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速生豆芽血气分析病例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8 04:40

7个月宝宝早教-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蒯增)

拿到一个病例,怎样分析?我想我们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病人的主诉症状

一般可从症状发展变化情况找到病因。
注意 病人所表
述的症状有什么特点,是否是某些疾病所特有的,比如,病人主诉咳嗽、胸痛,
多是呼 吸道疾病;
主诉心慌、
呼吸急促多与右心衰有关;
拉黑便一般是上消化道
出血 所特有,多见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胃溃疡出血。当然,还有很多,将来
大家学了诊断课和临床课后会 了解更多。现在只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

二、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医生对病人做物理检查所得出的体征及实验
室化验结果,
是诊断疾病的重要 依据。
比如:
皮肤有出血点是出血热病人所特有
的,
而蜘蛛痣则是肝硬化所特 有的体征;
肺部叩诊浊音或听诊有罗音,
是肺部炎
症病变所特有的;
心脏听诊 有吹风样杂音是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所特有的;
血压很
低,
说明有休克的存在;
实验室检查
WBC
增高说明有感染;
凝血时间延长说明有
凝血功能障碍,提示 有
DIC
的存在等等。

三、
病史

主要了解过 去的疾病史,
是否是旧病复发,
起病的缓急以及治疗
过程中疾病的演变过程,从治疗过 程中捕获有关疾病的诊断信息。

四、将症状、体征、病史与所学病理生理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


这是至关
重要的,是我们讨论病例正确与否的关键。比如:病人为什么咳嗽、胸痛?提示
肺部有感染性炎 症;为什么会咳铁锈色痰?是因为大叶性肺炎时,
Cap
通透性增
加,
RBC
渗出后被破坏所致;病人心慌可能是因为心输出量不足,心脏代偿,心
率过快所致等等。
我们要仔细分析讨论相应症状体征出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么讲,
还是比较抽象,
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病例。



示范病例一:

病人男性,
64
岁。因反复咳嗽、咯痰
22
年,心悸、气急、浮肿
2
年,
10

来因“受凉”症状加重 ,发热、咯黄色脓性痰而住院。体格检查:体温
37.8
℃,
脉搏
104
/min
,呼吸
32

/min
,血压
12 .0/8.0
kPa(90/60mmHg)
。慢性病容,
神志清楚,半坐卧位,呼 吸困难,烦躁。唇发绀,咽部充血,颈静脉怒张。桶状
胸,肋间隙增宽,两侧呼吸运动对称,叩诊两肺反 响增强,呈过清音,两肺呼吸
音较弱,呼气音延长,两肺上部可闻及干性罗音,两肩胛下区可闻及细湿罗 音。
剑突下可见搏动,范围较弥散。心率
104

/min,
律整,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
平软,肝肋缘下
3cm
,剑突下
5cm
,质中 ,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脾未触及。双
下肢小腿以下呈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白 细胞
11
×
10
9
/L
(正常
4000-1000 0/mm
3

,中性粒细胞
0.83
(正常
0.70

,淋巴细胞
0.17

pH
7.31

PaO
2

52mmHg

PaCO
2

64.8mmHg

BE

2.8mmol/L
。胸部< br>X
线片:两肺透亮度增加,纹理增多,肋间隙增宽,右肺下动
脉干横径
18mm
(正常值:
<15mm

,心影大小正常。心电图:右心室肥大。

(摘自戚晓红主编《病理生理学》



对每个病例,我们都要求从 病理过程、发病机制和防治原则三个方面来进行
讨论,
重点是说明有哪些病理过程?发病机制怎 样?各病理过程和发病机制之间
有什么联系?

一、病理过程



1
、呼吸功能不全
: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新近感染(发热、脓痰等)
R
↑、困
难,桶状胸、过清音、干湿罗音、发绀、
PaO
2< br>↓
PaCO
2
↑,属于Ⅱ型呼衰。


2
、心功能不全
:是由于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心衰,呼吸困难,半坐卧位、颈
V
怒张、肝 颈反流(
+
)剑突下可见搏动、心率↑、双下肢水肿,心电图:右心室
肥大。


3
、水肿
:心性水肿


4
、缺氧
:氧分压↓(低张性缺氧)

5
、酸碱失衡
:呼吸性酸中毒,
pH
↓,
PaCO
2
↑,
BE
正常(未给出
AB
,不计算)


6
、发热:
感染史、
37.8
℃、血象↑。

二、发病机制:






