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情趣旗袍脾胃病科 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7 10:10

www 81yyy com-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游次公)
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 病诊疗指南》
“中医病证部分”
(中华中医药学会编,中
国中医药出版社,
2 008
年)


指胃脘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 现的病证,
属于中医
“腹
痛病”的范畴。

2.
西医诊断

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
III
诊断标准”


功能性腹痛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
)持续或近乎持续的腹痛;


2
)疼痛与生理事件(如进食、排便或月经)无关或仅偶尔有关;


3
)日常活动能力部分丧失;


4
)疼痛并非伪装(如诈病)



5
)症状不满足其他能解释疼痛的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近
3
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
肝郁气滞证:腹痛时轻时重,痛引两胁,胀满窜痛,后 重窘迫,症状与情
绪明显相关,得嗳气矢气则舒。舌质淡红,脉弦。

2.
脾 胃湿热证:腹部胀满疼痛,胸闷不舒,口苦,烦渴不欲饮,大便秘结或
泻而不爽,或色黄而臭,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
肝郁脾虚证:腹部或胁肋胀痛,腹痛即泻,泻 后痛减,情绪抑郁或急躁易
怒,
善太息,
食少纳呆,
或便溏不爽,
肠 鸣失气。
舌淡红,
苔白或腻,
脉弦或细。

4.
中虚脏寒证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饥饿劳累后加重,喜热恶冷,痛时喜
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纳食不佳,大便 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川芎、陈皮 、枳壳、白芍、炙甘
草、郁金、元胡等。

中成药:金佛止痛丸、四磨汤口服液、沉香舒气丸、木香顺气丸等。

2.
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痛。

推荐方药 :连朴饮加减。厚朴、川连、石菖蒲、法半夏、香豉(炒)
、焦山
栀、

芦根、郁金、元胡等。

中成药:腹可安片、肠胃康等。

3.
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止痛。

推荐方药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白芍、党参、茯苓、白术、陈皮、法
夏、炙甘草、元胡等。

中成药:逍遥丸等。

4.
中虚脏寒证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推荐方药:小建中汤加减。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等。

中成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

(二)针灸治疗

1.
体针疗法

推荐选穴:上巨虚(双)
、足三里(双)
。 肝郁气滞证加肝俞、太冲、行间;
中虚脏寒证加脾俞、气海、关元;脾胃湿热证加天枢、曲尺。

2.
腹针疗法

取穴:气海、关元、天枢(双侧)
。针刺顺序:
1
)中脘;

2
)下脘;

3
)< br>气海;

4
)关元;

5
)枢(双侧)
。虚 寒型加神阙温灸。

3.
灸法或艾箱灸

取天枢、
气海、
内关、
足三里、
神阙,
配脾俞、
大肠俞、
肝俞、
肾 俞、
关元、
公孙。适用中虚脏寒患者。

(三)推拿治疗

辨证使用不同手法配合相关穴位,
调节脾胃功能。
按摩手法常用摩、
揉法等。

(四)其他疗法

1.
中药外敷法:
根据不同辨证,
选取适 当的中药热敷已达散寒止痛、
行气止
痛之功效。常用的有吴茱萸炒粗盐外敷法及莱菔子(或川朴 )热奄包外敷法。对
于中医辨证属于寒性的功能性腹痛,可采用吴茱萸炒盐外敷法。吴茱萸
50 0g

入布袋用文火炒至
60

70
度,
放置温度 为
45

50
摄氏度左右炒盐外敷感觉疼痛
处,
操作过程约
15

30
分钟,
每天
1

2
次 。
对中医辨证属气机郁滞型功能性腹
痛可采用莱菔子热庵包(或川朴热庵包)外敷法。将中药莱 菔子
250g
装入自制

www 81yyy com-


www 81yyy com-


www 81yyy com-


www 81yyy com-


www 81yyy com-


www 81yyy com-


www 81yyy com-


www 81yyy com-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10: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2350.html

脾胃病科 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的相关文章

脾胃病科 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