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对婴儿有辐射吗-
《病理学基础》
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
、简述萎缩的原因及类型。
P6
答:萎缩一般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个类型。
生理性萎缩见于更年期后妇 女的子宫和卵巢的萎缩、
老年人的各器官的萎缩、
青春期的胸腺
萎缩等。
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以下类型。
(
1
)营养不良性萎缩
(
2
)压迫性萎缩
(
3
)失用性萎缩
(
4
)去神经性萎缩
(
5
)内分泌性萎缩
2
、简述细胞水肿的病例变化。
P9
答:
肉眼观察:
病变 器官体积增大,
重量增加,
包膜紧张,
切面隆起,
边缘外翻,
颜色变 淡,
似开水烫过一样。
镜下观察:细胞体积增大,
HE
染色胞质内出现 许多细小的淡红色颗粒(电镜下为为肿胀的
线粒体和内质网)
。若水肿进一步发展,可发展为气球样变。
3
、简述脂肪变性的病例变化。
P10
答:肉眼观察:脂肪变性的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呈淡黄色,切面触之有油腻肝。
镜下观察:脂肪变性的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
4
、简述坏死的病理变化。
P11-12
答:
镜下观察:
(
1
)
细胞核的变化:
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重要标志,
主要有 三种形式:
①核固缩
②核碎裂
③核溶解
(
2
)细胞质的变化:胞质中
R NA
丧失及蛋白质变性,致使胞质红染;胞质结
构崩解,致使胞质呈颗粒状,进而细胞膜破裂,整个细胞
完全崩解消失,溶解、吸收而消失。
(
3
)间质的变化: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断裂、液化,最后坏死
的胞核、胞质及崩解的间质融合成一片模糊的颗粒状、
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肉眼观察:失活组织的特点是:
1
、失去原组织的光泽,颜色变苍白、浑浊;
2
、失去原组织的弹性,捏起或切断后组织回缩不良;
3
、失去正常组织的血液供应,摸不到动脉搏动
,针
刺或清创切开时无新鲜血液流出;
4
、失去正常组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
5
、简述坏死的类型。
P12
答:根据坏死的形态变化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
1
)凝固性坏死(
2
)液化性坏死(
3
)纤维素 样坏死(
4
)坏疽
坏疽可分为三种类型: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气性坏疽
6
、简述坏死的结局。
P13
答:
(
1
)溶解吸收(
2
)分离排除(
3
)机化(
4
)包裹和钙化
7
、简述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
P17
答:根据创伤程度、有无感染及愈合情况,创伤愈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
1
)一期愈合:见于损伤范围小,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 ,对合严密的伤口。
一期愈合的时间短,形成瘢痕小,对机体一般无大的影响。
(
2
)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无法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二期愈合时间长,形成的瘢痕大。
(
3< br>)痂下愈合:多见于浅表皮肤擦伤。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干燥后,形
成黑褐色硬痂 ,上皮再生完成后,痂皮即脱落。硬痂有保护创面及抗感染作用。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
、简述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
P22
答:肉眼观察: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边缘变钝,颜色暗红,质地变实。
新鲜时切面可挤出或流出淡粉红色或红色血性泡沫状液体。
长期的慢性肺淤血,肺质地变硬,肉眼呈棕褐色。
镜下观察:
(
1
)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广泛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
(
2
)部分肺泡内间见有多少不等的漏出液和漏出的红细胞;
(
3
)部分肺泡腔内见心衰细胞。
2
、简述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P22
答:肉眼观察:肝体积增大,包膜 紧张,颜色暗红。长期慢性肝淤血时,肝的表面及切面
可见呈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 肝。
镜下观察:
(
1
)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周围的肝窦扩张,充满红细胞;
(
2
)肝小叶中央区干细胞萎缩,肝小叶周边区肝细胞脂肪变性;
(
3
)严重淤血时可见干细胞坏死;
(
4
)长期严重肝淤血,见肝脏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3
、血栓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P23
答:目前公认的血栓形成条件有以下三个:
(一)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病理情况下,
造成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启动外源
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引起血栓形成。
(二)血流状态的改变
主要是指血流速速减慢和血流产生旋涡等改变。
(三)血液凝固性增高
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血液黏滞性增高,
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而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 br>上述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是独立的,但往往同时存在,在不同情况下,其中一个
条件起着主导作用 。
4
、栓赛的类型有哪些?
