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初乳-
提神醒脑的中药
茶叶、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樟脑、薄荷、连翘
……
名称:
樟脑
性味:
辛,热,有毒
归经:
心、脾经
药用部位:
为樟科植物樟的根、干、枝、叶经蒸馏精制而成的颗粒状物。
功效:
樟脑具
有通关窍、利滞气
、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
主治:
热病神昏;
中恶猝倒,
痧胀吐泻腹痛;
寒湿脚 气;
疥疮顽癣;
秃疮;
冻疮;
臁疮;水火烫伤;跌打伤痛;牙痛;风火赤眼< br>
用量:
内服:入丸、散,
0.06-0.15g
,不入煎 剂。外用:适量,研末,或溶于酒
中,或入软膏敷搽。
化学成分:
为纯粹的右旋樟脑(
d-Camphora
)
,
是莰类化合物.
1.
局部作用:
樟脑涂于皮肤有温和的 刺激及防腐作用。
用力涂擦有发赤作用;
轻涂则类似薄荷,
有清凉感,
此乃由 于刺激冷觉感受器的作用。
它还有轻度的局部麻醉作用。
对于
胃肠道粘膜,
樟 脑有刺激作用,
使胃部感到温暖及舒适,
大量则能产生恶心及呕
吐。
临床上用 樟脑擦剂有镇痛、
止痒作用。
口服有驱风作用以及轻微的祛痰作用。
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樟脑的全身作用主要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r>对于高级中枢尤为显著,
大量作用于
大脑皮层运动区及脑干,引起癫痫样惊厥。一般剂量 的樟脑对呼吸无明显作用,
在极度抑制情况下,
可看到一些呼吸的兴奋,
主要是由于皮 下注射时刺激感受器
所引起的反射性兴奋。
3.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樟脑制剂曾一度广泛匝用为强心药,
但各 家报告结果很不一致,
迄无定论。
它无
洋地黄或肾上腺素样作用。
对正常心肌 无作用,
高浓度反抑制之。
在离体心脏上,
只有在造成衰竭时,方见有兴奋作用。
对血管运动中极,只有
在其机能极度低下时,
方见有兴奋作用,
内脏血管 收缩而皮肤血管舒张,
血压上
升。
故认为对循环性虚脱或急性心功能衰竭者有效;但也有入对其疗效持怀疑或
否定态度。
有入报告,
樟脑在动物体内的一个水溶性代 谢产物
--
氧化樟脑,
具有
明显的强心、升压和兴奋呼吸的作用,商品名维他 康复
(Vitaeamphor)
。
4.
体内过程:
< br>樟脑经粘膜、皮下、肌肉皆易吸收。口服吸收也快。在肝中解毒颇迅速,氧化成
樟脑醇,再与葡萄 糖醛酸结合而由尿中排出。樟脑
1
:
25000
浓度,能完全解除
氨 甲酰胆碱(
1
:
600
万
)
对离体兔肠的痉挛作用;给予小 鼠
100mg/kg
,能加剧槟
榔碱所致的震颤;
50mg/kg
, 可防止菸碱(
20mg/kg)
的痉挛作用。樟脑对中枢神
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但对呼吸中枢无选择性,
中毒剂量则引起惊厥,
少量口服在
胃内可产生温暖舒适感, 大剂量口服则有刺激作用,能引起恶心、呕吐;在皮肤
上揉擦可引起发红,产具有轻微的局麻作用,涂于 皮肤具有麻木感。
名称:
冰片
性味:
辛苦,凉。
①《唐本草》
:
味辛苦,微寒 。
②《海药本草》
:
味苦辛,微温,无毒。
③张元 素:
热。
④《本经逢原》
:
辛苦,温,有毒。
归经:
入心、肝经。
①《纲目》
:
肺、心、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
:
入肺、肝二经。
< br>药用部位:
功效:
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肝、肺经;
清香宣散,具有开窍醒神
,清
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
药用部位:
本品为龙脑 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加
工制成。
主治:
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
疮痈疳痔,目赤肿痛 ,翳膜遮睛。
凡痰火郁闭,喉痹音哑,或火热壅滞,口疮齿肿者,冰片可与朱砂、硼砂、玄明粉配伍吹搽患处,以散火解毒。
热闭神昏者,冰片可与麝香、牛黄、黄连、郁金等配伍,
以清热开窍。
暴发火眼,或翳膜胬肉者,冰片可与炉甘石、玄明粉、硼砂配伍,为末点眼。
用量:
入丸、散,
0.5
~
1
分。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
是接近纯 粹的右旋
龙脑。
龙脑冰片含右旋龙脑,又含律草烯、
β
-榄香烯、 石竹烯等倍半萜,以及齐墩果
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艾片含左 旋崐
龙脑。
机制冰片为消旋混合龙脑。
冰片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较微刺激,
有一定
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经肠系膜吸收迅速,给药
5
分钟即可通过血脑屏障,
且在脑蓄积时间长,
量也相当高,
此为冰片的芳香开窍作用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较高浓度(
0
.
