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胃溃疡一周食谱大全幼儿教育心理学答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8 02:02

孕妇头晕-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夏娘娘)
幼儿教育心理学答案
(

)

一、单项选择题
< br>1

C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 统的观察和

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

B
【解析】
2

3

岁婴儿能集中注意

10

分钟左右。

3

D
【解析】
0

6

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4

D
【解析】
6

个月左右的新生儿会出现眼手协调。

5

C
【解析】幼

J1It

寸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

念结合起来。

6

D
【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是学习得到的。

7
C
【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
(
图样、图解、模型、符号 记录等
)
在头脑中

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8

A
【解析】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9

B
【解析】题干中体现出儿童的概括水平还处于根据具体特征下定义的水平。

10

D
【解析】情境语言和连贯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直接依 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

B
【解析】小班儿童还不了解和熟悉行 为规则,到中班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进行

评价和体验。

12

C
【解析】每个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大致相同,时间也大致相近。其规律是:
(1)
从整

体动作到局部动作;
(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
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5)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 br>13

B
【解析】黏液质的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 克制自己;

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因此,应着重

培养他们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14

C
【解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15

A
【解析】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二、简答题

16







(1)
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幼儿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但不能充分发 展;

(2)
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
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
(4)
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 的。

17

【答案要点】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人 们才能形成记忆、想象、

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才能更进一步地认识客观事物。儿童的情绪情感也常受

感知觉的影响而变化。因感知觉的返回作用,即通过感知的纠正这个中间机制,感知觉的

发展也能促进儿童对自己行为的控制。

18







3

6

岁儿童无意记忆占优势体现在:
(1)
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2)
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发展,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3)
幼儿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19







(1)
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 语描述;
(2)
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

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3 )
幼儿想象中的形象多是记忆表象的极简单加工,缺乏新异性。

20






(1)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
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3)
句子的结

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21

【答案要点】依恋是对 特定的人持久的感情联系,从婴儿的角度看,与安全的需要有关。

新生儿和婴幼儿早期处于一 种无助状态,生存的本能让他们寻找保护者。依恋是他们天生
的行为,为的是唤起注意,使一个依恋对象 能留在身边,在危险和不安全情境下提供保护

作用。

依恋的种类有安全型依恋、焦虑一反抗型依恋、焦虑一回避型依恋三种。

三、论述题

22

【答案要点】前概念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 自我中心思维。
(1)
这阶段的主要特点

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现象。如幼儿看到山上有雾就说“雾爸爸抽烟”,

后来看到洗澡时的水蒸气说“雾爸爸”等。
(2)
还没有形成一般的类的关系,只有“ 半个别、

半一般”的关系。如幼儿认为比自己小的女孩都是妹妹,她们将来长大都会变成她自己;
还表现在认为个别成分并不是在整体之中。
(3)
由于不掌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有部分 与

部分的直接等同,因而他们常常运用的是“转导推理”。比如,看到湖边小浪把沙土推前推

后,幼儿喊道:“这像是给小姑娘梳头
!


23

【答案要点】自我评价大约从

2

3

岁开始。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

发展密切联系着。其特点如下:
(1)
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 价,是

靠成人对他的评价。例如,她们评价自己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2)
自我

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 发进行自我评价。
(3)

自我评价受认知水平的限制。此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的局限表现在笼统性、局部性、外部

行为、没有评价的论据等方面。


四、案例分析题

24

【答案要点】儿童的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一方面,遗传因素

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的生物因素。遗传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也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的程度或水平,即生理

发展。在遗传的基础上,儿童从受精卵开始要经历十多年的生理成熟过程。虽然遗传素质

和遗传程序制约着儿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并不由遗传绝对决定。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另一方面,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发展的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

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可见遗传和环境

的影响缺一不可。



幼儿教育心理学答案
(

)

一、单项选择题

1

D
【解析】相互作用论认为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发展。

2

B
【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0



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 br>3

B
【解析】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 生和视、听

觉的集中。

4

B
【解析】独立性 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

就的集中表现,也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

5

C
【解析】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①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

发生;②无意注意的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展。

6

B
【解析】
1.5

2

岁,儿童表象开始发生,从此儿童的表象和注意密切联系起来。

7

B
【解析】眼手协调动作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拿到东西。
8

A
【解析】幼儿的判断往往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做事只凭直觉、只凭喜好,属 直观行动

