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炎后遗症-
【转载】典型经方与方剂
《伤寒论》经方目录
1
、桂枝汤类
桂枝汤、桂枝加葛根 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
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
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 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甘草汤、小建
中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桂汤、桂
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
又
名。白 术附子汤
)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人参
汤。
2
、麻黄汤类
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 br>连翘赤小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
麻汤。
3
、葛根汤类
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4
、抵当汤类
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
5
、栀子汤类
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
、
栀子 生姜豉汤、
栀子厚朴汤、
栀子干姜汤、
枳实栀子豉汤、
栀子柏皮汤。
6
、陷胸汤类
大陷胸丸、大陷胸汤、十枣汤、小陷胸汤、
三物小白散、瓜蒂散、
7
、泻心汤类
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
8
、甘草汤类
甘草汤、炙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甘草附子汤。
9
、苓桂术甘汤类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甘草汤、
五苓散、猪苓汤、文蛤散。
10
、黄芩黄连汤类
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连汤、黄连阿胶汤
11
、白虎汤类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12
、承气汤类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麻子仁丸
(
别名:
脾约 丸
)
、
蜜煎导方、猪胆汁方。
13
、柴胡汤类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
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 散。
14
、芍药当归汤类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
吴茱萸生姜汤。
15
、干姜汤类
干姜附子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理中汤
(
别名:人参汤
)
16
、赤石脂类
赤石脂禹余粮汤、
桃花汤。
17
、四逆汤类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
逆加猪胆汁汤、
真武汤、
白通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附子汤。
18
、杂方类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茵陈蒿汤、猪肤汤
、桔梗汤、
苦酒汤、半夏散及汤、乌梅丸、白头翁汤、吴茱萸汤、烧裈
散、牡蛎泽泻散 。
《金匮要略》经方目录
痉湿暍病脉证治方
栝蒌桂枝汤、
桂枝附子汤、
葛根汤、
大承气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 杏仁薏苡甘草汤、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
又名:白术附子汤
)
甘草附子汤、白虎加人参汤、一物瓜蒂汤
(
又名:瓜蒂汤
)
、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方
百合知母汤、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黄汤、百合地黄汤、 百
合洗方、栝蒌牡蛎散、百合滑石散、甘草泻心汤、苦参汤、
雄黄熏方、
赤小豆当归散 、
升麻鳖甲汤
(
附:
升麻鳖甲汤去雄
黄蜀椒方
)
。
疟病脉证治方
鳖甲煎丸、白虎加桂枝汤
(
又名:桂枝白 虎汤
)
、蜀漆散、牡
蛎汤、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柴胡桂姜汤。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方
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头风摩散、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矾石汤、
《古今录验》续命汤、
《千金》三黄汤、
《近效》术附汤、 崔氏八味丸、
《千金》越婢加术汤。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方
黄芪桂 枝五物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小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肾气丸
(
又名;金匮 肾气丸、桂附八味丸
)
、薯
蓣丸、酸枣仁汤、大黄廑虫丸、
《千金翼》炙甘草 汤
(
又名:
复脉汤
)
、
《肘后》獭肝散。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方
甘草干姜汤、射干麻黄汤、皂荚丸、厚朴麻黄汤、泽漆 汤、
麦门冬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
龙加石膏汤、
《外台》 炙甘草汤、
《千金》甘草汤
(
又名:温液
汤
)
、
《 千金》
生姜甘草汤、
《千金》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外
台》桔梗白 散
(
又名:三物白散、白散
)
、
《千金》苇茎汤。
奔豚气病脉证治方
奔豚汤、
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br>又名:
苓桂甘枣
汤
)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方
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
汤
(
又名:理中汤
)
、茯苓杏仁甘草饧、橘枳姜汤、薏苡附子
散、桂枝生姜枳实汤、乌头赤石脂丸、九痛丸。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方
