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尿毒症晚期还能活多久李可老中医治肝病五则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7 03:51

男生长高的秘诀-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甘柏林)
李可老中医治肝病五则






本博 文摘自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一、
急性黄疸型肝炎







1
、吴瑞宏,男,
76
岁,退休煤矿工
人,水头北街人,
1984

4
24
日初诊。内科诊为急性黄
疸型肝炎,
肝功:
黄疸指数
15< br>,
射浊
5

射絮
+

G.P.T.112(

诊号
014779)








全身忽然发黄
3
日,黄色鲜明如橘
子色,右 肋下刺痛,肝在肋下
2
横指,质软,压痛,腹胀,
吐泻交作,
溲若浓茶,泻下物秽臭,
舌红苔黄厚腻,
脉浮滑。
证属高年嗜酒,胆胃湿浊内壅,气机逆乱, 发为黄疸,侧重
芳化:






茵陈
45
克,栀子、柴胡、枳壳、桔梗、藿香、
佩兰、
厚朴各
10
克,
生半夏、
云苓各
15
克,
六一散
21
(


)
,苍术
12
克,白蔻仁
6

(
捣后
)
,鲜生姜
1O
片,姜汁
1
盅对进 ,
3
剂。







4

27
日二诊:首方服
1
剂后吐泻
即止,
纳食 如常,
小便转为淡黄,
高年行动不便,
带药
5
剂。
茵陈45
克,栀子、柴胡、桃仁、红花各
10
克,藿香、佩兰

10
克,赤芍
15
克,茯苓
30
克,六一散
21
(
包煎
)
,炒
麦芽
60
克,猪苓、泽泻各
15
克,生姜
7
片。








5

5
日来门诊复查,
黄疸退净,
症 状消失,
肝功阴
转而愈。
1987

10
月追访,

79
岁,
红光满面,
耳不聋,
眼不花,
食纳较病前尤好。
按:







中医学无肝 炎病名。
中医之肝病与肝炎亦风马牛不相及。黄疸多因中焦失运,湿
热或冷湿停聚,脾主湿,故 治在脾胃。脾宜升则健,胃宜降
则和。







故余治黄疸型肝炎,
茵陈蒿汤除人实、
证实、
脉实外,
不 用栀子大黄,
常用茵陈五苓合藿朴夏苓合方化裁。
从芳香化湿醒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利水、 降逆和胃、调
燮三焦气化进手。保护脾胃元气为先,不使苦冷败坏中焦气
化。







40
余年经治此类疾患(
包括无黄疸型、
甲乙混合

)
数千例,少则
10天,多则半月必愈,无一例转为慢性。







中医懂一点西医知识,西医懂一点中医方药,两者各以自己
的一知半解套用中药,于 是见炎消炎,治黄疸而加二花、连
翘、板蓝根,甚至蒿陈蒿汤一方用到百余剂。








结果导致苦冷败坏中焦气化,
升降乖乱,
湿浊不化,
阳证转阴,渐渐毒进血分而转为肝硬化。







中西医结
合,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当局 者迷,有一生悟不透此理者,
特为点出,
愿与青年同道共勉。







2.1983

6

7
日,
本院传染科病房住院病人李树龙,
23
岁。
人院诊断:
急性传
染性肝炎,当日化验:黄疸指数
16
,射浊
13
,射絮
++

G.P.T.125
,患者自幼怕注射输液,要求服中药。








知类似感冒
3< br>日,无热恶冷无汗。从第
2
日起,一昼夜间全
身皆黄,苔黄厚腻,口苦、恶心, 身痛脉紧。







此属
冷邪郁闭表气,湿浊熏蒸,发为黄疸。予荆防败毒散加茵陈
栀子: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 胡、枳
壳、桔梗、薄荷、栀子各
10
克,茵陈
45
克,川芎
10
克,
茯苓
30
克,
鲜生姜
3
片,
冷水 泡
1
小时,
急火煮沸
7
分钟,
2
次分服,
2
剂。







2

9
日二诊:药后得汗,恶冷已
罢,
小便特多。
面目舌下、
胸部之黄已退
***

呕止,
食纳好,
舌上黄厚腻苔化往大半,小 便清长。








当日 化验:
黄疸指数
8

射浊
10

射絮
+< br>,
G.P.T.110

自汗不渴。







予和营卫,化湿退黄:







