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朵羊奶粉怎么样-
皮
肤
病
的
中
医
辨
证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
,
虽然皮肤病发生在人体
表面,
但通过气血经络与人体内脏
紧密相关。
某些皮肤
病发于皮 表,
肌肤腠理受邪,
可趋于内,
影响内脏
;
而一
些内脏疾病 亦
可形诸于外,
通过皮肤表现出来。
因此中
医辨证治疗皮肤病,既 有与治疗内脏疾病相同的
—面,
又具有其独特之处,现简述如下。
一、八纲辨证
八纲是指阴、阳、表、里、虚、实、寒、 热
,
八纲是
辨证的总纲领,皮肤疾病亦不例外。阴证
与阳证、表证
与里证、虚证与实证、寒证与热证,是四对既互相对立
而又互有联系的基本证
候。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
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
,
常作 为辨证施治
的
基本法则,
其着眼点是对疾病大体的病理分类,
而非
完整而具体的证,
突出反映了中医学的
整体观和辩证法
思想。在八纲辨证中阴阳为总纲
,
也就是把疾病分为两大
类,其中表证、实
证、热证是阳证,里证、虚证、寒证
是阴证。
(
一)辨表里证
【表证】
表证即六淫邪气从外侵袭机体造成的位于体表的轻
3
浅证候。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的初
起阶段。
临床表现为发
热 恶寒或恶风,头身疼痛,或见鼻塞流涕、喷嚏,咽喉
痒痛不适等症,
舌苔薄白
,
脉浮。可见于风瘾疹
(
急性
荨麻疼〉之风寒外束、卫外不固证。
【里证】
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里,即脏腑、气血运化异常所
表现的证候。如溻皮疮(剥脱性皮
炎
)
随病情发展出现
皮肤暗红,或见疲斑,偶有青紫,大量糠秕状鳞屑,伴< br>髙热,口干唇燥,甚
则热陷心包,神昏谵语
,
舌红,少
苔或无苔,脉细数。
(
二)辨寒热证
寒证与热证反映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
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
热证。
【寒证】
寒证指由阴盛或阳虚所导致的 以寒冷为主的一类证
候
,
临床表现为恶寒或畏寒喜暖,面色咣白,手足厥冷,
口淡不欲饮,分泌物淸稀置多,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质润,
脉
迟 或紧。
在皮肤科疾患中可表现为皮
损颜色暗淡,肤温偏低,或自觉疼痛得温则舒。可见
于
冻疮,手足厥冷
(
肢端动脉痉挛症:!、皮痹
(
系统性硬
皮病
)
等。
【热证】
热证指由阳盛或阴虚所产生的以温热表现为主的一
类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喜
冷,口渴喜冷饮
,
面
4
红目赤
,
心烦易 怒,
或见血液异常外渗,
小便短赤,
大便
干结,舌红苔黄
燥,脉滑数。在皮肤疾病中皮损可表现
为色泽鲜红、掀肿、灼热。可见于蛇串疮〈带状疱
疹蚁
丹毒等。
(
三〉辨虚实证
虚实意在辨别邪正盛衰,主要反映疾病过程中人体
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及力量对
比。人体正气包括气、
血、精、津液等多个方面,故虚实也可表现为多种证候。
【虚证】
虚证可表现为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等多种证候,临床可见精神萎靡,
四
.