厚朴七物汤、附子粳米汤、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大建中
汤、大黄附子汤、赤丸、乌头煎、当归生姜 羊肉汤、乌头桂
枝汤、
《外台》乌头汤、
《外台》柴胡桂枝汤、
《外台》走马
汤
(
又名:张仲景飞尸走马汤
)
、瓜蒂散。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方
旋覆花汤、麻子仁丸
(
又名:脾约丸、麻 仁滋脾丸
)
、甘姜苓
术汤
(
又名:肾着汤
)
。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方
苓桂术甘汤、甘遂半夏汤、十枣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
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泽泻汤、厚朴大黄
汤、小半夏汤、己椒苈黄丸、小半 夏加茯苓汤、五苓散、桂
苓五味甘草汤
(
又名: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 、
苓甘五味姜辛汤、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
又名:
苓< br>甘五味姜辛夏汤
)
、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苓甘五味加
姜辛半杏大黄汤、
《外台》茯苓饮。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方
文蛤散、栝蒌瞿麦丸、蒲灰散、滑石白鱼散、茯苓青盐汤、
猪苓汤、水气病脉证治方、越婢汤、越婢加术 汤、防己茯苓
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
(
附:杏子汤
)
、芪芍桂酒汤
(
又名:黄芪芍桂苦酒汤
)
、桂枝加黄芪汤、桂
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
又名:
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
)
、
枳术汤
。
黄疸病脉证治方
茵陈蒿汤、硝石矾石散、栀子大黄汤、猪膏发 煎、茵陈五苓
散、大黄硝石汤、
《千金》麻黄醇酒汤。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方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又名:桂枝救逆汤
)
、半夏麻黄丸、柏叶汤、黄土汤、泻心汤、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方、茱萸汤
(
又名:吴莱萸汤
)
、半夏泻心汤、黄芩加半
夏 生姜汤、猪苓散、四逆汤、小柴胡汤、大半夏汤、大黄甘
草汤、茯苓泽泻汤、文蛤汤、半夏干姜散、生姜 半夏汤、橘
皮汤、橘皮竹茹汤、桂枝汤、小承气汤、桃花汤、白头翁汤、
栀子豉汤、通脉四逆汤 、紫参汤、诃梨勒散、
《外台》黄芩
汤。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方
薏苡附子败酱散、大黄牡丹皮汤
(
又名:大黄牡丹汤
)
、王不
留行散、排脓散、排脓汤、黄连粉。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方
< br>藜芦甘草汤、鸡屎白散、蜘蛛散、甘草粉蜜汤、乌梅丸、妇
人妊娠病脉证治方、桂枝茯苓丸、附子 汤、胶艾汤
(
又名:芎
归胶艾汤、胶艾四物汤
)
、当归芍药散、干姜人参半夏丸、当归贝母苦参丸、葵子茯
苓散、当归散、白术散。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方
枳实芍药散、下瘀血汤、阳旦汤、竹叶汤、竹皮大丸、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千金》三物黄芩汤、
《千金》内补当归建
中汤。
妇人杂病脉证治方
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温经汤
、土瓜根散
、胶姜汤、
大黄甘遂汤、抵当汤、矾石丸、红蓝花酒、蛇床子散、狼牙
汤
小儿疳虫蚀齿方
杂疗方、长服诃梨勒丸、三物备急丸。
典型方剂
【柴 胡解毒汤】组成:柴胡
10
克、黄芩
10
克、茵陈蒿
12
克 、土茯苓
12
克、凤尾草
12
克、草河车
6
克。主治:急性
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
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
证见口苦、
心烦胁痛、厌油 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
白腻、脉弦者。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止咳定喘 汤】组
成:蜜麻黄
6
克、光杏仁
5
克、炙甘草
3
克 、紫苏子
10
克、
白芥子
6
克、葶苈子
6
克、蜜款 冬
6
克、橘红
5
克、结茯苓
10
克、清半夏
6克。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
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用法: 水
煎服,每日一剂。加减:
(1)
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
显者,可酌 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
痰粘稠、咯吐不爽
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 3)
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
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 母等。典型病
例: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
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 ,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
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
喘,止咳袪痰,予
[
止咳定喘汤
]
加味。处方:蜜麻黄
6
克 、
光杏仁
5
克、炙甘草
3
克、蜜款冬
6
克、浙贝母
10
克、盐
陈皮
5
克、结茯苓
10
克、清半夏6
克、紫苏子
10
克、白芥
子
6
克、葶苈子
6
克(另包)
,水煎服。服五剂后,咳喘明
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
15
克,再进五剂后,诸症
悉平。
【加味五金汤】组成:金钱草
30
克、 海金砂
15
克、
鸡内金
10
克、金铃子
10
克、川 郁金
10
克、玉米须
15
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 、胆囊炎、肾炎、肾
盂肾炎、膀胱炎等。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加减:
1.
肝胆结石,加枳壳
6
克、朴硝
6
克
2.
