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钟porsche的恶魔-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物质代谢功能,
包括帮助将吃进去的各种食物进行消化、
吸收,
将
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合成与分解以及储存,
对体内的代谢废物进行分解,< br>将有害的物质进行
无害化处理。这些功能使肝脏被喻为人体
化工厂
。由于肝脏处理的是各种化学物质,包括
药物等,因此,
肝脏也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
所以无论是健康体检或是门诊住院,
肝功
都是必查项目。
基础知识
1
.肝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
肝在人体腹腔的右上方,
占据了右上腹的大部分和左上腹的一部分。肝脏由韧带
悬挂
在腹腔内,而韧带又有一定的伸缩性,所以肝脏的位置可 随腹腔压力和容积的改变而变化。
肝脏最近的
邻居
是胆囊,它附在肝 叶之下,其间有胆管相通。祖国医学认为肝主谋虑,胆
主决断,它们相互作用,又相互配合,可谓
亲密无间,肝胆相照
。但是
近朱者赤,近墨
者黑
,若肝脏受损,胆囊也易被影响,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合并胆囊炎、胆管炎。相反
胆囊有病变 时,也可波及肝脏。其次肝还与胃、胰腺、脾及十二指肠相邻,这些器官多属消
化器官,共同调节人的消 化功能。一旦肝受损,也可影响
左邻右舍
。如慢性肝炎可有胰腺
病变 ,
重型肝炎可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肝硬化可引起脾大及食管下端、
胃底静脉曲张等 。
2
.肝主要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
(1)
排泄胆汁,消化脂肪。肝脏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排泄胆汁。胆汁是肝细胞所生成的一种
黄色液体,肝脏每日合成和排出
500
~
1000ml
,其主要成分是胆盐< br>(
胆盐由胆酸、去氧胆酸
等钠盐组成
)
。胆汁是一种重要的消化液,其 功能是:①帮助脂肪乳化,使脂肪滴变小变细
便于消化吸收;②促进脂肪酸吸收;③维生素
(A
、
D
、
E
、
K)
在肠道内经胆盐作用,形成水溶< br>性颗粒被吸收;
④加速铁和钙的吸收;
⑤刺激小肠和结肠蠕动;
⑥抑制肠道腐败 菌的生长繁
殖;⑦排泄激素等有害物质,如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重金属盐类汞、砷等。
(2)
代谢营养物质,灭活激素。吃进的食物在肠 道被消化吸收后,经肝门静脉系统进入
肝脏
加工
。在肝脏内代谢的物 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糖类。肝脏是维持血中糖含量恒定的
主要器官。
饭后血糖浓度升高,大部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储存于肝脏。
空腹时肝糖原又分解
为葡萄糖,
进入血液, 提高血糖水平。肝脏能将已吸收的葡萄糖、
果糖和半乳糖转化为肝糖
原。如在饥饿时,糖的供应 不足,肝糖原储备减少,肝脏能通过糖异生作用。成人肝含糖原
l00
~
1509。②脂类。肝脏能氧化脂肪酸,产生酮体,酮体可为肝外组织提供能量。肝脏能
合成多种类脂质,如 血浆中的磷脂、
胆固醇及胆固醇酯;
肝脏如向血液输送障碍,
脂肪便可
堆积于 肝中,形成脂肪肝。③蛋白质。肝脏可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还可利用糖、脂肪转
化为蛋白质。
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转氨基、
脱氨基等过程均在肝内进行。
在氨基酸代谢过程
中脱掉 的氨是一种有毒物质,当血中氨增多中毒时,可引起肝性脑病,
即肝昏迷。
肝脏在血
红 蛋白代谢中亦起重要作用,
它能把血液运来的间接胆红素转变为直接胆红素,
由胆汁排入
肠内。④维生素。肝脏可将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
A
并加以储存。可将维生素
K转变为凝
血酶原,
B
族维生素在肝内可形成各种辅酶,参与各种物质代谢。例如维 生素
B
构成脱羧酶
的辅酶,
参与糖代谢。
维生素
C
在肝内可促进肝糖原的形成。
⑤激素。
许多激素在肝脏经过
处理失去活性。例如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升压素
(
抗利尿激素
)
和各种性激素均可
在 肝内与葡萄糖或硫酸盐结合而灭活,
然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肝功能损害时,
这类 激
素得不到灭活,
临床可见腹水、
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多毛和月经不调,