5%
)对葡输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及部 分致
病性
皮肤真菌等有抑制作用。对中、晚期任娠小鼠有引产作用。
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加工品,其成分含右旋龙脑律草烯、
β
-
榄香烯、< br>石竹烯等。本品味辛,性寒,有通诸窍、散郁火,消肿去翳等作用。在美容方中
以之作清热散火、 辟秽化浊之品,用于因血热,内热蕴结所致的口臭、体气、疮
疡肿疖等症的治疗。各地药房都有。
一种萜。分子式
C10H18O
。又称龙脑或
2-
莰醇。白色半 透明的六方形晶体,
像樟脑的气味。右旋冰片为叶状或六方形片状晶体;熔点
208
℃ ,沸点
212
℃,
相对密度
1.011(20/4
℃
)
,比旋光度
+37.7
(乙醇)
;溶于乙醇、乙醚和苯。
左旋冰 片为六方形片状晶体;熔点
208.6
℃,沸点
210
℃(
779
毫米汞柱)
,相
对密度
1.1011
(
20/4
℃
)
,-
37.74
°(乙醇)
;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苯。
消旋冰片为叶片状晶体;熔点
21 0.5
℃
,易升华,相对密度
1.011
(
20/4< br>℃)
;
溶于乙醇、
乙醚和苯。
氧化时生成樟脑。
冰片可由樟脑 在乙醇溶液中用金属钠还
原;
或由蒎烯在催化剂存在下用草酸酯化再经水解制得。
冰片 广泛用于配制迷迭
香、熏衣草型香精,并用于中药和中国墨中。
名称:
薄荷
性味归经:
辛,凉。入肺经、肝经。
药用部位:
薄荷幼 嫩茎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药,治感冒发热喉痛,头痛,目
赤痛,皮肤风疹搔痒,麻疹不透等症,此外 对痈、疽、疥、癣、漆疮亦有效。
功效:
1
、抗病毒作用:薄荷水煎剂
1
:
20
浓度,对病毒
ECHO11
株有抑制作用。
2
、镇痛止痒 作用:薄荷脑主要作外用止痒、微弱的局麻及对抗刺激剂,涂于局
部由于刺激神经而引起凉感,并抑制痛 觉神经。
3
、抗刺激、止咳作用:薄荷脑的抗刺激作用导致气管产生新的分泌,而使 稠厚
的粘液易于排出,
故有祛痰作用,
亦有报道薄荷脑对豚鼠及人均有良好的止咳作< br>用。
4
、杀菌作用:薄荷脑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d-
薄荷脑 比
1-
薄荷脑的抑菌作用强。
5
、抗着床、抗早孕作用:薄荷油对 小白鼠具有一定的抗着床与抗早孕作用,作
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腹腔注射
0.035ml/只,抗着床率达
100%
。终止妊娠的原因
可能是子宫收缩加强,
也不能 排除蜕膜组织等的直接损伤。
宫内给药,
薄荷油不
仅可使原孕第
6
天 所见的胚珠坏死,
而且可使之排出体外,
与橄榄油组相比,
差
别显著。
6
、利胆作用:薄荷的丙酮干浸膏和
50%
甲醇干浸膏均具有利胆作用, 与对照组
相比,
胆汁分泌量均有明显的增加。
含有挥发油多的丙酮干浸膏组的利胆效果 比
50%
甲醇干浸膏组强。实验证明,除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薄荷醇具有很强的利胆作
用 外,薄荷油中还含有其他利胆作用成分。此外,把薄荷醇的醇羟基乙酰化后,
其利胆作用也减弱了,说明 醇羟基在利胆作用的产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7
、抗菌作用:薄荷有极强的杀菌抗菌 作用,常喝它能预防病毒性感冒、口腔疾
病,使口气清新。用薄荷茶汁漱口,可以预防口臭。用薄荷茶雾 蒸面,还有缩细
毛孔的作用。
拿泡过茶的叶片敷在眼睛上会感觉到清凉,
能解除眼睛疲 劳。
据说
薄荷也有“眼睛草”的别称,可用于治疗眼疾。
8
、皮肤 功效:收缩微血管,排除体内毒素,改善湿疹、癣、舒缓发痒、发炎和
灼伤,柔软皮肤,消除黑头粉刺, 有益于油性发质和肤质。
9
、生理功效:薄荷是治疗感冒的最佳精油,能抑制发烧和 粘膜发炎,并促进排
汗;清咽润喉、消除口臭具有很好的功效;
清凉镇痛的功效,可减轻头痛、偏
头痛和牙痛;
此外对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很好的作用。
主治:
⒈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该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 热
常用之品,
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邪在卫分,
头痛、
发热 、
微恶风寒者,
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⒉用于 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该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
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 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
