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红枣泡水的正确方法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 年)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8 05:45

育儿知识大全下载-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鲍文蔚)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2014
年)

2015-01-06 17:42
来源:中华消化杂志作者:袁耀宗

一、前言

(一)本共识意见的产生背景和程序

临床症状、
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有重要作用,但缺乏特异性。超
声检查通常是 影像学检查的第一步。
目前,
国内消化内科尚未制订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慢
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的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

为规范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br>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特邀请国内部分消化内外
科专家和放射科专家组成
《中国慢性胆囊炎 、
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专家委员会,依
据我国慢性胆囊疾病的流行趋势、最近的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
并参照
《消化疾病诊疗
指南》
(


3

)
及国际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共同讨论制订了本共识意见。

旨在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内科治疗提供合理与规范的诊治策略。

执笔人先拟定 全文初稿,
发至专家委员会各成员,
得到修改反馈后拟初定稿。
专家委员会会
议上集体讨论,
对全文之主要观点再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无记名投票
(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
意),以 选择①
+
②的人数

>80%
为通过。

执笔人 根据专家委员会会议提出的意见再对初定稿进行修改,
并进一步经各专家委员会成员
确认后成为 最后定稿。

(二)本共识的参考文献来源和证据分级

通过关键词对

PubMed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

(China Knowledge
Resource IntegratedDatabase, CNKI)
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由专家委员会对慢性胆囊
炎、
胆囊结石诊治的相关文献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目前临床上慢性胆囊炎、
胆 囊结石诊治所
面对的常见问题加以解答。

所有共识意见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参照

2009


Oxford
证据分级和推荐意见强度标
准加以标记,
具体标记方法详见文 献。
本共识意见所涉及的诊治策略绝大部分有循证医学证
据支持,其中所有药物剂量均针对肝肾 功能正常患者。

二、流行病学

个别文献报道,
我国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患病率为

16.09%

占所有良性胆囊疾病的

74.
68%
。根据国外资料,
在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慢性胆囊炎占

92.8%

女性多于男性

79.4%


20.6%


发病高峰在

50
岁左右,
各年龄段所占比例分别为

20

30



12.1%

30

40
岁占

18.0%

40

50
岁占

30.7%

50

60
岁占

20.4%

60

70
岁占

12.2%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慢性胆囊炎危险因素,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
< br>90%

95%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则不常见,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

4.5%~13.0%


三、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胆囊结石:结石导致反复 的胆囊管梗阻,并造成胆囊黏膜损伤,出现反复的胆囊壁炎性
反应、
瘢痕形成和胆囊功能障碍。
对老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研究显示,
炎性反应严重程度与
结石最大径呈正相关,
而与结石数量和年龄呈负相关,
孤立的大结石是慢性胆囊炎的高风险
预测因素。

2.
细菌感染:正常胆汁应该是无菌的,当胆囊或胆管出现结石嵌顿、梗阻,则可能导致肠< br>道细菌逆行感染。
研究显示,
非胆囊手术者、
急性和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胆汁培养 阳性率分别


16%

72%


44%

而伴有黄疸的患者,
在胆汁中发现细菌的比例可高达

90%,

提示不完全性胆管梗阻是细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慢性胆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肠道细菌的逆行感染,致病菌的种类与肠道细菌基本一致,
以革兰阴性菌 为主,占

74.4%
,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

(23.9%)、不动杆菌
(32.7%)
、奇
异变形杆菌
(19.3%)
等。近年来的研究提示,
H. pylori
感染可能与慢性胆囊炎的发生有
关。

(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胆囊动力学异常:胆汁淤积是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病因,
在无结石存在的患者中,
如果发现胆囊收缩素 刺激闪烁显像

(cholecystokinin-stimulated scintigraphy

CCK-HIDA)
的胆囊喷射指数

(ejection
fraction)
降低
(<35%)

则高度提示慢性非结
石性胆囊炎。但是该检查方法在国内开展甚少。

2.
胆囊缺血:常见原因是重症疾病,如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烧伤,使用缩血管升压
药,以及 大型非胆道手术等,这些都可能造成胆囊黏膜缺血和局部炎性反应、坏死。

3.
其 他:病毒、寄生虫感染是少数胆囊炎的病因之一。饮食因素也参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
炎的发生,如长期饥 饿、暴饮暴食、营养过剩等。

四、诊断与评估

(一)临床表现

1.
腹痛:是大多数慢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

84%
。腹痛的发生常与高脂、高
蛋白饮食有关。
患者常表现出发作性的胆绞痛,
多位于右上 腹,
或出现钝痛,
可放射至背部,
持续数小时后缓解。

2.
消化不良:是慢性胆囊炎的常见表现,占

56%
,又称胆源性消化不良,表 现为暖气、
饱胀、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3.
体格检查:约

34%
的慢性胆囊炎患者体格检查可检出右上腹压痛,但大多数患者可
无任何阳性体征。

4.
常见并发症:当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源性胰腺炎时,可观察到急性胆囊炎和急< br>性胰腺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Mirizzi
综合征的表现与胆总管结石类似,
无特异性;
胆石性
肠梗阻则以肠梗阻表现为主。

5.
无症状胆 囊结石:随着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胆囊结石常可在常规健康体格检查中被偶
然发现,患者既无明显症状 又无阳性体征,但在未来可有部分患者出现症状。

(二)影像学诊断

1.
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胆囊炎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检查,可以显示出胆囊壁增厚、纤维
化,以及 胆囊中的结石。一篇包含

30
项研究的

Meta
分析显示,胆囊超声的敏感度为

97%
,特异度为

95%
,准确度为

96%
,阳性预测值为

95%


慢性胆囊炎的超声特点主要是胆囊壁增厚

(
壁厚
≥3 mm)
、毛糙;如合并胆囊结石,则出
现胆囊内强回声 及后方声影,
若胆囊内出现层状分布的点状低回声,
后方无声影时,
则常是
胆 囊内胆汁淤积物的影像。
诊断时还需要注意将胆固醇结晶与息肉相鉴别,
若超声检查时表
现为胆囊内不随体位移动的固定强回声且后方不伴声影,多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敏感度为

79%
,特异度为

99%
,准确度为

89%

CT
能良好地显示 胆囊壁增厚
及可能的结石,并能评估胆囊的营养不良性钙化,且有助于排除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

:
在评估胆囊壁纤维化、
胆囊壁缺血、
胆囊周围肝组织水肿、
胆囊周围脂肪堆积等方
面均优于

CT
,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胆囊炎。此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MRCP)
可发现超声和

CT
不易检出的胆囊
和胆总管的小结石。

4.
肝胆管

CCK-HIDA
:是评估胆囊排空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可鉴别是否存在胆囊排空障
碍 。对怀疑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者,可用

CCK-HIDA
评估胆囊动力学改变,阳性表现为

育儿知识大全下载-


育儿知识大全下载-


育儿知识大全下载-


育儿知识大全下载-


育儿知识大全下载-


育儿知识大全下载-


育儿知识大全下载-


育儿知识大全下载-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5: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879.html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 年)的相关文章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 年)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