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很久-
第二十章
哺乳纲(
Mammalia
)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
重点掌握哺乳动物的进步特征
2
.
掌握哺乳类各亚纲、重要目及某些科的特征
3
.
掌握哺乳类的生态、起源和演化
重点:
1
、哺乳类的进步特征
2
、各亚纲的特征
难点:
1
、骨骼系统
2
、口腔结构及其对咀嚼和口腔消化功能的适应性
课时:
讲授
5
学时,实验
6
学时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授课
2
、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节
.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高级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动物类群
.
一.
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1.
体表被毛,皮肤腺发达。
多数哺乳动物的毛形成一隔热层,是其体温恒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皮肤腺发达与两栖类相似,爬行类和鸟类的皮肤干燥。
哺乳类皮肤腺有四种主要类型:皮脂腺、汗腺、臭腺、乳腺。
2.
有发达的运动器官,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3.
颅骨具有两个枕骨骼。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双平型锥体。
两个枕骨骼,与两栖类相似,而与爬行类和鸟类不同。
4
.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咀嚼肌、异型齿、颊、唾液腺、次生腭等结构,是对此功能的适应。
5
.肺由大量反复分支的支气管及肺泡组成。
有肌肉质横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6
.心脏
4
室,左动脉弓存在。
(鸟右)
7.
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8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9
.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特征分析:
上述特征中,
进步特征:
2< br>、
4
、
7
、
8
、
9
;
似两栖类的特征:皮肤腺发达、头骨两个枕骨骼、排泄尿素。
尽管鸟类和哺乳类都是 从古代爬行类起源的,但在系统进化的历史上,哺乳类比鸟类出现
的早。它是从具有若干类似于古两栖类 特征的原始爬行类起源的。
鸟类是从较高等的(特化的)古代爬行动物起源的,因而鸟类更保 持着一些似现代爬行类
的特征:头骨一个枕骨骼、皮肤干燥、排泄尿酸。
二、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
、胎生的概念
< br>精子和卵子授精后,在母体里发育,并且从母体获得养料,直到形成幼仔后才从母体产出
的生殖方 式。
2
、胎盘的结构、类型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胎生动物胚胎和母体发生营养联系的器官。
概念:为一个富有丰富血管的海绵状构造。
由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的
胎儿部分:绒毛膜
+
尿束
母体部分:子宫壁的内膜
通过胎盘,母体和胎儿发生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血液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并输
出二氧 化碳和其他排泄物。
注意:胎儿和母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为两套,物质交换通过膜的渗透作用而 实现。其渗透作
用高度特异性,盐、糖、氨基酸、尿素、简单脂肪、维生素、激素等允许通过,大分子蛋 白质、
红细胞、其他细胞等不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自由透过胎盘。
无蜕膜胎盘:尿束、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手与手套)
。
散布状
叶状
蜕膜胎盘:
尿束、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结为一体,产胎儿时将子宫内膜一起
环状
盘状
撕下。
3
、哺乳
乳汁:营养全面易被幼体吸收。
4
、胎生、哺乳的意义
胎生:有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
动正常进行的有 利因素,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
哺乳: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 条件下迅速地发育成长。加之哺乳类对幼仔有各种完善的保护
行为,因而成活率高,与之相关,所产幼仔 数目减少。
第二节
哺乳类躯体结构概述
一、
外形
1
、
体分部:头、颈、躯干、尾、四肢。
2
、
躯体结构和四肢的着生适应陆地快速运动,四肢下移至腹面,紧贴躯体 下方。因前肢
肘关节向后转,后肢膝关节想前转,提高了支持力、跳跃力、有利于步行和奔跑。
尾为运动平衡器官。
3
、
体型:与生活方式相适应而有变化。
水栖
鱼形
例鲸
飞翔
前肢特化,有翼膜
例蝙蝠
穴居
体躯粗短、前肢特化如铲状
例
二、
皮肤及其衍生物
1
、
表皮和真皮均加厚
表皮角质层发达,河马、猪等表皮有几百层厚,硬皮
真皮坚韧性强,有丰富血管、神经、感觉末梢
表皮、真皮内有黑色素细胞
