4-5-7
;上颌:
6-1-2-4-5-3-7
②乳牙的牙髓根尖周组 织病变,
会影响乳牙牙根的正常吸收,
阻止或延迟乳牙的正常替换,
还会影响继承恒牙 胚的发育情况及萌出方向;
③乳牙因龋早失,
尤其是第二乳磨 牙的早失,
常致第一恒磨牙的关系紊乱和第二前磨牙的
萌出困难或异位萌出;
④第一恒磨牙大面积龋坏或拔除而影响了正常牙合关系的建立;
⑤龋坏使儿童咀嚼功能下降,颌骨刺激不足,发育不充分。
2.
【
2012
、
2013
】☆疱疹性口炎和复 发性疱疹性口炎鉴别
。
鉴别要点
年龄
溃疡数目
溃疡大小和分布
黏膜
疱疹性口炎
好发于儿童
为多发,数目不等,溃疡成簇
溃疡面小,约
1-2mm
,不显示凹陷,成簇
的溃疡融合时面积大小不等,边 缘不齐,
可呈多环状
患处一片充血
复发性口疮
年龄不拘
多为单发
溃疡稍大,
表面凹陷、
散在,
无成簇融合的特点
溃疡四周有充血的红晕
3.
【
2012、
2013
】☆以乳
5
和恒
6
为例,试述如何区分乳恒 牙
。
①第二乳磨牙的牙冠较第一恒磨牙小,呈乳白色。
②第二乳 磨牙邻面观:牙冠近颈缘明显缩窄,
颈嵴突出,
牙冠由颈部向牙合方聚拢,近颈部
大而 牙合面小。
③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
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约相等,
而下颌第一恒磨牙此三尖
中,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
④上颌第二乳磨牙为三根,下颌第二乳磨牙为二根,根干短,根分叉大。
⑤根据上述特点,结合患者年龄、咬合关系和磨耗程度,即可与第一恒磨牙区别。
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①磨耗度:由于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故切嵴、牙尖磨耗明显。恒 牙新萌出不久,磨耗不明
显,新萌出的恒切牙尚可见明显的切嵴结节。
②色泽:乳牙色白或青白,而恒牙微黄,更有光泽。
③形态:乳牙牙冠高度短,近远 中径相对较大,并具有牙冠近颈
1/3
突出明显、颈部收缩等
特点。
④大小:以同名牙相比,乳牙比恒牙小。
⑤排列:在完整的牙列中,可参考牙齿排列的次序加以鉴别。
4.
【
2013
】
年轻恒牙牙髓炎与根尖周炎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①尽力保存活髓组织
②如不能保存全部活髓,也应保存根部活髓
③如不能保存根部活髓,也应保存牙齿
5.
【
2013
】
乳牙外伤对恒牙的危害:
①恒牙萌出异常:牙胚位置异常、萌出位置异常、迟萌
②牙冠部形成异常:釉质发育不全、白斑或黄褐色斑、牙冠形态异常
③牙根部形成异常:牙根弯曲、短根、双重牙根、牙根部分发育或全部发育停止)
④严重的创伤甚至可使恒牙胚坏死,牙齿埋伏、倒生、牙瘤样形态等。
六、病例分析
1.
右上第一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炎症 破坏到
4
恒牙胚,右上第一恒磨牙深龋。
诊断?依据?如何治疗?原则?
书上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Pediatric Dentistry
儿童口腔医学:
是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为对象,
研究
其口腔范 围内之牙、牙列、颌骨及软组织等的形态功能,诊断、治疗和预防其口腔疾病
及畸形,使之形成有健全功 能的咀嚼器官。
2.
