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宫琴音 小朋友-
“
喘息性支气管炎
”
、
“
支气管哮喘
”
和
“
毛细支气管炎
”
临床比较常见,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
也有各自的 特点,
应区分开来。
(一)、喘息性支气管炎(
Asthmatic Brouchitis
)
1
、该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除了支气管炎的表现外,还 伴有哮喘的症状,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多数存在自然缓解的可能。从临床和预后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 为独立性疾病。
2
、本病可因多种原因及诱因所致,如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感染或 其他因素引起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
分泌物不易咳出,剌激平滑肌产生支气管痉挛而引起喘鸣。
3
、其临床特点:①多见于
3
岁以下的婴幼儿,常有湿疹及其他过敏史; ②多在上呼吸道感染
2
~
3
天后出
现喘息性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喘 息昼轻夜重,常在烦躁哭闹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发热常为低
→
中度,
肺部可听到较多 中粗湿史音,不固定,伴喘鸣;③喘息一般无明显发作,非突发突止,喘鸣声很大,但呼
吸困难不明显, 一般无喘憋;④有一定的复发性,大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大多数预后良好,随着年龄增长
复发次数减少, 于
4-5
岁前痊愈。部分病例在数年后可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
在国外,不少国家已取消该病名。
2004
年我国的儿童哮喘常规未将其纳入,
<<< br>儿童哮喘
>>
医师培训手册
也未提到喘息性支气管炎,看来目前国内也倾向于取 消该病名。
(二)、支气管哮喘
1
、随着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发育,免疫功能的成熟,抵抗力增强,大部分哮喘性支气管炎喘息症状会逐渐缓
解,甚 至消失,只有存在特异性体质或其他因素又未给予适当干预才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
2
、
支气管哮喘是一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因 素是多方面的,常见因素包括
如下:
1
)各种过敏原:①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及其毒素。②吸入物:通常自呼吸道吸入,最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屋
尘、霉菌、多价花粉(蒿属、豚草) 、羽毛等。③食物:主要为异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虾、香料
等。
2
)精神和遗传因素,以及气候、药物等
3
、
起病或急或缓,婴幼儿发病前,往往有
1
~
2
日的上呼吸道感染,与一般支气 管炎类似。年长儿起病
比较急,且多在夜间。发作时患儿烦躁不安,出现呼吸困难,以呼气困难为著,往 往不能平卧,坐位时耸
肩屈背,呈端坐样呼吸困难。
4
、
临床表现也随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而异。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者,胸部常可闻干、湿罗音,并伴发
热 ,白细胞总数增多等现象。如为吸入变应原引志者,先多伴有鼻痒、流清涕、打嚏、干咳,然后出现喘
憋 。对食物有高度敏感者,大都不发热,除发生哮喘症状外常有口唇及面部浮肿、呕吐、腹痛、腹泻及荨
麻 疹等症状,多于进食后数分钟出现。如对食物敏感度较轻,则发生症状比较迟缓,往往只有轻度哮喘或
呼 吸困难。
5
、发作间歇期症状
此时虽无呼吸困难,表现如正常儿 童,但仍可自觉胸部不适。由于导致支气管易感性
的病理因素依然存在,在感染或接触外界变应原时可立 即触发哮喘发作,但多数患儿症状可全部消失,肺
部听不到哮鸣音。
6
、哮喘本身为一慢性疾病,
常慢性反复发作。
有的患 儿常年发作,或虽可用药物控制,但缓解期甚短,
大多是由于急性发作控制不利或反复感染而发生的结果 。
一些婴幼儿发病的最初症状是反复或持续性咳嗽
,
或在呼吸道 感染时伴有喘息
,
经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
喘息
性支气管炎或肺炎
,
因此应用抗生素或镇咳药物治疗无效
,
此时给予抗哮喘药物治疗是有效的
,< br>具有以上特点
的婴幼儿可以考虑沿用
“
婴幼儿哮喘
”
的诊断名 称。
如果患儿的
“
感冒
”
反复地发展到下呼吸道
,
持续
10
天以上使用抗哮喘药物治疗后才好转
,
则应考虑哮喘。尽
管这些儿童存在过度治疗的可能,但有效使用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比应用抗生素能更好
地缩短或减少喘息发作,所以在描述儿童早期与病毒相关的反复喘息时,鼓励卫生专业人员使用
“
哮喘
”
而
不是其他的术语。目前婴幼儿喘息常分为两种类型
:
1.