皮肤 出现蜘蛛痣和肝
掌等。
(3)
解毒排毒,吞噬异物。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外来的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
物质,
都要经 过肝脏处理,
使毒物成为无毒或溶解度较大的物质,
再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肝脏的 解毒原理是:①化学作用。肝脏有氧化、还原、分解及结合作用,其中结合作用是肝
脏解毒的最重要的方 式,
毒物与肝内物质结合变成无害物质后排出。
②分泌作用。
一些重金
属如汞 及来自肠道的细菌,
可经胆汁分泌排出。
③蓄积作用。
某些生物碱如吗啡可蓄积于肝< br>脏,然后逐渐小批量释出,减轻中毒程度。④吞噬作用。细菌、染料及其他颗粒性物质,可
被肝脏 的星状细胞吞噬消化,因此肝脏具有防御作用。
(4)
造血藏血,凝血止血。祖国医学认为肝是藏血的器官。
《内经》中论述有
夫心藏神,
肺藏气,
肝藏血
之说,
此说与现代生理学研究证实的肝 能调节血流、
有凝血作用完全吻合。
肝脏在胚胎时期能制造红细胞,
至后期肝内的铁、
铜可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此外,肝脏本
身储备大量血液,
在急性出血时及时输出,< br>以维持循环血量的平衡。
肝脏在凝血过程中起重
大作用。
12
种凝血因 子中除因子
M
与
N(
无机钙离子
)
之外,其余均在肝内合成 。当血液流
出血管后,
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
随即形成血凝 块。肝脏还可合
成抗凝物质肝素,使血液在血管内保持血流状态。
3
.为什么要化验肝功能
?
当 肝脏受到体内外各种物理、
化学和生物等致病因素侵袭时,
引起肝细胞功能性或器质
性 改变。
不同的致病因素其影响不尽相同,
产生的代谢变化、
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程也不一 样。
肝病种类繁多,
本章就临床上常见的一些肝病做肝功能化验项目进行介绍。
肝功能 在临床上
检查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
肝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
判断预后 和鉴别发生黄
疸的病因等。
4
.为什么化验肝功能要多项目联合检测
?
目前,
肝功能在临床上开展的试验种类繁多,
不下几十种,
但是每 一种肝功能试验只能
探查肝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种功能,
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试验能反映肝脏 的全部功能。
因
此,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肝功能结论,应当选择多种肝功能试验组合,必要时要 多次复查。
同时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
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肝功能,
避免片面性及
主观性。
5
.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的因素有哪些
?
各种细菌和病毒感染
(
如病毒性肝炎)
、中毒
(
药物及化学毒物中毒
)
、乙醇
(
大 量饮酒
)
、机
械损伤
(
如挤压、坠落等致肝破裂伤
)
等均能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
6
.什么是慢性肝炎
?
有什么特点
?
临床上把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
6
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 。
多种因素均可引起肝
脏的慢性炎症损害,
因此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
而是 一个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
临床表
现轻重不一,可毫无症状,也可有轻微症状甚至严重肝功能 衰竭。
7
.引起慢性肝炎的因素有哪些
?
(1)
慢性病毒感染:包括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
(2)
自身免疫性疾病肝损伤: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
(3)
药物和毒物损伤:如异烟肼、甲基多巴、双醋酚汀、苯 妥英钠、对乙酰基氨基酚、
胺碘酮、磺胺类、阿司匹林等。
(4)
代谢障碍:如肝豆核变性
(Wilson
病
)、
a1-
抗胰蛋白酶缺乏等。
(5)
其他:包括酒精性损伤、脂肪性肝炎等。
8
.慢性肝炎有几种临床类型
?