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⒊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该品 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
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 如透疹汤;治疗风疹
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2]
⒋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该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
当归等疏肝理气 调经之品,
治疗肝郁气滞,
胸胁胀痛,
月经不调,
如逍遥散。
[2]
用量:
内服:煎汤(不宜久煎)
,
4
~
10
克;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或煎汁涂。
注射液主要有:复方薄荷注射液、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
化学成分 :
薄荷鲜叶含渍
1%-1.46%
,油中主成分为左旋薄荷醇(
mentho l
)
,含
量
62.3%-87.2%
,还含左旋薄荷酮(
m enthone
)异薄荷酮(
isomenthone
)
,乙酸
癸< br>酯
(
decyl
acetate
)
,
乙
酸
薄
荷
酯
(
menthyl
acetate
)苯
甲
酸
甲
酯
(
methylbenzoate
)
,
α
-
及
β
-
蒎烯(
pinene)
,
β
-
侧柏烯(
β
-thu-jene
)< br>,
3-
戊醇(
3-pentol
)
,
2-
已 醇(
2-hexanol
)
,
3-
辛醇(
3-octano l
)
,右旋月桂烯
(
myrcene
)
,
柠檬烯< br>(
limonene
)
及桉叶素
(
cineole
)
,
α
-
松油醇
(
α
-terpineol
)
等。又含黄酮类成分:异瑞福灵(
iso-raifolin
(,木犀草素
-7-
葡萄糖甙
(
luteolin-7-glucoside
)
, 薄荷异黄酮甙(
methoside
)
;有机酸成分:迷迭香
酸
(< br>lusmarinic
acid
)
,
咖啡酸
(
caffeic
acid
)
;
氯基酸成分:
天冬氨酸
(
aspartic
acid
)
,
谷氨酸
(
glutamic
aci d
)
,
丝氨酸
(
alanine
)
,
天冬 酰胺
(
asparagine
)
,
缬氨酸(
valine< br>)
,亮氨酸(
leuine
)和异亮氨酸(
isoleucine)
,苯丙氨酸
(
phenylalanine
)
,蛋氨酸(methionine
)赖氨酸(
lysine
)
。又从叶中分阶段得具抗炎作用的以二羟基
-1
,
2-
二氢萘二羟酸为母核的多种成分:< br>
①
1-
(
3
,
4-
二羟基苯基)
-6
,
7-
二羟基
-1
,
2-
二氢萘
- 2
,
3
二羟酸
[1-
(
3
,
4-dihy droxyphenyl
)
-6
,
7-dihydroxy-1
,< br>2-dihy-dronaphthalene-2
,
3-dicarboxylic acid]
,
②
1-
(
3
,
4-二羟基苯基
-1
,
2-
二氢萘
-2-
羟酸
{1 -
(
3
,
4-dihydroxyphenyl
)
-3-2 -
(
3
,
4-dihydrox-yphenyl
)
-1- carboxy]ethoxycarbonyl-6
,
7-dihydroxy-1
,
2-dihydro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
,
③
7
,
8-
二羟基
-2 -
(
3
,
4-
二羟基苯基)
-1
,
2-< br>二氢萘
-1
,
3-
二羟酸
[7
,
8-dih ydroxy-2-
(
3
,
4-dihydrox-yphenyl
)
-1
,
2-dihydronaphthalene-1
,
3-d icarboxylic acid]
,
④
1-[2-3
,二羟 基苯基)
-1-
羟基
]
乙氧基羰基
-2-
(
3,
4-
二羟基苯基)
-7
,
8-
二
羟
基
-1
,
2-
二
氢
萘
-3-
羟
酸
{1-[2-
(
3
,
4-dihydroxyphenyl
)
-1-car-boxy]ethoxycarbonyl-2-
(
3 -dihy droxyphenyl
)
-7
,
8-dihydroxy-1
,< br>2-dihydronaphthalene-3-carboxylic acid}-7
,< br>8-dihydroxy-1
,
acid}
,
⑤
3-[2-
(
3
,
4-
二羟基苯基)
-1-
羟基< br>]
乙氧基羟基
-2-
(
3
,
4-
二羟基苯基 )
-7
,
8-
二
羟
基
-1
,
2-
二
氢
萘
-1-
羟
酸
{3-[2-
(
3
,
4-dihydroxyphenyl
)
-1-carboxy]et hoxy- carbonyl-2-
(
3
,
,
2-dihydron- aphthalene-1-carboxylic
acid}
,
⑥
1
,
3-
双
[2-
(
3
,< br>2-
二氢萘
{1
,
3-bis-[2-
(