有特应性体质
(
如湿疹
),
其喘息症状常持 续整个儿童期直至
*
。
2.
无特应性体质及特应性家族 史
,
反复喘息发作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
,
喘息症状通常在学龄前期消失 。
不论以上哪一类型的喘息均可增加支气管反应性
,
部分出现特应性炎症。
至今尚无一种确切方法可以预测哪
些患儿会有持续性喘息。
由于
80%
以上哮喘开始于
3
岁前
,
早期干预是有必要的。
尽管一部分患儿存 有过度
应用抗哮喘药物的可能
,
但有效使用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及支气管舒张剂比应用抗 生素能更好地缩短或减轻
喘息的发作
,
亦符合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和防治的原则。
过敏性咳嗽:某些哮喘患儿的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反复咳嗽为唯一的主诉,曾被诊为“
上呼吸道感染
”
或
“
支
气管炎
”
而 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症状却迁延不愈。其诊断标准如下:①小儿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但学龄前儿
童多见; ②咳嗽反复发作
1
个月以上,其特征为夜间或清晨发作,干咳无痰;③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期
应用抗生素无效;
④使用平喘药物可使咳嗽发作缓解。
(三)、毛细支气管炎
1
、此病多见于
1< br>岁内小婴儿,冬春两季发病较多。也有呼吸困难和喘鸣音,但其起病较缓,支气管扩张剂
无显著疗 效。
2
、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副流感病毒
3
型。但目前气管炎也能产生特异性
IgE
,参予Ⅰ型变态反
应
< br>第一次婴幼儿喘息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而
1
岁时出现多次喘息就要能是哮喘,如根据哮 喘治疗有效,则
有助于诊断。
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在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尤其是临床治疗方面几乎没有差别,
如果说有差别,
那就是,
喘息性支气管 炎与感染关系更密切一些,表现为首次或复发大多与呼吸道等的感染密切相关。其实当我们
将感染看作诱 因或环境刺激时,也就不难理解哮喘的支气管高敏反应,感染不过也是一种普通刺激因素,
而且也是最常 见的因素,就可以将二者看作是一个疾病了,这一点
GINA Report
也有介绍。北京 儿童医院
于
1987
-
1989
年对
594
例喘息 性支气管炎进行了
4
-
21
年的追踪随访,其中
41
%转为 哮喘,天津医学
院儿科等单位对
146
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的
5
-15
年的随访观察,
认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是同一
种疾病,因为两者的 遗传史、过敏史、血清
IgE
及肺功能均甚相似。
儿童哮喘与毛 细支气管炎之间的关系就没有前二者那样明显,诚然,有相当的研究认为,毛支炎与哮喘的
发病之间有明 显的相关关系
(
根据长期随访观察,发现有
22.1
%-
53.2< br>%的患儿可转化为支气管哮喘
)
,但
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我们可以预测毛支炎 后很可能发生哮喘病,而且在毛支炎期间使用吸入表面激素可
以较低这种可能性,但我们没有确定的指标 来预测具体那个病人将来会发生哮喘;而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
2
次后,如果再次发生我们可以诊 断哮喘了,显然,毛支炎与哮喘之间远没有这样的关系
虽然目前倾向于取消
“
喘息性支气管炎
”
及
“
婴幼儿哮喘
”
的诊断,
但正如
GINA
方案中的提到的婴幼儿喘息有
一种类型是:
无特应性 体质及特应性家族史
,
反复喘息发作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
,
喘息症状通 常在学龄
雨宫琴音 小朋友-
雨宫琴音 小朋友-
雨宫琴音 小朋友-
雨宫琴音 小朋友-
雨宫琴音 小朋友-
雨宫琴音 小朋友-
雨宫琴音 小朋友-
雨宫琴音 小朋友-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15: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2704.html
-
上一篇:最新喘息性支气管炎
下一篇: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含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