慢性肝炎根据炎症活动度的分级和纤维化程度的分期,
临床上可将慢性肝炎分为轻、
中、重三度。
(1)
轻度慢性肝炎为炎 症活动度分级中的汇管区炎症至轻度碎屑样坏死;纤维化程度分
期中无纤维化至汇管区周围纤维化或纤维 隔形成。
相当于以前的慢性迁延性肝炎、
慢性小叶
性肝炎和轻度慢性活动性肝炎。
(2)
中度慢性肝炎为炎症活动度分级中的 中度碎屑样坏死;纤维化程度分期中汇管区周
围纤维化或纤维隔形成至纤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相当于以 前的中度慢性活动性肝炎。
(3)
重度 慢性肝炎为炎症活动度分级中的重度碎屑样坏死;纤维化程度分期中纤维隔伴
小叶结构紊乱至肝硬化。相 当于以前的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
9
.为什么会发生肝硬化
?
肝硬化在解剖学上表现为肝组织弥散性纤维化、
假小叶和再生 结节化形成,
是慢性损害
的末期表现。
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
以肝功能损害和 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肝硬化早期可
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后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 消化道出血和继发感染等。肝硬化
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
据统计,
我国 肝硬化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
4
%~
l4
.
2
%,
发 病高峰年龄在
35
~
48
岁。
10
.引起肝硬化的因素有哪些
?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比如:
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的重叠感染,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
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酒精中毒;持续
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外胆管阻塞;
循环障碍,包括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缩窄性 心包炎、
肝静
脉和下腔静脉阻塞等;长期接触工业毒物或药物,包括四氯化碳、磷、砷等,药物 包括双醋
酚汀、甲基多巴、四环素等;其他如代谢障碍、营养障碍、免疫紊乱、血吸虫病和原因不明肝硬化。
11
.为什么会发生脂肪肝
?
脂肪肝有什么危害
?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 内脂肪占肝重
3
%~
4
%,
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
5%即为脂肪肝,
严重者脂肪量可达
40
%~
50
%,
脂 肪
肝的脂类主要是三酰甘油
(
甘油三酯
)
。
脂肪肝也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后果。
(1)
长期酗酒:酒精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
(2)
营养过剩:长期摄人过多的动物性脂肪、植物油、蛋白质和糖类
(< br>碳水化合物
)
。
(3)
营养不良: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但并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脂肪肝。
(4)
糖尿病、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度贫血等慢性疾 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
缺乏,他们发生脂肪肝的比率较无糖尿病者要多
2
倍。
(5)
药物性肝损害:占成人肝炎的
1/10
,脂肪肝是常见类型。有数十种药物与脂肪肝有
关,如四环素、乙酰水杨酸、糖皮质 类固醇、雌激素类、胺碘酮、硝苯地平、某些抗肿瘤药
物及降脂药等,都可以导致脂肪在肝内积聚。
(6)
高胆固醇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 其中以高
TG(
三酰甘油
)
血症关系最为密切,绝
大多数常伴有肥胖 、糖尿病和酒精中毒。
(7)
某些工业毒物:如黄磷、砷、铅、铜、汞、苯、四氧化碳等也可导致脂肪肝。
(8)
妊娠、遗传或精神、心理与社会因素:如多 坐、少活动,生活懒散等也与脂肪肝发
生有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
慢性脂肪肝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关系密切。
现发现,
酒精性脂 肪肝一旦
出现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
病变可迅速由脂肪肝直接发展至肝硬化。
此过程并 非良性,
最快
2
年内即可由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平均每年有l0
%左右的脂肪肝患者
发生肝硬化。
12
.胆道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
反映其疾病的指标主要有哪些
?
肝脏分泌胆汁,
排泄到胆囊储存。胆道系统疾病包 括黄疸、胆石症等。
胆红素和胆汁酸
是胆汁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分别由含血红素的蛋白质
(
主要是血红蛋白
)
和胆固醇在肝细胞内
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代谢转变而来 。
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的调节是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
其
代谢的变化反映肝功能的状态 。
13
.什么是胆红素
?