肢不温或五心
烦热,
骨蒸盗 汗,
心烦失眠或畏寒自汗,
倦怠嗜卧或面色咣白、
唇色淡白。
临床中可见于慢
性迁延性疾病,如鬼脸疮
(
慢性盘状红
斑狼疮八皮痹〔系统性硬皮病
【实证】
实证可表现为气滞、血瘀、痰凝、虫积等多种证候,临床可见胀满、闷痛或疼痛拒按
,
唇
色紫暗或痰核、瘿
瘤等。 皮肤科中可见于紫瘢风
(
扁平苔藓〉、瓜藤缠(结
节性红斑〉、白疙
(
银屑病
)
等疾患。
(
四)辨阴阳证
阴阳辨证是辨证的总纲,
可概括其他六纲。
其中表、
热、实证属于阳证,里、 虚、寒证属
于阴证。
【阳证】
临床中凡是明亮、兴奋、躁动之象均属阳证。皮肤
5
科疾患中可表现为发病急剧,
病情进
展迅速,
皮肤颜色
鲜 艳明润,
肤温偏髙,
分泌物稠厚量多。
如中药毒
(
药物
性皮 炎八丹毒、溻
皮疮
(
剥脱性皮炎
【阴证】
临床中凡是晦暗、沉静、抑郁之象均属明证。皮肤
科疾患中可表现为病情迁延 不愈,
皮
肤颜色暗淡、
肤温
偏低,分泌物稀薄。如皮痹〈硬皮病〉 、黧黑斑〔黑变
病〉、冷流肿〈成人硬
肿病
二、气血辨证
中医讲的气血是指人体脏腑活动的功能和物质基
础,
气可以促进生长、
温煦肌肤、
抵御
外邪、
固摄血脉。
血可 以内并五脏六腑,外达皮毛筋骨肉,对全身起着濡
养滋润作用。因而
在临床上脏腑和 皮毛筋骨肉发生病
变,
常可以影响到气血的变化。
而气血的病理变化,
亦
常
影响到脏腑和皮毛筋骨肉。若从皮肤病的发生和发展来
追溯与气血的关系,不 外乎分为
气滞、气虚、血虚、血
瘀、血燥、血热等几个方面。
1
、
气滞
是指人体局部或某一经络脏腑的气机运行不
畅、受到阻滞所表现的证候 ,“气
行不畅”
,
“不通则
痛”。以局部或全身胀满、痞闷、胀痛 为主症,且症状
时发时止
,
时轻时重,
可因情志不舒而诱发或加重 。气
滞所致皮肤异常亦是以胀满不适等自觉症状为主要表
现,
如蛇串疮
(
带状疱疹、受累部位胀痛,时发时止,
6
时轻时重。
2
、
气虚
是人体之气不足导 致气的基本功能减退的虚
弱证候。常因久病、年老体弱、
饮食失调,或由一些消耗性疾患引起。临床可表现为气短,语声低微,自汗,
疲倦乏力,饮食
不振。常 见于慢性迁延性疾病。皮肤科
中气虚所致皮损多颜色浅淡,
不突出于皮肤表面、
甚或
凹陷萎缩,分布稀疏。如瘾疹(荨麻疹)之气虚证可见
风团色淡红或与皮肤颜色相同,
稍有瘙痒,甚或不痒,
迁延数月或数年不愈,劳累后加重,常伴头晕,体倦乏
力。
3
、
血虚
是血液不足导致脏腑、
组织、
器官失去濡养
所表现的证候。
可由于脾胃虚弱
生化之源不足 、
心虚不
能生血、失血或七情过度暗耗阴血所引起。通常表现为
面白无华,唇
甲色淡,头晕眼花。血虚腠理失去濡养表
现在皮肤疾病可见皮痹
(系统性硬皮病
)
皮肤色淡
无华、
干燥、毛发脱落、指甲变形、肢体麻木等。
4
、血疲
是脉管内血液运行迟滞
,
或血溢脉外而停 蓄
体内所引起的证候。
由外邪阻滞
血脉、
气虚推动不利等
诸多原因引起。血瘀证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在皮肤
上可表现为
暗红、紫红或紫黑 的斑疹、斑块、溃疡、坏
死、结节、皮下血肿,还可表现为色素减退或沉着。
皮疹多固定不移,病变顽固难以消退。自觉痛有定处,为
针刺样疼痛,痛而拒按。如蛇串疮
(
带状疱疹
)
后遗神
经痛、瓜藤缠
(
结节性红斑〉、紫癜风
(
扁平苔藓
)
等均
7
有证型归属此类。
5
、
血热
是指热邪侵人血分,
甚或迫血妄行所表现 的
证候,
可由外感热邪或脏腑积热
化火引起。
临床可表现
为急性出血症,身热夜甚,心烦口渴,尿黄便结,舌质
红绛,
脉滑数或
弦数 。
在皮肤上可见疮疡红肿热痛或皮
下出血。血热致病范围广泛
,
病程多急,可 见于中
药毒
(
药疹〉、溻皮疮
(
剥脱性皮炎〉、猫眼疮( 多形性红斑
年轻人血气方刚,心火亢盛
,
导
致血热生风, 风动叶
落
,
头发成片脱落,发为油风
(
斑秃〉,血热伤营,导致少年白发。