大便不通,加元明粉
12
克
3.
尿路结石,
加石苇
12
克、< br>猫须草
12
克
4.
有绞痛 者,加元胡
10
克、生甘草
3
克,以缓解疼痛。典型
病例:林某,男 ,
60
余岁,
1984
年
8
月就诊,患者侨居印
度 尼西亚
40
余年,
4
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
多在清晨 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因年老不愿手
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 俞氏
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
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
剂,以观后效。未服药前,
曾作
B
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处方: 金钱草
30
克、海
金砂
15
克、鸡内金
10
克、金 铃子
10
克、川郁金
10
克、京
丹参
12
克、绵茵 陈
15
克、山栀子
6
克、川黄柏
6
克、制大
黄10
克(便通停用)
。水煎服,连服
30
剂,每天
1
剂 ,日
以金钱草、玉米须各
20
克,水煎代茶。
【降糖方】组成:生
黄 耆
30
克、生地
30
克、苍朮
15
克、元参
30< br>克、葛根
15
克、丹参
30
克。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用法:日一 剂,
水煎分温服用。加减:
1
、尿糖不降,重用花粉
30
克,或加< br>乌梅
10
克。
2
、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
代替,用
10
克,知母用
10
克,生石膏重用
30
克
~60
克。
3
、
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
10
克
~15
克、熟地
30
克。
4
、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
克、黄连
5
克、茯苓
15
克、白朮
10
克 。
5
、皮肤痒,加白蒺藜
10
克、地肤子
15
克、
白藓皮
15
克。
6
、下身搔痒,加黄柏
10
克、知母
10
克、苦
参
15~20
克。
7
、失眠,加首乌
10
克、女贞子
10
克、白蒺
藜
10
克。
8
、心悸,加菖蒲
10
克、远志
10
克、生龙骨
30
克、生 牡蛎
30
克。
9
、大便溏薄,加薏苡仁
20
克、芡实
10
克。
10
、
自觉燥热殊甚,
且有腰痛者,
加肉桂3
克引火归元。
11
、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
20
克
~30
克、狗脊
15
克
~30
克。
【消斑汤】组成 :鲜泽漆
10
克(干品减半)
、
大茯苓
30
克、黄精
30
克、夏枯草
30
克、连翘
15
克、山楂
15
克、枳壳
12
克、甘草
3
克。主治:斑历(淋巴结核)
。用
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
1
小时,煮沸
10
分钟,取
200毫升,煎
3
次,将药液混匀,分
3
次温服,
1
日
1
剂,连服
1~2
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加减:
(1)
若斑历已溃加黄耆
30
克、制首乌
15
克,以补气血,托毒 排
脓,敛疮生肌;
(2)
未溃则配合外治,用生川乌、草乌各
30
克研极细末,蜂蜜
调敷患处,纱布固定,一日一换,忌食辛辣燥烈之品。典型
案例:李某,女,
23
岁,
1988
年入院。病史:
1988
年
5< br>月,
发现右颈部有一结块,大如核桃,皮色不变,推之可动,无
发热等全身症状,
即至某医院诊治。
诊断为
“颈淋巴结结核”
。
经肌肉注射链霉素等治疗,左 颈部亦有结核发生,日久结核
固定,
皮色变暗红,
于
7
月
2
日切开排脓,
流出稀薄脓液
(脓
液涂片找到结核杆菌)
。术后,转本 院治疗。检查:颈部两
侧有疮口两处,周围皮肤暗红,两疮口均有白色腐肉,疮口
呈潜行性。< br>四周有空腔,
流出稀薄脓液,
并挟有败絮样物质。
诊断:颈淋巴结核)
。治疗:内服消斑汤加黄耆
30
克、玄参
10
克。入院当日即行清创,术后撒 七三丹,敷以红油膏纱布
盖贴,之后腐肉渐脱落,脓水减少,肉芽组织逐渐生长,最
后用生肌散 收口共治疗
40
天,疮口愈合。随访一年,未见
复发。
【健脑散】组成:红人 参
15
克(参须
30
克可代)
、地
鳖虫、当归、甘杞子各< br>21
号、制马钱子、川芎各
15
克、地
龙、制乳没、炙全蝎各
12
克、紫河车、鸡内金各
24
克、血
竭、甘草各
9
克。主 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