胆红素有哪些种类
?
正常成人每天可生成
250
~
300mg< br>高胆红素。主要来自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以及由
造血过程中骨髓部位破坏的未成熟红细胞生成 ,
同时还可由其他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质分解
生成。
血红素经氧化形成胆绿素,再经还 原成为胆红索。
胆红素生成之后,
在血液中与白蛋
白结合形成复合物。
根据是否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将胆红素分为直接胆红素
(direct
biliru bin
,
DBIL)
和间接胆
红素
(indirect bilir ubin
,
IBIL)
。前者是经过肝细胞加工后的胆红素,由胆红素分子与葡萄糖醛
酸分子单独酯化而成,易溶于水,可通过肾排泄,
能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
后者是红细 胞破
坏后形成的胆红素,主要与白蛋白结合,不能与重氮试剂反应。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将胆红素更准确地分为
α
、
β、
γ
、
δ
四个组分。
α
组分即未结合
胆红素< br>(Bu)
,通过与血清白蛋白结合运输到肝;
β
组分即单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
(mBC)
;
γ
组分即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
占组分即结合胆红 素与自蛋白以共价键结合者,
也可与
重氮试剂直接反应。
14
.什 么是黄疸
?
黄疸有哪些种类
?
黄疸是怎样形成的
?
当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
34.2umol/L
时,
可出现巩膜、
黏膜及皮肤的黄染,
称为黄疸;
若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 但不超过
34.2umol/L
时,
肉眼未见黄染,
则称为隐性黄疸。
黄疸按病因可分为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和梗阻性黄疽;
按病变部位可分为肝前性
黄疸、
肝性黄疸和肝后性黄疸;
按血 中升高的胆红素类型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及高
结合胆红素性黄疸。
黄疸形成原因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 力下降和胆红素在肝外排
泄障碍等因素。
15
.胆汁酸有哪些种类
?
它是如何反映肝功能的
?
胆汁酸主要有两种形式:初级胆酸和次级胆酸。前者是在肝细胞内由胆 固醇转化生成,
主要成分有胆酸
(cholic acid
,
CA)
、鹅脱氧胆酸
(chenodeoxycholic ac id
,
CDCA)
;后者是由肠道
内细菌分解作用形成,主要有脱氧胆酸(DcA)
、少量石胆酸
(1ithocholic acid
,
LCA )
及微量的熊
脱氧胆酸
(ursodeoxycholic acid
,
UDCA)
。
胆汁酸以形成胆汁的形式分泌,
通常在回肠末端回吸收入肝。
80
%~
9 0
%被肝脏一次性
清除,因此血液中维持较低水平。进食之后胆汁酸要经过
2
~
4
次肝肠循环,进餐后半小时
内,十二指肠内胆汁酸浓度急剧升高;
1~
2
小时内血清胆汁酸水平比空腹高出约
2
倍。因
此,一旦肝有 病变,清除能力下降,血清中胆汁酸浓度很容易升高。
16
.乙醇
(
酒精
)
对肝有哪些损害
?
长期大量摄入乙醇容易引起肝损害,
可表现为轻度脂肪肝、< br>中度酒精性肝炎和重度的肝
纤维化或肝硬化等。
在孕妇还可造成胎儿性酒精综合征。酒精性肝病在欧美等国家多见,
近
年在我国也呈上升趋势。
17
.酒精在人体的代谢特点是什么
?
有哪些增加酒精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
?
摄人体内的酒精
2
%~
l0
%随尿 及呼气排出,
其余
90
%~
98
%在肝脏代谢。酗酒者仅部
分人发生明显的肝损害,有研究显示,增加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饮酒量与时间,
平均每日809
、
10
年以上可引起肝硬化,
短期反复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 ;
性别,
女性
比男性敏感,更易患酒精相关疾病;
遗传因素,嗜酒有家族性, 酒精性肝病与遗传因素密切
相关,
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营养,
饮酒破坏营养结构;
乙型或丙
型肝炎病毒,可增加酒精性肝病的危险性并加重病情。
检验项目及正常参考值
丙氨酸转氨酶< br>(ALT)
:
5
~
40U
/
L
。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
< 37u
/
L
。
AST
/
ALT
:
1
.