茵陈
45
克,
桂枝、
赤芍、
炙草各
10
克,
白术、
茯苓各
24
克,
猪苓、< br>泽泻、桃仁各
12
克,
鲜生姜
5
片,

6< br>枚,
2
剂。







6

11
日三诊:全身黄已退净,气短口渴,舌红少苔,尿淡
黄,脉 虚而数。








二诊过用渗利,气阴两伤。口中觉腻,湿浊未化。
予益气养阴芳化:







生芪、茵陈各
30
克,生山药 、石
斛各
30
克,知母
18
克,白参
(
另炖
)10
克,藿香、佩兰各
5
克,
3
剂。








6

14
日四诊:纯中药治疗
7
日,肝功阴转,诸症
均退。唯舌红,口渴,脉数,气阴未复,原 方往茵陈,加玉

15
克,带药
3
剂出院。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br>







二五厂工人武文 荣,
33
岁,
1983

5

7
日初诊。
病程
75
天,住院
73
天。







服茵陈蒿汤加板蓝根、大腹皮
30
余剂, 板蓝根注射液
160
支,计用茵陈、板蓝根、大腹皮各
1000
克多,食纳日 见减少,体质日见瘦削,面色黧黑,泛
酸作呕,腹胀气急,腰困如折,左肋下隐痛不休,整日怠惰
思卧。







舌胖淡有齿痕,
苔白滑。
脉滑细,
尺部极弱。
日仅进食不足半斤,食进则胀急不堪,恶闻油肉 味,吃水果
则吐酸水,口中粘腻不爽。







追询得病始末,始知患
者素体阳虚,平日即觉胃冷膝冷,食少肢软。病后倍感困乏< br>无力,食进则吐,漫不经心。后被车间同事看出脸色发青,
敦促就医,一查
GPT
已高达
500
单位,愈服药愈觉不能支
撑。







据上证情,属劳倦内伤,冷湿浊邪阻塞中焦气
化所 致。
既无黄疸见症,
何所据而用茵陈蒿汤
?
以阳虚之体,
冷湿之邪, 复加冷凉攻泻妄施,无怪中阳日困。且脾胃为后
天之本,必赖先天肾阳之温煦,始能蒸化水谷。








今误投苦冷,先伤脾阳, 后及肾阳,阴冷肆虐,永
无愈期矣!其面色黧黑,腰困如折,即是明证。当以温药治
其本,芳化 治其标:







党参
3 0
克,灵脂
15
克,公丁
香、郁金、吴茱萸、肉桂、藿香、佩兰、炙草各10
克,炒
麦芽
60
克,生半夏
20
克,泽泻
18
克,鲜生姜
10
片,枣
10
枚,姜汁
10
毫升
(
对进
)

3
剂。







5

11
日二诊:
药后 呕止,胀消,食纳大增,日可进食
1
斤多,开始想吃肉
类。
唯腰困仍著,予原方加肾四味
120
克,
胡桃
4
枚,
7
剂。







11

16
日,患者从孝义来信,知药后肝功阴转,体质较病
前更好。并寄赠名家医著
3册,以表寸心云。三、急性肝炎
误治变症









高香香,女,
30
岁,灵石煤矿工人家属 。
1983

6

27
日初诊。








1979
年初患急黄肝炎, 经治
3

月,
服茵陈蒿汤加味方
70
余剂,
计茵陈
3000
多克,
板蓝根
2000
多克,
栀子、
大黄
250
克。
黄疸虽退,
肝功持续不降,
GPT120
单位。







日见食少神疲,畏冷肋痛 。又服柴
胡疏肝散加味方
20
余剂后,变生经闭、厌食、腹胀而呕涎
沫,亦已
3
个多月。面色萎黄无华,肋间刺痛不休。痛作时
按腹弯腰,头汗淋漓。







近日更增腰困如折,足膝冰
冷,小便不禁。脉细,左关特弱,舌淡,苔灰腻。已成迁延
性肝炎,病程长达
5
年。< br>






证由过用苦冷攻下,损伤
肝、脾、肾三脏之阳。







又过用辛散,致气血耗伤。







脾胃为后天之本,
恶湿又主化湿,
此经一伤,
气血生化无源,
故面色萎黄,食少经闭。肝为人身元气之萌芽,过用辛散攻
伐、
苦冷 解毒等品,
致伤肝气。
肝冷则络脉滞,
故胁痛不休。
肝虚则自顾不暇,
木不疏土,
土气更壅,
故见厌食腹胀纳呆。