思维。

9

B
【解析】明白数的实际 意义是形成数概念的关键。
10

A
【解析】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 和结果,可见只有

A

选项中使用了语言。

11

A
【解析】有差别的微笑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12

B
【解析】
4

个月左右,儿童行为出现了最初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8

个月左右,幼儿动

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质变,可以说是意志行动的萌芽。

13

A
【解析】对胆汁质类型的儿童进行教育时,既要触动思想,又要避免触怒他们;在

着重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时,又要防止任性、粗暴。

14

D
【解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15

B
【解析】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是注意的分配。


二、简答题

16







3

4

岁是幼儿园小班年龄。这时期的主要 特征是:
(1)
活动范围扩大;
(2)

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 动来执行;
(3)
情绪作用大;
(4)
模仿性很强,模仿是他们最主要

的学习方式。

17

【答案要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 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

式。幼儿已初步形成水平不高的观察力。幼儿的观察具有如下特点:

(1)
观察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幼儿初期还不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观察,观察常受无关事

物或细节的吸引或干扰。到了幼儿园中班、大班,幼儿开始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较系统的

观察。

(2)
观察缺乏持久性。幼儿初期集中观察的时间较短,容易转移注 意的对象。到了幼儿园中

班、大班,观察持续的时间逐渐增长。

(3)< br>观察不够细致。幼儿园小班儿童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有趣的部分,到

了中班、大班,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注意事物比较隐蔽的、细微的特征。

18






3

6
岁儿童的记忆发展的特点:
(1)
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2)
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
(3)
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 记忆。

19

【答案要点】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 ,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其特点有:
(1)
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 接引起;
(2)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
想象内容

零散 、无系统;
(4)
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5)
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br>
20

【答案要点儿童句型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2)
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3)
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4)
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21







(1)
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 物品而争吵、吵架;

(2)
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

异,男孩比女孩更多地怂恿和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件。

三、论述题

22

【答案要点】理解就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理解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前提下,用这些已

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的事物、发现新的联系。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
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3)
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发展到复杂、深刻的评价;

(4)
从自我中心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23

【答案要点】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因为幼儿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完整性、

独特性 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同时作为个性组成部分的两大方面都已有了明显的
表现。具体表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1)
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儿童心理

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

(2)
心理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渐趋稳定;

(3)
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

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直接

影响着个性的发展水平。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

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

自我满足、自尊心、自信心等性格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
24
【答案要点】社会环境是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教育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

制度、家庭状况、周围的社会气氛,等等。其中,教育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最有目的性、方向性最强、最有组织地具体引导儿童发展的环境。所谓“留守儿童”,是

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

在一起的儿童。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亲子关系的疏离和家庭教育力量

的薄弱。家庭教育的“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影

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学校因素表现为: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学校教育作用得不到

充分发挥。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开放社会结构带来的价值体系混乱;

处于“真空”状态的社区教育。这些因素都对留守儿童的发展具有不良影响。





幼儿教育心理学答案
(

)



一、单项选择题

1

D
【解析】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紧密相关。

2

A
【解析】幼儿记忆的特点是形象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3

C
【解析】根据语言或图画等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的 想象是再造想象。

4

B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幼儿思维的 典型方式为具体形象思维。

5

D
【解析】略。

6

B
【解析】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单词句。

7

C
【解析】题干中体的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

8

D
【解析】略。

9

A
【解析】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指的是

0

岁至

6

7

岁的儿童。

10

B
【解析】敏感期又称为关键期,是指 儿童心理某方面发展最快的时期。

11

A
【解析】略。

12

D
【解析】略。

13

B
【解析】新生儿脑重量大约

350

克,到

3

岁的时候,大脑大约能增长到

900

克。

14

C
【解析】出生后

6

个月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6

个月后儿童的视觉发展接近成人。

15

D
【解析】题干中提到的是儿童思维的不可逆性。


二、填空题

1
.实验法

2
.反射

3
.宏观脑结构的功能重组

细胞层次神经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的分子、
基因机制

4
.明适应

暗适应

5

15

6
.定向

条件

7
.艾宾浩斯

8
.再造想象创造想



9
.协调感知和动作

10
.自我中心性

11
.口头数数

给物数数

按数取物

掌握数概念


12
.传导推理

13
.强度

相似性

两极性

14
.陌生情境

15

4


四、简答题

1

【答案要点】移情能力的发展是从个体一自我觉知 和自我敏感这一水平开始的。处于个

体水平的儿童,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渐能区分自我与他人不同的需要和情感,能感到

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唤起自己的相关经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社会水平的儿童,能从第三

者的角度来看待他人的思想情绪情感,并逐渐能在特定情境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2

【答案要点】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在神经中枢的作用下进行的,其规律可归纳为:

