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克是多少毫克-
糖尿病从阳虚论治浅析
糖尿 病中医归属消渴病来论治。
《中医内科学》将其病
机概括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而
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治疗大法。”并根据症状表现和病
程发展,概括为上 中下三消进行辨治,方药以养阴清热药为
主,如玉女煎、消渴方、六味地黄丸等方随症化裁。本人曾按此大法对部分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不彰,甚或愈治
愈烈,而一度困惑。前来就诊的患者只好 采用西药降糖,许
多人后来不得不接受胰岛素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各
种并发症相继出现 。于是本人开始对随访的每一位被确诊的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细察,发现许多患者倦怠乏力,面色咣白,形寒肢冷,性情淡漠甚或阳痿,舌质淡嫩,
苔薄白而润滑,阳气亏虚症状十分明显, 也有部分患者形体
较胖,腹大而软,舌胖而边有齿印,一派气虚湿盛症状,还
有的形体偏瘦,舌 质红,苔薄少,脉沉细而数,应属阴虚火
旺者。而前者单纯用阴虚火旺解释显得十分牵强,应该是阴盛才对,同时患者都还有共同体征:困倦、阳痿或四肢不温
等阳气不充现象,但不很突出,较易被忽 视。据此可窥见其
内在病机本质——阳虚。
患者中鲜见有面色红赤,
舌苔黄燥,
脉洪数等热象明显者。于是以温阳化气疗法进行辨证施治,
取得一定疗效。有了这样的临床感受,进而 广泛阅读,勤求
古训,我得出糖尿病阳虚为本结论。请轼粗论之。从阳虚论
治糖尿病
造成糖尿病患者阳气亏虚的原因十分复杂,一
般归结为禀赋不 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及过
服寒凉饮食或误服寒凉的药物等所致。血糖,中医认为是脾< br>胃通过对从外界吸收来的水谷的腐熟运化,再传输到血脉中
的属性为阴的精微物质,机体本应是要 通过阳气对它进行气
化,将其转化为生命活动的精气神,也就是将有形的物质变
成无形的能量过 程。“阳化气,阴成形”,但由于阳气亏虚,
气化功能减弱,这些有形的精微物质就滞留血脉里,超出正
常范围,影响机体的代谢与生理机能,从而形成糖尿病。可
见,
糖尿病的形成是由于阳 气的亏虚造成的。
阳气亏虚,
糖尿病“三多一少” 就不难解释:阳虚化气功能减弱,组织细
胞缺乏生命活动的能量,于是呼唤供给,使机体产生饥饿感而多食;食而不用,血液中糖的浓度不断增高,又要呼唤稀
释和排出,这就需要水来帮助,同时阳虚 不能蒸津化液而上
濡,故口渴多饮;饮多溲多,多尿成为必然;组织细胞始终
得不到能量,最终饥不择食,
开始消化自身,
形体渐趋消瘦。
可见阳虚而气化不行是造成糖尿病 各种症状的根本原因。而
传统阴虚火热论认为,口渴是热炼津枯,饥饿是脾胃积热而
消谷善饥, 火热似乎十分明显,清火显得十分必要,其根本
原因是没有细致观察和分析,没有看到疾病的根本原因之 所
在,根据表面现象而得出阴虚火旺的病机,于是大遣滋阴和
清热药物。虽有部分阳虚兼有阴虚 者暂时有效,但患者潜藏
的阳虚本质没有被察觉,治法终归属于治标之策而难以病除,
更可怕的 是寒凉的清火药克伐了机体的阳气,使阳气更加匮
乏,患者的病情被越治越烈就不足为奇。其实糖尿病患 者真
正的治疗方法是温阳以化气,上面的治疗方法正好与其相左。
对于消渴病的清热润燥疗法持有疑异,古来有之,
《医门法
律》言“凡治消 渴病,用寒冷太过,乃至盛火湮,犹不知返,
渐成肿满不效,医之罪也。
”当代已故名老中医,
南京中医药
大学陈亦人教授认为,
“自金元河间学派力主消渴病阴虚燥热
说后 至清代温病学说的鼎盛,对消渴病病机的认识,阴虚液
枯,
火热炽盛之说愈演愈烈,
终 成阴虚燥热论治消渴之流弊”。
长春市名老中医桑景武老先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注意到
很多 消渴病人“久施养阴清燥之品罔效”,然“细审其证,却无
阴虚之明证”,明确提出“消渴者燥热为标, 阳虚为本”,强调
温肾阳以化气治疗糖尿病,真武汤是他常用来治疗糖尿病的
方剂。
可 见糖尿病阳气亏虚的病机本质早就受到重视。
。
找到了糖尿病的真正病机之所在,即内在的阳虚贯穿始终,
有 时潜伏得较隐蔽,外在表现时同时有气虚和
(
或
)
阴盛或阴
虚
(
如前面提到的部分肥胖与消瘦患者
)
,有时表现的相当突
出,这就需要认 真辨识。治疗要注意抓住阳虚这条主线,综
合运用脏腑,经络,经脉和气血津液辨证,根据临床症状判< br>断阳虚的程度和病位之所在,合理使用温阳之品,如附片,
于姜,锁阳、葫芦巴、淫羊藿、巴戟天 、菟丝子、益智仁、
杜仲等。注意疏通气机,通脉化瘀,涤痰通络,以使阳气易
于播散传布,并 十分重视脾、肾、肝等脏腑在本病的发生发
展中重要作用,
这样就会临症而不乱。
如发 现患者气短乏力,
易汗出,舌淡苔白少,表现为气虚,方药以人参、生黄芪、
党参、太子参、山 药、白芍、白术等补气以生阳。这里需要
说明,气属阳,气虚是阳虚之始,阳虚的患者一般会有气虚存在,故补气药自始至终根据虚损程度都要合理使用。如患
者腹胀,腹满腹软,形体较胖,舌淡苔白 滑或厚腻,属水湿
泛脾
(
阴盛
)
而脾阳被困,当燥湿利湿以解脾阳, 方中酌加苍
术、
藿香、
佩兰、草果、
砂仁、
豆蔻,
茯苓,< br>猪苓,
泽泻等。
如患者情绪忧郁,口苦,胁胀痛,属气滞肝脉,当以佐入疏
肝理 气以释阳,如柴胡、川楝子、元胡、佛手、香橼、枳实
等。同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身为阳脏的肝脏在消 渴病的发
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肝脏是“体阴而用阳”之藏,“体阴”
表现在肝藏血和储存肝 糖元作用,“用阳”表现在肝为阳藏,
通过疏泄气机而布散阳气。
如果气滞或寒凝肝脉,
肝失疏泄,
气机不布,肝阳郁而不用,首先影响机体的气化功能,使肝
糖元和肌糖元难以分解 ,此外我们发现糖尿病患者中许多表
现的燥热的感觉,也可能与肝气不疏,气郁化火有关,因而
只要肝气条达,烦火自除,并非一定要用寒凉的药物,更重
要的是糖尿病的阳虚本质,开始可能就是肝阳 被困厄而不用,
0 1克是多少毫克-
0 1克是多少毫克-
0 1克是多少毫克-
0 1克是多少毫克-
0 1克是多少毫克-
0 1克是多少毫克-
0 1克是多少毫克-
0 1克是多少毫克-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10: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386.html
-
上一篇:中医防治“五心”烦热 阴虚内热型的十个症状
下一篇:中医的阳虚、阴虚与九种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