6
、
血燥
可由血虚化燥、
久病或热性病耗伤阴血而成,
或由脾胃虚弱、
气血生化不良所
致。
临床表现为口干唇
裂、双目干涩。表现在皮肤上则肌肤粗糙干燥、皲裂、
脱屑、瘙痒,另
外可见毛发枯槁。可表现为白屑风(脂
溢性皮炎
白疮〈银屑病血燥型< br>
鱼鳞癣(鱼鳞
病
)
等。
气血辨证在临床 上不易单独分开,常合而为病,形成气
滞血瘀、
气虚血燥、
气血两虚诸
症,
临证时应随证施治。
三、脏腑辨证
(
一)心与小肠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神志,为君主之官 ,神明之
府,《黄帝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
心。”心主神
志的生理功 能正常则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
反应灵敏。
反之则会出现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
若
8
皮损伴有神经精神症状
:
失眠多梦、
忧思恼怒、
躁动狂乱,
则
可从心论治,
结合周身症状辨为心火亢盛、
心血亏虚、
心阴耗伤等证。
心主血脉,即指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
生理功能。
心脏能够正常搏动以推
动血液的运行,
依赖
于心气的作用。若心气不足则会导致血行障碍出现皮肤
青 紫、寒冷,如
手足厥冷〔雷诺病〉、脱疽
(
血栓闭塞
性脉管炎、另 外《外科全生集》录有“痈疽二毒,由于
心
生
,
盖心主血而行气< br>,
气血凝而发毒”,“心火偏旺,
热人血分则血热肉腐”,心火亢盛易转移
< br>人血,生成皮
损红肿热痛甚或造成鲜红色出血斑、
血疮等
,
可以清心凉
血之法治之。
心在液为汗。
汗为津液所化生,
血 与津液同出一源,
均为水谷精气所化生,因此有“血
汗同源”之说,心主
血 ,故有“汗为心液”的说法。异常出汗常与“心”有
关
,
可因心阳虚衰、心
气不足所致。临床上见到的多汗
症,若同时伴有胸闷气短、神疲乏力、面色咣白等全身
症
状,可用补气养心敛汗的办法治疗。
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火可下移小肠,引起小肠实热
证
:
心烦失眠,口舌生疮,溃烂灼热,
< br>小便赤涩,尿道
灼热甚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如单纯疱疹、生殖器
疱疹等。
(
二)肝与胆
肝与胆相表里,肝主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9
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
调节血
量的生理功能。
各
脏 腑组织只有得到肝血的滋养才能维持其正常形态、功
能。肝血虚少,
腠理失养可致皮 肤色淡,干燥、脱屑;
血虚生风,
则可见周身瘙痒如风瘙痒
(皮肤瘙痒症父
肝
血虚少,血不养筋
,
则可见肢体麻木,拘挛震颤;
“爪为
筋之余”,若肝之阴血不足,爪甲失
养,则可表现为爪
甲脆薄,颜色枯槁,甚至变形脆裂,如反甲、脆甲病之
类。
肝主疏泄。所谓肝主疏泄,泛指肝脏疏通、宣泄、
条达升发的生理功能,对全身气血具
有重要的调节作
用。
肝主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则人体气机调
畅,
异常则会出现气机的瘀滞不畅,
引起情志的异常变
化,
表现为肝火炽盛证
:
急躁易怒,
心烦不寐
,
耳鸣如蝉 ,
口苦咽干,或肝
郁气滞证
:
抑郁寡欢,多疑善虑、沉闷
欲哭,
胸胁胀满窜痛等病证。
异常的情绪变化,
如暴
怒、
抑郁可造成皮肤的异常变化,如黄褐斑等,常常伴有上
