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岛双开-
直肠癌介绍
提要:
直肠癌(
rectal
cancer
)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
道癌,是大肠癌的最 常见部分
,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
榜中跃居第二位了,< br>所以饮食和生活方式,
是癌症的祸根。
由于成因和症状的相似,
直肠癌通常和结 肠癌被一同提及。本文就从直肠癌的成因和症状进行介绍。
一、直肠癌概述
直肠癌(
rectal cancer< br>)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
道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
65%
左右)绝大多数基因病人在
40
岁以上
30
岁
以下者约占< br>15
%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
2-3:1
,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了,所以饮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症的祸根。
由于成因和症状的相 似,直肠癌通常和结肠癌被一同提及。
二、直肠癌病因
到当前为止仍然不十分明了,不过多数认为与食物或遗传有关。最近十 多
年来,
从各方面的研究,
证明酸性食品的摄入是癌症的元凶,
癌症是酸性体 质的
代表。在食物方面,肉类、蛋白质、脂肪的摄取量提高很多
,
大肠直肠有明显增< br>加的趋势
,
三十几岁就患直肠癌的病人也不少。
1.
直肠慢性炎症: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 肿等与结直
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
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
20
-
40%
。
2.
直肠腺瘤癌变
3.
饮食与致癌物质: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
构有明显的联系。
经济发达地区、
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 br>纤维素
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
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 br>理尚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
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
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4.
遗传因素:
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
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
5
-
10%
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 称为
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又称
Lynch
综合征。具体表现为:
(1)
家庭成员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结直肠癌,其中两人以上为同一代;
(2)
至少相近的两代人均有发病;
(3)
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
50
岁以前诊断为结直肠癌。
三、直肠癌临床表现
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
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液质;
直肠指检:
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
约80%的直肠癌患者于就诊时
可通过直 肠指检被发现,
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
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
定,指套见含粪 的污浊脓血;
直肠镜检:可窥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直接取组织作病检;
梗阻症状为直肠被癌肿梗阻,有排便困难、粪少便闭、伴腹痛、腹胀,甚者
可见肠型并有肠鸣亢 强等。
四、直肠癌诊断依据
一般在临床上应对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轻率地诊断为“痢
疾”、
“内痔”等,< br>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肿的可能性。
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必须重视直肠指检、直肠镜 或乙状结肠镜等检查方法的应用。
(一)直肠指检
约
90%
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指检即可发现。
但目前仍有一些 医师对可疑直肠癌患者不作这一常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和治
疗。
实际上这种诊断方法简单可行 ,
经过直肠指检还可判断扪及肿块的大小和浸
润程度,是否固定,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 块等。
(二)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
协助诊断,
观察肿块的形态、
上下缘以及距肛 门缘的距离,
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
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 段癌肿,手指无法
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三)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
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
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五、直肠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1.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
80%
的直肠癌患者于就诊时
可通过 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
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定
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
2.
直肠镜检:可窥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直接取组织作病检。
3.
病理学检查:
是直肠癌确诊的主要依据。
由于直肠 癌手术常涉及改道问题,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为避免误诊误治,
术前或术中一定要取得 病理学检查的结果,
以指导治疗。绝对不要轻易挖除肛门。
4.
癌胚抗原测定:癌胚抗原
(CEA)
测定已普遍开展,一般认为对评价治 疗效
果和预后有价值,
连续测定血清
CEA
可用于观察手术或化学治疗效果。
手术或化
学治疗后
CEA
明显降低,
表示治疗效果良好。
如 手术不彻底或化学治疗无效,
血
清
CEA
常维持在高水平。
如手术后
CEA
下降至正常复又升高,
常提示肿瘤复发。
5.
气钡灌肠对比造影:
有助于了解和排除大肠的多发癌灶,
直肠 癌的影像表
现为:①结节状充盈缺损,多在直肠的内侧壁,圆形光滑或轻度分叶,局部肠壁
僵硬 ,凹入。②菜花状肿块,较大,表面不平,分叶明显,其底宽,肠壁僵硬。
③不规则的环状狭窄,管壁僵 硬,黏膜中断,分界截然。④不规则的腔内龛影,
三角形、
长条形等,
较浅,
周围环堤宽窄不均。
⑤完全性肠梗阻,
或肠套叠征象,
阻塞近段有时难以显示。
应该注意的是,
钡灌肠的
X
线检查有时无法显示直肠病
变,易让人们产生无 病变的错觉。
6.B
超检查:对发现直肠肿瘤的病 例,可进一步作直肠腔内
B
超。这是一项
近年发展起来的无创检查,
其优点是 可判断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及范围,
同时对淋
巴结是否有转移也有一定价值。
肝脏
B
超尤为重要,
以防直肠癌肝转移的漏诊。
7.