3
,
-dihydroxyphenyl
)
·
7
,
8-dih ydroxy-1
,
2-dihydronaphthalene}
,
⑦
1-[2-
(
3
,
4-
二羟基苯基)
-1-
甲氧基羰基
]
乙氧基羰基
-2-
(
3
,4-
二羟基苯
基)
-3-[2-
(
3
,
4-< br>二羟基苯基)
-1-
羟基
]
乙氧基羰基
-7
,
8-
二羟基
-1
,
2-
二氢
萘
{1-[2-(
dihydroxyphenyl
)
-1-methoxycar-bonyl ]ethoxycarbonyl-2-
(
3
,
4-dihydroxyph eny
)
-3-[2-
(
3
,
4-dihy-droxyp henyl
)
-1-carboxy]ethoxycarbonyl-7
,
8-dihydroxy-1
,
2-dihy- dronaphthalene}
,
⑧
1-[2-
(
3
,
4-
二羟基苯基)
-1-
羟基
]
乙氧基羰基-2-
(
3
)
-3-[2-
(
3
,
4 -
二羟
基苯基)
-1-
甲氧基羰基
]
乙氧基羰基
- 7
,
8-
二羟基
-1
,
2-
二氢萘
{1- [2[
(
3
,
-dihydroxyphenyl
)
-1- carboxy]ethoxycarbonyl-2-
(
3
,
4-dihy droxyphenyl
)
-3-[2-
(
3
,
4-di- hydroxyphenyl
)
-1-methoxycarbonyl]ethoxycar bonyl-7
,
8dihydro-xy-1}
,
⑨
1
,
3-
双
[2-
(
3
,
4-
二 羟苯基)
-7
,
8-
二羟基
-1
,
2-
二 氢萘
{1
,
3-bis-2-
(
3
,
4-dihy droxyphenyl
)
-1-methoxycarbonyl]ethoxy
carbonyl-2-
(
3
,
4-dihydroxyphenyl
)
-7
,
8-dihydroxy-1
,
2-di-hydron aphthalene}
,右旋的
8-
,酰氧基莳萝艾菊酮(
8-aceto xy-carvotanacetone
)
。
应用进展
⒈抗癌: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英国科学家发现,
中药中常见的一种薄荷叶对治
疗癌症有特殊的功效。
薄荷叶能够阻止癌症病变处的血管生长,
使癌肿得不到血
液供 应,最终“饥饿”而死。英国萨尔福特大学教授表示,他希望用薄荷叶制作
的药物能够尽快进入临床应用 。
⒉抗病毒:
陈祖基等人研究指出,
薄荷煎剂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br>增大感染
量则无抑制作用。国外报道,同属植物薄荷水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
毒、
Semliki
森林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但对流感却无效。
< br>⒊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国外研究表明,薄荷醇能显著促进醋氨酚透皮吸收作用,
对曲安缩松有显著 促进吸收作用,
可使柴胡的生物利用度增加,
能显著促进扑热
息痛的透皮吸收。
这种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可能是由于薄荷醇通过改变角质层脂质
的结构改变药物的透皮渗透能力。
⒋抗菌抗炎:
王微等人采用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薄荷精油的成分
,
在鉴
定出的
21
种成分中,
异佛尔酮
(
41.22%
)
、
β
-
石竹烯
(
10. 01%
)
、
斯巴醇
(
2.89%
)
、
β< br>-
蒎烯(
1.45%
)和桉树脑(
1.13%
)为主要成分。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
稀释法对薄荷精油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枯草 芽孢杆菌及变形杆菌
出现最大的抑菌环。
⒌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
薄荷醇皮下给药,
能剂量依赖性促进小鼠
活动,其促进小鼠活动,可能与 多巴胺有关。动物实验表明,薄荷醇对大脑有保
护作用。
圆叶薄荷油和欧薄荷油均有中枢抑制作 用,
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
的睡眠时间,薄荷醇对戊巴比妥的中枢抑制作用有一定量效关系 ,疏风,散热,
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
疥,瘾疹。
名称:
安息香
性味:
辛、苦,平。
归经:
归心、脾经。
药用部位:
为安息香科植物安息香树或越南安息香的树脂。
功效:
开窃清神
,
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
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心腹疼痛,产后血晕,小儿惊风。
用量:
多入丸散用。
0.6
~
1.5g
,
化学成分:
安息香(英文:
Benzoin
)又称苯偶姻、二苯乙 醇酮、
2-
羟基