牙根稳定期
:
从乳牙牙根形成至牙 根开始吸收这一时期,
是临床上牙髓病治疗、
根管治
疗的最佳时期。
(
A:2-4
岁
B:2-5
岁
C:4-7
岁
D:3-8
岁
E:3-8
岁)
3.
submerged deciduous tooth
低位乳牙
:
乳恒牙替换期内,
活动期的组织变化为乳牙牙根
和局部骨质吸收,
结缔组织溶解;
静止期则表现为结缔组织增殖,
局部骨组织和牙骨质
增殖。< br>故存在着两种相反的组织变化。
若在静止期,
局部牙槽骨与牙根间发生骨性粘连,
可导致低位乳牙现象。
4.
young permanent teeth/immature permanent teeth
年轻恒牙
:恒牙已萌出, 但未到达
牙合平面,在形态、结构上尚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恒牙一般在牙根形成
2/3< br>左右
时开始萌出,萌出后牙根继续发育,于萌出后
2
~
3
年牙 根达到应有的长度,
3
~
5
年根
尖才发育完成。
5.
post eruptive maturation
成 熟现象:
年轻恒牙萌出后,表现为钙、磷、氟和氯的含量
增加,
CO3
2-< br>减少,釉质的渗透性减低,有机质的含量减少,硬度和抗酸性增强,比重
增加,羟磷灰石结晶增大 ,这些现象称为成熟现象。
6.
primate
space
灵长间隙
:在灵长类动物牙列中,上颌乳侧切牙与乳尖牙之间,下颌乳
尖牙与第一乳磨 牙之间存在间隙,萌出即有,称为灵长间隙。
7.
development
space
发育间隙
:随着颌骨的发育,
3
~
6
岁乳牙列中出现的初无后有的生
理间隙称为发育间隙。
8.
IIA
期
终末平面
(
terminal < br>plane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称为终末平面,可分为垂
直型、
近中型 和远中型。
终末平面对第一恒磨牙的萌出有诱导作用,
与第一恒磨牙初期
咬合关系的建 立密切相关。
意义:
①评价乳牙列咬合关系的重要指标;
②推断替牙列和
年轻 恒牙列第一磨牙咬合关系。
9.
IIIA
期
正中间隙
:由于恒侧切牙的牙胚挤压中切牙根端,使中切牙根向近中,而冠向
远中倾斜,两中切 牙间常出现较大的间隙,称为正中间隙,发生率为
70%
。
10.
leeway space
剩余间隙
:乳恒牙牙冠近远中径比较:乳尖牙<恒尖牙,上 颌第一乳磨牙
<上颌第一前磨牙,
下颌第一乳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
上下颌第二乳磨 牙均大于第二
前磨牙,
所以乳牙侧方牙群牙冠近远中径大于恒牙侧方牙群,
两者的差所 产生的间隙称
为剩余间隙。剩余间隙上颌一侧平均
0.9mm
,下颌为
1.7 mm
。
11.
fusion of tooth
融合牙
:是由
2
个正常牙胚的釉质或牙本质融合在一起而成。
12.
concrescence
of
tooth
结合牙
:是
2
个或
2
个以上基本发育完成的牙齿,由于牙齿拥挤或创伤,使两个牙根靠拢,由增生的牙骨质将其结合在一起而成。
13.
germination of tooth
双生牙
:是牙胚在发育期间,成釉器内 陷将牙胚分开而形成的畸形
牙,表现为牙冠的完全分开或不完全分开,但有一个共同牙根和根管。
14.
Turner tooth
特纳牙
:在继承恒牙的牙 冠形成期,乳牙的慢性根尖周感染,或是乳牙外
伤影响到恒牙胚时,可能导致继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 br>
15.
Taurodontism
牛样牙
: 指牙冠长而牙根短小,牙髓腔大而长,或髓室顶至髓室底的高
度大于正常,根分歧移向根尖处的牙齿,< br>Keith(1913
)认为此种牙形似有蹄类牙,故称
为牛样牙。
【临床表现 】
特征是牙体长牙根短,根分歧到牙颈部的距离大于牙合面到牙
颈部的距离,髓室底的位置比正 常牙齿明显移向根尖处。
16.
ankylosis
of
tooth
牙齿固连
:是牙骨质与牙槽骨的直接结合,固连部位牙周膜丧 失,
患牙的牙合面低于邻牙正常的牙合平面,
又称为下沉牙或低牙合牙。
患牙处于萌出 停滞
状态,
而相邻的牙齿在萌出,
周围的牙槽骨在发育,
使得患牙的看面低于 正常的牙合平
面,因而给人以下沉的印象。
17.
行为管理:
医务人员采用合适的语言和情感交流,
消除患儿恐惧、
焦虑和紧张情绪,
建
立患儿对口腔治疗环境的适应力,
提高诊疗操作中患儿对疼痛的耐受力,
获得患儿 和家
长的信任和配合,
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培养患儿良好的口腔卫生态度,
此过程所使用
的办法称为行为管理。
18.