端粒酶活性检测:
端粒酶的活性可作为结直肠肿瘤的发展程度的检测。
结直肠肿瘤细胞分裂较快
,
端粒酶的活性就高
;
而细胞分裂较慢的肿瘤组织
,
端粒酶
的活性就低。正常人体内存在着抑制细胞无限增殖的复杂机制
:一是细胞周期性
控制
;
二是随着每次细胞分裂而发生端粒进行性缩短所引起的细胞 凋亡或程序性
死亡。
端粒酶活性的强弱与结直肠肿瘤细胞在积液中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
端粒
酶的活性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从大便脱落细胞中检测
端粒酶活性可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无创的早期诊断方法。
邢台市第四医院通过聚
合酶链 端粒重复扩增
(PCR TRAP)
银染技术可检测端粒酶活性。
8.
直肠癌
CT
检测:
CT
扫描并不 是直肠癌诊断的必须检查,直肠癌的确诊并
不需要
CT
检查,
尽管它很昂贵。
但在有些时候,
大肠癌的
CT
检查却是有它独特
的作用,尤其
CT
扫描诊断病变侵犯肠壁的情况,向外蔓延的范围,周围脏器及
淋巴结有无转移等情况,对 大肠癌分期有重要意义。
CT
术前分期准确率
D
期为
85.7%,B -2
期为
20%,
术后局部复发准确率为
60%,
远处转移准确率为
75%
。
CT
术
前主要适用于晚期病人的分期
,
以 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
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术
后对监测局部复发和 远处转移起重要作用。
六、直肠癌危险信号
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由于直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
甚至无症状,经常
会被误诊,误诊率高达
30%
。医生们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总结出
10
个症状,
可视为直肠癌的危险信号:
1.
大便中有脓血、粘液。
2.
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腹泻,里急后重。
3.
大便带血或出现黑色粪便。
4.
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变稀、变扁或带槽沟。
5.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6.
突发的体重减轻。
7.
原因不明的贫血。
8.
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9.
肛门部或腹部有肿块。
10.
发现有多发性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如遇以上情况,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误诊、漏诊而耽误治疗。
直肠癌为什么被误诊:
直肠 癌
[1]
最容易被误诊为内痔出血、
息肉出血、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 痢疾、
直肠炎症等,有
70%
的病人在确诊为直肠癌以前,曾接受肠炎、痔核治疗,< br>40%
患者曾经做过痔的手术治疗,这些数据是很惊人的。
直肠癌的误诊率如此之高,主要是对
30
岁以下的直肠癌病人警惕性不够,
仅限于部分检查结果,
或检查到“痔”就不再作进一步检查,
对直肠内发生的癌
前病变,如息肉、溃疡等未能及时治疗,而发展成癌症。特别要提醒的是,这些
疾病中,
因没 有进行直肠指诊以致漏诊、
误诊的不少。
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
重要的方法,
80%
以上的直肠癌均可以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误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对青壮年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贫血、食欲不
振警惕性不够,
青壮 年大肠癌往往表现为恶性程度高、
病程发展快、
区域性淋巴
结转移明显等特点,
预后不良。
所以一旦误诊,
将会给病人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直肠癌由于发病特点的特殊性,
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
早期表现介绍如下:
正常情况下,食物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内完成,等到食物到达结肠乃至直肠时,
已变成排泄的废 物。
人们吞嚼食物之后,
通过小肠先到右半结肠,
再到左半结肠,
最后到达直 肠。
食物残渣到右半结肠时,
仍有部分液体没有被完全吸收,
此时的
肠内容物 呈液状,
因右半结肠较宽,
一般很少发生梗阻。
但此种肿瘤常有继发感
染和慢 性毒素吸收的特点,所以,患右半结肠癌的病人常有低烧、盗汗、全身乏
力、贫血等症状。食物残渣到左 半结肠时,则完全变成不能吸收的渣滓,则由原
来的液状变成半固体状。因左半结肠的肠腔较窄,促使较 小的肠腔很快变狭窄,
故易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低位肠梗阻的症状。
直肠在消化道的末端,
早期直肠癌病变仅在肠粘膜上,
可无明显的症状。< br>但
病情逐渐加重后,
可有肿瘤的局部刺激症状,
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
由正常的每
天
1―2
次,增加到
3―4
次或更多,大便不成形。肛门 不适,有下坠感,有时腹
部隐痛,有时便血、有粘液。
七、直肠癌的治疗
(一)手术治疗
分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
1.