-2-
苯基
苯乙酮或
2-
羟基-1,2-
二苯基乙酮,是一种无色或白色晶体,可作为药物和润湿
剂的原料,
还 可用作生产聚酯的催化剂。
安息香由两分子苯甲醛在热的氰化钾或
氰化钠的乙醇溶液中通过安息 香缩合而成。
⑴
苏
门
答
腊
安
息
香
主
含
树
脂
约
90%
,
其
成分
有
3-
桂
皮
酰
苏
门
树
脂< br>酸
酯
(
3-cinnamoyl
sumaresinolic
acid
)
,
松柏醇桂皮酸酯
(
coniferyl
cinnamate
)
,
苏合香素(
styracin cinnamoylcin-namate
)
2%
~
3%
,香草醛(
vanillin
)
1%
,
桂皮酸苯丙醇酯
(
ph enylpropyl
cinnamate
)
1%
及游离苯甲酸和硅皮酸< br>(
cinnamic
acid
)等。总苯甲酸含量
10%
~
20%
,总桂皮酸含量
10%
~
30 %
。
⑵
越
南
安
息
香
,
主
含
树脂
70%
~
80%
,
其成
分
有
3-< br>苯
甲
酰
泰国
树
脂
酸
酯
(
3 -benzoylsiaresinolic
acid
)
,松柏醇苯甲酸酯(
coniferyl
benzoa te
)
,游
离苯甲酸
20%
,香草醛
0.15%
~
2.3%
,不含桂皮酸。
⑶国内发现的粉背安息香树、
青山安息香 树及白叶安息香树,
它们的树脂的总香
脂酸,
顺次是
31%
、
28%
、
27
~
28%
,
而香脂酸完全是安息香酸,另一报道为
31.09%
、
25.67%
、
21.17
~
31.46%
(以能溶于乙醇的树脂为
100%
)
。
安息香与麝香、
苏合香均有开窍作用,
均可治疗猝然昏厥,
牙关紧 闭等闭脱之证,
但其芳香开窍之力有强、弱之不同,麝香作用最强,安息香、苏合香开窍之功相
似,而麝香兼有行气通络,消肿止痛之功,安息香兼可行气活血,又可用于心腹
疼痛,产后血晕之症。< br>
名称:
麝香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心、脾经
药用部位:
鹿科动物麝的雄性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
功效:
具有
开窍醒神
,活血散结,止痛消肿,催生下胎的功效
①治卒中风:青州白丸子,入麝香同研碎为未,生姜自然汁调灌之,如牙紧,、可自
鼻中灌入。
(
《魏氏家藏方》
)
②治中风不醒:麝香
10
克。研未,入清油
100
克,和匀灌之。
(
《济生方》
)
③治痰迷心窍:麝香
0.5
克,月石、牙皂。明矾、雄精各
5
克。上共研匀, 密贮,每
服
2.5
克。
(
《疡科遗编》
)
④治中 恶客忤垂死:
空青
50
克
(
细研
)
,
麝香
0.5
克
(
细研
)
,
朱砂
50
克
(
细研,
水飞过
)
,
雄黄
25
克
(
细研
)
。上药相和,研令匀,每服以醋一合、汤一台柏和,调散
2.5克,不计时
候服之,须臾即吐为效,
(
《圣惠方》
)
⑤治小儿 诸痫潮发,
不省,
困重:
白僵蚕
(
汤洗,
焙黄为未
)25
克,
天竺黄
0.5
克
(
细研
)
,< br>真牛黄
5
克
(
别研
)
,麝香
(
研< br>)
、龙脑
(
研
)
各
2.5
克。上拌研匀细, 每服
2.5
克,生姜自然汁调
灌服,无时。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白金散
)
⑥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频发不止:麝香
25
克
(
细研
)
,阿魏
25
克
(
面裹偎,面
熟为度
)
,
干蝎
1.5
克
(
微炒
)
,< br>桃仁五十枚
(
鼓炒微黄
)
。
上药捣罗为未,
炼蜜和九 ,
如绿豆大,
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二十丸。
(
《圣惠方》庸香丸
)
⑦治厥心痛:麝香
(
别研,每汤成旋下
)
,木香
50< br>克
(
挫
)
,桃仁
(
麸炒
)
三十五枚 ,吴茱萸
(
水浸一宿,炒干
)50
克,槟榔
(
煨
)
三枚。上五味,除麝香、桃仁外,粗捣筛,入桃仁,再同
和研匀。每服
15
克 ,水半盏,童子小便半盏,同煎至六分,去滓,入麝香未
2.5
克,搅匀
温服,日二服 。
(
《圣济总录》麝香汤
)
⑧治跌打气闭:牙皂、北细辛、南星、冰片、麝 香等分,为未,吹鼻。
(
《医钞类编》
吹药方
)
⑨治痈疽发背及诸 恶疮,去恶肉:麝香、雄黄、矾石、简茹
(
一作
‘
真朱
’)
备
50
克。上四
味治下筛,以猪膏调如泥涂之,恶肉尽,止,却敷生肉膏。
(
《千金方》麝香膏
)
⑩治鼠瘘:麝香
(
研
)
、雌 黄
(
研
)
。上二味等分,并为散,取虾蟆背白汁和涂疮孔中,日
一度 。
(
《古今录验方》
)
(11)
治小儿疳,常渴,饮冷水不休:麝 香
0.5
克,人中白
0.5
克。上药都研令细,以蒸
饼和丸,如麻子 大。一、二岁儿,每服煎皂英汤下二丸,空心、午后备一服。更量儿大小,
以意加减。
(
《圣惠方》麝香丸
)
(12)
治牙痛:麝香大豆许,巴豆一粒,细辛未
2 5
克,上药同研令细,以枣瓤和丸,如
粟米大。以新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有至 孔即纳一丸,
(
《圣惠方》麝香丸
)
(13)
治牙齿动摇
龈腭宣露
骨槽风毒
宣蚀溃烂
不能入食者:
胆矾
10
克
雄黄
10
克
麝
香
5
克
(别研)
龙骨
5
克.