(1)
从上到下,即先会抬头、然后坐、站立、走路。

(2)
由近及远,即先从靠近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出现离躯干远的动作。

(3)
从粗到细,即先学会躯体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然后逐渐学会手的小动作。

(4)
整体到分化,即从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性的手舞足蹈,逐渐分化为局部的、精确的、

专门化的动作。

(5)
从无意到有意,先出现无意动作然后逐渐出现有意动作。

3

【答案要点】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应注意:

(1)
刺激丰富化原则。

(2)
注意训练与注意发展匹配原则。

(3)
形式立体化原则。

(4)
空间渗透式原则。
4







(1)
幼 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
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
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识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
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
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5

【 答案要点】记忆策略在幼儿阶段就已经产生了。学前儿童开始使用复述策略,但是他

们表现的复述过程的持续性是有限的,他们的复述行为要到

6

岁以后才会对他们的记忆产

生影响。复述策略的使用同样可以在很小的儿童身上发现,不过学前儿童还不能进行语义

组织,这是因为他们还没建立高度概括的、逻辑意义的概念网络。精细加工策略出现较晚,

一般出现在

11

岁以后。

6
【答案要点】自我意识情绪是指在社会情景中,个体根据他人对自身或自身行为的评价

所产生的情绪,包括对自己的肯定和对自己的否定。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意识情绪的发

展都离不开成人的指导,受成人评价的影响。如果父母不断给孩子价值和表现上的反馈,

幼儿倾向于失败时感到羞愧。如果父母关注如何改进儿童的表现,幼儿则更多地体验到一

种适度的、更具有适应性的羞愧和内疚。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主要有:

(1)
儿童自身特征,包括性别 、外貌、气质特征、认知水平、人际经验、行为表现等都直接

影响师幼和谐关系。

(2)
教师自身特征,如教师关于儿童和教育的知识观念、沟通交流的敏感度、教师的压力感、

教学效能感、自我认识、期望、班级管理风格、受教育程度、教龄等多方面直接影响师幼
关系的和谐发展。
(3)
儿童特征与教师特征的结合影响师幼关系的和谐与否。

(4)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对师幼关系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5)
客观环境,如幼儿园的规模、教师与幼儿人数的比例等也影响师幼关系。

(6)
文化性因素,如师生关系的宗法关系等也影响师幼关系的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
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 想象的无意性的特点,表现出无目的性、无

稳定主题、内容零乱无系统性并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等特点。

(2)
促进幼儿 想象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儿童大胆想

象;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答案
(

)



一、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 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

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心理发展过程,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0

6

7

岁儿童的心理。

2

B
【解析】游戏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一种良好的手段。集体游戏需要儿童较好的 注意

分配能力。

3

D
【解析】眼手协调动作 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4

C
【解析

JJ1

童记忆策略的发展过程中,
5

7

岁是转变期。

5

C
【解析】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幼儿的想象是在实际 活动中进行的。

这一特点在幼儿初期最为突出。

6

D
【解析】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不在于记忆广度的扩大,而在于把识记材料联系

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7

D
【解析】略。

8

B
【解析】儿童到

3

岁的时候,开始能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特征进行概括,即语

词的概括。

9

C
【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 是尝试错误,其活动过程是依靠具体动作展开

的,而且有许多无效的多余动作。

10

A
【解析】
1

3

岁是儿童语言的准备阶段。

11

D
【解析】略。

12

D
【解析】自言自语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一种过渡,成人应正确面对。

13

B
【解析】题干中提到的是最初运动阶段。

14< br>.
B
【解析】多血质气质的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 br>
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

15

D
【解析】儿童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为玩具和其他物品争吵,具有一定的情境性。


二、简答题

16







4

5

岁是幼儿中期,也是幼儿园的中班年龄。
4

5

岁幼儿的心理较

3

4

岁有很大的发展,主要 表现如下:
(1)
活泼好动;
(2)
思维具体形象;
(3)
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17

【答案要点】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
(1)
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2)
从知
觉概括向思维概括过渡阶段;
(3)
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能力 发展阶段。

18







(1)
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2)
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 记忆

正在发展;
(3)
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1 9







3

7

岁儿童想象的特点有: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进一步发展;再造

想象为主,创造想象正在发展。无意想象为主的表现有: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主题容易

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内容零散无系统;想象过程易受到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另外,这