15
左右。
7-
谷氨酰转肽酶
(7-GT)
:
5
~
54U
/
L
;男性:
<64u
/
L< br>;女性:
<45u
/
L
;
6
个月以内婴儿
高 于成人
3
~
5
倍。
< br>碱性磷酸酶
(A1
.
P)
:
35
~
125U
/
L
;成年男性:
20
~
115U
/
L< br>;成年女性:
20
~
105 U
/
L
;未成年儿童明显高于成年人。
胆碱酯酶
(cHE)
:
4.2
~
9.8kU/
L
。
乳酸脱氢酶
(LDH)
:
<219u
/
L
。
5'-
核苷酸酶
(57-NT)
:
2
~
17U
/
L
。
谷氨酸脱氢酶
(GLDH)
:
0
~
1lU
/
L
。
腺苷脱氨酶
(ADA):
0
~
25U
/
L
。
总胆汁酸
(TBA)
:
<20umol
/L
。
总胆红素定量
(TB il
,
)
:
1.7
~
17.1
/
1mol
/
L
。
直接胆红素< br>(DBiL)
:
0
~
6umol
/
L
。
血清总蛋白
(TP)
:
6 0
~
80g
/
L
。
白蛋白
(ALB)
:
35
~
55g
/< br>L
。
球蛋白
(GLo)
:
20
~
30g
/
L
。
白/球比值
(A
/
G)
:
1.5
:
l
~
2.5
:
1
。
总补体
(CH50)
:
75
~160ku
/
L
。
凝血酶原时间
(PT)
:凝固时间:
ll
~
14
秒;INR
:
0.8
~
1.2
;活动度:
80
%~
120
%。
透明质酸
(HA)
:
2
~
115ng
/
L
。
层黏蛋白
(LN)
:
48
~
114ng
/
L
。
Ⅲ型胶原前肽
(p-
Ⅲ
-P)
:
41
~
1 63ng
/
L
。
Ⅳ型胶原前肽
(CL- IV)
:
l3
~
74ng
/
L
。
ICG
:
0
~
10
%。
血清铁
(SFe)
:
11.4
~
28 .5umol
/
L
。
F
蛋白:
<10ng
/
ml
。
蛋白电泳:白蛋白
60
%~
70
% ;
a1
球蛋白
l.7
%~
5
%;
a2
球蛋 白
6.7
%~
12
.
5
%。
β
球蛋白8
.
3
%~
l6.3
%。
γ
球蛋白
l 0.7
%~
20
%。
血氨
(NH3)
:
10
~
47umol
/
L(17
~
80ug
/
dl)
。
专家解读
1.
哪些检验项目是反映急性肝脏损害
(
急性肝炎
)
的
?
天
冬
氨
酸
转
氨
酶
(L-asparate
aminotransferase
,
AST)
、
丙
氨酸
转
氨
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 se
,
ALT)
、碱性磷酸酶
(alkali phosphatase,
ALP)
、
5'-
核苷酸酶
(5'-NT)
、
γ
-
谷氨
酰转肽酶
(
γ
-glutamyl transpeptidase
,
γ
-GT)
等。
2.
哪些是肝硬化的诊断指标
?
透明质酸
(hya]uronic
acid
,
HA)
、层 黏蛋白
(1aminin
,
LN)
、Ⅲ型胶原前肽
(P-
Ⅲ
-P)
、Ⅳ型
胶原前肽
(CL-IV)
。
3.