上药研令极细.
每用一字
以鹅毛蘸药扫患处
日用一、
二次.
若
小儿走马疳
唇龈蚀烂者
先泡青盐汤洗净
后用新绵拭干掺药.(《杨氏家藏方》麝香雄矾
散)
(14)
治脓耳
定疼痛:
蝎梢七枚
(烧干取末)
坯子燕脂
2.5
克
(别研)
乳香一字
(别研)
麝香
2.5
克(别研).上件并研令匀.每用以斡耳子挑少许入耳中
日夜三、四次.(《杨
氏家藏方》麝红散)
(15)
治妇人阴疮:麝香少许
杏仁不以多少烧存性.上为细末.如疮口深
用小布袋子
二个
盛药满紧口
临上药时炙热
安在阴内.(《宣明论方》麝香杏仁散)
[1]
主治 :
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痛经,积聚,心腹暴痛,
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
,虫蛇咬伤,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用量:
入丸散,每次
0.06
~
0.1
克。外用 适量。不宜入煎剂。
化学成分:
水分
22.56%
,灰 分
3.62%(
其中含钾、钠、钙、镁、铁、氯、硫酸根、
磷酸根离子等
)< br>,
含氧化合物
(
其中含碳酸铵
1.15%
,
铵盐中的 氨
1.89%
,
尿素
0.40%
,
氨基酸氮
1.0 7%
,
总氮量
9.15%)
,
胆甾醇
2.19%
,
粗纤维
0.59%
,
脂肪酸
5.15%
,
麝香酮< br>1.2%
。麝香主要有效成分为麝香酮。
主要成分:含麝香酮、降 麝香酮、麝香醇、麝香吡喃、麝香吡啶、羟基麝香吡啶
-A
、
羟基麝香吡啶
- B
、
3-
甲基环十三酮、环十四烷酮等。亦含胆甾
-4-
烯
-3-
酮、胆甾醇和它的酯
类、睾丸酮、雌乙醇、
5α
-
雄烷
-3
,
17-
二酮等
11
种雄烷衍生物。尚含蛋白质与氨基酸,< br>
麝
香中含蛋白质约
25%
.麝香中发现一种分子量为1000
左右的肽类活性物质,并分离出一
种分子量约
5000
~
6000
的多肽,
其醇溶物中含
4
种游离氨基酸,
即精氨酸,
脯氨酸、甘< br>氨酸和丙氨酸.将醇溶物用丙酮、甲醇和水提取,水解后的氨基酸分析表明:
甲醇提取 物
中氨基酸含量最高,
其中以天门冬氨酸、
丝氨酸、
胱氨酸等含量最高;丙酮提取物中谷氨酸、
缬氨酸、组氨酸和甘氨酸较高。
此外,麝香中还含钾、钠 、钙、镁、铝、铅、氯、硫酸盐、磷酸盐和碳酸铵以及尿囊
素、尿素、纤维素等。
麝 香酮为重要的有效成分,其含量占天然麝香肉中的
1.58%
~
1.84%,
占天然麝香毛壳
中的
0.90%
~
3.08%
,已经能够人工合成。
[1]
林麝麝香
含有麝午酮,麝午吡啶,雄性激素,胆甾醇及胆甾醇酯等。
马麝麝香
含胆甾醇和胆甾醇酯。
原麝麝香
主要含有麝香酮,麝香吡啶,羟 基麝香吡啶
A
,羟基麝香吡啶
B
等大分子环酮。另含
5α
-
雄甾烷
-3
,
17-
二酮,
5β
-
雄甾烷
-3
,
17-
二酮,
3α
-
羟基
-
5α
-
雄甾烷
-17-
酮,
3β
-
羟基
-
雄甾
-5-
烯
-17-
酮,
3α
-
羟基
-
5α
-
雄甾烷
-17-
酮,雄甾
-4-
烯
-3
,
17-
二酮,雄甾
-4
,
6-
二 烯
-3
,
17-
二
酮,
5β
-
雄甾烷-
3α
-
17β
-
二醇,
3α
-
羟基
-
雄甾
-4-
烯
-
17β
-
酮等
10
余种雄甾熔解衍生物;麝香
中的脂肪酸同胆甾醇、
甘油和其他脂肪醇结合成酯和蜡 ,
已确认的有:
甘油二棕榈酸油酸酯、
甘油棕榈二油酸酯、
甘油三油酸酯,< br>棕榈酸甲酯、
油酸甲酯等;形成蜡的几乎都是支链结构
有
C20
到C34
的醇;此外麝香中还含有多肽一种分子量为
1000