时期的儿童有时混淆现实和想象。

20







(1)
在不愉快的时候也不哭;
(2)
孩子 在父母和他人面前,行为有所不同,

在父母之前较少克制,而在他人面前时就有所克制;
(3)
委婉的表达。
< br>21

【答案要点】科尔伯格把儿童性别守恒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性别标 志。

早期的学前儿童能正确标志自己以及他人的性别。但这时的儿童对性别的认识是根据外部

的、表面的特征,如头发长度、服饰等。第二阶段:性别固定。这时的儿童对性别的“守

恒性”有了一定的理解,如知道男孩将来要长成男人,女孩将来会长成女人,但他们仍相

信改变服饰、发型等就能导致性别转换。第三阶段:性别一致性。幼儿园大班儿童和小学

低年级儿童开始确信了性别的一致性,他们知道即使一个人“穿错了衣服”,也不会改变性

别。

三、论述题

22

【答案要点】儿童思维的真正形成是在

2

岁左右。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

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幼儿末期,抽

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
思维的直观行动性是思维发生阶段的主要特点 。直观行动思维在思维发展过程中继续发

展,并且有质的变化,表现在: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概括化;

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2)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成为主要特点。在解 决问题中,那些压缩、省略了的行动被表象所代

替,表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外部行动日益内化,逐渐成为幼儿期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

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3)
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5

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具体体现在分析、综

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

的发展等方面。

23

【答案要点】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经过练习,逐渐学会有目的的

动作。
1

岁的孩子随着操作物体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能参与一些游戏活动。

(2)
身 体运动能力不断发展。随着身体的不断成长,身体运动能力不断发展,
6

个月后

尤其

明显,逐渐学会独坐、爬、站、走。
2

岁以后能跑、跳、攀登、踢球、越过障碍物等。

(3)
语言能力在儿童期迅速发展。
1

岁左右开始发展语言能力,到幼儿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

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特别是言语的连续性、完整性和逻辑性迅速发展。

(4)模仿能力迅速发展。儿童的模仿能力最早通过延迟模仿而发展起来,延迟模仿大约发生



18

24

个月左右,发生在语言和动作等方面。

(5)
各种特殊能力逐渐展现。儿童 期,一些特殊才能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等。

尤其是音乐才能在学前期就较早地表现了出来。


四、案例分析题

24

【答案要点】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儿童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 一种积

极活动。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游戏不但给儿童带来乐趣,而且 也
是培育儿童走向健康人格发展的一种方法,游戏给儿童多方面的体验,从而影响到他们心

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发展。首先,游戏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其次,游戏能发

展儿童的智力,通过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

力,加深他们的理解,巩固他们的记忆,也能推动儿童去思考和创作,帮助提高儿童的语

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最后,游戏使幼儿得到情绪平衡的机会。综上所见,父母因种种

原因而过多地限制儿童游戏是不可取的、不科学的。





幼儿教育心理学答案
(

)

一、单项选择题

1

D
【解析】幼儿园是影响幼儿的小环 境,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2

D
【解析】由于社会和教 育条件在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

的过程和速度上体现出可变性。

3

D
【解析】儿童心理 发展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说明儿童处于危机期。

4

D
【解析】到孩子长到

6

9

周时,你把一个东西迅速移到他眼前,他会眨眼,若无眨

眼反应可以怀疑是眼盲。斜视患者采用歪头、侧脸、抬高下巴等特殊的头位来补偿,医学

上称“代偿头位”。弱视的主要特点是畏光,如果孩子在较强的灯光下或阳光下不敢睁眼睛

可能两眼都是弱视,如果闭一只眼而微睁另一只眼睛,而闭的这只眼可能是弱视。斜视影

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没有良好的立体视力。故正确答案为

D


5

C
【解析】这是教师有意识控制的活动。

6

A
【解析】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

7

A
【解析】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 觉和

把握对象的数量。“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是指注意的范围。

8

C
【解析】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应用简单的、机械重 复的

方式进行记忆。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的记忆都是机械记忆。

9

D
【解析】幼儿创造想象最初步的表现是在再造想象中逐渐加入了一些创造性的因素,

具有情境性。

10

C
【解析】幼儿中期,幼儿已经 能够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稳定突出的主要特征并进行概

括,这时对事物的概括已经不是直观的概括,而是对头脑中存在的表象的概括。因此,答

案为

C


11

B
【解析】 语言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

12

D
【解析】问题言语是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言语。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

年龄是

4

5

岁。

13

D
【解析】略。

14

A
【解析】责任感不是基本的高级情感,幼儿的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美感和

理智感三个方面。

15

D
【解析】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 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