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
常用来反映肝细胞损伤以及判断损伤程度的酶有丙氨酸转氨酶
(ALT)
、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碱性磷酸酶
(ALP)
、
5'-
核苷酸酶
(5'-NT)
、乳酸脱氢酶
(lactic dehydrogenas e
,
LDH)
、谷氨
酸脱氢酶
(GLDH)
、腺苷脱氨酶< br>(ADA)
、鸟嘌呤酶
(GU)
等。这些酶中常用的重要的酶为
ALT
和
AST
,它们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的损伤及损伤的程度。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时,以
ALT
最敏
感。而反映损伤程度时
AST
较为敏感。一般认为
AST
大部分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
(ASTm)
,
当肝细胞损伤较严重时
ASTm
释放入血液循环中,
AST
/
ALT<1
。急性病 毒性肝炎、药物性肝
损伤时
AST
/
ALT<1
;重症肝炎、酒精性 肝炎时
AsT
/
ALT>1
;正常人血清
AST
/
ALT
比值平均
为
1.15
;
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或轻型肝炎时比值 可降至
0.56
,
至恢复期比值逐渐上升;
肝硬
化代偿期
A ST
/
ALT
比值为
1.5
~
0
.
7,失代偿期为
1
.
8
~
0.7
;肝癌时比值明显上升, 半数
病例
>3.0
。
AST
同工酶的测定有助于判断肝损伤病变程度。
AST
同工酶包括细胞质
A ST(ASTc)
和
ASTm
,
当肝细胞通透性增加时表现为
AST c
的增高;当肝细胞坏死或线粒体崩解时,血清中
ASTm
明显增高。慢性肝病时若发 现有
ASTm
升高则提示有活动性肝细胞损伤。
.
4.
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
胆碱酯酶
(CHE)
具有解毒功能,是人体的重要解毒酶之一。 该酶在肝脏合成,合成部位
在肝细胞的内质网内进行,
如果胆碱酯酶检测结果正常或者升高,< br>说明肝的功能良好,
如果
胆碱酯酶检测结果低于正常值,
说明肝细胞受到损害,
而且提示肝细胞的损害已经不是细胞
的表面膜的部位了,
而是已经损伤到细胞内,表明肝的合成功能受到损伤,
它是肝合成功能
损伤的早期的敏感指标。
另一方面,
由于胆碱酯酶是一种解毒的酶,
因此,< br>一些毒物中毒的病人可引起胆碱酯酶
降低。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有机磷农药中毒,
胆碱酯酶被大量消耗,
病人的血清胆碱酯酶可以
急剧下降,
检测结果甚至可以为零,< br>在抢救治疗中还要不断地监测胆碱酯酶动态变化,
胆碱
酯酶回升提示治疗有效,反之,提 示病情危重。
5
.
γ
-
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
γ
-
谷氨酰转肽酶
(
γ
- GT)
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指标。
首先,
肝脏受到损伤时它会升高,
对肝炎 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急性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
γ
-
谷氨酰转肽< br>酶可以帮助判断疗效。随着急性肝炎治疗后疾病好转和逐步康复,
ALT
下降非常迅速, 很快
可以恢复正常,但是
γ
-
谷氨酰转肽酶的恢复却十分缓慢。因此,常常将
γ
-
谷氨酰转肽酶恢
复正常作为急性肝炎彻底痊愈的标志。如果
γ< br>-
谷氨酰转肽酶迟迟不恢复正常,急性肝炎有
转化为慢性肝炎的可能。但是
γ< br>-
谷氨酰转肽酶不能单独作为肝炎的诊断指标,必须与其他
检验项目一起联合诊断。
γ
-
谷氨酰转肽酶的另一个具有重 要意义的是该项目是酒精性肝损伤的重要指标,而且
非常敏感。对于一些长期饮酒的人,肝功能的各项指 标均正常时,
γ
-
谷氨酰转肽酶可以单
独升高,这给饮酒者非常重要的警示, 提醒不要饮酒了。在急性酒精性肝炎时,
γ
-GT
可达
l000U/L
以上。
γ
-
谷氨酰转肽酶可 以作为胆囊疾病的诊断指标之一,在胆道炎症的病人,一般
γ
-
谷氨
酰转肽酶 都升高。
γ
-
谷氨酰转肽酶升 高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尤其是胆囊癌症或者肝癌,
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6