根治性手术
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
血管中癌栓存在等,
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
手术方式根据癌肿在直肠的位置而定。直肠壁内有粘膜下淋巴丛和肌间淋巴丛两个系统,
癌细胞在肠壁内淋巴系统的转
移不多见。
一旦癌细胞穿透肠壁,
就向肠壁外淋巴系统扩散。
一般首先累及癌肿
同一水平 或稍高处的肠旁淋巴结,
然后向上逐渐累及与痔上动脉伴行的中间淋巴
结群,
终至肠系 膜下动脉旁淋巴结群。
上述向上方的淋巴转移是直肠癌最常见的
转移方式。
如癌肿位于 直肠下段,
癌细胞也可以横向沿肛提肌和盆壁筋膜面的淋
巴管侵及闭孔淋巴结,
或沿痔 中动脉流至髂内淋巴结。
有时癌细胞也可以向下穿
过肛提肌,
沿痔下动脉引流至坐骨直 肠窝内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
由于直肠上
段癌的淋巴转移方向几乎均向上,手术切除 癌肿邻近和在此平面以上的淋巴组
织,
即可达到根治目的,
手术有保留肛括约肌的可能 。
直肠下段癌的淋巴转移虽
主要也是向上,
但同时尚有横向转移至髂内淋巴结和闭孔淋 巴结的可能,
根治性
手术需包括直肠肛管周围组织和肛提肌,故无法保留肛括约肌。
(
1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
miles手术):适用于距肛缘不足
7cm
的直肠下
段癌,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及其系膜 、直肠、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组
织和肛门周围皮肤、血管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或结肠左动脉分出 处下方结扎切
断,清扫相应的动脉旁淋巴结。腹部作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会阴部伤
口 一期缝合或用纱布填塞。此手术切除彻底,治愈率高
(2
)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也称直肠癌前侧切除术(
dixon
手术 ),适用距肛缘
12cm
以上的直肠上段癌,在腹腔内切除乙状结肠和直肠大
部,游离腹膜反折部下方的直肠,
在腹膜外吻合乙状结肠和直肠切端。
此手术的
损伤性 小,
且能保留原有肛门,
较为理想。
若癌肿体积较大,
并已浸润周围组织,< br>则不宜采用。
(
3
)
保留 肛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
适用于距肛缘
7
~
11cm
的早期直肠癌 。
如癌肿较大,
分化程度差,
或向上的主要淋巴管已被癌细胞梗塞而有横向淋巴管转移时,
这一手术方式切除不彻底,
仍以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为好。
现用的保留肛< br>括约肌直肠癌切除术有借吻合器进行吻合,经腹低位切除
-
经肛门外翻吻合,经
腹游离
-
经肛门拖出切除吻合,
以及经腹经骶切除等方式,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 用。
2.
姑息性手术
如癌肿局 部浸润严重或转移广泛而无法根治时,为了解除梗
阻和减少病人痛苦,
可行姑息性切除,
将有癌肿的肠段作有限的切除,
缝闭直肠
远切端,并取乙状结肠作造口(
hartm ann
手术)。如不可能,则仅作乙状结肠
造口术,尤在已伴有肠梗阻的患者。
(二)化学治疗
直肠癌约半数患者在术后出现转移和复发,
除部分早期患者外,
晚期和手术
切除后的患 者均需接受化疗。
化疗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是除外科治疗后又一重要
治疗措施。
化疗会 抑制骨髓造血系统,
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
这样才可
以弥补化疗的不足,降低 化疗对造血系统的伤害
(三)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已日益受到重视,有与手
术、中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两种 。
1.
手术、中药与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①术前放疗可控制原发病灶,
控制淋巴结转移,
提高切除率和减少局部复发,
适用于Ⅲ 期(
dukes
c
级)直肠癌。采用盆腔前、后二野对穿照射,放射剂量可
达
40
~
45gy
(
4000
~
4500rad< br>),放疗后
3
周手术;
②术后放疗 适用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肿已明显浸润至肠壁外,
盆腔内残留无法切除的病灶。一般在术后
1
~
2
月待会阴伤口已痊愈后开始,采
用盆腔前、
后二野照 射,
有时也加用会阴野照射,
放射剂量可达
45
~
50gy
(
4500
~
5000rad
)。
(四)中药治疗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
或 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
加速了患者死
亡。临床常常可以 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
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 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
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 ,患者更加
衰竭而死亡;
白血球下降,
患者感染而死亡等。
中医中药治癌可减 轻病人的症状
冒险岛双开-
冒险岛双开-
冒险岛双开-
冒险岛双开-
冒险岛双开-
冒险岛双开-
冒险岛双开-
冒险岛双开-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19: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