P27
答:根据栓子的不同,栓塞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血栓栓赛
(二)脂肪栓塞
(三)羊水栓塞
(四)气体栓塞
1
、空气栓塞
2
、氮气栓塞
(五)其他栓塞
有
1
、肿瘤细胞栓塞
2
、细菌栓塞
3
、寄生虫栓塞
5
、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P26
答:栓子运行途径一般随血流方向运行。
1
、
来自左心和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栓子,
随动脉血流运行,
最终栓塞在各组织器官的口
径与栓子直径相当的动脉分支,常见栓塞在脑、脾、肾及四肢。
2
、
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
随静脉血流运行,
最终进入肺动脉主干或其分
支,引起肺栓塞。
3
、
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 子(如来自肠系膜静脉的栓子)
,随血流运行入肝,
引起肝内门
静脉分支的栓塞。
三、炎症
1
、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
P32
答: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一般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以变质和渗出为主,慢性炎症及炎症后期以增生为主。
变质为损伤性病理过程,而渗出和增生是以抗损伤和修复为主的病理过程。
2
、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P33
答:炎症介质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有 :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趋化作用、发热、疼
痛、组织损伤等。
3
、渗出主要包括哪几个过程?
P33
答:
渗出主要包括血流动力 学改变、
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液成分的渗出
(包括液体渗出和
白细胞渗出)等三个相互 关联的过程。
4
、简述白细胞的渗出过程。
P35
答:白细胞的 渗出过程主要包括白细胞边集、附壁、黏附、游出等价段,并在趋化因子的
作用下向损伤部位聚集。
5
、白细胞在炎症局部有什么作用?
P35
答:
游出的白细 胞在炎症局部可发挥吞噬作用、
免疫作用和组织损伤作用,
其中吞噬作用
是炎症防御反 应中最重要的环节。
四、肿瘤
1
、简述肿瘤的生长特点。
P44
答:首先,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在形态、结构、功能上,与正常细胞相比都有不同程度
的异常,甚至接近幼稚的胚胎组织;
其次,相对无限制生长,肿瘤细胞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发生了基因水平的异常。
第三,即使去除致瘤因素,肿瘤细胞仍可继续生长,不受机体控制,肿瘤细胞生长旺
盛,具有相对无限制性。
2
、肿瘤的扩散方式有哪些?
P46
答:肿瘤的扩散是恶性肿瘤的特点,其方式有直接蔓延和转移两种。
(
1
)直接蔓延:
肿瘤细胞沿组织间隙、血管、
淋巴管或 神经束衣连续不断地侵入邻近
组织器官继续生长。
(
2)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迁移到其他部位,继
续生长,形成于原发瘤性质相同的肿瘤。
主要转移途径有:①淋巴道转移
②血道转移
③种植性转移。
3
、简述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P48
答:
分化程度
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
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
核分裂少见
较慢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
常有包膜,边界清楚,可推动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核分裂多见,
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较快
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边界不清,
不易推动,后者伴有浸润生长
电脑对婴儿有辐射吗-
电脑对婴儿有辐射吗-
电脑对婴儿有辐射吗-
电脑对婴儿有辐射吗-
电脑对婴儿有辐射吗-
电脑对婴儿有辐射吗-
电脑对婴儿有辐射吗-
电脑对婴儿有辐射吗-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6: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934.html
-
上一篇:常见症状评估(159题)
下一篇:第八章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