.碱性磷酸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
碱性磷酸酶
(ALP)
是一组在碱性环境中催化有机磷酸酯水解的酶,分为非组织特异型
ALP
、
胎盘型
ALP
和肠型
ALP
三种。非组织特异型
ALP
分布于肝、骨骼、肾等器官。
ALP
活性可生理性增高。妊娠
3
个月时胎 盘即可产生
ALP
,
9
个月达到高峰,可为同龄
妇女的
3< br>~
4
倍。绝经期后妇女
ALP
水平有所上升。未成年人骨骼生长期ALP
较高,
1
~
5
岁
时有一个高峰,为成人
2
~
4
倍;
l0
~
18
岁出现第二个高峰,为成年 人的
4
~
5
倍。
肝胆管梗阻性疾病
ALP
水平均可增高。梗阻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肿瘤、胰头癌,病人< br>血中
ALP
呈明显持续性增高,可达正常上限的
l0
倍,梗阻消除后恢 复正常。肝炎或肝硬化
时,
ALP
可轻度增高,很少超过正常上限的
3
倍。原发或继发肝癌时,
ALP
活性也可明显增
高。如肝脏疾病患者
ALP
持续轻度升高应考虑有无占位性病变。
骨骼系统疾病,
成骨细胞功能旺盛和增生活跃时
ALP
生成增多。
如成骨细胞 癌、
骨折恢
复期、变形性骨炎、维生素
D
缺乏病
(
佝偻病< br>)
、转移性骨肿瘤等均可致
ALP
不同程度增高。
另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维生素
D
血症、肢端肥 大症等,
ALP
活性也会增高。
7
.乳酸脱氢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
乳酸脱氢酶
(LDH)
及其同工酶的测定亦可作为肝细胞损伤的诊断指标,急性肝炎时
LDH
同工酶谱的特点是
LDH5
增高,
LDHl
、
LDH2
降低。
乳酸脱氢酶主要用于 急性和亚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
急性心梗后
8
~
18
小时开始升
高,持续
6
~
10
天,可升高
5
~
6倍甚至更多。
由于
LDH
特异性很低,通常可用于观察是否存在组织、器官损伤。若
LDH
持续正常,
可排除组 织、器官损伤。若
LDH
活性升高,可能有组织、器官损伤,常用于转移性肿瘤化
疗时 的监测。
8
.总胆汁酸升高的意义是什么
?
急性肝细胞损伤,
不能有效地摄取经肠道回吸收的胆汁酸,
导致 胆汁酸池变小,
血中总
胆汁酸升高。
因此,
总胆汁酸在发病初期急剧升高并达 峰值,
然后与
AST
几乎同时恢复至正
常水平。
TBA
测定 对监测病情很有价值,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康复期,餐后血清总胆汁酸是最
灵敏的指标,
若持续升 高则说明患者肝细胞损伤严重或向慢性肝炎转化。
在测定时,
须注意
空腹与进食后浓度 水平
相差很大。
9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
正常成人每天可生成
250
~
300mg
胆红素。主要来 自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以及由造
血过程中骨髓部位破坏的未成熟红细胞生成,
同时还可由其 他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质分解生
成。根据是否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将胆红素分为直接胆红素
(D BIL)
和间接胆红素
(IBIL)
。
检测胆红素用于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和类型。总胆红素在
20
~34.2umol/L
时为
隐性黄疸,
34.2
~
171umo l/L
时为轻度黄疸;
171
~
342umol/L
时为中度黄疸;
>342umol/L
时
为重度黄疸。
联合检测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可以鉴别黄疸类型,见表
2-1
。
表
2-1
不同疾病血液和尿液胆红素的变化
类型
血液胆红素(
μ
mol/L
)
尿液检验
粪便颜色
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胆红素
尿胆原
正常
1.7
~
13.7
0
~
6.8
阴性
阳性
棕黄色
溶血性黄疸
独钟porsche的恶魔-
独钟porsche的恶魔-
独钟porsche的恶魔-
独钟porsche的恶魔-
独钟porsche的恶魔-
独钟porsche的恶魔-
独钟porsche的恶魔-
独钟porsche的恶魔-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13: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