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日记2-
护理学基础知识汇总
1
、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
安静性。
2
、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
18
~
22
℃;新生 儿、老年科室及
治疗检查时
温度保持在
22
~
24
℃。
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
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
不利于体
< br>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
动力,又可
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3
、适宜的病室湿度为
50 ---60%
。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
者感到气闷
不 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又为不利;湿
度过低时,
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
患或气管切
开患者不利。
4
、室内通风的作用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 ,保持室内空气新
鲜,调节室内温湿度
,
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 吸道疾病的
传播。
5
、噪音是指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患者感觉不愉快的声音均为噪音。
W HO
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
35
~
45dB
内。
2< br>、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有哪
些?如何预防
6
、平车运送病人的注意事 项: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车速适宜,确
保患者安全、舒适。搬运患者时,尽量让患者身体靠 近搬运者,使重力线通过支
撑面,保持平衡,又因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推车时,护士应站于患者头侧, 便
于观察病情,要注意患者面色、呼吸及脉搏的变化。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在高处
一端,
以免引起不适患者的头部应卧于大轮一端。
搬运骨折患者时车上需垫木板,
并固定好骨折部位 。
有输液及引流管,
须保持通畅。
推车进门时,
应先将门打开,
不可 用车撞门,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或损坏建筑物。
7
、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
:
答:
(
1
)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
(
2
) 椎管内麻醉或脊髓穿刺后的患者
半坐卧位适用范围
答
:
(
1
)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
2
)胸、腹、盆腔手术后 或有炎症的
患者
(
3
)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
(
4
)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
端坐位适用范围
答
: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8
、 协助患者变换卧位时注意事项有:
(
1
)颅脑术后,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
(
2
)颈椎、颅骨牵引的患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
(
3
)各种 导管和输液装置
应安置妥当,
防止翻身时导管连接处脱落或扭曲受压;
(
4< br>)
石膏固定和伤口较大
的患者,翻身后将患处放于适当的位置,防止受压;
(< br>5
)操作时使患者尽量靠近
护士,以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的目的。
9
、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
碍,
发生持续缺血、
缺氧、
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
坏死。
预防压疮发生的护理措施:应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
勤更换。
(
1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定时翻身
,
减 少组织的压力;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
身体空隙处。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
(
2
)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
3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全范围的关节运动 、按摩受压部位;
(
4
)改善机体营
养状况。
10
、
何谓医院感染:
是指患者、
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WHO
提出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有: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
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
11
、医院感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12
、清洁: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目的是去
除和减少微生 物,并非杀灭微生物微生物。
消毒: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 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使
其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灭菌:
灭菌是指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
包括致病微生
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 芽孢和真菌孢子。
热力消毒灭菌法:
热力消毒灭菌法是指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 质、
核酸、
细
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的方法。
化学消毒灭 菌方法的作用原理:
化学消毒灭菌的原理是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酶
蛋白失去活性,< br>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
或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
改变其通透性,
使细胞破裂、 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消毒灭菌的具体方法见《基础护理学》
)
13
、
无菌技 术:
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
无菌物品及
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无菌物品:无菌物品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无菌区域和非 无菌区域:
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
区域是指未经灭菌处 理或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又称非无菌区。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包括:
(
1
)操作环境清洁、宽敞、人群流动少,在操作前半小
时停止清扫和换床单;
(2
)无菌操作前,操作者修剪指甲洗手,衣帽穿戴好,必
要时穿戴无菌衣、
戴无菌 手套;
(
3
)
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
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
应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
无菌包外注
明物品名 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保存期以一周为宜;
(
4
)进行无菌操作时
要明 确无菌区域和非无菌区域的划分;
(
5
)
进行无菌操作时,
操作者要 面向无菌
区并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保
持在操作台或腰部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和接触无菌物
品;
(
6
)取 用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钳(或镊)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
再放回无菌容器内;如器械 、用物疑有污染,不可再使用,应重新灭菌;
(
7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常见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看书)
14
、清洁区:是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半污染区是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是指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
15
、隔离原则的一般消毒隔离:
(
1
)病房和病室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用消
毒液浸湿
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柜或壁橱)
,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
毛巾、避污< br>
纸;
(
2
)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只能在规定范
围内活动。
一切操作要严格遵守隔离规程,
接触病人或污染物 品后必须消毒双手;
(
3
)
护理
人员穿隔
离衣前 ,必须备齐所需的物品,并集中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计划;
(
4
)凡病人接触
过 的物品
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钱币等
经熏蒸消毒
后才能交家人带回;
病人的排泄物、
分泌物、
呕吐物 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入
公共下水道;
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置污物袋内,袋外 应有明显标记;
(
5
)病室每日进行空
气消毒,
并在晨间 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
(
6
)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向病 人及
家属解释隔离的重要性和暂时性以取得信任和合作;
(
7
)了 解病人的心理情况,
满足病人
的心理需要,尽量解除病人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 、自卑等心理反应。
(
8
)
解除隔离
需在传染性分泌物三 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后,医生开出医嘱后,
方可停止隔
离。
(隔离的种类及其护理措施见基护教材)
16
、紫外线的杀菌机制:
(
1
)促进微生物的
DNA
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
(
2< br>)破
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
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
(
3
)
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
使氧化能力丧失;
(
4
)使空气中的氧电 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
17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时生命 维持的基本征候,使机体内在活
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
健康成人不同部位温度的正常范围:
口腔温度
36.3
~
37.2
℃
;
肛门温度
36.5
~
37.7
℃;腋下温度
36.0
~
37.