三、防治原则


吸氧、抗感染、利尿、纠酸、强心





示范病例二:

女,
36
岁, 体重
50kg
,因烧伤入院。烧伤面积
85%
(Ⅲ度占
60%

,并有严
重呼吸道烧伤。

入院时神志清楚,但表情淡漠,呼吸困难,血 压
10.0/7.3kPa(75/55mmHg)

并有血红蛋白尿。

实验室检查:
pH 7.312, [HCO
3
-
] 15.1mmol/L,PaCO
2
55mmHg, PaO
2
50mmHg


[K
+
]4.2mmol/L,[Na< br>+
]135mmol/L,[Cl
-
]101mmol/L


立即气管切开,
给氧,
静脉输液及其他急救处理。
伤后
24h
共补血浆
1400ml

右旋糖酐
500ml

5%葡萄糖水
1400ml

20%
甘露醇
200ml
,< br>10%KCl
10ml
。病人一
般情况好转,血压
12.0/9.3 kPa(90/70mmHg)
,尿量
1836ml.24h

pH7.38 0,
[HCO
3
-
]23.4mmol/L, PaCO
2
5.5kPa(41mmHg)


入院第
2 8
天发生创面感染
(绿脓杆菌)

血压降至
9.3/6.7kPa( 70/50mmHg)

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pH
7.088

[HCO
3
-
]9.8mmol/L,
PaCO
2
4.45kPa(33.4mmHg),[K
+
]
5.8mmol/L, [Na
+
]132mmol/L, [Cl
-
]102mmol/L
。虽经积极救治,病情仍无好转,
直至死亡。

(摘自“病理生理学实验教程”


一、

病理过程


1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道烧伤史,呼吸困难,
PaCO
2
↑。

2
、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败血症休克)
:入院时
Bp 75/55 mmHg

死亡前
Bp 70/50 mmHg
3
、急性肾功能不全:休克史、血红蛋白尿、少尿、无尿

4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血钾(组织坏死、酸中毒)

5
、酸碱平 衡紊乱:
pH
↓、
HCO
3
-
↓、
PaCO
2
↑(酸中毒、表情淡漠)

那么,怎样分析一个酸碱失衡病例?理论课上老师讲了 “几看”的方法。但
在实际计算时,也有人按另外的思路进行:即先算
AG
,再判断原 发继发。不管
哪种方法,
我认为都是对的。
重要的是,
要根据病史和
H-H
公式来确定原发或继
发。同时,不要忘了
AG
增高型代酸要对
HCO
3
-
补偿,即△
AG

=

HCO
3
-
↓,也就
是说缓冲前的
HCO
3
-
应 加上△
HCO
3
-
↓的部分,才是真正实际
HCO
3
-
的值。下面我还
是按理论课讲的几看方法先来分析这个病例。

这个病例 的酸碱失衡,
有个动态变化过程:
入院时的异常情况,
经治疗后好
转恢复,再 继发感染在死亡前的异常情况。

我们先分析入院时的异常情况:

一看
pH

7.312
偏酸、有酸中毒。

二看病 史:
有呼吸道烧伤和休克,呼吸道烧伤为主为先。所以,
PaCO
2
↑为原发,
HCO
3
-
↓为继发。

三看原发改变:
定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该病例
PaCO
2
↑为原发,初步
判断为呼酸 ,但这个病例,根据
H-H
公式及
PaCO
2

HCO3
-
反向偏移特点,二个因
素都可看成原发(就是双发)
,即既有呼酸也 有代酸的同时存在。

四看
AG

AG=135-(101+15.1)=18.9>16
判断有高
AG
型代酸



AG=18.9-12=6.9
则缓冲前
HCO
3
-
=AB+

AG=15.1+6.9=22
正常
无代碱



AG

=

HCO
3
-


五看预测代偿公式


用呼酸代偿公式计算
:

预测
HCO
3
-
=24+0.4
×
(55-40 )
±
3=24+6
±
3=30
±
3

实测
HCO
3
-

=15.1+6.9=22<27,说明合并有代酸(当然,具体到这个例
题,这一步可以省去,不必计算)


入院时的情况是呼酸
+
代酸,经治疗后好转恢复。


再看死亡前的情况
:
一看
PH

7.088
↓,严重酸中毒。

7个月宝宝早教-


7个月宝宝早教-


7个月宝宝早教-


7个月宝宝早教-


7个月宝宝早教-


7个月宝宝早教-


7个月宝宝早教-


7个月宝宝早教-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4: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799.html

血气分析病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