的多肽,另有一种相对 分
子质量为
5000
~
6000
的多肽,其水解后检出
15
种氨基酸,主要有革氨酸,丝氨酸,谷氨
酸,缬氨酸和天冬氨酸等,以及纤维素,胆酸,胆甾醇 ,胆甾醇酯等。
此外,麝香还含有一种
β
-
肾上腺素能增强物质。 已定下结构有有麝香酯
A1
。
喜马拉雅麝麝香
囊中的干 燥分泌物含有麝香酮,
降麝香酮等多种大分子环酮。
还含有雄甾烷的衍生物:
5α-
雄甾熔
-3,17-
二酮、
5β
-
雄甾熔解
-3,17-
二酮、
3α
-
羟基
-
5α
-
难甾烷
-17-
酮、
3α
-
羟基
-
5β
-
雄
甾烷
-17-
酮、
3β
-
羟基雄甾
-5 -
烯
-17-
酮、雄甾
-3,4,17-
三酮、
5α
-
雄甾烷
-
3β,17α
-
二醇、
5β
-
雄
甾迷
-
3α,17β
-
二醇
,
雄甾
- 4,6-
二烯
-3,17-
二酮等。此外,还含有胆甾醇,胆甾烷醇,胆甾
- 4-
烯
-3-
酮,蛋白质,氨基酸,卵磷脂,脂肪,尿素等。
名称:
苏合香
性味:
辛;甘;温;无毒
归经:
肺;肝;脾;胃经
药用部位:
产于非洲、印度及 土耳其等地,初夏将树皮击伤或割破深达木部,使
香树脂渗入树皮内。于秋季剥下树皮,榨取香树脂,残 渣加水煮后再压榨,榨出
的香脂即为普通苏合香。
将其溶解在酒精中,
过滤,
蒸去酒精,
则成精制苏合香。
功效:
开窍辟秽,开郁豁痰
,行气止痛
主治:
中风;
痰厥;
气厥之寒闭症;
温疟;
惊痫;
湿浊吐利;
心腹 卒痛以及冻疮;
疥癣
苏合香与麝香,二药均辛温芳香,开窍醒神,
对于中风 ,中痰以及山岚瘴气侵袭
经络而昏厥属寒闭者,
常相须配用,
增强开窍醒神作用。然而苏合香有较好的辟
秽和祛痰作用,
故对于秽浊之气侵袭人体昏厥或中风昏迷痰盛者,< br>用之最好;
麝
香开窍醒神力较苏合香强,且走窜通经达络,故气血壅滞而肿痛也为常用。
用量:
内服:
0.3-1g
,入丸、散;或 泡汤;不入煎剂。外用:适量,溶于乙醇或
制成软膏、搽剂涂敷。
化学成 分:树脂含齐墩果酮酸和
3-
表
-
齐墩果酸。绿色果实含油
0.26 %
。
苏合香树脂含挥发油,内有
a-
及
β
-蒎烯(
pinene
)
,月桂烯(
myrcene
)
, 樟烯
(
camphene
)
,柠檬烯(
limonene
)
,
1
,
8-
按叶素(
l
,
8-cineo le
)
,对聚伞花素
(
p
-
cymene
)
,异松油烯(
terpinolene
)
,芳樟醇(
linalool)
,松油
-4-
醇
(
4-terpineol
)
,
a-
松油醇(
a-terpineol
)
,桂皮醛(
c innamicaldehyde
)
,反
式桂皮酸甲酯(
trans- methyl
cinnamate
)
,乙基苯酚(
ethyphenol< br>)
,烯丙基苯
酚(
allylphenol
)
,桂皮酸正丙酯 (
n-propyl cinnamate
)
,
β
-
苯丙酸 (
β
-phenylpropionic
acid
)
,
1 -
苯
甲
酰
基
-3-
苯
基
丙
炔(
l-benzoyl-3-phenylpropyne
)
,苯甲酸(
benzoic acid
)
,棕榈酸(
palmitic
acid
)
,亚油酸(
linoleic
acid
),二氯香豆酮(
dihydrocoumarone
)
,桂皮酸环
氧桂皮 醉酯(
epoxycinnamylcinnamate
)
,顺式桂皮酸(
c is-cinnamic acid
)
,
顺式桂皮酸桂皮醉酯
(
cis-cinnamyl < br>cinnamate
)
等。
又含齐墩果酮酸
(
oleanon ic
acid
)
,
3-
表齐墩果酸(
3-epioleanolic acid
)
。
药理作用:
1.