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
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瘀斑,
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用法:马钱 子有剧毒,需经
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
掌握火候,如油炸时 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
吐等中毒反应;如油炸时间过长,则内心发黑而炭化,往往
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切开,以黑面呈紫红色最为合
度。
典型案例:
李某,< br>男,
42
岁,
军人。
在检查施工过程中,
突然从上落下之铁棍 击于头部而昏倒,当时颅骨凹陷,继则
出现血肿,神智不清达
20
余小时,经抢救始苏 ,半年后曾
在某地检查,脑组织萎缩
1/4
,整日头昏痛,健忘殊甚,记
不得 老战友姓名,有时急躁易怒,失眠神疲,面色晦滞,苔
薄腻,
舌边尖有瘀斑,
脉细涩。
予健脑散治之,
服药一周后,
头昏痛即见减轻,夜寐较安,精神亦略振,自觉爽适。坚 持
服用
2
月,症情平稳,续予调补肝肾,补益心气之品善后。
【升麻甘草汤】 组成:升麻
30
克、甘草
6
克主治:本方为
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 炎之辅助方。一般与后面所述之加
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于迁延性肝
炎 、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中
医辨证属于毒盛者,
恒合用该方。用法:
常合入加味一贯煎、
加味异味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典型病例:郭某,女,
30
岁,
1969
年
5
月初诊。患者确 诊肝炎已
10
年。经中医药物治疗,
10
年来转氨酶在
500
单位以上始
终不降,麝浊
10
单位,百治无效。就诊时,患者肝区疼痛,
波 乏无力,纳差,舌红,脉弦细滑数。根据上述症征,辨证
为肝肾阴虚,波及脾胃,邪毒炽盛。拟养肝助脾 疏肝,佐以
解毒为法,予加味黄精汤合升麻甘草汤治疗。升麻最大用量
为
45
克。服药两周后,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症状基本
消失,复查肝功,转氨酶、麝浊均下降至正常值,仍 宗上方
继续治疗两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诸症消失。
停药一年后复查肝功仍在正常 范围。
1983
年患者因它病来
诊,述自
1969
年治疗取效后,< br>10
余年来肝功检查均在正常
范围,其中只有一次因外出劳累,转氨酶一度升高,患者自
服原方
20
剂,再调恢复正常。
【温脐散】组成:肉桂
1.5
克
公丁香
1.5
克
广木香
1.5
克
麝香
0.15
克。主治:小儿肠 麻
痹。用法:本方共研细末,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
于半个蛋白凹处,覆敷脐上,外扎 纱布。
2
小时后如能肠鸣
蠕动,矢气频转,则为生机已得,便畅腹软,转危为安。如< br>未见转气,可再敷一次,必可见功,屡用屡验。典型案例:
陶某,男,
11
个月 。因脾常不足,泄利
6
天,脾更虚惫,腹
部胀满,西医诊断为肠麻痹症。高热干渴,恶 心呕吐,气促
如鼓,叩之,舌红口燥、药入即吐。此属脾气虚惫,症情危
急,急于外敷“温脐散 ”
,希获转机。
2
小时后肠鸣连连,矢
气频转,腹部稍软,续敷一次,次日复 诊,患儿气机舒缓,
便下稀溏而通畅,腹部柔软,形神转佳,热度退净,舌质转
淡,苔薄腻。但 泄利尚多、小溲短少,睡时露睛。是为脾阳
虚衰,即予附子理中汤主之。药用:米炒党参
5克、土炒白
朮
6
克、炮姜
2
克、焦甘草
3
克、 淡附片
4.5
克、广木香
3
克、茯苓
9
克、车前子
9
克
(
包
)
,二剂。三诊时泄利已,腹
软溲长,便仍溏软, 舌淡而洁。中焦阳气未复,尚须温扶。
药用:米炒党参
5
克、土炒白朮
6克、炮姜
2
克、焦甘草
3
克、煨木香
3
克、炒石榴皮< br>6
克、淡附片
4.5
克、炒扁豆
9
克,三剂。药后便下转原、 纳和神振,续以温扶而安。
【沙
小儿脑炎后遗症-
小儿脑炎后遗症-
小儿脑炎后遗症-
小儿脑炎后遗症-
小儿脑炎后遗症-
小儿脑炎后遗症-
小儿脑炎后遗症-
小儿脑炎后遗症-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0:2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429.html
-
上一篇:一贯煎《柳州医话》 妇人大全良方
下一篇:《伤寒论》有关“痛”的条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