真皮下有厚的脂肪层,保温、隔热、储备能量
2
、
被毛
为皮肤衍生物,表皮角质化的产物
(
1
)
结构
毛干
皮质部:有黑色素
髓质部:内含空气
毛根:毛鞘、毛球
毛束:皮脂腺开口、竖毛肌
(
2
)
功能:保温和调温、保护色、触觉
3
、
皮肤腺特别发达
皮肤衍生物,来源于表皮的生发层
多为
c e l l
腺
4
种类型
皮脂腺:泡状腺,多开口于毛束基部
汗腺:管状腺,下陷入真皮深处
乳腺:管状腺与泡状腺复合
味腺(臭腺)
:汗腺或皮脂腺的衍生物
4
、
有爪、角等皮肤衍生物
爪、蹄、甲——三种类型
(
1
)
爪:与爬行类的爪同源、趾(指)端表皮角化保护器官
(
2
)角:头部表皮及真皮部分特化的产物
为有蹄类的防卫利器
洞角(牛角)
:不分叉,终生不更换,骨角
+
角质鞘
实角(鹿角)
:分叉,每年脱换一次,骨质角,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
鹿茸:刚出生的鹿角,外包富有血管的皮肤
犀牛角:毛的特化产物
三、
骨骼
(一)
演化趋向
1
、骨化完全,为肌肉附着提供充分的支持。
2
、愈合和简化,增大了坚固性并保证轻便。
3
、提高了中轴骨的韧性,使四肢骨能以较大的速度和范围活动。
4
、长骨的生长限于早期,提高了骨的坚固性并有利于骨骼肌的完善。
(二)
结构特点
1
、
脊柱、肋骨及胸骨
(
1
)
脊柱区分明显,为
5
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颈椎:多
7
枚,第
1
、
2
枚特化为寰椎和驱椎
功能:提高了头部的运动范围。
胸椎:
1 2
—
1 5
枚,两侧与肋骨相关节
腰椎:
6
—
7
枚
荐椎:
3
—
5
枚,常愈合成一块荐骨
尾椎:数目不定,且多退化
(
2
)
双平型椎体 ,相邻椎体之间有软骨构成的椎间盘,可缓冲运动时对脑及内脏的震
动,提高了脊柱的负重能力
(
3
)
胸椎、肋骨及胸骨构成胸廓
保护内脏,完成呼吸动作,间接支持前肢。
2
、
头骨
(
1
)
脑颅(—脑发达)和鼻腔(—嗅觉器官发达)扩大
(
2
)
中耳腔有了
3
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
(
3
)
某些骨块消失、变形和愈合
例:枕骨、蝶骨、颞骨等都由多块骨愈合而成
坚固与轻便的矛盾得以解决
(
4
)
有发达的次生腭(硬腭)
由前颌骨、颌 骨及腭骨的突起拼合成,为分割口腔内呼吸与消化通路的隔板,与软
腭一起使空气沿鼻通路向后输送至喉 ,从而使咀嚼时能完成正常呼吸,解决了“消
化”与“呼吸”的矛盾,内鼻孔后移。
(
5
)
下颌由单一的齿骨构成
(
6
)
具颧弓(颌骨与颞骨的突起
+
颞骨本体)
3
、
带骨及肢骨
(
1
)
肩带
肩胛骨:发达
乌喙骨:退化成肩胛骨上的突起(乌喙突)
锁骨:趋于退化
(
2
)
腰带
额骨:与荐骨相关节
坐骨
耻骨
闭合式骨盆:左右坐骨
左右耻骨
愈合、坚固,加强了对后肢支持的牢固性。
(
3
)
肢骨
基本结构似一般陆生脊椎动物。
但
肘关节向后转
提高了支持和运动能力
膝关节向前转
(
4
)
足型
跖行:狒狒
趾行:狐
蹄行:与地表接触最小,适快速奔跑,羊、驼
在腹中线缝合
四、肌肉
1
、
具膈肌
哺乳类特有,圆形
起于:胸廓后端的肋骨边缘
止于:中央腱
分膈胸、腹腔、骨骼肌,但受植物神经系统支配
2
、
皮肤机发达
有骨骼肌分化出来,位于皮肤的下面。使该处产生运动。
声类皮肤肌退化,反剩面部的表情肌
皮肤肌的演化:鱼类
无
两栖类—鼻瓣内
爬行类—发达,鳞片活动
鸟类—松快、活动羽毛
哺乳类—躯干部皮肤颤动,毛发竖立。
3
、
咀嚼肌强大
:捕食、防御、口腔咀嚼
五、消化
消化管分化程度高
出现了口腔消化
消化能力提高
1
、
口腔及咽部
因咀嚼和口腔消化的出现,引起了口和咽部结构发生了改变
(
1
)
具肌肉质唇,口裂小,有颊
(
2
)
具硬腭和软腭
(
3
)
具发达的肌肉质舌,摄
吞咽、味觉
(
4
)
具槽生的异型齿,齿分化为门、犬、前臼、臼齿
4
科。
齿冠
齿根
门齿:凿状,切割
犬齿:齿冠成锥状,撕裂
前臼、臼齿:臼状,咬、切、压、研磨
牙齿与食性的关系
齿式
门
犬
前臼
臼(上一侧)
门
犬
前臼
臼(下一侧)
例:猴与人:
2
、
1
、
2
、
3
ⅹ
2
=
3 2
2
、
1
、
2
、
3
兔:
2
、
0
、
3
、
3
ⅹ
2
=
2 8
1
、
0
、
2
、
3
换牙:
乳齿:臼齿无乳齿
恒齿:前臼齿、门牙、犬牙有乳齿
(
5
)
有唾液腺,唾液中除含大量粘液外,还含有唾液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3
对: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兔
4
对,多眶下腺
(
6
)
咽:构造复杂
为消化管与呼吸道的交叉处
开口:内鼻孔、耳咽管孔、食道口、喉
2
、
消化管
(
1
)
食管:
(
2
)
胃:形态与食性相关
多为单胃
瘤胃
反刍类具复胃(反刍胃)
网胃(蜂巢胃)
食道的
瓣胃
变形
皱胃:胃本体、具腺上皮
反刍过程
(
3
)
肠:小肠、大肠
3
、
消化腺
:唾液腺、肝脏、胰脏
六、呼吸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
1
、
鼻
呼吸通路:通气、温暖、湿润空气、净化空气
嗅觉器官:鼻甲、黏膜(血管、腺体)
、嗅细胞
2
、
3
、
咽
喉
气管前端的庞大部分
功能:为空气出口,发生器官
结构:以软骨作支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勺状软骨
以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
内面衬以黏膜
4
、
气管和支气管
管壁由“
C
”形软骨环支撑,软骨环,缺口对向背方(食管)
由平滑肌和
C
下膜封闭
黏膜:纤毛上皮,粘液腺
5
、
肺
由复杂的、反复分支的“支气管树”构成,其盲端即为肺泡。
色很久-
色很久-
色很久-
色很久-
色很久-
色很久-
色很久-
色很久-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21: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