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二、填空题

1
.个性

2
.社会性发展或社会化

3
.性别角色

4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

5
.关键期

6
.转折期

7
.游戏

8
.个别属性

整体属性

9
.先快后慢

10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11
.日常概念

具体概念

12

4



13
.从整体到局部

14
.生理需要


四、简答题

1

【答案要点】遗忘的干扰说是揭示遗忘原因的一种 理论学说,内容是:遗忘是因为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排除干扰,记忆就能恢复。干扰因素很多,主要是

学习材料、疲劳和紧张情绪等的干扰。

2

【答案要点】幼儿口语 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表达力的发

展。

(1 )
掌握全部本民族的语音;
(2)
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
(3)
初步掌握语法。

我国幼儿能说出的句子类型有以下发展趋势:
(1)
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3)
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 br>3

【答案要点】有意运动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去支配自己的肌肉运动,如伸手 去

拿杯子、用脚去踢球等,它是意识到的运动。有意运动是条件性的动作反应。有意运动有
两个特点:
(1)
有意运动是后天学会的;
(2)
有意运动是自觉意识到 的主动的运动。

4

【答案要点】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 “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

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

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

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

5

【答案要点】幼儿推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下:

(1)
推理过程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2)
推理过程可划分为四级水平:
0

级,不能进行推理活动;工级,只能根据较熟悉的非本

质特征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Ⅱ级,提示条件下,运用展开的方式逐步发现事物本质联系,

最后做出正确结论;Ⅲ级,以独立、迅速、简约的方式进行正确的推理活动。

(3)
儿童推理方式由展开式向简约式转化。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对幼儿注意的培养要依据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幼

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3

岁前幼儿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在整个幼儿期,刺激强烈、对比鲜明、新颖的

事物对引起幼儿的注意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选择和制作的玩具、教具,必须颜色鲜明,

对比性强,形象生动,新颖多变,只有遵循这一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吸引和保持幼儿的注

意,有效地达到活动的目标。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也使得幼儿对更多的事物产

生无意注意。只要幼儿感兴趣和爱好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需要也是引起幼

儿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漂亮玩具极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2)
有意注 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幼儿的有意注意还处于初步的发

展之中,而且幼儿有意注意的目的性和自我控制力主要还依赖于成人的组织与提醒。幼儿

的有意注意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参与、体验活动的趣味性,努力

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活动中,使自己的活动有目的,并在老师的提醒下完成活动。幼儿

如果明白老师、成人让他做的事,而且知道具体的任务是什么,他就会按要求完成任务,

这一过程中幼儿是需要有意注意的。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最好把幼儿的智力活动与幼

儿的实际操作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维持幼儿的有意注意。对幼儿注意的组织常是通

过言语指示来实现的。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哪些动作,并注意哪些情况。


此外,幼儿的注意是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随着幼儿活动的复杂化及其年

龄的增长,幼儿注意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注意。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多种:

(1)
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使用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

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

(2)
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 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

叫。

(3)
消退法 。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

异于火上加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







幼儿教育心理学答案(六)

一、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19

世纪后半期,一般以

1882

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

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

B
【解析】婴儿的认生从

5

6

个月开始,
8

12

个月达到高峰。

3

A
【解析】皮亚杰认为表征发生于

1

5

2

岁之间。

4
D
【解析】婴儿偏好人的正常面孔;喜欢曲线图胜于喜欢直线图;偏好中度复杂程度的< br>
图形,而不喜欢报纸字体的细密图像;偏好颜色对比鲜明的图案,不喜欢空白的、无条纹

的、单色的或者没有明暗对比的图像。

5

B
【解析】在幼儿阶段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言记忆逐渐发展。

6

A
【解析】儿童书面语言的产生,如同口头语言一样,是从接受性的语言 开始,即先会

认字,后会写字。

7

C
【解析】最初语词概括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思维发生。

8

A
【解析】略。

9

C
【解析】学前儿童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生活概念。

10

B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学前期
(3

4

5

6


)
是主动对内疚阶

段时间。

11

B
【解析】略。

12

A
【解析】幼儿掌握的词汇中名词最多。

13

B
【解析】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高速不均衡的过程。

14

C
【解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

15

C
【解析】从发展过程看,语词概括发展得较晚。


三、简答题

19







(1)
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对学前儿

童的情感和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3)
初步掌握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


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

20







(1)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准确、专门化的动作;
(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
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
(4)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
从无意动作到有

意动作。

孕妇头晕-


孕妇头晕-


孕妇头晕-


孕妇头晕-


孕妇头晕-


孕妇头晕-


孕妇头晕-


孕妇头晕-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2: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550.html

幼儿教育心理学答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