肾为先天之本,人之有生全赖命火之温煦,肾阴之濡养。







今苦冷伤损肾阳,肾气怯弱,故见腰 困如折,虽在盛夏,瑟
缩畏冷,小便失约。故治疗此症之关键,要忘却一切先人为
主之偏见,置 肝炎于脑外,但先温养肝、脾、肾三脏之阳而
救药误,治法便在其中矣:







生芪、当回、肾四味各
30
克,
红参
(
另炖
)

灵脂、
吴茱萸、
桂枝尖、
生麦芽、
细辛、
炙草各
1O
克,赤芍
15
克,干姜
30
克,油桂
2
克,鲜生姜
10
片,枣
10
枚。< br>







上方守服
27
剂,计用干姜、肾四味各
810
克,吴茱
萸、细辛各
270< br>克,服至
10
剂时,呕涎、肋痛得罢,食纳
大增,日可进食
1
斤多。服至
20
剂时,面色已见红润,自
感乳胀,又服
7
剂,月经来 潮。








8
月初化验,肝功阴转,诸症均愈。按:








治此败症,受张锡钝氏之启迪颇深。







张氏论治肝脾
有独特见解。张氏论日:







俗谓肝虚无补法,以肝为
刚脏,性喜条达,宜疏不宜补,补则滞塞不通。








理肝之法,动日平肝,而遇肝郁之证,恒用开破肝气之药。







张氏提出:…不知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凡物
之萌芽,皆嫩脆易于损伤。肝既为元气萌芽之脏,而开破之
若是,独不虑损伤元气之萌芽乎?
此论确有见地。






< br>五
脏病理,有虚即有实,肝脏何独不然
?
肝郁,其气固不能条
达。肝虚 ,则其气亦无力条达。凡遇此等证候
(
左关脉特弱
)
张氏重用生芪之性温而升 ,以之补肝,有同气相求之妙用。







重用生芪,少佐理气之品,覆杯即见效验。







张氏升
散肝郁,喜用生麦芽,而不用柴胡。他说:升肝之药,柴胡
最效。然治肝不升、胃不降之证,则不用柴胡而用麦芽。






盖因柴胡不但能升肝,
且能提胃气上逆。
而生麦芽虽能升肝,
实无 妨碍胃气之下降。
盖其萌芽生发之性,
与肝木同气相求,
能宣通肝气之郁结,使之开解 而自然上升…肝与脾,有微妙
的关系。







一人饮食不能消化,服健脾养胃药百剂不
效。脉见左关特弱,知是肝气不振,张氏投 以生芪
30
克、
桂枝尖
9
克,
数剂而愈。
独创补肝 气以实脾胃之论。







五行之理,
木能侮土,
木亦能疏土也。
木气郁则过强而侮土,
木气虚则太 弱而不能疏土。







张氏的论 述,对肝脾郁
证的治疗,独辟门路,解破临床一大困难。唯论中柴胡提胃
气上逆之说未当。






似观《伤冷论·大、小柴胡汤 证》
以胃气上逆、喜呕、呕不止为主证,两方主药柴胡均用至半

--
按古今 折算率,合今之
125
克。







如此大量,服
1
剂的
1/3
,即可止极重之呕吐。







余用两方,治验成千
上万。可证柴胡并无提胃气上逆之弊。







盖气机升降
之理,以脾胃为关键,如轮之轴,是为中气。







脾升
胃降,则中气左旋,肝从左升,肺从右降,当 升者升,当降
者降,是为无病。







况药物回经,各有妙用,药物功
能,不止一端,而伤冷用药之灵妙,又不拘一法。升 肝者,
兼能降胃,木克土之原始含义,即木气升发、疏泄,以助脾
胃中之湿土,不致阻塞。则柴 胡升肝,不碍降胃。此为五行
生克制化之常。







此理,清代黄元御论之最详,民初
彭承祖更有发挥,可参阅《中医系统学 》
。四、产后阴黄重









王秋梅,女,
23
岁,灵石火车站家属,
1964
9

17
日初诊。病人处于半昏睡状态,其夫代诉病史:







产后未满
3
个月, 患急性黄疸型肝炎
61
天。初病时发冷发
热,因产后体虚服补中益气汤两剂,
7
天后发现眼睛发黄,
腹胀呕吐,渐渐全身发黄,到
32
天,全身落黄末,衣 被尽
染。
逐日黎明必泻,
泻后出汗、
心悸,
腿软不能走路。
畏冷,
脐周冷痛,腰脊困痛难忍,整日弯腰如虾。近
1
周来,过午
即神糊思睡 ,小便浓绿色,大便灰白不臭。






< br>请医院
内科诊查,
以为已进进肝昏迷状态,
建议往省抢救。
因家贫,< br>邀余诊治。







见患者 神糊耳聋,头面四肢胸背皆黄,
黄色昏暗如烟熏。四肢枯细,眼眶深陷,神色憔悴,脐中筑
筑跃 动。
脉微细急,
132

/
分,
舌胖淡润,
微喘。
语声低微,
神识似清似蒙。







脉证合参,由产后将养失宜,始病
风冷外束,失于疏解,误服补剂,致冷湿内郁发黄 ,迁延失
治,致正气日衰,冷湿秽浊之邪,充斥三焦,蒙蔽神明,昏
睡蜷卧,自利喘汗,脾肾将 败,肢厥脉微,脉至七急八败,
已是少阴亡阳内闭外脱危候,唯下三部之趺阳脉尚清楚可辨,
胃 气尚存,正在青年,虽见肝昏迷之前兆,一线生机未尽。







拟回阳救脱,
破浊醒神,
以茵陈人参白通四逆汤、
吴茱 萸汤、
三畏汤合方,加菖蒲、麝香之辟秽开闭为治:









1.
茵陈、附子各
30
克,干姜、吴茱萸、红参
(
另炖
)
、灵脂、油
桂、赤石脂、公丁香 、郁金、菖蒲、炙草各
10
克,麝香
O.3

(
分冲
)
,鲜生姜
5
片,枣
10
枚,葱白
3
寸,煎浓汁 ,小量
多次分服,
先单服麝香
0.3
克。







2.
外用蜡纸筒灸黄法,
以加强温肾回阳 泄浊之力:

6
寸见方麻纸数张,
蜂蜡
1
块,
制钱
1
枚,湿面团
1
块。将蜂蜡置铁鏊上加热溶化,将麻纸
浸润均匀,卷 成直径与制钱相等之蜡纸筒,接头处用蜡汁封
固。灸时,令病人仰卧,拭净肚脐,将制钱置于脐上,钱孔
对准脐心。
再将蜡纸筒扣于制钱上,
蜡纸筒下端与脐相接处,
用湿面围一圈, 固定密封,勿令泄气,脐周用毛巾围好,保
护皮肤。
然后将上端点燃,
待燃至离脐半寸 ,
迅速将火吹灭,
以免灼伤皮肤。








取下蜡纸残端,
另换
1
支,
如法再 灸。
每灸毕
1
次,
将脐中、制钱上、蜡纸残端内之黄色粉末
(
黄疸毒素
)
投进灶
内烧化,以免传染。于当日午时施灸
6
次,共拔 出黄色粉末
3
小酒盅。







施灸过程,
患者觉脐中有热流转动,向四
周放散。灸至第
6
支时,患者全身微微见汗,松快异常。约
1
小时许,
施灸完毕,
神识稍清。
其缠绵数旬日之绕脐绞痛,
灸毕即愈。







且腹中叫响不停,
矢气频转,
呕逆大减,
自患病以来第
1
次感到饥饿。全家欢喜雀跃,其母做细面条
1
小碗
(
约< br>1
两半
)
顺利吃完。

.






9

18
日二诊:服药
1
剂,今口呕逆未作,四肢厥
冷退至手足踝关节处,
腹中时时呜响,
矢气不断。








明泻延至
8时后,泻后稍有气喘心悸。脉仍微细而急,较昨
有力,
120

/
分。
小便如前,
不热不渴。
午前又施灸
12
支,
拔出黄疸 毒素
4
小酒盅。神识清朗,耳已不聋,可以正确回
答询问。逐日过午即神迷昏睡之象未 见,嘱原方再服
1
剂。






男生长高的秘诀-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男生长高的秘诀-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男生长高的秘诀-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男生长高的秘诀-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男生长高的秘诀-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男生长高的秘诀-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男生长高的秘诀-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男生长高的秘诀-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03: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1779.html

李可老中医治肝病五则的相关文章