抗血小板聚集功能:
实验证 明苏合香有抗血栓的作用,用苏合香每
10mg
用
0.1ml
乙醇溶解再加< br>1%CMC-Na0.9ml
配制成混悬液,对照组为不含药的乙醇和
CMC-Na的混合液。
健康家兔
(体重
1.9
±
0.4kg)
,< br>雌雄兼用作试验,
结果如下:
。
1.1.
对体外血栓形成的 影响:兔耳中央动脉采血
1.8ml
与药液或对照液
0.2ml
混匀,注入聚 乙烯管环内,启动旋转环使血液在
37
℃环境中以
17
/
r/min
转动
15
分钟。自环内倾出血栓,立即量取血栓长度和湿重,然后将血栓置
2 0
℃恒温
器烘干
20
分钟,称取血栓干重。结果对照组:血栓长度
7 .6
±
2.3cm
,血栓湿重
202.4
±
48.1mg< br>,血栓干重
105.6
±
21.4mg
;苏合香组:血栓长度
3.7
±
0.4cm
,
血栓湿重
116.2
±
20 .7cm
,血栓干重
55.7
±
14.1mg
。与对照组比较,苏合 香
lmg
/
ml
,显著抑制体外血栓形成。
1.2.对血小板内
cAMP
含量的影响:测定血小板内
cAMP
含量。结果对照 组
7.4
±
2.8pmol
/
mg
蛋白,苏合香大剂量2mg/ml
为
14.7
±
4.1pmol
/
mg蛋白,小剂量
1mg
/
ml
为
7.5
±
3.1 pmol
/
mg
蛋白。与对照组比较,苏合香大剂量组可显著提
高血小板内< br>cAMP
含量(
P
<
0.001)
。
1.3.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
1.3.1.
体外实验:
测定复钙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
溶酶活性。
苏合 香能明显延长血浆复钙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凝血活酶时
间、显著提高纤溶酶活性。
1.3.2.
体内实验:
家兔灌胃给药苏合香
100mg
/< br>kg
,
容积为
10ml
,
对照组给予等
容积乙醇和< br>CMC-Na
的混合液,同时给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按照给药前、给药
后不同时间取血 样作下述各项测定。
结果表明苏合香口服给药能明显延长复钙时
间,
凝血酶原时间和白 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
促进纤
溶酶活性。苏合香抗血小板聚 集的主要成分是顺式桂皮酸。
2.
对心血管的影响:冠心苏合丸可使实验性心肌梗塞 犬的冠窦血流量明显增加,
使其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并能明显减慢心率,
降低心肌耗 氧量;
对于非心肌梗
塞大的冠窦血流量无明显影响,
但可减慢心率,
降低心肌 耗氧量。
拆方研究表明
冠心苏合丸组成中药中仅苏合香及冰片具有上述作用,
另外几味 药无效。
由苏合
香与冰片两药组成的苏冰滴丸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的效果,
对于游泳 应激及垂
体后叶素所致小鼠心肌缺血性超微结构改变有明显的保护效果,
并能对抗垂体后
叶素所致心肌营养性血溶量的降低,对抗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主动脉收缩。
3.
抑 菌、抗炎作用:苏合香有较弱的抗菌作用,可用于各种呼吸道感染。苏合香
还有温和的刺激作用,
用于局部可缓解炎症,
如湿疹和瘙痒,
并能促进溃疡与创
伤的愈合。
名称:
石菖蒲
性味:
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
心;肝;脾经
药用部位: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功效:
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
主治:
热病神昏;
痰厥;健忘;耳鸣;耳聋;脘腹胀痛;噤口痢;风湿痹痛;跌
打损伤;痈疽疥癣< br>
人初乳-
人初乳-
人初乳-
人初乳-
人初乳-
人初乳-
人初乳-
人初乳-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20: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