笑气吸入镇静技术: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经过选择的病人吸入适量浓度的笑气达到
保留
清醒意识
镇 静抗焦虑的管理技术。
19.
early
childhood
caries
,
ECC
低龄儿童龋
:
小于
6岁
的儿童,只要在
任何一颗
乳牙上
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龋(无论是否成 为龋洞)、失(因龋所致)、补牙面,即为低龄
儿童龋。
20.
rampant caries
猛性龋
:
是指短时间内发生在多数牙位,< br>多数牙面的急性进展型重度龋
病。
(突然发生、涉及牙位广泛,迅速地形成龋洞,早期波 及牙髓,且常常发生在不易
患龋的牙位和牙面上,如下颌前牙的唇面、近切端部)
21.
环状龋
:
乳前牙唇面、
邻面龋较快发展成围绕牙冠 的广泛性的环形龋,
呈卷脱状。
多见
于牙冠中
1/3
至颈
1 /3
处,有时切缘残留少许正常的釉质、牙本质。
22.
根尖诱导成形术
(
apexification
)是指牙根未完全形成之前发生牙 髓严重病变或根尖
周炎症的年轻恒牙,
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
用药物及手术方法保存根 尖部的牙髓或使根
尖周组织沉积硬组织,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的治疗方法。
23.
咬合诱导
P213
:
在牙齿发育时期,引导牙齿沿 咬合的正常生理位置生长发育的方法。
即儿童自胎儿期,
经无牙期、
乳牙萌出期、乳牙列期、
混合牙列期至恒牙列期的过程中,
利用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趋势,
对一切 可能影响正常咬合关系建立的因素进行干预,
同时
对已出现的阻碍正常咬合建立的因素进行早期 治疗,以诱导正常咬合关系的建立。
24.
序列拔牙:
指从替牙 列前牙拥挤的早期开始按次序拔除提前选择好的乳牙及恒牙,
首先
拔除
乳尖牙
(
7
~
8
岁),其次为
第一乳磨牙
(
9
~
10
岁),最后拔除
第一前磨牙
(
10
~
12岁)。
二、选择
1.
2.
3.
4.
第二恒磨牙大约在
11
岁半
开始萌出,
13
岁
左右完全萌出。
多生牙最常见于上颌前牙区域,尤其是上颌中切牙之间的
正中牙
。
畸形中央尖最多见于
下颌第二前磨牙
。
先天性梅毒牙
/Hutchinson tooth
的三大特征:
半月形切牙、蕾状磨牙、耳聋和间质性角
膜炎
。
5.
恒牙早萌多见于
下颌前磨牙
,与
乳磨牙根尖周病变< br>或
早失有关
,早萌牙
松动伴釉质发
育不全
。
6.
下颌传导麻醉在下颌支中央的
内斜线约
2mm
处为刺 入点,
由对侧第一乳磨牙附近向刺
入点刺入约
10mm
深。
7.
乳牙龋病好发于
上颌乳切牙、下颌乳磨牙
,其次是上颌乳磨牙 、上颌乳尖牙,下颌乳
尖牙和下颌乳切牙较少见。
8.
表面麻醉 法用于
极松动的牙齿拔出
,
麻醉区域要
干燥
,
范围要
小
,一般
2-3
分钟
即可产
生麻醉效果。
9.
浸润麻醉法适用于
上颌牙齿
和
下颌乳磨牙
的 拔出,儿童骨质较疏松,使用局部浸润麻
醉效果较好。在牙龈的唇颊移行皱壁部位浸润麻醉。对于注射疼 痛,可采用
慢、稳、轻
的方法,简称
SGL
法
(
slowl y
,
gently
,
lightly
)。
10.
根尖诱导成形术临床操作遵循根管治疗的操作原则,但
加强了根管消 毒
,
并增加了药
物诱导
。
11.
牙根继续发育的类型:
A.
根尖继续发育,管腔缩小,根尖封闭
B.
根管腔无变化,根尖封闭
C.X
线片上 未见牙根继续发育,但根管内探测有明显阻力,说明根尖处有薄的钙化屏障
D.X
线片上见在根端
1/3
处形成钙化屏障。
12.
