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腹部ct第十章 人格障碍概述特征和共病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7 05:17

不一样的美男子插曲-帅哥的白袜子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程宏毅)
第十章

人格障碍的概述、特征和共病


人格特征主要表 现在社会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方面,
并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塑造
和发展。
除因其他精神疾病 因素外,
个体表现在社会生活方面适应良好的人格为
正常人格;
严重适应不良者则称障 碍人格;
而时常与社会、
环境产生严重冲突的
人格即为人格障碍。

第一节

人格障碍的概述

一、人格障碍的历史发展
障碍人格的概念可追溯到
19
世纪
Pinel
提出
“不伴妄想的 躁狂症”
——那些容易暴怒并
且使用暴力但没有妄想的人。

从他的定义来看,不仅包括了反社会人格,也包括一些没有妄想的精神病患者。

18 35

Pritchard
(英国)采用了新的术语“悖德狂”——自然感受、情感、 倾向、脾
气、习惯、
道德倾向以及本能冲动等方面的病态反常,而智能、认知和推理等方面没有 明显
的缺陷或障碍。





19
世纪 后期,人们已经认识到精神疾患也有可能不伴有妄想症状,
“悖德狂”的含义更
为局限。
Koch
(德国)
认为
“悖德狂”
这个名称的内涵过于消极,
提出 了
“精神病理性劣势”


1909

Kraepelin
应用“精神病理性人格”这一术语,不仅包括反社会型,还包括了易
激动、情绪不稳定、好争吵 、古怪、说谎以及欺诈
6
个类型。

障碍人格原是广义的概念,
泛指 所有类型的人格不正常。
后来一些学者发现障碍人格的
最初定义符合现今称谓的反社会人格,< br>从而又提出了障碍人格的狭义概念,
专指反社会型人
格,而以人格障碍代替广义的非正常 人格。


二、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

1952
年,美国精 神病学会(
APA
)制定了《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即
DSM
系统。

DSM-I
——
指在特定压力环境下出现功能失常,此后发展为固定 的适应不良的行为。

DSM- II
——
更多的强调了人格障碍导致的痛苦和功能损害,而不仅仅是偏离社会的行为。

DSM-III
——
开始把人格障碍作为一个独立的“轴”
,这样归类有利于 对每一病例是否有人
格障碍进行探索。

DSM-IV- TR
将人格障碍分为三组:

A
簇(怪异型)人格障碍

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等

B
簇(野蛮型)人格障碍

包括:
边缘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 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等;

C
簇(依赖性)人格障碍

包括: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等;

DSM-V
将人格障碍分为三簇共十型人格障碍,对于不能诊断为这十型的归为其
它人格障碍。

根据
DSM-V
的评估标准,人格障碍的定义为:
18
岁以上成年人个体的人 格特征
明显偏离正常,
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
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
(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
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
造成该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
患者自己
为 此感到痛苦。
而这种人格特征及其潜在适应不良通常在童年时期即已显露并会
在人生的大部分时 间持续存在。


三、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





人格障碍患者出于自创的特殊保护自己的措施,
很少将自己暴露在医生面前,
尤其是
DSM-IV
所指的
A
簇患者。
同时,
调查者很难 从知情者处获得信息。
另外,
用界定型的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之间彼此还会有合并症,
这样就给相关发病率的
调查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因此,
每一型的人格障碍的发病率至今不能确定,
在我国则更缺少这方面的
数据。





在有精神症状的患者中,
人格障碍的总患病率较高。
在那些就诊于全科医学
的患者中,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
5 %~8%
。在那些精神病高发病率的群体中,人
格障碍的患病率升高到
30%

在精神科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中,
人格障碍的总患
病率高达
50%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特征

人格障碍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


常在个体发育的早期阶段作为体质因素和社会经历的双重结果而出现;


2


具有根深蒂固的和持久的行为模式,
表现为对广泛 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处境
产生固定的反应;


3


与特定文化背景中一般人的感知、
思维、
情感,
特别是待人方式有极为突
出 或明显的偏离;


4


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主观的苦恼及社会功能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BPD


是一种以情感、人际关系、自我意象的不稳定及
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复杂而严重的人格障碍,以反复无常 的心境和不稳定的行为
为主要表现。

边缘型人格障碍起病于成年早期,
是临 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
大约在
普通人群中占
1%

3%
。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患病比例为
1

3
,约
10%
的患 者会
自杀死亡,是一般人群的
50
倍。
BPD
具有高自伤和自杀风险 。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发病与遗传因素、
神经生物学、
家庭、
社会环 境因素密切
相关。
此外,
发病可能与患者童年时遭受家庭暴力或受到身体或性方面的虐 待或
童年期与家人分离,被忽视,父母离异死亡以及双亲有冲动和忧郁的特质有关。

BPD
突出表现为
:自我认同混乱,长期感到空虚,竭力避免被抛弃,冲动,
难以控制 愤怒,情感不稳定,人际关系极其不稳定,冲动及自毁、自杀行为。同
时患者有时会产生暂时的、与心理 压力有关的偏执观念或者严重的分离性症状。

临床上以女性患者居多,
病症在成年早 期即已暴露,
但随年龄增长趋于缓和
或稳定。患者坚信自己由于在童年时被剥夺了充分的关爱而 感到空虚、愤怒。


二、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

,也称为强迫固执人格,是一种以情绪限制、秩序
性、坚持执拗、犹豫 不决、完美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不一样的美男子插曲-帅哥的白袜子


不一样的美男子插曲-帅哥的白袜子


不一样的美男子插曲-帅哥的白袜子


不一样的美男子插曲-帅哥的白袜子


不一样的美男子插曲-帅哥的白袜子


不一样的美男子插曲-帅哥的白袜子


不一样的美男子插曲-帅哥的白袜子


不一样的美男子插曲-帅哥的白袜子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05:1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1950.html

第十章 人格障碍概述特征和共病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