述症状,从肝论治
,
调畅气机, 往
往收到很好疗效。
肝主通利血、
水
:
人体血液的运行、
津液的输布代谢
有赖于气的升降出人。气行则血
行,气滞则血瘀
;
气行
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若肝失疏泄,则导致血、水运行
失常,形成血瘀、
痰饮,在皮肤上可表现为滋水淋漓或
肿块、
瘰疬等。< br>湿邪久蕴即可生热,
形成肝经湿热证:
胁
肋部胀满疼痛,可见红斑水疱,厌食腹胀,口苦恶心,
10
或阴囊湿疹,睾丸胀痛,女子带下黄
臭
,
外阴瘙痒,舌
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
三)脾与胃
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脾胃具有消化吸收饮食物中的水谷精
微并将其转输至
全身的生理功能。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
液两方面。
运化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的正常转运全赖于脾气。
只有在脾气充足的情 况下,
水谷才
能得到正常的消化吸
收,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 养料,维持正
常的生理功能。若
脾气虚损,气血生化不足,则可见纳
差腹胀 ,日久皮毛筋肉失养则肌肉消瘦,皮肤菲薄,毛
发
萎黄不生,在皮肤病中可见四弯风
(
特应性皮炎〉、
鱼鳞癣
(
鱼鳞病
)
等。
脾主湿,《黄帝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运失常,运化水湿功能减 退,则水液
代谢障碍,产生
痰饮、
湿浊、
水肿等病变可使皮肤糜烂 ,
浸淫滋液
;
水液
凝滞成痰,则可见斑
块、结节、囊肿等皮肤损害,如湿
疼、皮肤结核等。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
血液溢出脉外的功能。若脾虚失去
统血之力
,
则可出现
出血症状,其出血特点是:出血时间长,颜色淡,多发< br>生于身体下部。同
时伴有疲乏、气短、面色无华等脾气
亏虚的症状,如过敏性 紫癜,色素性紫癱性皮病等。
11
(
四)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主宣发和肃降,大肠主
传导糟粕。
肺主持 管理全身气之升降
出人,
调节腠理之
开合、水谷精微之宣散。肺主皮毛,有 卫外固表作用。
肺气不足,导致风
邪外袭,可见风团迭起
,
色淡瘙 痒
,
时隐时现如荨麻疹。肺阴不足则皮肤干燥粗糙,脱屑无
汗
,
毛发枯槁,如毛囊角化症、毛发红糠疹等。
肺开窍于鼻
,
肺通过彝窍与外界直接相通。
鼻或鼻周
围发生的皮肤病以及一些 部位偏
上,
位于颜面的皮肤病
可因外邪犯肺所致,
见于热疮
〈单纯疱疹〉
、
肺风粉刺
(
痤
疮、等病证。
(
五)肾与膀胱
肾与膀胱相表里,背为先天之本,主藏精 ,为生命
活动的根本,
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功
能。
任何疾病发展< br>到一定程度都可影响到肾。临床中以肾之虚证为多见
,
可分肾阳虚和肾
阴虚。
肾阳虚在皮肤科中可表现为皮肤顽固水肿,皮色灰
暗,
色素沉着等,
同时伴有畏寒肢
冷,
面色苍白,
神疲,
耳鸣等症,可见于皮痹〈硬皮病〉、鬼脸疮
(
红斑狼疮
)
等疾病的过 程中。
肾阴虚在皮肤科中可表现为肌肤瘦薄、干燥,毛发
稀疏枯槁 ,
面色黧黑,
可见于系统性
红斑狼疮、
黄褐斑、
黑变病等 疾病过程中。此证多因肝肾久虚,阴血不足所
致,同时可伴有
五心烦热、双颧潮红,大便秘结,盗汗
12
等症。