咬合片显示牙根影像变短,靠近
X
线源,远离恒牙胚,则该 乳牙可保留。咬合片显示
牙腭向移位并侵入恒牙胚内,腭向嵌入的牙偏离
X
线源,在< br>X
线片上影像被拉长。
13.
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LAgP
局限于
第一恒磨牙
或
切牙
。
牙齿移位多见于上切牙
,
呈扇形
散开排列,
此病早期菌斑、牙石量很少,但能探及深牙周 袋。
X
线片上可见第一恒磨牙
的邻面有
垂直型骨吸收
,在切牙区多见
水平型骨吸收。
三、填空
1.
牙齿的发育过程包括
牙胚的发生、牙体组织的形成
和
牙齿萌出
3
个阶段。也称为
生长
期、钙化期
和
萌出期
。
2.
叩诊
和
牙齿松动度检查
对牙髓状态的 判断很有意义。(检查时应仔细观察患儿眼神及
表情的变化,还应注意生理性松动和病理性松动的鉴别)
3.
根尖诱导成形术所依赖的组织:
根尖部残留的生活牙髓、
根尖端的牙乳头、根尖周组
织中的上皮根鞘
。
4.
儿童时期主要的牙龈病有
单纯性龈炎、萌出性龈炎、青春期龈炎、药物性牙龈增生、
遗 传性牙龈纤维瘤、急性龈乳头炎。
5.
间隙保持器的
种类
固定式:
远中导板、带环 丝圈式、全冠丝圈式、充填式、舌弓式、
Nance
弓间隙保持器
活动式:
可摘式功能性保持器
6.
世界卫生 组织按照残疾的性质、程度和影响把残疾分为
残损、残疾、残障
三类。
四、简答
1.
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①磨耗度:由于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故切嵴、牙尖磨耗明显。恒 牙新萌出不久,磨耗不明
显,新萌出的恒切牙尚可见明显的切嵴结节。
②色泽:乳牙色白或青白,而恒牙微黄,更有光泽。
③形态:乳牙牙冠高度短,近远 中径相对较大,并具有牙冠近颈
1/3
突出明显、颈部收缩等
特点。
④大小:以同名牙相比,乳牙比恒牙小。
⑤排列:在完整的牙列中,可参考牙齿排列的次序加以鉴别。
2.
副根管类型
+
意义
A
:副根管连通髓室与牙周膜
B
:起自髓室,伸入硬组织内,为一盲管
C
:起自牙周膜,伸入硬组织内,为一盲管
D
:起自髓室后又回至髓室
E
:起自牙周膜又回至牙周膜
F
:包埋在硬组织中的盲管
意义:
当髓室内有感染时,
A
型副根管很自然能将感染波及至根分叉部的牙周组织。
B
型和
C< br>型虽为盲管,
但
B
在髓底发生吸收、
C
在髓底被牙钻磨损时,
盲管均会成为连通髓室和根
分又牙周组织的通道。
3.
乳牙牙髓特点:(感觉不敏感的原因)
①乳牙牙髓的神经纤维呈未成熟状,神经分布比恒牙稀疏。
②边缘神经丛少,组成腊施柯夫神经丛的神经纤维也少。
③成牙本质细胞层的神经纤 维甚少,
进入前期牙本质的神经纤维更少,
故乳牙感觉上不如恒
牙敏感的因素之一。< br>
4.
乳牙的重要作用:
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②引导恒牙的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
③辅助发音
④有利于美观及心理健康
5.
Nolla
分期
第
2
阶段:
牙冠开始 钙化
。如果
X
片上有牙囊存在,可看到钙化的牙尖,则可判断牙胚的
存在;< br>
第
6
阶段:
牙冠形成
,
牙釉质钙化完成,
进入牙根发育期,
牙齿开始向颌面移动;
第
8
阶段:
牙根形成
2/3
,
牙齿的大部已在牙龈黏膜下,
或已经穿破牙龈暴露在口腔内,
即临 床萌出期;
第
10
阶段:
牙根形成,根尖孔缩小
,表明牙 齿发育近成熟,萌出潜力减低。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12:4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553.html
-
上一篇:儿童口腔医学试卷(B)
下一篇:口腔科门诊病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