℃
体温过高或发热: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常见的发热热型有:
(
1
)稽留热的典型症状:体温持续在
39
~
40
℃左右,
达数天或数月,
24h
波动范围不超过
1
℃。
多见于肺炎球
菌肺炎、伤寒等;
(
2
)弛张热的典型症状:体温在
39
℃ 以上,
24h
内温差达
1
℃
以上,
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 平。
多见于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疾病等;
(
3
)
间歇热的典型症状:体温骤然升高至
39
℃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
至正 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等;
(4
)不规则热的典型症状: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
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 等。
发热患者的护理:
体温过高的护理主要措施有:
收集资料、
降 温措施、
饮食调养、
保持清洁和
舒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安全 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注意每点需要进
行阐述)
测量体温的方法: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口腔温度、测量的时间为
3-- 5
分钟;腋下
温度测量的时间为
8-- 10
分钟;肛门温度测量的时间为
3
分钟。
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口温:禁用于
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患、口
鼻手术、张口呼吸患者。
腋温:适用于口鼻手术、呼吸困难患者;禁用于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
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 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患者。
肛温:
适用于婴幼儿、
意识不清、
精神异常患者;
禁用于直肠或肛门手术、
腹泻、
心肌梗死病人。
18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
60
~
100次/分。
正常血压的范围是(以肱动脉为标准)
:收缩压
90
~
139mmHg
;舒张压
60
~
89mmHg
;脉压
30
~
40mmHg
异常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1
)
密切监测血压:
做到
“四定”
---
定部位、定体位、
定时间、
定血压计;
(
2
)观察病情;
(
3
)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
(
4
)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
5
)
保持稳定的
情绪;
(
6
)注意饮食合理;
(
7
)健康教育
19
、正常成人呼吸:
16-20
次
/
分钟
20
、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和动脉血氧饱和 度
(
SaO2
)
,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CaO2
)
,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
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21
、鼻饲法: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 br>物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
昏迷病人或不能经口进食者、
不能张口的病 人、
早产儿和病情危重、
拒绝进食的病人。
测量鼻饲法插入的长度:
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处或由鼻尖经耳垂到胸骨剑突处的
距离。
一般成人鼻饲法插入的长度是:
45-55cm
。
证实胃管在胃内的方法有:
(
1
)
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 进行抽吸,抽出胃液;
(
2
)置听诊器于病人胃区,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
1 0ml
空气,听到气过水声;
(
3
)将胃管末
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22
、
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
(
1
)
解除便秘、
肠胀气。
(2
)
清洁肠道。
为肠道手术、
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
3
)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
4
)灌入低
温液体, 为高热病人降温。
注意事项:
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液灌肠;
充血性心力衰竭 和水钠潴留病人禁用生
理盐水灌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目的:
(
1
)软化粪便,解除便秘。
(
2
)排出肠道内的气体,减轻
腹胀。
(
3
)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 后的病人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小儿,孕妇
等
保留灌肠目的:
将药液灌入 到直肠或结肠内,
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镇静、
催眠和
治疗肠道感染的目的。
慢性细菌性痢疾灌肠时应取:病变部位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 疾病灌肠时应取:
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
取右侧卧位,
以提高疗
效。< br>
23
、多尿:
24h
尿量经常超过
2500ml
少尿:
24h
尿量少于
400ml
或每小时尿量少于
17ml 无尿或尿闭:
24h
尿量少于
100ml
或
12h
无尿 者。
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且每次尿量少。
24
、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目的:
(
1
)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出,以减轻痛苦。
(
2
)协助临床诊断。
(
3
)为膀胱
肿瘤患者进行膀胱化疗
留 置导尿管术的目的:
(
1
)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
(
2
)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
(
3
)某些泌尿系手 术后;
(
4
)
尿失
禁或会阴部有伤口
25
、留取尿标本时常用的防腐剂的作用:
甲醛:固定尿中有机成分,防腐。常用于尿细胞记数。
婴儿日记2-
婴儿日记2-
婴儿日记2-
婴儿日记2-
婴儿日记2-
婴儿日记2-
婴儿日记2-
婴儿日记2-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5: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891.html
-
上一篇:登革热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内科 (2)-临床期末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