四、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由淸代叶天士所倡导,常用于辨证
治疗外感温热病,相当于现代医学
的急性发热性疾病。
卫气营血是古人用来代表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深浅轻重不
同的四个阶
段。叶天士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
营之后方言血”就是指病邪由卫人气、由 气人营、
由营
人血,标志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的过程。许多皮肤病发
病及演 变过程非常符合卫气营
血发病规律,
按此种辨证
方法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
1
、卫分证
《黄帝内经》
曰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充皮肤
,
肥腠
理,司开阖也。”人体卫
外功能失常,肺卫失宣 ,则风
热之邪侵犯肌表,
其主证为
:
发热,
微恶寒
,
咽红,
头痛,
咳嗽,皮
疹以红色丘疹、斑疼、风团为主,脉浮或数。可见于急性荨麻疹、
急性点滴状银屑,
本证常见
于疾病
的初期。
2
、气分证
卫分证不解,病邪内人气分,正盛邪实,阳热亢盛
所致,其主证为:高热、烦
渴,不恶寒反恶热,脉数、
苔黄。热人气分后,因所处脏腑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又
各不相同。
如热郁在肺,症见皮肤郁热不透’丘疹、痒
感颇重,如过敏性皮炎;邪热壅肺,肺失 清肃
,
肺气
上
逆,可见大片弥漫性红斑,并可兼见咳喘,胸痛,痰黄
13
稠等症,如剥脱性皮炎;热在阳明,症
见壮热,心烦,
面赤,肤色红,可见于药疼。
气分证具有病变范围广,兼症繁杂的特点。凡温热
病邪不在卫分,又不在营分、血分的
一切证候,均属于
气分证。故辨证时除抓住主症外,还必须依据兼症的特
点,进一步判 断病
变所在的脏腑。
3
、营分证
营分证是温 热病发展过程中病邪内陷较为深重的阶
段。
《黄帝内经》
曰营气不
从,
逆于肉里,
乃生痈肿。
”
温邪内陷,热邪稽留于营分,热盛则肉腐,肉腐 则为脓,
故皮肤表
现为疮疡脓肿。
热邪劫伤营阴,心神被扰则见身热午后较重,口不
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
语,斑疫隐现,舌
质红绛无苔或少苔,可见于亚急性或系统性红斑狼疮活
动期、剥脱性 皮炎
等疾病。
4
、血分证
指营分证不解,热邪深人血分,热盛动血、耗阴、
动风所表现的证候。
热人
血分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最
后阶段,也是最深重的极期阶段。病变涉及心、肝、肾
三 脏,
病证有热盛动血,迫血妄行,症见皮肤瘀血斑
,
色紫或黑,吐血、便血 、尿血,皮肤灼热,躁扰
不安,
夜间较甚,舌质深绛,少苔或光苔。可见于过敏性紫 癜
等。或烦热躁扰,甚则昏狂、谵妄,兼见抽搐,颈项强
直
,
角弓反张,目睛上吊,
牙关紧闭等;
或见持续低热,
14
荷兰朵羊奶粉怎么样-
荷兰朵羊奶粉怎么样-
荷兰朵羊奶粉怎么样-
荷兰朵羊奶粉怎么样-
荷兰朵羊奶粉怎么样-
荷兰朵羊奶粉怎么样-
荷兰朵羊奶粉怎么样-
荷兰朵羊奶粉怎么样-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10: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2410.html
-
上一篇:梅毒诊断标准
下一篇:皮肤科复习试题讲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